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国运皇孙,从海外归来 » 第25章 郑成功,李舜臣 合并外交部

第25章 郑成功,李舜臣 合并外交部

    左右侍郎互相看了一眼。

    这洪武帝的意思,应该是想让他们两人举荐能够胜任的人才,好解决外交一事。

    “不知道陛下可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希曾,此人熟读经史,了解高句丽历史,可否让他一试?”

    礼部左侍郎王苑争抢第一,先荐一才。

    “王希曾,朕知道他,四年前的进士第七名,不过他虽博才,却办事老套,不懂变通,此人不可胜任。”

    朱元璋摆摆手,拒绝了王苑。

    “臣知一人,都尉驸马欧阳伦,做事沉稳,善于变通,可胜任外交。”

    礼部右侍郎姚岚也举荐一人,还是朱元璋的亲属,欧阳伦与姚岚关系不错,姚岚想为他试一试。

    “欧阳女婿,不可。他虽懂官场变通之道,却私下贪图小利小财,我女安庆还说,欧阳伦平日又大手大脚,外交乃一国形象之大事,若是欧阳女婿去,还不指定出什么幺蛾子。”

    连荐二人,皆被朱元璋驳回。

    姚岚思索间,想起一人,眼前一亮。

    “外交一事,陛下不如去找允熥殿下试一试?”

    允熥?

    朱元璋愣了一下。

    一拍脑袋,才想起来自己这个三孙子虽然年纪不大,但那也是出过国的人,海外经验丰富。

    而实际上,姚岚举荐朱允熥,也是大有深意。

    因为姚岚也是淮西人士,也算在淮西勋贵一派,姚岚一直依附其势,不得重视。

    正好,他近期得知了国公蓝玉彻底效忠朱允熥的消息,那现在淮西集团最大领导就是朱允熥,这番举荐,姚岚或许有机会得到一份“投名状”,被朱允熥认识。

    “允熥殿下,他可是从海外回来的人,平日做事也是知变通,不贪婪,又是陛下的家里人,常氏之子,大明皇孙,形象好,对待外夷国使臣,正好合适。”

    王苑不属于朝廷任意一派系,倒是没有姚岚的那些花花肠子,他仔细斟酌,也觉得朱允熥合适。

    “不过年龄是不是有些……”

    “殿下聪颖过人,自古英雄出少年,甘罗十二岁就敢出使,殿下十四岁,又有何不能胜任外交使呢?”

    朱元璋见两位侍郎第三次举荐,皆是朱允熥,心里也有了答案。

    随即便派内侍,去郡王府通知朱允熥。

    等朱允熥受到消息后,一脸懵。

    他一个十四岁小孩,去搞外交?

    疯了吗?

    朱允熥正准备找理由推辞掉时,系统大哥又蹦出来找画面了。

    【国运任务1:解决礼部外交冗杂问题,设立外交部。】

    【任务1奖励:+明末清初军事家,郑成功。】

    【国运任务2:改高句丽国号“朝鲜”,让李成桂认可大明宗主国地位。】

    【国运任务2:+朝鲜名将李舜臣。】

    这次系统哥给力,双发两项任务。

    而且郑成功和李舜臣这两员名将各有千秋,朱允熥也没想到,竟然引来这种奖励。

    干!

    朱允熥摒弃适才逃避的想法,既然系统哥让他往奉天殿走,他就往奉天殿走。

    对于明朝的外交史,朱允熥作为穿越人士,从书籍,从视频,从各种渠道,也大致了解一些。

    大明朝这二百年,对外交往在国家数量上,以及地域广阔上,都可以在封建社会能称其前列的。

    而至于李成桂,他的发家史,朱允熥不太了解。

    但是李成桂好像历史上一直没有得到明太祖的册封。

    在上书明朝时仍然使用“权知高丽国事”,

    而不是国号更改,使用“权知朝鲜国事”。

    朱允熥被侍卫领到奉天殿,看见朱元璋在上,两位礼部侍郎在下。

    这两个礼部侍郎,朱允熥都不认识,也不好直呼对方名字,只能尴尬拱手一拜。

    而姚岚看见略显稚嫩的朱允熥,眼前一亮。

    这小子就是凉国公常提的侄孙朱允熥了,最近姚岚也听够了朱允熥的“事迹”。

    “皇爷爷,我听内宦说,你邀我前来是为外交一事?莫非是近日来我朝的高句丽使者那发生什么事情了?”

    “高句丽那边倒是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一切安好,只是朕想着革新礼部。”

    随后朱元璋替朱允熥解释了,原来早在洪武一年建国初,就规定了所有的外事活动,统一交给礼部来执掌。

    到现在洪武二十五年了,礼部因为还需管理礼仪、祭祀、宴飨、贡举四大块,对第五块的外交一事,也是越来越上心不起来。

    “所以皇爷爷是想让允熥去……”

    “朕想要将礼部内部外交这一块从礼部分离出来,独立成立一个机构来专门管理外交事务,而朕想让你试一试这外交使的位置。”

    朱允熥瞪大眼睛。

    外交使,出席他国时,相当于一国的形象门面。

    “皇爷爷,孙儿才十四岁啊……”

    “古有甘罗年仅十二岁出使,为秦计赚数十城,封上卿。又有前朝晏殊,十四岁赐进士出身。天下泱泱,英雄少年辈出,允熥也才十四,就敢出国闯荡,其能力怎么不能为外交使?”

    朱元璋所言,让朱允熥无话可说。

    “姚岚,你举荐的人,你也来说一下。”

    朱允熥盯着姚岚,没想到竟然是他举荐的自己。

    “允熥殿下,你尽管试一试,若是做不好,我等再议其他人,若是做得好,正是大明之幸啊。”

    姚岚简单说完,王苑则在一旁附和。

    朱允熥摸摸额头,他也知道自己若是再拒绝,就是不识时务了。

    “既然皇爷爷信任我,两位礼部大臣也信任我,这外交使,容孙儿接下。”

    “为今还需好好想一下新机构,容孙儿回府想一想,次日再给皇爷爷答复。”

    “既然这样,你就回去想一想,若是能写出方案就最好了,还有姚岚,王苑,你二人也要给朕一个方案。”

    见事情已拍定,朱元璋便遣送三人离开。

    翌日,朱允熥进献合并外交部奏折,直接由朱元璋阅览过审。

    在朱允熥的奏书计划下,外交部下辖三个部门,分别为朝贡司,翻译院,来宾馆。

    朝贡司负责诸蕃朝贡接待给赐之事;

    翻译院负责与外国使节沟通,并且兼其培养翻译人才基地;

    来宾馆则是负责招待外国使者,也可顺便弘扬明朝宾仪规格和礼节。

    而当朱允熥将这一奏章上书后,朱元璋倒是赞同朱允熥想法,并且又锦上添花,新设第四下辖机构,鸿胪寺,负责礼仪活动的筹备工作。

    朱允熥收到回奏后,心里十分惊愕。

    这鸿胪寺,是在洪武三十年才正式设立的。

    现在朱允熥打开朱元璋思路,直接提前五年设立了这鸿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