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甲武一方 » 第七章 十三年前的往事

第七章 十三年前的往事

    梁历七十二年五月十三,先梁帝赵匡带领着十二个皇子,朝中百官到大东山祭天,先太子赵贤因失德之罪被软禁在东宫。因有传闻,先帝赵匡这次祭天就是为废了太子找借口,于是在京城的先太子与国舅威远侯李援暗中勾结,起兵造反,一夜间占领了上京城。

    赵匡在东山得知太子造反,大为震怒,下令让身为卫将军的六皇子廉王赵耀调各地大军入京勤王。

    随后在赵耀的指挥下,仅3日,先太子叛乱就被平复,威远侯李援死于赵耀之手,先太子被活捉,而后李援被夷三族,先太子被一条赐白绫,吊死在东宫之内。

    先帝赵匡因先太子造反之事急火攻心,于五月二十二病死于皇宫内。先帝死时,先太子被赐死,也没有留下遗诏,诸位皇子现在都有机会夺得帝位。宫内武神老祖,传出话来,不得攻打皇宫,只要诸皇子选出继位者,次日午时皇宫之门就会打开,迎接新帝继位。于是二皇子赵尘、三皇子赵焱、七皇子赵映、八皇子赵泺等人纷纷发动手下,封闭上京城,争夺皇位。当夜只有四皇子赵辉躲于王府内、六皇子赵耀不在京城,未参与夺邸之战。《梁历》称为“四王之乱”。

    这一夜,整个上京城外城到处都是喊杀之声,每条街道都变成了战场,京城百姓关门闭户,躲在家中瑟瑟发抖。

    直杀到东方拂晓,四皇子赵辉突然打开上京城八大城门,以诸皇子不孝,轻毁祖宗基业为名,让赵耀率军进京平叛。原来赵耀早已藏在之前平定先太子造反的勤王队伍中。平叛结束后,在赵耀的安排下,各军均未远行,饶了一圈又都回到上京。诸皇子已争斗一夜,精疲力尽,哪里能够经得住赵耀率领的大军进攻,纷纷败退。

    四位皇子聚到一起商议,才发现一直认为无害的四皇子赵辉和表面远离京城的六皇子才是最后的渔翁。愤怒之下,收拢手下,打进赵辉的政王府,和赵耀的廉王府,见人就杀。政王府侍卫奋起反抗,最后只护住赵崇和年幼的赵岚与赵峋,眼看三人也要遭遇毒手之时,赵耀御剑从天而降,片刻之间便将政王府内的敌人全部杀死。然后拉着赵崇三人,一路杀到廉王府。其中不免有半路前来劝解赵耀减少杀戮的朝廷大臣,可赵耀担心家人安危,早已杀红眼睛,误杀不少。

    回到廉王府,赵耀才发现府中只有王后王音、长子赵峰和次子赵嶂、府内总管海贵安然无恙,其他人均已被杀害。原来关键时刻,当时年仅6岁的赵峰抱着3岁赵嶂,跟着王后王音一路拼杀,在海贵的保护下,躲进密室才保住一命。

    直到中午,皇宫门大开,只有四皇子赵辉和六皇子赵耀活着走进皇宫,其他四位皇子都死在混乱之中。

    赵耀领兵进城,又有荣国公等军中将领支持,其实最有希望继承皇位,不过赵耀本来就对皇位没兴趣,也对兄弟反目之事难以释怀,又加上误杀不少朝臣,其中还有吏部尚书房恒的独子。朝中大臣都觉得赵耀太过好杀,因此都支持做事更加沉稳的四皇子赵辉继承帝位。

    赵辉赵耀本就是一母同胞,赵耀又不想登基,于是代表军方支持赵辉登基,经宫中武神老祖的同意后,便由赵辉即日继承皇位。

    赵辉登基后,为先帝发丧,大赦天下。随后立即将二皇子、三皇子、七皇子、九皇子定为叛逆,抄没家产,后人入宫为奴,其他几位皇子,或囚或贬,只有赵耀因进京平叛的功绩,册封赵耀位辽王,封地辽州,有开府之权,一时成为北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梁历七十二年八月十五,梁帝邀请辽王赵耀入宫赏月饮酒,兄弟二人谈天说地聊到深夜,宴席散去,赵耀便出宫回府。半路却被先太子幕僚李轩拦住。当初李轩本来就不建议先太子造反,太子也准备放弃,不过先太子突然收到一封密信后,就不顾李轩的劝阻,起兵造反。

    李轩料到太子必败,于是提前离开太子府,直到“四王之乱”以后,才回到上京城。李轩回京后,联系之前太子亲信,调查前因后果,结果查到从太子造反、先帝驾崩、“四王之乱”处处都有梁帝赵辉的影子。

    李轩虽然知道梁帝已经登基,已回天无力,却又不甘心这样一个心机深沉之人坐上帝位。李轩知道辽王赵耀,过去与众皇子感情都不错,且嫉恶如仇,虽然明知道赵辉赵耀是亲兄弟,感情更深,现在也只能赌一下这位辽王的脾气了。

    当李轩将调查之事告诉赵耀后,赵耀气的浑身发抖,让李轩去辽王府等他,赵耀转身再入皇宫。当夜皇宫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只是第二天朝会时梁帝下旨,让赵耀回封地辽州,不得旨意不得离开封地,并且当日出发。

    当天下午,赵耀带着全家和李轩,还有原来的军中部将去了辽州,之后除了抵御蛮人,就再也没离开过辽州。

    王宏跟赵岬讲完他所知道的事情后,赵岬也沉默了,“原来当年发生这么多的事,之前看《梁历》,我只以为梁帝趁其他皇子互相争斗,两败俱伤之时,借用父亲的军中力量进行反杀,却不想从头到尾都是陛下一手策划,恐怕连父亲的脾气都在他的算计之中,如果不是父亲当时亲眼看到政王府被屠,又怎么会对其他兄弟痛下死手,而在父亲着急返回廉王府的路上,让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去劝父亲停手,摆明就是去送死啊!这样一来,无情无义、嗜杀平民的名声就落在父亲头上,这皇位即便父亲想争,朝廷上的大臣也不会让支持父亲的,陛下真是好算计。”

    王宏看着低头思考的赵岬,等了良久,见赵岬抬头看向他,正要发问,却被王宏提前说道:“有些事想明白就行了,不能问、不能说。至于当年你父亲跟陛下在宫中发生了什么,恐怕知道实情的,除了他们两个人,别的人早就没有了。”

    赵岬点了点头,对王宏说:“外公,原本我以为这次父亲带我进京,只是陛下对我的试探,但现在我知道当年发生了什么,我觉得陛下不会让父亲再回辽州了。”

    “哦~~,你为什么这么想?”

    “原本我以为只是因为我脚踏神龙出生的谣传,让陛下忌讳,这样只要我是个傻子,心智不全,凭父亲与陛下亲兄弟的感情,陛下也就不会太过难为父亲。可现在想来,陛下会认定父亲有了其他想法,是父亲特意宣传我这个傻子世子脚踏神龙降世,当年陛下现在的位置本就是通过阴谋得来的,现在自然就防着父亲了,这次急招父亲进京,怎么会让父亲再轻易回去。”

    王宏暗暗高兴,自己的外孙才8岁就有这样的见识,今后的成就不可限量。王宏又想到现在赵岬一家的境遇,又开始担心起来。对赵岬说:“你说的不错,现在的情况确实如此,我认为当下应该让你父亲带你及早离开上京,只要你们回到辽州,陛下即便想对你们动手,也要考虑下你们辽州的10万铁骑。”

    赵岬却说道:“走是一定要走的,但不能现在走。”赵岬继续分析到“现在父亲是奉旨入京,并且要求父亲于八月十五入宫赴宴,若果父亲现在就走,不用说一路上会遇到多少拦截,即便顺利回到广阳,陛下那里给父亲定一个抗旨不尊的罪名,那父亲的名声就彻底毁了。如果再在辽州境内散布父亲要造反的谣言,辽州百姓将如何看待我辽王府?如果失了民心,陛下再找机会撤了我父王的爵位,那时我辽王府还不是任由陛下整治。”

    王宏听完一愣,越想越觉得赵岬所说有理。反过来问赵岬:“岬儿,你既然想到这么多,那现在你有什么办法?”

    “外公,我毕竟对外是个傻子,有些事还需要外公去做。”说罢,赵岬将下一步需要做得事告诉了王宏。

    王宏越听越开心,拉着赵岬开心的说:“好办法,如此一来,你们父子便可全身而退了。”

    赵岬摇摇头说道:“不是我们父子,只是父母可会辽州,我必须待在京城,如果我也回辽州了,陛下是不会安心的,毕竟在陛下心里,我的情况更特殊一些,只要我在京城,陛下才会让父亲母亲回辽州。”

    王宏看着面前的孩子,说道:“岬儿,难为你了。可你留在京城不是随时会出事。”

    “外公,你是关心则乱,只要父亲回到辽州,我在京城就是最安全的,明面上没有人会动我;暗地里......呵呵,我好歹也是武将境,一般人还真伤不了我,总不会找个武尊来对付个傻孩子吧。”赵岬随后又讨好般的对着王宏说道:“最主要的京城还有外公您啊,有您荣国公在,谁敢轻易动我。”

    王宏听到这,对赵岬说道:“不错,老夫还在呢,在京城我看谁敢在老夫头上动土。”说到这,一老一小同时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