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从东昆仑武林开始 » 第二章纵有长生丹,不救青丘狐(下)(求追看!求收藏!求推荐!)

第二章纵有长生丹,不救青丘狐(下)(求追看!求收藏!求推荐!)

    大凡修道之士,无不是以修仙得道为目标。

    正所谓顺则成人,逆成仙,然而修道之士这一逆,必生灾劫,道高一尺,不仅仅魔高一丈,连带着灾劫也更加难渡。

    自有记载开始,道家一共收集了上百种不同灾劫,还有更多灾劫没有记录在书,只因渡灾劫的修道之士根本没有机会留下记录。

    很多灾劫十分的诡异莫名,哪怕是同一种灾劫,爆发出来后的表现形式也是各个不同。

    就如井凉开始所担心的天心同化一劫,道书中有记载的是一般修道之人初入此劫只是混淆凡尘记忆,最后颠倒道心,沦为天道傀儡。

    至于入此劫者被替换凡尘记忆之类的言语从无记载于书中。

    但是这种事是能够怀有侥幸的吗?

    眼下富家少年一语道破天机,却是证实了隐士楠镜的猜测,酒楼名号随世而移,倒显得他太过于大惊小怪。

    井凉道人抬头看见老友楠镜促狭的笑意,老脸难得发烫,明明说好的带老友出山品尝美味,散散山间幽枯之心,但一路上自己疑神疑鬼,却反而败坏了兴致。

    于是在富家少年——他自称黄杨奇,乃是酒楼少东家——的招待下,中途还有歌舞班子进来表演,他与楠镜二人尽兴而欢,全身心投入到了这凡间宴饮之乐中。

    一场火锅吃完,黄杨奇挥挥手,自然有侍从将碗碟收走,换上茶水糕点,又摆了一架古琴在旁。

    然后作为少东家的黄杨奇,亲自上场调琴,点香过后,开始拨弹曲目。

    其音袅袅,竟是难得的高手,哪怕是山中常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隐士道人,也不禁被此音所打动。

    一曲落幕,黄杨奇抬头时,只见两位仙人似笑非笑地看者他,情知不能隐瞒,离席再拜于地。

    “罢了罢了,既然受你食乐款待,有何所求,可以告来。”

    黄杨奇从小就听父亲说过,祖上开这家酒楼时曾经遇到仙人,当年仙人饮醉之后,能够展露种种神奇,治好了祖上神医难治的病症,最后有白鹤飞来,载着仙人归去。

    临近昆仑,各种奇人异事自小黄杨奇没少听,本来也只当这是祖上往自己脸上贴金,杜撰的故事,只为了宣传自家的醉仙楼,但今日在楼下望到井凉时,他却是吃了一惊。

    因为这在自家酒楼吃饭的道人,和祖上传下的画像里一模一样,容貌未改,连道袍都是百年前的那一件,而这画像一直收藏家中,从未示人,自然不可能有人假冒。

    只是画像上本是两位仙人,一男一女,今日跟随井仙人的却不是百年前那一位。

    “仙人能够在来我家酒楼饮宴,本是我家的荣幸,不该有所其他的奢求,奈何我母重病,医石难救,卧床多年,念及家中所传故事,似是井仙有医死人,活白骨的神通,所以厚颜恳请两位仙人看在我孝顺之心上,一救我母。”

    黄杨奇这一番语言,极显他的人情练达,说得楠镜哈哈大笑,井凉微微摇头。

    井凉心想,本以为这少年是想求一个入道之阶,说些要跟随在左右修行的言语云云。

    井凉本来都做好了应对的言辞,以及要赐予的寻常筑基丹药,只是出乎他的意料,竟然是这么一个要求。

    井凉看那少年眼神清澈,饱含恳求之意,于是笑道:“也罢,贫道虽没有你口中医死人,活白骨的神通,但所修道法自有玄妙,料想救治凡医口中的疑难杂症已是足够,你且带我两走一遭,看看你口中医石难救的病症。”

    黄杨奇听到如此言语,心中欣喜不已,他自然是听得出井仙语气中的自矜。

    黄杨奇人还在地上,就见那位井仙一甩道袍,大袖笼罩而来,霎时间眼前昏天暗地,就只听得一道威严声音自心中传来,如同天兵天将当面。

    “家在何方!”

    迷糊之下,黄杨奇正准备说出方位,然而话刚到嘴边,就只见昏暗消散,而自己与两位仙人已经到了他家门外。

    这一手神通看得黄杨奇是惊喜难耐,心中美滋滋地想,“我久居昆仑,听惯了神仙故事,不想今日真的见到了仙人手段,我母此次定然有救。”

    “此指路小术耳,心有所应,就能示现路途,何须惊讶。”井凉微微一笑,瞥了眼身侧好友楠镜。

    楠镜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心想“这一手虽是通法小术,修炼容易,但井道友一个丹道真人今次施展出来,施展的有应必答毫无烟火气,也足见道行精进。”

    通法,即是世间有灵生灵皆可修习之法,哪怕未曾炼气筑基,哪怕是妖灵鬼魅也可借用,随着通法修习,修行者能自生法力。

    这一类法门里比较出名的有仙人指路,相面术,望气术,穿墙术,七星续命,画龙点睛,六甲秘祝,大悲咒水,各种佛道手印等。

    通法小术,人人皆可在道书佛经中研习到,日积月累之下皆能有所成就,不过大多数的普通人在三四十载光阴的修习之后,也就是止步于有所成就这一词上了。

    大多数通法都要求施术者在施展时要按罡演步,布气行术,或是施展前每日祷祝,静坐心斋,种种通法有着种种的仪轨。

    如仙人指路一类的道术,不借助筷子沙子等物施展的话,人身施展总是以手指点向空中,去得到精准的回答。

    无它,只是这样做才更容易贴近道法精义,更容易让通法使用成功。

    而井凉只是一甩道袍就随手用出此术,足见道行高深,高屋建瓴之下,对于不算困难的通法能自然收发。

    黄杨奇带着他俩直接来到母亲屋中,井凉看去时,只见一位妇人面色如常,只是气息微弱,躺在床上,棉被裹身,似是睡去。

    屋中有暖炉生烟,但温度与外边竟无过大差距。

    “或许是什么冰寒之症?”井凉想着,使了回春仙法——此也是通法,一指点向床上病妇。

    然而这道指力如泥牛入海,在井凉的感应里丝毫未能激起床上病人的生机。

    井凉微皱眉头,一连又使了几个治愈病痛的通法,每次出手时,自带种种气象,或是一道清气飞出,或有莲花异象,直把站在一旁的黄杨奇看得眼花缭乱。

    不过这些通法却都是毫无作用,井凉脸上渐渐挂不住了,咳嗽一声,询问站在一旁的黄杨奇道:“你母亲是怎么个病症,你且说来听听。”

    早已看呆的黄杨奇,满怀信心,他自然不知道那些通法不起作用,闻言立马回答道:“仙师容禀,家母这病症乃是自幼就有的,发作之时浑身冰凉,后来渐渐又多了昏厥症状,母亲自从生我之后,元气大伤,常年卧病在床,自三年前睡去后,每日只有一个时辰的清醒时光,清醒之时还,还多是失魂,只能吖吖咿语......遍请名医而无用,恳求井仙慈悲,救救我母”

    越往后说,黄杨奇声音越发悲痛,说到最后更是声带哭音,回忆起母亲自幼对他的照顾,难以控制的流下泪来。

    井凉尴尬的搓搓小手,想了想之后,掐诀以后又是一道回魂咒打出,谁让他精于炼丹之法,但归根结底也是个没有法脉道统传承的昆仑散修。

    虽然是个大真人,但除了通法和自家的炼丹法门之外,还真没什么独门的道术能应付的了眼前场景。

    不出意料,回魂咒也没有任何作用。

    井凉心想,这病妇在他的神念探查之下,一切体态特征除了温度低了点,都与常人无异,世间疑难杂症众多,一般情况下通法皆能应对,但也是有出乎意料的病症,这次碰到的可能就是不一般的情况,看来要拿出真本事了。

    “我有太乙玉枢丹一枚,可解三百二十八种普毒,十八种道毒。”

    井凉伸手一点,一枚紫金丹药飞出,丹丸上有道道云纹,随即落入床上妇人丹唇之内,那包裹丹药的道家法力一转,药力自动化开。

    过了会,井凉伸手又是一点,“我有九霄转厄丹一枚,可化命煞,瘟煞,桃花煞等十三煞。”

    “我有玉清保魂丹一枚,专补人身魂魄虚弱......”

    “......洗髓清凉丹......”

    “......反血归源丹......”

    “......三尸复本丹......”

    ......

    一盏茶内,井凉连换八种丹药,从解读,化煞,洗髓,换血,补魂,驱寒等方面,论效用自然胜过通法许多倍。

    一时之间,屋内充满丹药馨香,黄杨奇嗅到这股味道,感觉浑身似乎都轻松了几分。

    然则,这些丹药,皆无用。

    黄杨奇就算在迟钝,也意识到了事请不对,从欣喜到疑惑,再到焦急,最后则是隐隐明白后的颓然。

    “老友你观这病症可有所得?”井凉传音询问楠镜。

    “一无所得!”

    楠镜心想,道友啊道友,如此爱多管闲事,这次可好,出洋相是小,就怕卷入他人是非算计之中。

    他自号楠镜山人,平生善垂钓,善观镜,心镜所现,刚才只见那妇人身上有九尾异象一闪而逝,浮光掠影,再去照时,一无所得。

    ......

    黄杨奇仍旧恭恭敬敬的将两人送到家外,不管是面上还是心里都是一点埋怨也没。

    这些年来,来救治过他母亲的人是一批接着一批,他整日流连酒楼之中,就是因为酒楼消息灵通,三教九流众多,哪里打听到了名医消息,就前往哪里延请,这回算是最有可能会成功的一回了,只是......不过他也早已习惯了失望。

    这些年不一直都是在失望中度过的么。

    母亲久病不起,他对自己的无能很失望。

    那位希望他能考取功名的父亲,对他很失望。

    他对成为教书匠的父亲,也很失望。

    转身回家时,黄杨奇手上多了一个小木盒,是井凉所赠

    少年郎捧着那木盒,站在庭院里,泪流满面。

    他言道,纵有长生不死药,不能医我母,又有何用。

    一个刚从学堂教书归来的先生,行至门口,听着这话,默默而立。

    屋内已经许久没有醒来过的妇人,缓缓睁开双眼,疲惫又充满慈爱的眼中倒映着一尊巨大的天狐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