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医治大唐 » 第四十六章:迷人的熏香

第四十六章:迷人的熏香

    医正虽然只是个从六品下的芝麻官儿,但好歹也是官身,不少事情上能方便一些。

    比如进宫城时,侍卫的那道搜身会免去,不过二道门太监那关还是要过的。

    好死不死的,又碰上了上回那个老变态。

    看到人的那一刻,尤其是老死太监杵那一呲满口的大黄牙,武卓的身体就瞬间绷紧。

    提着小心的张开手,老变态从头发到脚下的检查了一遍,临了动作娴熟的一掏。

    早有准备的武卓,在要害部位遇袭的一瞬,犹如武林高手一般,脚尖点地硬生生的往起拔了十多厘米。

    然而,即使这样,“鸟窝”还是被实打实的淘了一把。

    整个人打了个激灵,好容易才忍住了大脚丫子踹那张老脸上的冲动。

    老变态瞅着武卓得意的嘿嘿一笑,武卓根本不看他,黑着脸不等拦路的小太监放行,憋着气迈步就走。

    小太监也知道武卓吃了暗亏,抿着嘴笑嘻嘻的侧身让到了一边儿。

    姓于的校尉则一副忍着笑的模样,带着武卓穿墙过殿一路向北,过了烛龙门后,停在大业门外。

    不待差人通禀,身穿女官劲装头戴无翅官帽的阿茶,便英姿飒爽的迎了出来。

    酷酷的跟于校尉抱拳打过招呼,瞅了眼武卓转身就往回走。

    武卓第一时间没敢迈步,转头看了眼于校尉,得了示意才敢跟上去。

    穿过大业门,不再有持戈游弋的军士,也没有来往忙碌的內侍文官,四周瞬间冷清了下来。

    放眼望去,只能看到零星的几个太监宫女,步履匆匆的行走在红墙绿树之间。

    武卓紧赶两步追上阿茶,小声问:“梅的伤情如何?”

    “你就是个庸医!”阿茶脚步不停,板着一张小脸目视前方。

    武卓心头一紧,赶忙问:“伤情加重了?”

    “六姐受了很重的内伤,你为何只给她医治外伤?”阿茶斜眼瞪了下武卓。

    “啊?内伤?”武卓有点儿傻眼。

    内伤这个词倒是在武侠小说里常看到,猜测大概指的是奇经八脉,或是传说中的丹田气海受损。

    可这些东西在武卓的理解中,并不是物理层面存在的。

    西医的发展史上,估计也没人见过被三分归元气或是九阴九阳打出内伤的患者。

    鬼知道伤了之后该怎么治啊!

    “果然是个庸医!”阿茶白了一眼武卓。

    “我只会治外伤,不懂内伤啊。”武卓尴尬的解释。

    “庸医!”阿茶脚下步速更快。

    “现在怎么样了?请没请懂内伤的大夫看啊?”武卓焦急的追问。

    小跑着赶了几步,见阿茶不会话,忍不住小声喊:“哎,你倒是说话啊!”

    阿茶怕再不应声武卓喊声更大,只能不耐烦的说:“废话,早就请过了。”

    “怎么样啊?能治好不?”

    阿茶被吵得不行,停住脚转身瞪着武卓:“嘿,我说你一个男的,怎么这么啰嗦啊。”

    “废话,我不得问明白啊。”武卓瞪了小丫头一眼,随后一拍脑袋:“对了,赶紧找人到云龙观把我医箱拿来。

    刚才那个姓于的就是个憨货!”

    “拿医箱干嘛?”阿茶奇怪的问。

    “不拿医箱我……”武卓意识到不对。

    从阿查的神情看,找自己来似乎不是为了治疗伤患。

    “走啦,墨迹~”阿茶转身继续走,迈步沉稳匀称,偏又快的不行。

    武卓恨不得小跑着跟了二三百米,实在累的不行。只能在后面:“嘿,嘿!你慢着点,哥们一晚上没睡,走快了迷糊。”

    “谁跟你是哥们。”阿茶嘴里不爽的叨咕,脚下速度放缓了一些。

    武卓本来还想打听下既然不是治伤,那喊他过来干嘛。可看阿茶这态度,估计问也白问。

    索性跟在后面闷头走路。

    高大的宫墙间左转右走,穿过一片幽静的园林后,前方出现一片宫殿。

    从侧门进入,踏上水磨石的院落,武卓看到前方正殿匾额上三个蓝底描金大字——清宁宫。

    快步穿过院子走到正殿前,两个身穿粉色百褶长裙,套着蓝色长袖小衣的宫女迎上来。

    一个用温面巾帮武卓擦脸擦手,一个帮武卓整理了一下有些凌乱的头发。

    这待遇经历过一回,武卓已经可以相对坦然的接受。低声道谢后,被一名身穿白衣,束着高鬓的女官引入偏殿。

    殿内还算明亮,一面明黄色的纱帘挡住了武卓的视线。

    纱帘半透,可以看到里面一处坐榻,塌上端坐着一名贵妇。

    虽然看不清脸,但衣着能看出大概,红底金花的长裙,外面套着黑色白边阔袖外衫。

    正红、金黄、黑色、阔袖,颜色和款式都不是普通人,甚至贵族可以穿的。

    武卓只打眼一瞅,就赶紧低下了头,猜测着里面坐着的,多半就是当朝皇后。

    仗着年纪小不懂规矩正眼看皇帝老子,对方可能不和你一般见识。

    但你要敢盯着皇帝的女人看……距离当太监的日子,恐怕就不远了。

    武卓不敢看帘子后面的贵妇,坐塌上的贵妇却在认真的看着武卓。

    两人中间的帘子纺织工艺特殊,外面看里面朦朦胧胧,里面看外面就清楚多了。

    贵妇也不说话,只是坐在那里仔细的打量弯腰低头略显局促的武卓。

    从头到脚的细细看了一遍,又仔细的打量头型、脸型、五官……

    脸上的表情时而眉头微蹙,时而稍显激动,时而又轻轻的摇头。

    足足过了能有五分钟,才收回视线,转头看向偏殿角落里站着的嬷嬷。

    嬷嬷同样在认真的观察武卓,却第一时间感受到了贵妇的目光。

    视线扫过不远处丝丝袅袅散播烟气的镂空铜豆薰炉,又看了眼神情不知不觉间,变得有些木讷的武卓,对贵妇缓缓的点了下头。

    贵妇收回视线,拿起手边的醒神膏闻了一下,看着帘子外的武卓问道:“听说你姓武。”

    “是~”武卓慢了一拍才躬身回话。

    他察觉到了脑子有些昏沉,但一宿没睡,又折腾了大半个上午,所以潜意识里认为是正常的。

    “叫什么?”

    “不知道。”

    “没名字?”

    “师父没告诉我。”

    “姓氏是他告诉你的?”

    “啊~”

    武卓脑袋有点木,感觉里面那位是在跟自己拉家常。但这问话的语气,怎么听都有些像是审讯。

    “你多大跟的你师父?”不容武卓多想,里面那位又发问了。

    “这……不记得了,很小的时候吧。”武卓是真的记不清了,印象里也没问过。

    “对家里还有印象吗?”里面那位的声音有些低沉,隐约还带着一丝丝的颤抖。

    “不太有了。”随着对方的问话,武卓努力的回忆着。

    “一点儿都没有?”里面那位的声音高了一些。

    武卓杵那歪着头仔细搜寻着清风的记忆,几幅短暂模糊的画面浮现出来。

    迟疑着说:“有那么一点点印象吧……”

    “说说看~”里面那位似乎怕吓到武卓一般,语气温和了不少。

    “我记得家里好像挺穷的,应该是在村子里……山村,靠着山。

    院子里种着菜,篱笆……是枯枝编的。”

    武卓描述的画面,是绝大多数山中庄户人家共有的场景,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不过帘子后面的贵妇,面色却隐隐的有些激动。身体不自觉的前探,一双眼睛死死的盯着武卓的表情。

    生怕吓到他似得轻声追问:“还有呢?”

    “还有……有颗梨树。”武卓神情呆滞,已经彻底沉浸到了记忆当中。

    有了梨树这个记忆点,更多的记忆被带了出来。

    语气木讷毫无感情的缓缓说着:“我记得师父抱我走那天,我哭的厉害……我娘也在哭,我爹也在哭……还有好几个人在哭。

    他们都捂着嘴,就那么看着我哭……

    我爹,我爹摘了颗青色的梨子塞在我手里……然后师父就,就捂着我的嘴,抱着我走。

    村口有个大磨盘……特别大……”

    武卓自顾自的描述着记忆中的场景,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哽咽了起来。

    眼泪鼻涕不知不觉间,已经糊了一脸……

    角落里的嬷嬷在武卓说出了所有还记得的东西,人站在那开始摇摇晃晃的时候,几步走到武卓身后。

    抬手在他颈后一按,武卓便软倒了下去。

    嬷嬷顺势一捞,把武卓稳稳的扶住,白衣女官无声的搬了个锦墩放下。和嬷嬷一起扶着武卓,将他放到墩子上。

    嬷嬷腾见贵妇从帘子后面出来,正关切的看着武卓,伸着一只手一副想扶又努力克制的模样。

    赶忙低声阻止:“娘娘稍安勿躁。”

    贵妇得了提醒急忙收回手,迅速整理了一下情绪。

    有些紧张的问嬷嬷:“肖姑姑你看如何?”

    “老身没有瞧出破绽,不过……记忆是可以种下的。现在还无法定论,这到底是不是有心人布下的局。”嬷嬷异常谨慎的回答。

    “十三年了,该如何印证啊……”贵妇叹了口气,可能是受了熏香的影响,罕见的出现了迷茫的情绪。

    “娘娘。”扶着武卓的女官插言:“根据我们的调查,王禄恩当年孤身离京,身边既无钱财也无随从。

    能在汝州落脚,还有银钱器物研究医理学问,全赖一众交好的医者资助。这些年他们书信不断,想来应该知道些蛛丝马迹。”

    “对!”贵妇眼中神光亮起,笃定的说:“王禄恩一直隐居于汝州极少外出。

    如果真的去过邓州必有因果,想来张文仲几人,应该知晓些情况。”

    女官提议道:“元万顷喜医乐,交游广。当年也暗中帮过不少人。张文仲几人对他应该不会太过防备,可遣去试探。”

    贵妇知道事情应该徐徐调查,却根本按耐不住,当即下令:“准,今天就安排下去。”

    “是~”女官理解主子的心情,没有进言劝说,干脆的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