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江城那些年 » 第82章 强哥办公楼你要不要

第82章 强哥办公楼你要不要

    结束了和金家的谈判,李裕书心情简直不要太好,虽然才花了9亿,但是最多再过大半年,到2010年附近的时候这栋楼至少也得值25个亿。

    难怪说越有钱挣钱越容易,这有钱了能够支配的资源就越多,获得的机会就越多,谁便干点什么都可能比很多人一辈子挣的都还多。

    当然,这也不是没有缺点,机会太多也是问题,遇到的坑也会越多,如果闭着眼睛瞎投,那肯定可以做到天天上一当,当当还不一样。

    所以有钱了最重要的就是谨慎投资,特别是涉及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那更是要小心,稍不注意,就不知道被什么手段割了韭菜,别以为有钱人就不会被骗,就不会被割韭菜,如果真是这么想,那再多的钱也不够你挥霍的!

    就金家这事,如果没有WK的团队,他也一定会花大价钱,找个优秀的团队进行审计,才敢下手抄底,不然搞不好就被坑死了。

    来到金和国际大厦的楼下,现在能看到的就一个水泥框架,18层的写字楼,总建筑面积58850平方米,每一层多达3300平方米。

    别看现在看着就这样,等到了2020年之后,每平米日租金就能高达8-9元,就按照5万的建筑面积,一天的租金也高达40-45万之间,一年的租金就是一亿四千万至一亿六千之间,简直是比抢钱还快。

    所以抢劫什么的哪有抢楼来的过瘾。

    “强哥,有没有兴趣搬家啊?”

    李裕书望着大楼,给强哥打电话,听的强哥莫名其妙。

    很快强哥也听懂了李裕书的意思,听懂是听懂,也是倒吸一口凉气,嘴里哈喇子差点就流出来了。

    妈蛋,刚投了他几千万美元,又花了九亿买了栋楼,感觉和买大白菜差不多,说的是轻描淡写,“刚在买了栋楼,还没有找到租客,给你打个五折,先租你一整层,第二年再给你留一层。”

    强哥既是高兴,又是心酸,还是被他给装到了。

    高兴的是自己能在中关村这样强手林立的地方拥有一整层办公楼,也算是打出了一点名声了,能够集中办公好处自然多多。

    心酸的是他李裕书才多少岁,自己大了他快一轮了,现在自己也到了36岁的重要关口,公司也到了重要关口,看着还很不错,和他一笔,瞬间就觉得这世道是怎么了,出了这么个妖孽。

    “要,肯定要,金和大厦那可是中关村核心地带,你这个大户,不宰白不宰,必须要,说不定等你大楼装修好,我这招的人就能直接装满你两层了!”

    强哥对李裕书是感激的,关键时刻送来了资金,帮助他学习先进物流企业的经验,现在又解决了他办公楼的问题。

    要知道,这轮融资过后,京西发展可是非常迅猛,自建物流布局招聘了大量人手,公司已经下定决心要在物流上和其他电商企业拉开差距。

    让其他电商企业就是想追赶也得至少三年,三年后才能追上现在的他们,三年后他们也肯定不会在原地等待,那时候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形呢!

    物流的发展有他自己的规律,从拿地,到建物流仓储中心,到人员的招聘,再到和线上的信息配套协调,这都必然需要一定的过程。

    不是简单砸钱就能做到,除非能够直接收购一个成熟的物流企业,但现在哪有这样的企业给这些电商企业收购。

    就是有,这些物流企业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溢价也不得了,就是不溢价,现在这些正处于快速扩张的电商企业又有几个有一大摞多余的钱拿出来收购的?

    只要不是收购,就只能一步步发展,就要尊重客观规律,京西领先一步就是步步领先,速度就会更快、服务就会更优。

    当然这些事情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也需要大量的人手,办公楼也因此一直是强哥的心头大患。

    人越来越多,管理起来就越来越困难,如果还分好几个地方办公,问题就更多了,甚至直接影响企业运转,导致效率变低,而电商这个阶段,就是争分夺秒,稍不注意可能就被别人追上,追上之后就会很容易被甩开身位,成为二流。

    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当,当年最早的图书类垂直电商,基本上已经霸占这整个赛道,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歇了歇,也就当时这样歇了歇脚,一步就没有跨过去,依然只能在图书这个分类里打转。

    而京西可以说是和它如出一辙,垂直类里已经做成了老大,区别就是强哥,依然不满足,敢于向淘猫发起冲击,变成了全品类电商。

    互联网企业可以说是将赢者通吃这一自然法则演绎的淋漓尽致,后面也可以看到,垂直图书的当当老大,在京西和淘猫入侵图书这一门类时,毫无反抗之力,而它又没有办法报复过去,只能任人宰割。

    自己也就只能沦落到去各种电视节目上综艺刷存在感,最后又只能去搞直播,简直是高开低走的典范!

    以前还能看到杭州马上上综艺,那也是企业还小,还需要刷知名度的时候,到了后面,哪还有时间玩这些。

    “都给你,你有多少人怎么给你多少位置,不过在上市以后,这房租的优惠就没有了啊,到时候你一堂堂的上市公司,可不兴占我这点小便宜啊”

    李裕书也有自己的考虑,他看好的互联网企业,上市之前自然要多照顾,一方面会在上市时给予足够的回报,另一方面也是和这些企业搞好关系,打出名声。

    以后有类似的机会自然跑不脱他这里,这一层3300平,09年一平就打他一天4块钱,一年也是480多万,打个五折也是节约240万,对这些穷逼的互联网初创公司来说,那还不是天大的优惠,哪个不屁颠屁颠跑过来给他李裕书瞧瞧成色的!

    这就叫丢了芝麻,引来西瓜。你们可能不会亏,我却永远会大赚。

    而且李裕书已经想好了政策,到时候将这些企业进行分级,不同的级别给予不同的优惠,企业发展上去一个阶段,还能给予升级,房租更优惠,办公面积也增加,直到扶持到上市。

    以后搞出几家上市公司之后,甚至凭这个就可以进行收割,来了这办公,上市概率就已经提高到多少分之一了,我们这都出了谁谁谁,这几家上市公司了,收你这个价贵吗?嫌贵你别来,我这风水宝地可多的是人抢着来。

    如果一般人这么玩,那估计也还很难,因为这样的优惠政策出台,肯定多的是企业想过来,但是哪些才是有真材实料的,哪些有潜力上市,要选出来实在是太难了,能做到这一点,投出几家上市公司,已经就是最优秀的风投团队了。

    但是李裕书有足够的眼光(真·开挂了),多的不敢说,这知名的几个还是知道的,有了几个例子,不相信走不上良性的循环,实在不行也就少收点房租罢了,能亏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