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医治大唐 » 第四十五章:不祥之地明義坊

第四十五章:不祥之地明義坊

    邻近巳时,武卓见过的宋郎中和刘姓公人,带着二十多号手下赶到云龙观。

    宋郎中立功心切,草草跟武卓打了个照面,就接手了重伤的尚斌,连同几具尸首一起带回刑部。

    把刘姓公人和几个手下留下,了解案情补充收集证物。

    刘姓公人名叫刘博郎,官职是刑部令史。令史的品级是从六品上,比武卓要高那么半级。

    不过,武卓的官儿是皇帝御封的,虽然不是正统出身,但这种官儿只要稍微立点功劳,很容易就能一飞冲天。

    更何况武卓还是个医官儿。

    没什么厉害关系的情况下,傻子才会仗着半阶官职拿架子。

    一干人等被召集到一起,刘博朗对瑾善住持点了下头,算是打过招呼。

    随后笑着对武卓抱拳施了个同僚便礼,很有诚意的说:“武医正受惊了。”

    之前宋郎中已经叫过了了一声“武医正”,但武卓还是没有适应新身份。

    赶忙回礼,苦笑着说:“又给刘令史添麻烦了。”

    刘博朗的情商,比他那位姓孙的同僚要高出不少。

    满是愧色的再次施礼:“这是哪里的话,是我办案不力,坐使凶徒流窜在外。这才害武医正涉险,实在是心中有愧。”

    武卓真心不太习惯这种打着官腔的客套。

    一边回礼接茬客气,一边在心里暗想:“有杵这儿客气的功夫,不如赶紧问案吧,真是瞎耽误功夫。”

    正不耐的时候,一名公人快步跑进来。

    抱拳禀报:“刘大人,外面来了个自称叫赵安的人,有急事找武医正。”

    武卓听名字有点耳熟,反应了一下才对上人,是王禄恩一位故交的儿子,也可以说是他未来的手下。

    赶忙说:“是我朋友。”

    “放他进来。”刘博朗见武卓确实认识,自然不好把人拦在外面。

    不多时,赵安几乎是小跑着冲进院子,离着老远就在人群中找准武卓。

    高声喊道:“快,快,药研院场地有了,内库管事等着交接呢。”

    往内库呈报申请地皮银钱,肯定要有个名头,张文仲便帮忙想了个通俗易懂的——药品研究院。

    武卓是钦封的研究院主事,场地自然要先得到他的认可,再亲笔签字交接才行。

    刘博朗是个知道变通的,一听这话,便令几名手下留在云龙观继续差事。他送武卓进城,利用路上的时间了解情况。

    观里有两辆马车,一辆借给了梅,一辆送济坤回去。

    武卓不会骑马,但也只能咬牙爬上了刑部公人让出的枣红马。

    一路紧攥着缰绳,跟刘博朗复述了昨晚的经过,屁股颠的都有些发麻的时候,可算进到洛阳城。

    与刘博朗分开后,在赵安的引领下赶到了明義坊。内库给武卓批下的地方,就在明義坊内。

    明義坊是个大坊,当年隋文帝杨坚第四子杨秀就住在这里。坊内基本没有升斗小民,沿街两侧皆是高门大户。

    不过,杨秀当年的下场可不怎么好,坊内改朝换代时又遭了兵乱,可以说死伤惨重遍地冤魂。

    新朝伊始,有实力的皇亲贵胄都避讳这里,只有那些不怎么受宠的郡王、县主,和边缘化的勋贵在此落户。

    这还不算,当朝天子登基没多久,发生过一次声势浩大的逼宫。

    那次逼宫最重要的参与者,就是一些不得势,想搏一把改变命运的皇族贵族。

    李昂稳住皇位,第一件事自然是狠厉的反扑。清算过后,明義坊里连主子带仆人,要么死要么被夺爵发配,基本就没什么活人了。

    虽然后续的小二十年里,皇帝又陆陆续续的把坊内的一些宅子赐给有功之人,但明義坊风水不好的印象已经深入人心。

    那些得了宅子的人家,除了极少数外,大多留下几个仆人看门,正主定居于别处。

    武卓自是不知道那些,但走进明義坊后立马就感觉到了一股强烈的冷清与萧瑟。

    穿行于高门大户之间放眼打量,透过几处斑驳半开的朱门和缺损的外墙,发现里面尽是残垣断壁和丛生的杂草。

    好奇之下便问赵安。

    赵安虽然知情,但事涉皇家有些犯忌讳,只是言辞闪烁的说了几句。

    武卓听出了一些意思,但也没在意。原本他以为又要养狗又要养猪羊老鼠的,地方多半会批在城外某个偏僻处,不成想居然在洛阳城内。

    这已经很惊喜了。

    至于死过人还有风水不好什么的,对于一名生在现代的医学生来说,真的无所谓。

    内库拨付的地方在明義坊最西面,紧挨着西苑。原本是一处郡王府邸,但眼下除了残破的院墙和寥寥几处偏房,已经全部烧毁。

    内库前来的管事,是个五十多岁姓孙的少监。见武卓进院,满脸是笑的快步迎上来。

    寒暄了几句后,回身指着满眼的杂草残垣说:“小武大人,别看这处破败,占地足足五亩有余。

    另外陛下应允,可以在西墙上开道小门,畜生什么的,在西苑里单独圈块地方圈养。”

    “这…屎尿臊臭的,养在皇家园林里不太好吧。”武卓心里虽然高兴,但嘴上故作迟疑。

    “嘿,还挺细心。”孙管事翘着兰花指夸了武卓一句。

    随后不在意的说:“这洛水南岸说是禁苑,实则就是荒山野地。贵人游玩狩猎都是在北面,无碍的。”

    武卓点了点头,左右环顾了一下,皱皱着脸说:“这……还要盖房子起楼,恐怕正经得挺长时间。”

    “小武大人无需担心,单土建一项,陛下就给批复了足足一千贯。

    您要看地界可以,我马上安排图师与你商议如何建造。

    等图样出来,工部出人咱们出料,银钱给开的足足的,加班加点上冻前就能起个大框。”

    武卓最初接了李昂的任命时,只觉得备些药材器具,再找些人手,几天的功夫就能开始工作。

    后来听张文仲一细说,才意识到自己想的过于简单了。今天再一听,感情光房子起个大框就得等到入冬。

    按这么算,一切准备停当正式开始干活,恐怕要到明年开春,甚至还要更晚。

    孙管事看了武卓表情,只当他急于替皇帝分忧,倒是挺高兴。

    点拨道:“小武大人无需心急,老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饭要一口口的吃,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办。

    陛下已经说了,您的差事三五年能见分晓就已经算快的了,不必急在这一时。”

    “好,我看这里非常合适,烦请公公尽快安排人和我商讨如何建造。”

    “好,回去后我便安排人手。”孙管事自己办事四平八稳,却见不得别人拖拉。

    武卓急皇帝所急,他是越看越顺眼。

    站那沉吟了一下,又提点道:“对了,我看了你呈上来的文书,这药研院想要运作起来,正经需要不少精巧的器具、机关。

    这些你也要尽快拿出图样,我好尽早交于工部。”

    提起这茬儿武卓顿时满脸苦笑:“不瞒公公,我这人手笨。需要的东西让我说,我能说出来。但画,实在是……唉。”

    “哈哈,无妨无妨。”孙管事没有意外,毕竟画图是件非常专业的事情。

    武卓一个学医的,没什么画功是很正常的。

    当下大包大揽:“等我回去使人去匠作局,让他们选出几个灵巧的匠人。

    你有什么需求就跟他们讲,让他们出图。”

    “得咧~小子在这儿谢谢您了。”

    武卓知道眼前的太监能在内库当管事,肯定深受皇帝信任,所以表现的异常客气。

    正跟孙管事说些规划上的想法时,破败的郡王府门外来了三名军士。

    领头的校尉下马后探头往院内看了一眼,扬声问道:“太医署医正武清风可在此间。”

    孙管事寻声回头,眯着眼认了下人,顿时热情的招呼道:“呦,这不是于校尉嘛,可是陛下寻武清风?”

    “见过孙少监。”于校尉快步走入院内,和孙管事打了个招呼,视线扫了下旁边的武卓。

    语速很快的说:“不是陛下,是皇后娘娘听闻武清风擅长医治外伤,急宣他入宫。”

    “可是皇后娘娘她……”孙管事满脸惊恐。

    “不是不是。”于校尉赶忙摆手,压了些声音说:“我听当值的兄弟说,好像是飞花卫梅统领负伤了。”

    “哦,哦。”孙管事长舒一口气,转头催促武卓:“皇后娘娘相招切莫耽搁,速去,速去。”

    武卓也听出了个大概意思,原来那个梅是皇后娘娘的手下。

    皇帝皇后本为一体,她派人暗中保护自己,也算情理之中。

    想通了因果,武卓忽然意识到皇后召自己入宫,很可能是梅的伤情出现了反复。

    赶忙对于校尉说:“我的医箱在云龙观,得回去取一下。”

    “先随我进宫吧,有需要的话自会有人去取。”于校尉说话间冲门口对武卓做了个请的手势。

    武卓不想耽搁时间,忙说:“医箱里有我需要的器具药品,只我人去……”

    在于校尉的印象里,什么器具药品是内医局没有的,武卓要回去取东西完全是瞎耽误功夫。

    根本不由武卓解释,拖着他的胳膊就往外走。

    孙管事也在后面催促:“别磨叨啦,宫里什么都有,你赶紧去,切莫耽搁了。”

    武卓能怎么办,被门口俩军士强扶上枣红马。

    颠儿颠儿出了明義坊,一溜烟儿的往宫城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