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江城那些年 » 第90章 破烂王收山了

第90章 破烂王收山了

    既然这个钢铁厂这么诱人,又有了后续的应对措施,那还怕个锤子,150亿的不良贷款债权,直接干了21%的额度,如果还能来这么四家,直接就把额度干满了。

    但是没这么好的事,最后李裕书发现这些债权还是涉及几个亿的企业多一点,当然这也是为了规避风险的一种措施,因为即使某一笔出了问题也就只会损失这一笔。

    这些不良贷款虽然是通过各种指标的限制,做了足够的风险控制的,但毕竟已经是不良贷款,很多问题不深入到企业可能根本不会被暴露出来,具体情况可能比想象中的要多的多,只能减小标的金额来控制单笔的损失!

    而且也是因为他的要求,这些中型企业基本上以制造业为主,有水泥厂、钢铁厂、瓷砖厂、涂料厂等等,简直是重到不行了,没有一个轻资产企业。

    而且由于为了方便后面重新整改,最大程度将这些企业起死回生,基本上是集中在这几个类型的企业,比如说水泥厂就十几家,遍布全国,每一家的总资产基本都在几个亿左右。

    当然,这些企业如果按照净资产算,很多都已经资不抵债了,在苦苦支撑,只是还有一堆设备和人员,不能直接强制执行破产倒闭而已。

    当然如果不是这样的债权,优质的就已经被截胡了,根本不可能让李裕书他们看到,还以这么低的价格买到。

    便宜没好货,这话说得一点都不错,所以当李裕书看到江鑫钢铁的债权的那一刻,不顾可能就是一个巨大的陷阱,直接跳了进入,就是从纸面上看,这样的标的实在是太难得了!

    这家企业目前运转正,拥有1380m3高炉、1080m3高炉、120吨转炉等大型炼铁炼钢设备,可以年产100万吨焦、560万吨铁、600万吨钢、260万吨材、260万吨板坯的综合生产能力,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优质标的。

    其他这些厂,也就是还是个厂,很多都得大刀阔斧的改革,不管是从财务制度、生产管理、市场销售,都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造,才有可能盘活现有资产,能不能成那还是两说。

    只是李裕书有个大概的思路,觉得能抢救一把,真失败了也有固定资产增值托底,赌的起而已,主要是不赌也不行,不然怎么也不可能这么快拿到这些固定资产!

    “刘总,从现在开始我们就不再买资产了,现在这些就足够我们消化了,千万不能消化不良啊。

    后续产权过户和抵押贷款等相关事宜你就交给手下人办,我们一起梳理这些不良贷款债权,拿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总体方案,希望能救活部分工厂,也算是我们对地方的贡献了!”

    其实李裕书还是希望能够救活这些企业的,一个工厂可能就有好几百个工人,对应的就是好几百个家庭,虽然现在人才市场流动性也大,这里失了业可能去那里也可以找到工作,但肯定对大部分人影响会很大。

    别看在李裕书这就是一个值几个亿的中型企业,不值一提,可如果放在那些小县城,这样的企业可能就是这个县城的重要支柱产业,养活几百个家庭的企业,那可能当地政府都会非常关注了,就怕出现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好的,李总,您的思路我大概了解了些,您应该是想借助我们这些烂尾楼项目的资源,整合这些企业,让他们先恢复到正常生产,后续也应该有考虑了吧!”

    刘爱明通过购买烂尾楼和这次不良资产包两个事情,基本上也理解了李裕书的逻辑,至少销售这一难点已经解决了一部分。

    怪不得之前也一直强调关注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如何,这也是为救活这些企业做个提前考量,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不行,那一切就都是枉然了。

    “我想着我们对这些同类型的企业,成立一个控股的总部公司,然后将这些债权转为股权,成立一个集团公司,先将财务这块控制起来,实际管理还是优先选择以前的公司老板,但是要限制他的权限,主要让他负责生产和销售的管理。”

    李裕书也有一个通盘的考虑,这些原来的老板是一个绕不开的因素,也只有再把他们拿出来,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恢复企业的正常运转!

    “但是这只是最开始的计划,后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就拿水泥厂来说,我们前期需要控制住他们财务,以此控制住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和销售,从企业的全部链条上来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要给这些企业原老板一个希望,让他们有机会再拿回他们的企业,做到什么程度给他们多少股份,要将激励做到最好,以此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企业脱胎换骨,浴火重生!”

    李裕书知道,能在当地做到建起这么大的厂,综合能力肯定是远超常人的,可能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在某一方面没有考虑周全,导致企业经营出现了问题。

    现在李裕书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只要做好了还有机会拿回他们自己的企业,以他们现在跌到尘埃里的状态,他们肯定会抓住这次机会,玩命了也要做好,这可能是他们翻身的唯一方式了。

    当然这里面也得排除一些无法挽救的情况,比如吸毒的、烂赌的、身体出现大问题的,但经过之前的筛选,大部分应该都是可用之人,就看能激发他们多少能力了!

    “那后面呢,我们应该如何控制他们,这样逐渐松绑,我们控制能力减弱,他们会不会又重蹈覆辙呢?”

    刘爱民有些不解,这样虽然能激发活力,但有点废股权,后续的控制力也会减弱,这减弱之后很多问题又会爆发,这该如何处理呢?这些话他不太好说,毕竟现在他还算不上嫡系,还只是过来帮忙,还没到这个份上!

    但是他在WK也比较尴尬,走只是迟早的事情,现在看来这华梦资本也是一条大粗腿,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出路,而且这个李总也比较放权,很多事做的也比WK更开心。

    所以他也得将这些问题提一下,还有退出也是问题,难道真指望企业持续赚钱吗,后续控制力减弱了,能挣多少钱可就由不得他们了,大股东侵占小股东权益可不是只有上市公司才干这些事,现实中可比股市上多的多!

    “当然我们得找到一些核心的东西,比如水泥厂,我们得在前期掌控熟料的技术,必须得是可以生产行业最高质量的水泥,通过熟料来控制其他厂,在这个上面去挣钱,再就是品牌,我们得想办法把自己的品牌打响,让他们不得不依附于我们。

    毕竟这几个产品所在的行业最终都是会走向寡头,行业集中度会越来越高,我们只能牢靠掌控技术和品牌,最终通过这些轻资产的东西控制这些企业,在这上面产生利润,最后我们应该还能持有一定比例的股份,双管齐下,才不怕出问题!”

    李裕书和现在很多老板思路都不同,对于工厂类型的资产,他并不想控股。

    在前世他看了太多做实业的案例,辛辛苦苦一辈子,可能不如自己无意之间买的两套房,由于人工成本、原材料价格、市场销量等种种原因,实业的利润是越来越薄,简直就是吃力不讨好的典型。

    而且由于以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自媒体、主播等新经济的造富能力,人人都想做老板,这种控股形式的商业模式越来越不能调动积极性,问题越来越多。

    他这种模式,将盈利全部放在了底层,赚的是品牌和技术进步的钱,又能最大限度抵消下面公司的消极情绪,自己的公司,肯定在各项支出上不会让下面人乱来,开拓市场肯定会积极努力。

    当然这都是理想情况,现实问题肯定会比这个更多,比如品牌宣传如何做?投入研发技术真能进步?都不好说,不过只能一步步来,遇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