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星雨楼 » 第三十章 又见成诗

第三十章 又见成诗

    一身白色衣裙的庆月不理会几位皇兄皇弟投来的异样目光,沉笔书写,不一会,诗便已作成。

    小宦官将庆月公主的诗传到李文渠手中,众人的目光也随之移到李文渠的脸上。

    李文渠展开宣纸,一字一字地看下去,忽然他的眼睛里有了光,然后他的脸上现出难以抑制的激动之色来,然后看到最后落款,忍不住一声轻呼,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楼阁里仿佛静得连落针都能听见。太子双眉微蹙,其他几位皇子的脸上现出迷茫之色:李先生怎么了?这种表情是什么意思?我怎么看不懂呢?

    李文渠深深地看了庆月公主一眼,庆月公主也看了一眼李文渠,然后露出一个倾国倾城的微笑。

    李文渠怔了一下,将诗作交给小宦官。小宦官踏着快速的碎步到了太子身前,恭敬地递上诗作。

    太子接过诗作,靠在椅子上看着,忽然他再次坐直了身躯,将宣纸紧紧抓在手中。

    他的一双眼睛快要掉进纸中,忍不住兴奋道:“好诗,好诗呀!”

    下面五位皇子纷纷凑上来,豫王边看边读:“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嘶~”

    “嘶~”其余四位皇子一齐发出声音。然后他们都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庆月公主:这首诗是你写的?你怎么可能写得出来?

    接着太子低声念着纸上一行小字道:“前时游回梦山,偶得一纸,上书此诗,盖塞外诗古今所未见之作,故带回宫观读。纸上亦有此诗作者,乃成文岳是也。”

    “成文岳?”众人不由得惊呼出来,最近引得长安纸贵的那个人,引得诗坛至今波涛汹涌的那个人?

    这无疑又是成文岳的一首神作。

    李文渠现在只想快些结束诗会,然后将此诗上呈天听。另外,对于寻找成文岳,他似乎也有些眉目了。

    灯下黑,这绝对是灯下黑,成文岳到题诗林壁题了诗,怎么就没想到他就在回梦山上呢?李文渠心中暗暗想道。

    李文渠朝各位皇子皇女行礼说道:“今日诗会别开生面,令臣下大开眼界。从诗作来看,摘得头魁的当属这首《凉州词》,但此诗却非庆月公主所写,臣下愚钝,今日诗会头魁是谁还请太子明断。”

    太子沉吟片刻,瞧瞧庆月,又瞧瞧李文渠,也陷入两难。

    这时祈安公主格格一笑道:“太子哥哥,我教你怎么断。”

    太子眼中闪出光来,自己这个皇妹年纪不大,但论古灵精怪,一众皇子皇女中无人能出其右。于是问道:“祈安妹妹你有何高见?”

    祈安道:“这首诗虽非庆月所写,但若非庆月捡到,恐怕此诗就再不能得传后世。那个成什么的虽然写了这首诗,但真正令这首诗得以扬名的却是庆月,所以这个头魁应该是庆月的。”

    感觉到左边投入一道异样的目光过来,祈安公主转头朝庆月看了一眼,然后对着庆月皱了皱眉做了个鬼脸。

    太子点点头笑道:“只怕不能服众。”

    祈安公主暗淡众生地一笑道:“谁若不服谁就写一首比《凉州词》更好的诗来就好呀。”

    太子转头朝另外五位皇子看去,五人均摇了摇头:这是要跟整个诗坛掰手腕的人写的,我不能及,我不能及。

    等了一会,太子说道:“今日诗会得头魁者是庆月公主。”

    然后转头对庆月说道:“庆月妹妹,护月剑稍后本宫让下人给你送到府上去。”

    庆月起身施礼道:“谢谢太子哥哥。”

    李文渠整理今日诗会诗稿,然后由太监传至深宫,不一会,即出旨意:《凉州词》传阅百官。

    李文渠脑壳青痛:又是传阅百官,眼下诗坛风波正盛,这首诗一出只怕火上浇油,也不知陛下此举落笔何处?

    唉!天意向来高难问。我得尽快问一问成文岳的下落。

    马车随即转了个方向,朝着长公主府邸驰去。

    朝廷有制:成年的皇子皇女除太子居住东宫外,其他都要搬出皇宫,自己开府居住。

    长公主府在皇城东边。

    李文渠在长公主府外下了马车,步行走近府门。有兵士上前拦住,问清缘由后让李文渠在外头候着,转身进去通报。

    不多时,里头传出话来,让李文渠进府。在外堂偏厅,李文渠见到了庆月公主。

    庆月公主才回府不久,尚不及更换常服,依旧是参加重要外事时的白色宫装。

    庆月公主在厅中主位上坐着,虽然只有十六岁,但已有了些皇家威仪。

    李文渠朝庆月公主行礼请安,庆月公主赐了座问道:“适才诗会上已经见过,李大人为何又光临府上,不知有何见教?”

    诗会上李文渠是评诗官,众人称他先生以示尊师重教,现在不是诗会,就要按朝廷称谓了。

    李文渠试探性问道:“殿下今日诗会,写了成文岳的诗,不知是在回梦山何处捡到的?下官奉旨找寻成文岳多日,一直未能探到其侠踪所隐,还望殿下指点。”

    不能直接问公主是不是认识成文岳,要顺着公主所说问她在哪里捡到那张纸的。

    公主尚待字闺中,云英未嫁,岂能认识外头的男子?这样问是要掉脑袋的。

    庆月公主淡然道:“在回梦山中,题诗林壁之上。”

    李文渠眼中闪过一丝光亮:题诗林壁之上,那就不是寻常人去的地方了。成文岳诗作掉在那里,莫非那成文岳借居奉清观或是护国寺?或是他本来就是上面的人?难怪派出去这么多人都说查无此人。

    李文渠的眼睛忽然又暗淡下去了,那上面休说是手下的那帮人,就算是自己也上不去,这还怎么找。

    先看看公主有没有良策吧。

    李文渠道:“成文岳诗才绝艳,三首诗都堪称是百年来不曾一见的佳作,可是也因此犯了众怒,有些人欲除之后快,下官实在不忍不世之才死于欲加之罪,公主捡诗而扬其名,想来也是爱惜其才,所以下官恳请公主相助。”

    庆月公主瞥了李文渠一眼,然后轻声道:“本宫也不认得他,有何法相助李大人?”

    李文渠道:“成文岳诗作丢在题诗林壁之上,想来与奉清观或是护国寺有些渊源。那上面的人,下官无缘相询,不知公主能否开恩代下官问问?”

    庆月公主若有所思,点点头道:“既是李大人相托,庆月自当全力以赴,只是能不能帮上大人,庆月不敢保证。”

    李文渠行礼谢恩道:“成与不成,皆在天意。下官先行谢过殿下。”

    庆月公主道:“若是能找寻到他,李大人想怎么做?”

    李文渠沉思一会道:“现下最大的危机是有人断章取义,说他诗里有讽刺朝政之意,若是能找寻到他,请他作一首忠君报国的诗即可。”

    只要不涉及朝政,将问题控制在诗坛范围之中,那些人便翻不出太大的浪来。

    庆月颔首道:“庆月明白了,明日之内,庆月会让人到评诗署告诉大人结果。”

    李文渠喜不自胜,告退拜别出公主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