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医治大唐 » 第一百三十四章:慈善嘛,妇人最合适了

第一百三十四章:慈善嘛,妇人最合适了

    虽然勋贵们捐款,是配合着皇后娘娘做些锦上添花的事情。但说到底也是冲着做善事去的。

    如果义诊完事儿时,作为发起者的上官皇后一分钱没出,还凭白落了三十万两,这话好说不好听啊。

    一旦传到民间,百姓们甚至会认为皇后是打着行善的名义敛财,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道理武装都明白,婉儿自然更加清楚。眼见着武卓犯难,也没了看热闹的心思。

    提议道:“不如我们将范围扩大一些吧,不再局限于义诊。”

    “怎么说?”武卓没太懂。

    “统计全洛阳及周边村县的贫户,每户按人头发一些钱粮。如果还有富余,就将范围再扩大一些。”婉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统计起来是个大工程。”武卓不太同意婉儿的办法,但没有直接拒绝。

    略作思考后认真的说:“其一,人情故里无法避免,各级官员小吏在统计时难免会夹杂私货。

    损失些钱财不要紧,关键是百姓不患贫而患不均。眼见着有人占到便宜,家境相当却没捞到实惠的就会不满,甚至会闹将起来。

    补助的范围越大,这种事出现的就会越多。

    那时候我们怎么办?逐一的去查实?”

    婉儿下意识的摇了摇头,她只是想把这次得的善款用掉,可不想招惹麻烦。

    “还有一点,俗话说救急不救穷。穷人分好多种,不排除一些家庭人手壮丁不缺,就是因为懒惰才过不好日子。

    给那些人发钱粮,等于滋长他们惰性。”

    “有理!”婉儿神情愈发的认真,仔细思量一番后问武卓:“那你说该如何做?难道我们要越过衙门亲力亲为?”

    “不如这样吧。”武卓参考着婉儿的思路说:“此次参与义诊的民间医者,暂时来看很难分出高下。

    不如这边事后,再去长安和周围其它几个大城走一圈儿。

    以年前为限,尽量多照顾几个地方。最多以差旅补助的名义给他们发些银钱。

    还有太医署的那帮老头儿,一个个闲的整天白拿俸禄,把他们也派出去。”

    “这个主意好!”婉儿兴奋的拍了下手,而后仔细盘算起来:“离元日还有一个半月,组织得当的话,除了长安外少说还能走三个地方。

    如此一来……大约二十万两就花出去了。还剩下十……”

    “我们可以趁着这段时间,统计一下真正生活困苦的人家。嘶~不对……”武卓话说到一半儿摇了摇头。

    又仔细想了一下才继续说:“不如这样,生活困难只作为补助钱粮最基础的要求。

    在这个基础上,选出孤老残疾切实困难的,孤儿寡母生活艰难的,孝子肖女供养双亲的。

    还有……给残疾军人,和为国捐躯者的双亲也发一份慰问。”

    “有你的啊!”婉儿的心情简直不能用惊喜来形容。

    实打实的夸了武卓医句,小声说:“如此一来,娘娘再补贴个三五万两,省得日后有人背地里说小话。”

    刚高兴了没几秒,忽然又皱起眉来,摇着头说:“不妥,不能那样做。”

    “为什么?”武卓不解。

    婉儿张口欲言,顿了一下左右看了眼,确认没人注意这边,才小声吐出两个字:“忌讳。”

    武卓愣住,但很快明白过来。

    皇后毕竟只是皇后,如果真照着武卓说的那般做,便有邀买人心之嫌了。

    想明白了婉儿在忌讳什么,呵呵的笑着说:“好办!”

    “好办?”婉儿不解的看着武卓。

    她严重怀疑眼前这家伙,根本没搞明白自己担心的是什么。

    武卓稍稍凑近了些,小声说:“娘娘一个人做是忌讳,但这次的钱是大伙儿共同捐的啊!”

    婉儿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从勋贵里选出几个来,用大家的名义做,而娘娘只是个领头儿的罢了。”

    武卓摇头,纠正道:“不是从勋贵中选,而是长公主啦,还有勋贵们家中的夫人。毕竟慈善这种事,一帮有钱又有闲的妇人来做,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这一瞬,婉儿眼底几乎浮起了一闪一闪的小星星。仿佛重新认识了武卓一般,盯着他怔怔的看了好几秒。

    等回过神的时候,发现武卓正笑眯眯的看着自己,两颊瞬间羞的通红。

    赶忙低下头,局促的咕哝:“我…我得赶紧回去跟娘娘商议一下。”

    一句话说完转身就走,可走出两步后又转了回来。小脸红扑扑的说:“对了,你最好去长公主府上走一趟。”

    “长公主?她身体有恙吗?”武卓奇怪的问。

    “你可知此次捐善款的风潮是如何卷起的?”婉儿羞怯稍去,笑容里有些犯坏。

    “我听说是长公主、太子、三皇子和荣国公带头捐款,其他家才纷纷响应的。”武卓回话时已经意识到事情似乎不那么简单。

    “那你可知,他们四家为何捐款?”婉儿又问,脸上的坏笑越发明显。

    “为什么?不是为了响应皇后娘娘的善心吗?”武卓眼睛看着婉儿,言语中透着小心。

    “呵,南市四大药行就是他们四家的。”婉儿幸灾乐祸的说出了谜底,继而解释道:“本来他们只是凑趣想捐点儿药材。结果你不要药材死要钱。

    四家没办法,才捐的现银。”

    “啊?我说那四个掌柜的怎么没动静了呢。”武卓一阵牙疼。

    “他们四家被你逼的捐了银子,可洛阳的其它勋贵不知道这茬儿啊。明面儿上共襄盛举,背地里不定怎么埋怨呢。”

    “所以,那四家人不止出了血,还被别人记恨。而始作俑者,就是我呗。”武卓生无可恋的指着自己的鼻子。

    “娘娘不让你露面,就是让他们四家抗雷,相信他们也明白,不会卖你的。”婉儿见武卓脸色都变了,笑着安抚了一句。

    而后说:“其余三家就算了,反正你跟他们也没打过什么交到。但长公主那儿……”

    “得,我马上就去。”武卓叹了口气转身就走。

    婉儿看着武卓的背影站在那傻傻的笑了一阵,但笑过之后眼神逐渐变得复杂。

    自言自语道:“好像也不是那么呆,勉强……算是凑合吧……”

    婉儿愣愣的想着心事的时候,武卓已经从侧门快步出了县衙。这时他才想起来,杨安达和马车在正门呢,他一个人从侧门出来有个屁用。

    稍稍辨别了一下方向,沿着小街快步朝正门方向走去。

    走出二三十米,眼看着前面就是主街了,身后忽然响起一声:“哎,那,那个……武,武医正。”

    武卓闻声停下脚步,回头一看……居然是武敬真。

    等了一下,见武敬真喊住自己却不说话,只是畏畏缩缩杵那,奇怪的问:“有事儿?”

    武敬真是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他今天只是来捐钱的。

    而钱,是好容易才筹来的。

    武卓家被烧的那天晚上,他认为自己衰星当头后人品爆发,有机会能攀上皇后娘娘这颗大树。

    所以初入刑部大牢时,确实发狠要卖了高顺那个没脑子的憨批。

    可转过天他没等到刑部公人前来问案,却等来了本家长房大哥武彰。

    武彰露面后毫不废话,严词命令武敬真必须将纵火之事揽下。而且,绝不准提及高三公子。

    武敬真没想到高家的动作如此之快,才一夜的功夫不止得到了消息,还说动了武彰。

    虽然意外,但他却毫不畏惧。

    其一,他已经分家单过了。武彰虽然是长房嫡长子,却也管不到他的头上。

    其二,在他看来,高家那个不可一世的三公子这次死定了,任谁也救不了他。

    除了这两点,想着自己马上就能攀上皇后娘娘的高枝,再看眼前这个往日最位惧怕的大哥,好像也不算是个什么人物。

    心中有底,冷眼看着武彰,用这辈子最位硬气的语气说:“你算个什么东西,老子凭什么听你的!”

    “你!”武彰那以置信的看着武敬真,心说:“难道这厮深陷牢狱吓坏了脑子?”

    有心开骂,但想到眼下所处的地界,实在丢不起那人。

    只能咬着牙警告武敬真:“你要敢不听话,回去我就开宗族大会,将你从族谱中划去!”

    这个威胁对现代人来说可能没多大力度,但对于身处于宗族社会的古人来说,几乎等于要了大半条命。

    如果武彰真那么做,武敬真不但失去了名字,还失去了继承于武家的一切荣耀。

    几乎等同于一个活在世上的孤魂野鬼!

    就算他自己不在乎,也要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考虑。

    因为要是被开出宗族,他的孩子降生后,就是个彻彻底底的白身草民。

    说实话,武敬真怕了。

    但转念又一想,只要他能傍上皇后娘娘。就算今日被开革出家族,明日眼前这个王八蛋也得求着供着的把他请回去。

    于是一梗脖子,咬牙切齿的说:“划了就划了,你还能把爷爷怎么着!”

    武彰表情一僵,愣了一阵忽然冷笑起来,压着声音问:“你是不是以为卖了高三公子,就能攀上皇后娘娘的大腿?”

    武敬真被戳破了依仗顿时一阵心虚,但随即再次梗起脖子,挑衅似得问:“对,如何!?”

    “哼,我切问你。只不过少了一个医官的房舍罢了,就算落到实处,是个多大的罪过?”武彰鄙夷的发问。

    “……”

    武敬真彻底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