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医治大唐 » 第一百零七章:增设医官的好处

第一百零七章:增设医官的好处

    看出自家男人被武卓这个小东西搞的有点儿不太自信,上官皇后心里有些好笑,先面上却不好显出来。

    瞅着武卓催促道:“那就说说你的歪理,也好让我们长长见识。”

    “其它贵重难求的药材暂且不说,咱就说相对常见的草药。”武卓扒拉着手指头说:“这些草药中一部分是人工种植的,产出和农人种粮一般,要选取合适地点播撒草种或移根栽培。

    力气不少费产量却远不如粮食,很多药材要两三年甚至更久才能收获。

    费的力气比种粮多,收获却比粮食少,卖的比粮贵这没问题吧?”

    李昂不说话若有所思,上官皇后则点了下头,轻吐一声:“有理。”

    “能种植的草药还是少数,大部分都是药农和山民自山里采摘的。

    山里什么情况就不用多说了吧。普通蛇虫鼠蚁不谈,期间的辛苦也不谈,野兽毒虫崖壁峭壁可是会要命的。

    人家用命换回来的东西,背回家后还得初步晾晒摘选,出售时价格比种植的药材贵,很正常吧?”

    李昂眼睛瞅着武卓,吧嗒了两下嘴不说话。

    上官皇后再次点头,照之前加重了些语气认同:“正常。”

    “再说一张药方里少则三五味药,多则七八味。这些药有些可能产自本地或周边,有些是从天南海北的运来。”

    “舟船马驮车载,运输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李昂已经跟上了武卓的思路。

    叹了口气感慨道:“还有药铺,老板支撑店面雇佣伙计,又是一笔支出。

    说到底这药材也是一种货物,现下的价格已经是药商药铺竞争协商下相对较为合理的价格了。”

    武卓完全没想到,皇帝老子居然还懂商家间竞争协商而后定价。不过再一想,也不能真把古人当傻子,人家可能对商业运作缺少文字性和系统的总结,但道理怎么可能不明白。

    再加上那位瑞国公的掺和,估计系统性的总结和论述现在也不缺了。

    事儿想明白了,可被皇帝老子抢了话心里多少有些不爽。

    接茬道:“所以嘛,只要看住大药商,防止他们联手哄抬价格,防止他们造假参次。

    相互竞争之下,药物的价格不论贵贱,都应该在它应有的区间之内。”

    武卓讶异皇帝老子能说出“竞争协商”,皇帝老子更加讶异武卓能说出要预防哄抬,加强监管的话。

    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武卓,仿佛重新认识了他一般。

    武卓被看得有些心虚,仔细回忆了一下,好像没说错什么话。不敢与李昂对视,下意识的往上官皇后那边儿靠了半步。

    这个不起眼儿小动作,让上官皇后眼底浮起暖色,笑吟吟的说:“看来你师父这些年精研医道之余,对自己的脾性很有些反思。将你教育的很好,不错……”

    “确实不错。”李昂点头赞同了皇后的话,深吸一口气缓缓呼出。

    视线看向殿外的空旷处,低语道:“这药物和粮食布匹一般,都是民生不可或缺之物,应该着各级衙门对药行药铺重视起来。”

    武卓确定不是自己说错话了,而是言语引起了皇帝的重视,心里的紧张顿去。

    沉吟着说:“药物和粮食布匹还是有些区别的。”

    “哦?”李昂闻言视线再次定格到武卓身上。

    这一次,神情极为认真,显然对他接下来要说的话已经非常重视了。

    “同为民生刚需,粮食布匹的好坏,哪怕是普通人也能分辨出一二。但药物不同,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至多也就能看个卖相,有无水泡发霉。

    至于真假,是否以次充好,就很难分辨出来了。”

    “有理。”李昂赞了一句,随后带着些请教的意思问:“那你说,该如何解决?”

    “各地选出德高望重品行高洁的医者,授予他们一定的官职。”武卓回道。

    “这……”李昂闻言有些迟疑。

    真要按武卓所说的做,增加朝廷俸禄开支不提,各道自县以上都要增加官员职位,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武卓大致猜到了皇帝老子在迟疑什么,快速整理了一下思路。劝道:“陛下,增加医官数量的好处有很多。”

    “仔细说说。”李昂不敢再把武卓的话当成半大孩子的天真言语,回身端坐于罗汉床上,完全是听取谏的模样。

    “首先,增设医官可以协同各级衙门,有效监管市面上药品的质量。还能评辩低层郎中的水平,剔除那些技艺不佳品行不端者。

    而且,在发生医患官司时,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分辨原由,给衙门的判决提供支持。

    另外,平日里可以督促民间防病防疫,有大灾大疫之时更能发挥出大作用。”

    “那样的话,着各地选取坊佬乡佬时必须纳入一名德高望重之医者便可。”李昂思索了一下,给出了个既不增加官位,又能达到目的的方案。

    “不止那么简单。”武卓笑了。

    “哦?”李昂面露不解。

    上官皇后则不耐的说:“你这孩子,有什么话就痛快说出来。怎么跟那些七老八十的夫子一般,不学好!”

    “是!”武卓老实的应声,加快了语速说:“其实我建议增加医官数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提高年轻人的从医愿望。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一个自以为有才能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学文习武,然后是经商种地,最后才是学医。

    为什么呢?学医既没前途还不赚钱。

    如果朝廷有了更多医官的职位,那么很多文不成武不就,却又有些才能的年轻人,会不会将医道这个相对冷门的途子作为进身之径,并为之付出努力呢?”

    “嗯?别说…还真是这样。如此一来,从医者的数量和素养便会极大的提高。”李昂认同的点了点头。

    同样是万千军中过独木桥,学习医道就算最后无法作为进身之资,最后也能落的一技傍身。

    毕竟做个郎中,总比习得文武艺不得出路后替人算账写信或是看家护院来的要体面。

    朝廷真要多出许多医官的职位,必将得到许多寒门小户子弟的关注。

    “还不止于此呢。”武卓继续说:“很多医者辛苦半生,中年过后总算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名望。那时便会遇到金钱和良善之心的抉择。

    毕竟那个年龄儿孙满堂,生活压力大。而且见惯了可怜人,一颗心开始趋于淡漠。

    如果这个时候,他们知道自己坚持良善,再熬些时日便有机会混成官身,从此改换门第。

    陛下,您猜他们会如何抉择?”

    “哈哈哈哈…妙!”李昂大笑着夸赞了武卓一句,看向身旁的皇后说:“这个主意着实妙,以官身和子女的前途,逼着那些有所成的医者坚持良善,实乃牧民之道啊!”

    “小孩子异想天开罢了,真要那般,朝廷要多加出多少官位。”上官皇后嘴上不屑,但看向武卓的眼神却透出掩饰不住的满意。

    “哎~想法确实是好的。就算时下还不能立即执行,日后议政时作为参考也是不错的。

    而且,朕觉得完全可以先选出几个地方试行一下,太医署里挂着那么多闲人,总该给他们找些正事做嘛。”

    “倒也是……”上官皇后微微额首,沉吟着说:“再放出些风去,看看地方上到底是如何反应。”

    “就这般定了!”李昂抬巴掌拍了下大腿,笑吟吟的看向武卓:“你小子,今日谏言有功,想要什么奖赏啊?”

    “奖赏?”武卓整个人高兴了一下,随后又痿了下去,心虚的说:“奖赏就不用了,陛下您别怪我昨天假借娘娘的名义忽悠人就行。”

    “忽悠人……哈哈,能把一帮老头子忽悠的团团转,也是本事嘛,而且办的也是好事。

    算了……这次就饶过你了。”李昂大手一挥,随后看向自己媳妇,逗趣似得问:“皇后娘娘,您意下如何啊?”

    上官皇后被逗的脸色微红,没好气的瞪了自家男人一眼,又板着脸看向武卓:“原打算今天好好给你涨涨记性,可陛下都饶过你了,本宫也就不追究了。

    不过…既然是你能惹事,就要能平事。

    听闻昨日太晚,很多平民百姓寒夜中等了几个时辰最后却失望而归。

    我给你个差事,叫上那些想在本宫这里露脸的医者,把昨日未尽的功德做完。”

    “对,这次你也不用藏着掖着,就以皇后的名义征调。”李昂拿出皇帝老子的架势大气的说:“告诉百姓们,是皇后心痛民间疾苦,从体己钱里出资替百姓解厄。”

    “这样不妥,应该以陛下之名。”上官皇后赶忙开口。

    “朕还差那点儿名望!”李昂一瞪眼,随后轻声安抚:“以坤之道济苍生,这本就是你皇后的职责。

    我看,这种事情以后要多做。省的那帮老夫子总背后唤你铁皇后。”

    “陛下~”上官皇后双目中满是感动,看向李昂含情脉脉却有欲言又止。

    “就这样定了。”李昂站起身来向外走去,值堂太监已经等了一阵了,显然前殿有什么事情。

    大步走到门口,又回过身叮嘱:“既然行善举,那事情便要做的实处。不单要免费诊病,所需药品宫里也一并出了。”

    话声落下,人便随着值堂太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