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医治大唐 » 第一百零二章:您放心,我肯定好好编

第一百零二章:您放心,我肯定好好编

    吴坊正家一切进入正轨之时,一辆雕琢精致不带任何标志的篷车缓缓停下。

    随后一个看脸能有十三四岁,但身量较同龄人高挑不少的素衣少女,踩着车夫放好的脚踏下车。

    站在大门口,一双好看的桃花眼盯着院子里进出有序的百姓,以及引导百姓的几个年轻人观察了一阵。

    逐渐看出些端倪后,眼底的费解稍稍散去了一些。

    眼见张嬷嬷和荷姑娘从左侧一户人家出来,脸上笑容绽开,迎上去恭敬的施礼:“见过张嬷嬷。”

    “婉儿,你怎么来了?”张嬷嬷颇有些意外的问。

    “我到明義坊查看工程进度,听说这里有热闹,便过来看一眼。”婉儿乖巧中透着俏皮的回话。

    “这都什么时辰了,忙完就赶紧回去。”张嬷嬷口中催促,但语气中却没有多少责怪的意思。

    “是~”婉儿老实应声,随后冲荷姑娘眨了下眼睛,嬉笑着说:“荷姐姐,几日不见你怎么胖了许多?”

    荷下意识抬手摸脸,动作到一半时留意到婉儿眼底的狡黠,随即反应过来是死丫头是在消遣她。

    婉儿根本不给荷骂自己的机会,压低声音面露关切的问:“小茶没事儿吧?还有…梅姐姐伤势恢复的如何?”

    张嬷嬷明知道死丫头在耍心眼儿,却生不起气来。左右看了一眼,招呼她到马车里说话。

    三个人上了马车,进出间看到的病患和陪同家属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

    小民都是敏感的,尤其是在这勋贵豪奴满地走的洛阳。张嬷嬷和荷姑娘虽然不言不语,衣着也谈不上奢华光鲜。

    但俩人的气度只打眼儿一看,就知道来历不凡。

    所有人本就下意识避开,同时暗中关注着她们,此时又冒出来个漂亮的犹如个小仙女一般的小姑娘,自然更加注意。

    普通百姓还只是在好奇心的趋势下注意,几个里出外进引领病患的徒弟子侄却心惊的不行。

    明義坊忙活了这么多日,他们都几次见过婉儿,虽然不敢搭茬说话,但已经从相熟的工部官员口中得知。

    这姑娘别看年纪还小,却是皇后娘娘手下的女官。而且不止是女官那么简单,还是皇后娘娘的本家侄女。

    且不论皇后娘娘的关系,人家祖父是湘南伯上官仪,爹是吏部员外郎上官纯,妥妥的官家贵女。

    就这样出身的一名贵女,对着那个嬷嬷和清冷女子都礼貌有加,说明什么?

    说明俩人在宫里的地位绝不一般呗。

    有品级的女官都不用说了,必然是皇后娘娘的心腹之人。

    如果能得到这样人的一句夸赞,不比明義坊每日进出的那些跑腿管事要有分量的多啊。

    这就是机缘呀!

    于是,一帮傻小子更加勤勉和善的同时,趁着接送病患的机会,明里暗里的给自家师长送去消息。

    硬是搞的几个老家伙经历了无数风浪的心砰砰直跳,一边诊病一边在心里暗自思量,如果抓住了这次机会,医术德行传进皇后娘娘的耳朵里。

    晋升御医那是不敢想,被招进太医署倒是很有一些可能的。

    几个老头儿同时接诊,效率肯定大大提高。再加上坊门那面卡的严,寻常病症根本进不来,存压的患者终于越来越少。

    耳听着净街鼓开始敲响,武卓干脆让吴坊正把坊外一直坚持到现在的病患和家属全都放进来。

    又忙活了将近一个时辰,终于最后一名近八十岁的病患被收起药方口中千恩万谢的儿孙抬走。

    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时,吴坊正使人将武卓出钱买回来的清粥宵夜端进堂屋,热情的请大伙儿简单吃了一口。

    张嬷嬷和荷姑娘已经走了,填肚子时终于有人忍不住,小声询问武卓今天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武卓随便含糊了两句,用眼神示意了下院子里。

    大伙儿下意识的瞅向外面,随后纷纷不再言语。

    院子里杵着的李元芳,已经按照武卓的要求换上了宫卫的装束,瞅着仪表堂堂英气十足。

    大伙儿虽然不明白为什么有宫卫在这里,但知道说话要忌讳,自然没人出声了。

    简单的用了些清粥小菜,便纷纷乘车离去。

    武卓站在吴坊正家门口,口中感谢的话不断,可算把一帮人全部送走,又被吴坊正和几个坊佬千恩万谢的送上车。

    先把张文仲送回去,这才满身疲惫的回家。

    杨安达和李元芳在前院休息,武卓一个人进到中院轻手轻脚的摸进灶间。见大锅存着温水,舀出一些用盆端着回屋洗漱。

    结果进屋刚把鞋脱了,张嬷嬷和荷姑娘便敲门进来。

    见荷把宵夜摆在桌上,武卓不好意思的说:“今天给你们添麻烦了。”

    “我们不麻烦,你却有麻烦了。”荷似笑非笑的说了一句。

    “什么麻烦?”武卓紧张了起来。

    荷可不是愿意开玩笑的性格,她说有麻烦,那就是真的有。

    张嬷嬷哼了一声说:“你跟利仁坊瞎折腾的事,娘娘已经知道了,明儿个就瞧好吧。”

    “皇后娘娘?她是怎么知道的?”武卓的头皮有些发麻。

    “傍晚时宫里派人到明義坊查看进度,听说你把人招到利仁坊了,就跟过去瞅了一眼。”张嬷嬷说话时神情非常严肃。

    “就瞅了一眼?”武卓多少带着点儿侥幸的心思,心说:“如果皇后娘娘只知道自己折腾了一次‘义诊’,应该不算什么罪过吧。”

    “都知道了。”荷姑娘一句话就掐灭了某人的侥幸。

    “都知道啦?”武卓跟被踩了尾巴的猫似得差点没跳起来,随后脸色一夸,嘴里碎碎的念叨:“完了完了,假传懿旨,不会掉脑袋吧……”

    “掉脑袋倒不至于。”张嬷嬷见确实是把人吓住了,才安慰道:“为穷苦百姓诊病,毕竟是件好事。就算有错处也不至于重罚。

    不过……挨顿骂被敲打一番是肯定少不了的。”

    “挨骂没事儿,我脸皮厚着呢。”武卓顿时变成了一副没心没肺的模样。

    其实他远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害怕。,一听最多就是小惩,本来还稍稍有些悬着的心就彻底落回了肚子里。

    “虽说事情不大,但你也得小心应对。”张嬷嬷又提点了一句。

    “是,您放心,我肯定好好编……”

    “编?”老太太瞪圆了眼睛。

    “不是编,是好好的润色加工一下。”武卓嘿嘿的傻笑两声。

    “赶紧吃点,吃完洗洗睡吧。”张嬷嬷脸上尽是嫌弃,该说的说完转身就走。

    “您也早点儿歇着。明早踏实睡,我买早点回来。”武卓狗腿子似得喊了一句。

    “买什么买,一点都不会过日子。”院子里响起老太太的数落声。

    “嘿~”武卓冲没走的荷傻笑。

    荷一点儿理武卓的意思都没有,自顾自的蹲下往火盆里垒炭。

    “不用,我自己来就行。”武卓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

    是真的不好意思,而且还有些心虚。

    荷可不是伺候人的宫女,而是皇后的亲卫,说不定品级比武卓还高呢。

    荷看都没看武卓,引燃火媒子小心的扔进炭火中间,又往上面压了两块炭。

    拍了拍手说:“嬷嬷说了,你生火太败家。”

    “……”武卓老脸一红。

    别看荷生炭火好似非常简单,但她那是熟能生巧。像武卓这种几乎没什么经验的货,生一次且费劲呢。

    不过他已经琢磨出了个好办法,那就是往炭上浇些灯油。

    谁成想自己躲屋里才干了两次,不知怎么的就暴露了。

    家里的灯油都是孙冒从长公主府的库房里搬来的,明亮还没有烟,价格肯定不便宜。

    所以被荷一说,武卓马上心虚的不吭声了。

    荷也没打算听武卓什么什么,生好火盆后用小扇子扇了几下,等火苗起来便走了。

    武卓折腾了一天正经累的够呛,几口吃完桌上的宵夜,用盆里差不多凉了的水简单洗漱一下,火盆拖进卧房倒头就睡。

    事实证明张嬷嬷确实非常了解上官皇后。

    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就把他喊起来吃早饭,然后便催着他洗漱收拾停当。

    刚坐下来喝口热茶,武卓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外面天越发的冷了,但今早居然是被老太太喊醒的,而不是被冻醒的。

    疑惑一起,作势摸了摸坏里,一副忘了什么东西似得起身回到卧房。

    稍稍靠近了一些炭盆,都不需要用手试就感觉到了暖意。

    拿起炭夹子扒拉了一下,白色的灰下面居然还有零星几块烧红的炭火。

    情况很明显,有人在他睡着后进屋填炭了……

    确定了情况从屋里出来,正赶上一三十来岁的女官登门。

    女官和阿茶几个亲热的招呼声中,武卓知道她叫“桂”,显然又是以花卉作为代称。

    武卓从张文仲那知道皇后身边的亲卫有七个,现在见到了其中四个,梅、荷、茶、桂,还从吕全礼那听说了一个“昙姑娘”。

    只是不知道剩下两个是什么花。

    正胡乱琢磨的时候,桂带着些审视的打量了一下武卓。

    而后用大概可以算作客气的口吻说:“武医正,随我进宫吧。”

    “得嘞,走着。”武卓人畜无害的一笑,干脆的起身跟着桂往外走。

    “好好答对,别总嬉皮笑脸的,瞅着不稳重。”张嬷嬷不放心的叮嘱。

    “知道啦,您老就放心吧……”武卓口中老实的应和,心里想的是:“哥们才几岁,稳哪门子的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