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太孙:我父当勉之 » 第二章 武城侯与安平侯

第二章 武城侯与安平侯

    “此次北征,太子可有人选?”

    面对朱棣的询问朱高炽心里门清,自己父皇已经将人选都定好了,出征在即,那里是真的询问,形式主义罢了,于是开口道:

    “儿臣对于军事知之甚少,需父皇定夺。”

    朱瞻基看着这对父子有些头疼,十万大军就要被人包饺子了,你们在这里唱戏呢。

    朱瞻基忍不住开口道:

    “爷爷,您不会是派遣淇国公统领北伐大军吧?”

    “正是,大孙有何见解?”朱瞻基看着朱棣认真询问的样子,忍不住吐槽,刚刚也是这样,我就在你这里算个小孩子,哪能左右你的想法。

    开国名将所剩无几,靖难四国公也就丘福和朱能二人受朱棣信赖,但是朱能已经在征讨安南的时候病逝了,如今就剩下丘福了,不派他去别人朱棣更是不放心。

    只是丘福这位大爷打仗是真的勇,冲锋在前所向睥睨,但是他打仗就知道往前冲,做先锋冲阵杀敌可以,但是要让他稳坐中军运筹帷幄,想想都让人头疼。

    可是能做大帅披挂上阵,威望震慑三军的真的让朱棣想不出其他人了。

    其实最适合的是张辅,这位张玉之子可是大明少有的帅才,至少不会轻易就中了敌人圈套。

    朱瞻基知道自己说的话没有什么分量,但是还是想试一试,保住大明十万将士不至于被团灭,于是开口道;

    “爷爷一直教导我统帅三军者为帅,将才易得帅才难得,将才知兵、听令、有冲锋陷阵之勇即可。然帅才不光如此,更要纵横捭阖,纵有天地崩塌依然要稳坐中军…………”

    朱棣听着朱瞻基侃侃而谈,满意的点头,显然对于自己的教育成果很是满意,就连朱高炽也是暗自点头,自己这儿子比自己强,在自己老爹这里聊兵事比自己勇。

    朱棣对于朱瞻基的论述满意的点头,我大孙果然有爷爷当年的风采,小小年纪就能对于将帅有此认知。

    淇国公确实一直以来冲锋陷阵为先锋大将,对于统帅三军确实经验有所短缺,不过有武城侯、安平侯在一旁辅佐,还有同安候和靖安侯一同前往……说到这里朱棣发现没有啥保险了。

    朱瞻基要不是穿越来的知道结局,他也想不到一公四侯还都是五十多岁的当时名将,会被鞑靼迷惑导致团灭。

    “爷爷,还有一点孙儿想说,鞑靼连年袭扰我大明边境,甚至多次趁火打劫,随后全身而退,这事爷爷时常和我说起。”

    “可见鞑靼的本雅失里绝对有一定领兵才能的,见好就收用兵灵活,而且他那早年带着部下小股势力,四处流离奔走各个势力之间,弄下如今的基业……定然不是善类。”

    朱瞻基说到这里望向朱棣,朱棣也是叹了口气,其实这些没有比朱棣更懂得了。

    朱棣和丘福相处了二十多年,深知丘福只能当将,不能挂帅。

    为此朱棣多次单独叫淇国公丘福谈话,告诫他丘福小心行事。

    甚至就在前些日子,朱棣甚至掏心掏肺的跟这位年长的老兄弟促膝长谈,一边嘱咐到了北边一切谨慎行事,不可麻痹大意,哪怕没有胜利也没关系,下次咱们还有机会,但是最终结局是朱棣所没有预料到的。

    在朱棣心中他一方面希望这位跟随自己二十多年的老将军,能够拱卫大明,帮助自己完成征服草原的梦想。

    一方面是当下整个大明除了自己御驾亲征,实在找不出人来替代丘福统帅三军,四大名将当年老兄弟就剩下丘福一人了。

    “其实淇国公的老毛病爷爷也知道,不知大孙觉得谁去统军北上合适?”朱棣的眼里带着考校和一些别的意味。

    看着朱高炽也是有些紧张,因为这个时候太子爷想到了一个可怕的问题。

    自己儿子这一长篇大论虽然精彩,但是他才十一岁,父皇不会怀疑我或者……想到这朱高炽额头上原本消下去的汗水又流了出来。

    面对朱棣的问题朱瞻基也不大触,心中也是有了答案,有些事情难以改变,哪怕他穿越而来也不能虎躯一震就把永乐大帝的想法给改变。

    只是朱瞻基原本也没有想过去任命谁为将,也没有想要在这次北征中得到什么,安安稳稳就能当皇帝,何必作死跳脱。

    “爷爷,我也觉得此刻大明也就淇国公统帅三军北征合适,再找一个能征善战的国公找不到,除非爷爷您亲自北征。”

    闻言朱高炽急了,开口道:“胡闹,御驾亲征乃是大事,岂可胡说。”

    朱棣摆摆手,瞪了一眼朱高炽;“老大你急什么,朕也没有真的御驾亲征。”

    在朱高炽和夏原吉、杨士奇等一众官员看来,派谁去北伐都比皇帝亲自御驾亲征好太多了,皇帝御驾亲征那可不是闹着玩,牵一发而动全身,御驾亲征动不动就几十万大军。

    而大明如今刚刚安稳没几年,边境战事未平,安南征伐已经用了不少粮草,要是皇上再御驾亲征,那是他们不愿看到的。

    朱瞻基也适合开口,不能让人觉得我鼓动的御驾亲征,不然皇帝他们不敢喷,自己这么个小子,恐怕难免被喷从小穷兵黩武了。

    真鼓动好了朱棣御驾亲征,就是他爹朱高炽也不会放过他。

    “爷爷,其实我觉得选几个好的副将很重要,也要选的这几个人就很好,就是怕到时候淇国公不听劝,孤军深入……”

    “他敢,朕已经给他三番五次嘱咐,听取将领意见不能孤军深入。”

    朱瞻基心里吐槽,人家怎么不敢,当时安平侯李远和武城侯王聪多次劝谏无果,被劝恼火的丘福甚至要斩了李远。

    朱棣说着说着自己都有些怀疑,和丘福二十多年相处朱棣很是了解丘福的性格,其实朱棣虽然任明丘福挂帅北伐,但是一直有所担忧。

    但是不管是太子朱高炽还是杨士奇等大臣,此事都沉浸在劝谏成功,皇帝不用御驾亲征的事情上,完全忽视了统军北伐的人选上。

    再者在军事上朱棣很敏感,加上朱棣的军事才能,没有人敢在这上面插话。

    今天也就是朱瞻基这位朱棣疼爱的好圣孙,再换个人估计不用说这么多,早就脑袋搬家了。

    朱棣沉思良久良久后,对着太监道:“宣,武城侯和安平侯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