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医治大唐 » 第一百零四章:皇后不太讲规矩(下)

第一百零四章:皇后不太讲规矩(下)

    明明说好了不岔话,但想说时一句也不少说。这让武卓非常郁闷,却又无可奈何。

    谁让人家是皇后呢,能坐在那听你说话就不错了。

    多少人一辈子都想有个像武卓眼下这样的机会,却求而不得。

    所以,知足吧。

    武卓不敢指责上官皇后违约,只能回答道:“大多数情况动脉在身体较深处,静脉在较浅处。

    但有几处地方例外,比如嘴唇和舌头。这两处也是我们直观观察人体血氧含量最合适的部位。

    血氧含量合适,唇色鲜艳红润。血氧含量越低,口唇颜色越暗。这也是碳气中毒或窒息而死的人,口唇颜色乌黑或紫绀的原因。

    另外,部分中毒而亡的人,口唇颜色发乌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毒素麻痹负责呼吸和心脏跳动的肌肉,另一种是阻断了红细胞携带氧气。

    其结果都是造成人体无法摄入氧气,继而缺氧而死。”

    “既然唇色的差异,是因为血液中氧气含量不同所导致的,为何医书上说,可以通过这些差异判断出不同的疾病呢?”上官皇后眉头微皱,语气介于请教和疑惑之间。

    “这就是辨症的复杂性了。”武卓沉住气解答:“血氧含量只是决定唇色的一个方面,其它影响的原因还有很多。

    准确的说,我们的口唇颜色能反映出血液的很多问题。

    比如因为失血或是其它什么原因,我们体内的红细胞数变少,口唇就会泛白。

    再比如人体的循环代谢功能不好,口唇会发黄。心肺功能不好,便会发紫发暗

    另外肝肾功能出现问题,同样也会在唇色上有所反馈。”

    上官皇后点了点头,低声说:“还真是一门复杂的学问。”

    “是啊,正因为辨症施治时要考虑的太多,除了知识储备,还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累积,所以世上的良医才如此稀少。”武卓感慨了一句,随后将话头儿拉回正题。

    继续说:“通过之前我们罗列出的信息可以得出结论。

    房间内有人呼吸的同时还烧着火盆,会极快的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如果房间相对封闭,室内外空气交换缓慢,时间久了人就会因为缺氧而胸闷嗜睡。

    胸闷是人体对我们发出的警告,通知我们吸入的氧气少了。

    嗜睡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就跟人重创后会晕厥一样。因为睡眠状态下机体消耗小,对氧气的需求也会降低。从而缓解身体缺氧的情况。”

    说到这里包括后面的李昂在内,殿内的所有人都在点头,显然是听懂了武卓的讲解。

    武卓见大家都听懂了,缓了口气说:“接下来,我们要讲到另一种气体,叫做一氧化碳。

    炭火完全燃烧时,生成的是二氧化碳,而因为受潮或在空气中氧气不足时不完全燃烧,就会生成一氧化碳。

    而这个一氧化炭,就是碳气中毒的罪魁祸首。

    它被吸入肺部,会霸占红细胞,让红细胞无法再携带氧气,从而阻断我们的血氧交换。

    如果此时人是清醒的,会感觉到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再严重些会呕吐、全身乏力、短暂昏厥。

    这时只要尽快脱离环境,症状就会迅速消失,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就怕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一直在相对高,却又不是特别高的程度。

    这时人会觉得不舒服,但又不会特别的不舒服。能忍则忍之下时间一长,便会对身体造成慢性损伤。

    这就回到了我最初时说的,上了年纪的人心肺功能较弱,所以肺部和心脏的损伤较大。而十六七岁以下的人,因为大脑未发育完全,对智力的影响更为明显。

    当然,最可怕的情况是发生在夜间,人会从睡眠中直接进入昏迷状态,最终因缺氧而死。

    就算救过来,也会因为肺水肿、脑水肿以及其它一些机体问题,留下不可逆的损伤。”

    见殿里的人都陷入了思索,武卓视线锁定婉儿,扬了下下巴问她:“怎么样?你还觉得我是在吓唬你吗?”

    婉儿正后怕呢,气武卓挑衅却又无力反驳。只能甩了对白眼儿,把头拧到一边。

    武卓正得意呢,感觉身后一阵凉风涌入。

    回头一看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有太监将殿门打开缝隙换气了。

    注意到殿门缝隙的同时,武卓的余光里还看到了一个人,坐在侧面帐帘边儿上,正看着武卓发笑的皇帝老子李昂。

    “……”

    稍稍傻了一下,武卓赶紧转身弯腰行礼,口中恭敬的请安:“臣武清风见过陛下。”

    “平身吧。”李昂笑吟吟的抬手虚扶。

    站起身来走向罗汉床,口中感慨:“不错,每次见到你都能长不少见识。”

    “……”武卓闷头不吭声。

    李昂看着武卓那怂样儿轻笑了一声,指着他对上官皇后说:“瞅见没,当着你的面侃侃而谈。见到朕了就这样,不知道的还以为朕有多恶呢。”

    “……”武卓还是低头闷声,一副胆小的模样。

    “怎么不说话呀?”李昂故作不悦的问道。

    “那啥,上次见驾后张侍医训我了,说我在陛下面前举止放肆不敬。让我以后再见驾时,陛下问啥说啥,不准屁话连篇。”武卓低着头一副委屈巴巴的模样。

    前次见驾后张文仲确实说武卓举止过于张扬,以后要收敛一些,但也只是提醒了一下,肯定不会说出“屁话连篇”之类的词。

    李昂听话音儿便猜到了八分,笑着说:“他是人活得越老胆子越小。朕没那么小气,你该如何就如何不必在意。”

    “不敢。”武卓很不给皇帝面子的说:“张嬷嬷跟我讲了一大堆宫里的规矩,到现在我都没记全。还是小心点儿好,省的不小心丢了小命儿。”

    “嚯,照你这么讲,朕要想听你说话,还得先赐丹书铁卷不成?”李昂单手扶着扶手,表情既好笑又生气。

    “您快别坑我了,历史上有丹书铁券的人,好像没几个得善终的。”武卓一副怕怕的表情,甚至还往后退了一步。

    这就是他的策略,能力上极力表现,性格上憨直没有心计。再加上年纪小,真要不小心出了什么错,也相对容易得到原谅。

    这个套路长远看如何还不知道,但短期看,皇帝和皇后两个包括长公主在内,效果都还是不错的。

    武卓的憨直模样,让李昂简直哭笑不得。

    无奈的摇了摇头,正色说:“其实我一直比较好奇,你说的这些都是如何发现的。”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武卓早有准备,神色自然的回答:“一部分是通过观察和总结得出猜测,然后通过不同的实验去论证。

    另一部分是通过仪器直观得出来的。”

    李昂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说:“你刚说的那个红细胞,是如何知道的,又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这个……红细胞呈双面凹的圆饼状,边缘较厚中间较薄。将血液放大八百倍左右就能看到。”武卓稍微结巴了一下。

    嘴里回答着问题,脑子里琢磨着后续问题该如何应对。

    “八百倍?”

    别说李昂了,偏殿里所有人都被这个数字给惊的瞠目结舌。

    “你是如何将血放大八百倍的?”李昂错愕后追问。

    “显微镜,一种可以将物体放大的设备。”武卓开口的同时,已经想好后面该怎么办了。

    “显微镜……”李昂思索了一下,随后说:“朕记得就封前宫里有一架,是瑞国公进献的。

    头发放在里面,看起来能有手指头那么粗细。不过……也才三十倍还是五十倍的,八百倍,是如何做到的?”

    “其实原理是一样的,只是需要纯度更高的透镜和更加精细的研磨工艺。”武卓回答。

    李昂对光学玻璃的纯度要求和研磨工艺没有什么概念,只知道肯定很难。

    点了点头问:“你师父的?”

    “嗯~”武卓貌似老实点头,想了下说:“我师父说能磨成八百倍透镜的玻璃我们眼下还造不出来,他也是机缘巧合,当年得了一块纯度极高的天然水晶。

    而后求贵人帮忙寻能工巧匠,研磨了许久才成了一对儿。”

    “一对儿?”李昂抓住了重点。

    “对,显微镜是由两片凸透镜组成的。”武卓回答。

    “那显微镜现下在哪儿?”李昂身体微微前探,显然兴趣极大。

    不止李昂,对于能把东西放大八百倍的事物,上官皇后两只眼睛也有些放光。

    至于婉儿,更是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武卓,脑子里已经开始琢磨,拿到后该搞些什么看一看。

    就在所有人都满怀期待的时候,武卓却吐出了让人想打他一顿的四个字:“被我摔了。”

    “什么?”李昂下巴差点儿没掉到地上。

    “我那时候小……”武卓缩着脖子满脸心虚的说:“有一次用完后清洗,一时兴起就举起来看天。

    结果…眼睛被太阳光给灼了一下,一个没拿稳……就给摔碎了……”

    武卓话说的合情合理,就算现场有个微表情专家估计也看不出端倪。

    因为这是他的亲身经历。

    实验课上拿着镜头看天,结果被眩光搞的一阵头晕,一个没拿稳就把镜头给摔了。

    学校让赔一千块钱,他花了六百多从网上买了一个了事。

    李昂心都哆嗦了一下,盯着武卓看了好几秒,咬牙切齿的说:“你师父怎么没把你打死!”

    “差点打死了……”武卓哭丧着脸不敢看李昂。

    “……”

    偏殿里陷入了一阵安静。

    最后还是上官皇后开口:“陛下如果感兴趣,无非就是到到合适的水晶使匠人研磨罢了,有什么难的。”

    李昂一想……也是!

    寻找水晶和匠人,对王禄恩来说自然是千难万难。但对于他来说,只是一句话和等待时间长短的问题。

    于是,心疼的感觉迅速消散,脸上的表情也随之恢复正常。

    上官皇后趁机岔开话题,面色不善的瞅着武卓,冷声说:“先不说那些无关的了,你倒是跟我说说,昨天是怎么一回事?”

    “……”武卓眼神透着心虚,可怜巴巴的说:“娘娘您刚不是说了嘛,我炭气中毒的事讲明白了有赏,讲不明白才追究昨天的事儿嘛。”

    “休耍滑头,我话是那么说的吗?”上官皇后脸色一沉,显然是不打算放过武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