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医治大唐 » 第十四章:围杀

第十四章:围杀

    王禄恩的尸首已经被收敛进棺椁,稳稳当当的安置在偏殿搭起的灵棚中。

    武卓到云龙观的时候,两个小道士正蹲在灵棚里,守着火盆嘴里叨叨姑姑的烧纸。

    后山向阳坡的墓坑已经挖好,连墓碑都立上了。

    武卓看到棺椁的一刻,泪水再次止不住的往下落,浑浑噩噩的被人套上孝衣跪在偏殿烧纸。

    应该是不想丧事办的太过清冷,杨安达和瑾善道长在前一天,通知了几个王禄恩当年的熟识。

    不曾想消息传得极快,一天里陆陆续续来了二十几波人祭拜。

    其中一部分是早年的熟识,一部分是孙思邈的徒子徒孙。还有一些是当年被王禄恩救治或救助过的人家。

    这些人或三三俩俩结伴而来,或携子侄后辈前来吊孝。年龄大的祭拜一番便离开了,年轻的则大多留下来参加送葬,让原本清冷的云龙观有了几分人气。

    眼见好多不曾想到的人会闻讯赶来,慈眉善目的瑾善道长不由感慨,大唐人骨子里还是淳朴念旧的。

    杨安达也说,就是丧事办的仓促。如果早几天通知,估计长安那边都会有很多人赶来。

    作为王禄恩的嫡传弟子,武卓跪坐在家属位上,一整天都在应对前来吊孝和祭拜的客人。

    直到邻近黄昏,瑾善道长宣布时辰已经到。

    武卓按照杨安达的小声提点,抱着火盆站到了送葬队伍的最前面。

    瑾善道长一声长吟,颇有些规模的送葬队伍缓缓行至后山。

    随后在瑾善道长的悼文声中,几名道士用缆绳将棺椁送入葬坑。

    待武卓在葬坑西北角点上一盏油灯后,众人合力铲土回填。

    坟包堆起,墓碑前摆上供奉点燃香烛。一众道士的念经祈福声中,武卓流着泪跪拜、烧纸。

    直至天色完全黑透,简单的葬礼流程算是走完。一众人回到云龙观用饭时,几个道士接连把木桶、蒸屉抬放到观外的空场上。

    不多时,散播在龙云观周围的几队兵卒,懒懒散散的在空场汇合。

    他们在周围防范了一天,此时已经早已人困马乏。

    带队的校尉在兵卒排队打饭时大声吆喝:“快些进食,饭后护送小神医回去,兄弟们今儿的这趟差事就算走完了。”

    兵卒们不知道什么小神医,但知道武卓是出入长公主府的人。

    所以,尽管走了一趟苦差事,但一个个的都闷头吃饭,不敢胡乱说抱怨。

    丧事的饭食很简单,参加送葬的来客们都是草草用一口意思一下,便纷纷告辞。

    武卓逐一表示感谢,恭送客人的当口,两队各十几道黑影,分别穿过云龙观西侧和东侧的山林无声抵近。

    西侧的一队各个背负弓弩,借用飞虎爪翻入观内空置的西跨院,而后顺着墙根绕至前院。

    凑成一团,悄然蹲伏到正门西侧罩房的阴影里。

    东面一队与龙云观东侧半坡上的刺侯汇合后,同样用飞虎爪翻过院墙。

    三个背负长弓的身影,利落的爬上正殿房顶,余下人分头在两侧寻暗处隐去身形。

    不多时客人散尽,众人皆劝说武卓早些回长公主府以防不测。

    武卓勉强答应,孙冒独自去后院套车,杨安达送武卓和两名护卫往前院走。

    四人正走到空旷处,一股夜间清冷的山风抚过,体格单薄的武卓不自觉的打了个寒颤。

    就在这一瞬,正殿房顶弓弦轻响,三点寒芒带着慑人的破空声,品字形直射武卓。

    杨安达反应极快,弓弦声入耳的瞬间,薅住武卓的脖领子猛地一拽。

    武卓下意识的惊呼不等出口,人已经被扯着退出去了三四步。在杨安达的大力拉扯下,直奔通往侧殿的月亮门。

    三支羽箭射空,金属箭头钉在青石地面上,叮当的撞出了几点火星。

    两名护卫抽刀在手,听声辨位接连劈掉房顶不断射下的羽箭。

    眼看着月亮门就在前方,两个黑衣人忽地从斜侧阴影里窜出来挥刀便砍。

    杨安达将武卓护在身后,凭着一双肉掌迎上。

    千钧一发之际,本该去后院取车的孙冒,居然在月亮门另一侧现身。

    人快到几乎只有一道影子,眨眼间跨过月亮门,按刀前窜左右侧劈一气呵成。

    刀锋太快,左侧扑向武卓的黑衣人躲闪不及,背部中刀,惨叫一声摔倒。右侧黑衣人多了一线反应时间,舍了武卓斜扑就地一滚,勉强躲过袭来的刀锋。

    孙冒一击得手毫不恋战,伸手扯住武卓和杨安达合力直接把人拎起来,大步撤到月亮门另一侧。

    两名护卫随后退入月亮门的时候,分散于各处藏身的黑衣人已经全部现身。

    被捕头唤作将军的壮汉当先追过月亮门,眼见着四人护着武卓撤入偏殿,心中一丝不安冒了出来。

    按说观中人发现有刺客闯入,应该第一时间呼唤外面的兵卒才是正理,为何如此的从容冷静。

    没错,就是从容冷静。

    五个人里除了武卓是真的吓傻了,余下四人全都不见丝毫惊慌。

    遇袭后分工明确,可以说配合的天衣无缝。

    壮汉起疑的功夫,十几个手下已经尽数追了上去。眼见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也只能一咬牙,拎着刀冲了上去。

    就在此时,偏殿大门豁然开启。

    十来个道士打扮,手握制式横刀的矫健身影冲出列成一排,将武卓几人挡在身后。

    忽然间的异变,让所有黑衣人瞬间停下动作。

    任谁都能看出,偏殿冲出来的人虽然穿着道袍,但无论气质还是手持的武器,都绝不是道士。

    然而突变还不止于此,一帮黑衣人正惊疑不定的时候,大批刑部公人打扮的人影子自灶间、柴房、甚至假山后面冲出。

    转瞬间,就把偏殿前十几个黑衣人的所有逃跑路径尽数封堵。

    “吱~”一道火光夹杂着尖锐的啸音冲天而起,离地十余仗后,嘭的一声爆成一团红光。

    观外正在进食的兵卒,在啸音响起时已然停下动作,红光爆开时带队的校官抽刀在手,大喝一声:“贼人中计,弟兄们,攻!”

    与此同时,空中火光的映照下,罩房阴影里藏着的十余个黑衣人已然攀上房顶,面对冲上来的兵卒搭弓上弦。

    下一瞬,一蓬羽箭弩矢兜头射出。七八个兵卒瞬间被射倒在地,惨叫声顿起。

    眼见有埋伏,校尉猛的收住脚步,举刀磕飞一支羽箭边退边喊:“莫慌,退出一箭地。”

    兵卒被箭雨吓住,听到命令纷纷反身往回跑。一直跑到空场的另一端离开弓弩射程,才在校尉的呼喝声中惊魂未定的停下脚步。

    房顶黑衣人的任务就是阻挡观外兵卒救援,眼见兵卒退去迅速上好箭矢严阵以待。

    原以为计划顺利,一切尽在掌握。不成想很快有眼尖的发现,东西两侧的山林中隐约有灯火闪动。

    不多时,黑压压根本看不清数量的兵卒不断冒出,眨眼的功夫便把整儿龙云观围了个严严实实。

    此刻观内偏殿前,一身公服的刘、赵二位公人已经调派人手,将院内的一众黑衣人团团包围。

    刘姓公人上前一步,冲着背靠背围成一圈的黑衣人大喝:“尔等已落入翁中,困兽之斗死路一条,还不速速弃刃投降。”

    壮汉感觉到了一众手下的紧张和恐惧,知道耽搁下去必然军心不再。

    眼睛犹如狼一般深深的看了眼偏殿里面,大喝一声:“被抓住就是个死,弟兄们杀出去!”

    一帮黑衣人原以为头领会强令击杀目标,不曾想居然让大家逃走。

    惊喜中求生欲顿起,默契的三三两两一组,同时向不同方向突围。

    刑部公人虽然人多势众,但无论武技还是凶悍程度,都远不如黑衣人。更别说黑衣人虽然分散突围,但每组人有攻有防配合默契。

    两相一照面,刑部公人转眼的功夫就倒下了五六个。刘、赵二位公人只得双双加入转团,才勉强拦住两组。

    幸亏观外大批兵卒已经冲了进来,虽然单个兵卒不堪一击,但蚂蚁多了都能要死象,更别提手握武器结阵作战的官兵。

    黑衣人面对此种情况是能散开,借助观内建筑和地形各自展开游斗。

    一时间,整个龙云观被喊杀声、兵刃碰撞声和惨呼声充斥。

    直到这时,惊魂未定的武卓才逐渐回过神来。

    眼神愣愣的看了看身边的两名护卫,又看了看孙冒、杨安达和面色严峻的瑾善道长。

    最后,傻乎乎的瞅着背对着他,持刀警惕外面的几个道装打扮的汉子。

    张了张嘴想开口说话,才发现嗓子已经干的完全发不出声音。

    闭上嘴努力的搜罗了一点儿吐沫润了润,才沙哑的问:“这…这都什么情啊?”

    没有人回答武卓,大家都在警惕的盯着偏殿外面,似乎下一秒就会有穷凶极恶的黑衣人冲进来。

    武卓也气氛感染,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外面。

    足足过去有一盏茶的时间,纷乱的嘈杂声逐渐熄下,只有西面还有喊杀声和嘶吼声发出,不过声音越来越远。

    又过了一会儿,刑部公人和兵卒把一个负伤被捕的黑衣人押到偏殿外。

    黑衣人都被扯掉面巾捆了个结实,武卓借着兵卒手中火把的光亮垫脚打量。

    很快,便被一张满是血污神情慌张的脸吸引。

    捅了捅身边的杨安达,小声说:“杨大哥,你看那个家伙,是不是那天要砍死你的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