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山关东 » 第三十四章 改革

第三十四章 改革

    忽悠完了刘买头,孙大老板返回头来又开始忽悠由兆盛。

    转过天来,孙大老板把由兆盛叫到跟前儿对由兆盛说:“兆胜啊,好样的,干的不错!明年你可得接着努力,争取更上一层楼啊!”

    “东家您过奖了,这都是我分内的事情。”

    “嗯,兆胜啊,我今天叫你来是有个事想跟你说说。”

    “东家您吩咐。”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我就是想问问你,关于你和刘买头打赌的事情,你是怎么想的?”

    东家这么一说,由兆盛心理就有数了,东家这是和稀泥来了。于是由兆盛就对东家说:“东家,您是说这个事儿啊,其实这个事儿没什么可说的,我压根儿就没把这件事儿当真。”

    孙大老板一听,暗自点头,嘴上却说道:“你不当真,人家刘买头可是当真了。就在昨天,刘买头上我这请辞来了,你说我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呢?”

    “东家,您当然不能答应了!不管怎么说,刘买头是厂里的老人儿了,您可不能让他辞了。其实我跟刘买头也没什么过节,当初的事儿刘买头说我说的也不错,只不过是他不知道内情罢了。”

    由兆盛真是这么想的吗?是真的!东家都出面给说和了,你不这么想还能怎么着?逼着老刘请辞?跟老刘死磕到底?有他没我有我没他?拉倒吧!那根本就不现实!与其如此还不如宽宏大量一点儿,还能在东家面前搏个好印象。

    果不其然,孙大老板继续说道:“好!你能这么想就好办了。我跟你说实话,作为我来说是不会同意刘买头请辞的,这里边的原因呢,你应该明白。打今天起,这件事咱们就不提了,对外呢,咋们就说是打了个平手,以后你和老刘还得精诚合作。回头我在酒楼里摆上一桌,一来呢给你庆功,二来呢让你和老刘私下里把事情说开了,省得以后见了面别扭。另外呢这件事确实是他老刘的不是,我也不能委屈了你,可是你也别指望让老刘给你赔礼道歉,毕竟老刘也一把年纪了。但是我会跟老刘说说,让他多传你几手,不管怎么说,老刘还是有点儿手艺的。兆胜啊,能多学儿点就多学点儿,把能耐学到手才是真格的,艺不压身!你看眼下,厂里都是老人儿了,过不了几年,他们该退的退了、该歇的也歇了,可是你还年轻,以后的日子长着呐!好好干,我们孙家绝对不会亏待你的!”

    东家这番话,明确的对由兆盛的为人处事做出了肯定,并且暗示由兆盛只要好好干,以后肯定会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由兆盛又不是傻子,一点就透,痛痛快快的答道:“我知道该怎么做!东家您放心!我一切都听东家的!”

    再说孙大老板,费尽心机的编导一出“将相和”他图的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为了不背黑锅、不遭人诟病吗?不是,孙老板此举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其一,尽到了一个东家应尽的义务;其二,考察了两个外柜的水平和能力;其三,相信从此以后刘买头和由兆盛都会谨慎行事,谁也不会轻易动什么歪心思了;其四,收买了刘买头和由兆盛,让他们二人感恩戴德、死心塌地的为孙家做事;其五,只有刘买头和由兆盛握手言和,才能名正言顺的将“上打租”这种先进的合作模式系统的归纳整理,然后付诸于实施。其六,让刘买头多多提点由兆盛,将最宝贵的经验传授下来,把由兆盛培养成一个全能型的人才,为今后的发展做出长远的打算。

    或许孙大老板想的还有七八九,但是我能想到的就只有这几条了。

    至此,这件事情在孙大老板的推动下圆满收官。只不过,就连孙大老板都没想到刘买头还真不吝啬,不传则以,一传就是“辟邪剑谱”那个级数的绝学。

    通过这样一件事情,可以看出孙大老板的手腕的确高明至极,也间接的证明了孙大老板驭下的能力出众,不愧是商贾世家培养出来的精英!那一年是孙大老板的本命年,孙大老板年仅三十九岁。

    数月之后,到了一九一零年的年初。

    又该到了三年一次回家探亲的时候了,鉴于由兆盛的杰出表现,孙大老板给由兆盛发了三百元的奖金。再次回家探亲,由兆盛可以说是春风得意。不但做了丝厂的外柜,还拿回家三百元钱,这在当时来说已经不算是一个小数目了。

    在海城打拼了这么多年以后,由兆盛心里逐渐萌生了一个念头,就是举家迁到海城定居。于是到家的第二天由兆盛就去和老太爷商议道:“爹啊,我这些年在丝厂干的还算顺利,东家也挺器重我,如今我还当上了外柜,赚钱养家是没什么问题了。海城那个地方其实也不错,就是冬天冷了些,我合计着要不咱们离开这个穷地方吧,您老跟我去享享清福?”

    老太爷听了却摇了摇头道:“既然你现在有个正经营生,那就好好儿的干。你刚刚做事没几年,自己的脚跟都没站稳,咱们一家老小背井离乡,到了那里举目无亲,万一有个马高蹬短的,连个帮衬的人都没有。再说咱们家世世代代在这郭家庄子住了不知道多少年了,我也不想把这把老骨头扔在异地他乡,故土难离啊。”

    兆盛劝了老太爷几次,老太爷也不同意。兆盛是个孝子,知道孝敬老人要体现在对老人的尊重和理解上,于是就不再提了。

    但是兆盛跟老太爷说:“爹啊,咱们家的房子太旧了,既然您老不愿意跟我去海城,那就盖一套新房子吧。”

    农民辛辛苦苦的干一辈子,最看重的就是土地,其次就是房子了。在郭家庄子这个地方,别管日子过得松紧,房子盖的都是挺讲究的。只要有能力的,几乎都是起脊的瓦房,家家户户有围墙,非常整齐。而且还有在房前屋后栽树的习惯,以果树居多。到了夏天,整个村庄显得郁郁葱葱的,秋天更是结满了累累果实。

    老太爷也不过就是个普通的庄稼汉而已,自然也不能免俗。买地盖房子是置产业,一听儿子说要盖新房,老太爷也非常赞成。但是老太爷跟兆盛有个分歧,这新房子肯定要盖,但是盖给谁?依着老太爷的意思,觉得兆盛老大不小了,媳妇也娶了很多年了,虽然还没生个一男半女的,也该分出去单过了。

    可是兆盛不同意,兆盛说自己一年到头都在家呆不上几天,媳妇大丫又是婆家娘家两头儿跑,分出去单过有什么意义呢?还是把老宅子推了重盖,让老爹住住新房子,还能省下一块地皮钱。

    这一次兆盛说服了老太爷,一过完年老太爷就急不可待的开始张罗盖房子的事情。以前的时候,盖房子都是请人帮忙,好吃好喝好招待即可,不用花钱雇工人。眼下恰逢冬闲,正是准备盖房的好时节。再拖些日子,等春耕开始了就找不到人了。

    于是由家爷儿仨分别行动,兆选大哥负责采购砖瓦石料,老太爷和兆盛前去请人“助拳”。老太爷最先找的就是亲家老王头儿,老王头儿一听这事儿,立即表示支持,要钱没有,要人都去。

    要说兆盛这位岳父老泰山,那可是真能算计。兆盛一回来,大丫就回婆家了,这就省下一张嘴。亲家要盖房,他连儿子带驴都豁出去了,又省下两张嘴。再就是老王头儿看女婿现在挣大钱了,也有心让女婿拉扯拉扯小舅子,也给王昌龄带到关外见见世面。所以老太爷一提,正中老王头儿下怀,当下叫来自家的小儿子,也就是大丫的弟弟、兆盛的小舅子王昌龄,让他牵着驴直接住到姐夫家,二十四小时给老太爷待命。并且言明,等到开工的时候,他这把老骨头也要帮着亲家吃点儿饭。呃……不!是出点儿力,而且还让大丫儿他娘去帮着大丫儿给大伙儿做饭。

    由兆盛最先找的自然就是周家。周家兄弟一听兆盛盖房,老大怀忠说:“兆盛啊,我是帮不上啥忙了,过几天咱就得回去上工了,但是怀顺肯定没问题。”

    周家老二也说道:“没错兆盛,到时候你们尽管放心走,其他的人你也别挨着家儿跑了,你这几年也不在家,还是我去张罗吧。”

    周家老二还真不白给,转过天来就约了十多号人,都是兆盛他们儿时的小伙伴儿,现在正是三十左右岁的壮劳力。兆盛又请大家伙儿喝了一顿酒作为感谢,并把一应事宜托付给周家老二。

    虽然这些年兆盛不怎么在家,但是兆盛现在闯关东挣了大钱,而且回家就请大伙儿下馆子。大伙儿一听兆盛要盖房,都积极踊跃的来帮忙,就连没请的,都自考奋勇。

    安顿完这些,仍旧是在二月二这天,兆盛和周家老大等人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