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太孙:我父当勉之 » 第三章 东宫

第三章 东宫

    朱棣叫来李远和王聪之后,授予二人一道密旨,若淇国公一路孤军深入不听劝阻,二人可以凭借此密旨接管中军,就地安营扎寨,等候朝中旨意不可冒险挺进。

    其实这也是朱棣无奈之举,本来就不放心丘福这位老哥,加上今日自己孙的话做导火索,心中担忧更甚。

    至于为何密旨授予李远和王聪,朱棣也是做了考量,原本朱棣选这两位做副将就是打着在紧要关头辅佐淇国公。

    安平侯李远和武城侯王聪,两位都是靖难有名的攻守兼备的武官。

    安平侯李远在靖难之役中,以轻兵六千直接将李景隆上万人的补给部队焚于江中。

    随后被南军将领袁宇率领三万骑追杀,李远六千伏兵击败了三万骑兵,如果不是降兵身份,甚至此次北伐这位挂帅比淇国公好。

    史书上记载,这位可是极力劝说丘福小心埋伏。

    而武城侯王聪则是朱棣当年燕山中护卫百户,一路转战陪着朱棣打天下,多次被朱棣任命巡查边境,可谓是燕王府的老臣,朱棣的心腹大将。

    朱瞻基见到朱棣这样的安排也是松了口气。

    尽人事听天命,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只要这十万大明儿郎不要死的那么憋屈,总有些宽慰。

    朱瞻基将自己能做的尽力做了,他如今只是一个受宠皇孙,不是当今皇帝,有些事情想多插手也没机会,尤其是军队的事情哪怕朱棣再宠爱他,也应该避讳。

    朱瞻基在出宫的时候,朱棣告诉他郑和马上回来了,定有不少奇珍异宝,让他记得来选几件喜欢的。

    对于后世家喻户晓的郑和,朱瞻基也是很好奇。

    从永乐三年到如今永乐七年,郑和已经是第三次航海归来,这一次出海时间较长,去过的地方也比较多。

    正好下西洋可以说是大明禁海期间唯一的大型航海贸易。

    以物易物的搜罗海外奇珍异宝,顺便带着圣旨册封属国,可谓是大明帝国的辉煌时刻。

    从海外带来的珍禽异兽、玛瑙翡翠等自是不用说,就说海椒或者说蕃椒以及胡椒等调味料,在大明可是很受欢迎的硬通货。

    朱瞻基穿越到现在也就少有接触这些,按照下人说,以前的自己不喜这些辛辣之物。

    为了不让人怀疑,还未真正掌握原主记忆的时候低调不去改变身体主人的喜好,如今记忆彻底掌握了,如今生活也适应了。

    过几天等着郑和归来,咱弄个火锅搞个烧烤助助兴总是一件美事。

    不知道郑和有没有在吕宋把红薯给带回来,未来有人说红薯当年是在安南引入。

    也有记载说,甘薯为吕宋国中粮食,不传外邦,当年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偷偷运入大明。

    但是你放到郑和这里,给不给?不给?两万多人的大明精兵直接干服你。

    郑和下西洋可是率领水军两万七千余人,四十八艘巨轮。

    不知不觉朱瞻基来到了东宫,自己母妃已经张罗了不少饭菜佳肴。

    母妃张氏对于朱瞻基这个儿子很是疼爱,如今刚给朱瞻基生了一个妹妹,小丫头很是可爱。

    朱瞻基一边听着母妃埋怨为何不着家,一边逗弄母妃怀里的妹妹。

    小丫头一双眼睛漂亮的小眼睛一眨一眨,也不害怕朱瞻基。

    小脸被朱瞻基都弄的皱了起来,就要伸着小手抓哥哥的手,朱瞻基手一躲小丫头咯咯的笑了出来。

    母妃张氏在一旁唠叨不光朱瞻基乖巧的不敢反驳,就连太子爷朱高炽爷不敢插话。

    今天饭桌上除了朱瞻基母妃张氏和父亲朱高炽之外,还有一位和朱瞻基年纪相仿的女孩孙氏。

    孙氏父亲是永城县主簿,身份不高,全赖于早年间主簿孙忠与朱瞻基母妃张氏两家关系要好,后来孙主簿去世,孤儿寡母投奔当时还不是太子妃的张氏。

    朱瞻基的母妃张氏对于这位投奔自己的孤儿寡母很是照顾,而孙氏也是自小在身边长大,待如己出。

    而朱瞻基和孙氏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也是后来哪怕是朱棣给朱瞻基选了正妻,后来朱瞻基还是将孙氏立为了皇后。

    而且孙氏出身寒门,不算违背当年开国皇帝朱元璋立下的祖训,大明皇帝后妃不得出自勋贵之家。

    虽古人有言,食不言,但是这顿饭朱瞻基是在母妃的唠叨中吃完的,不过很温馨,不似寻常帝王家那般严肃。

    哪怕自己这位饱读诗书,尊崇儒家之道的父亲,也没有说什么礼仪规矩的话,毕竟这家的规矩就是,出门朱高炽为大明太子爷威风八面,进门这个家由朱瞻基母妃做主。

    而且哪怕是一向严厉苛刻的朱棣,对于自家儿媳妇也是夸赞不已,说有母仪天下之姿。

    饭后,母妃张氏去和奶娘照顾闺女去了,而父亲朱高炽也是乐得清闲的跑进书房研读书籍还是打盹就不得而知。

    而服侍的丫鬟仆人也都在外面候着,朱瞻基独自和孙氏待在一起,还有些局促,毕竟哪怕融合了朱瞻基以往的记忆,但是对于这个同龄的姑娘还是有些不知如何相处。

    张氏率先开口道:

    “你最近在外面过的怎么样?”

    这话配合那有些楚楚可怜的小表情,朱瞻基总感觉自己像是在外面风流,久不归家的负心汉。

    这谁受得了,朱瞻基也是不知如何的点头道,“还行。”说完朱瞻基感觉不知所措。

    孙氏一秒变脸,由楚楚可怜变成了俏皮之色,三两步走到朱瞻基面前,盯着朱瞻基疑惑的道:“你怎么了?好像那个地方变了。”

    朱瞻基这才反应过来,记忆里张氏可不就是平时看着温柔贤淑有礼,和年龄相仿的朱瞻基待在一起的时候可不就是俏皮可爱的模样。

    朱瞻基真的不知道以一种什么态度,对待这位最熟悉记忆里的陌生人,于是改口这两天在外面睡得不好有些困了,打着哈欠在孙氏已获得眼神中回了房间。

    女人只会影响我拔刀的速度,而且才十一岁谈什么恋爱啊。

    朱瞻基回到舒适的大床上,吃得饱饱的真容易犯困,朱瞻基真的就睡了起来。

    当朱瞻基再次醒来太阳已经在西边遥遥玉坠,朱瞻基一边感叹自己这一觉睡得久,一边在丫鬟服侍下洗漱。

    朱瞻基再想一一会会不会再碰到孙氏那小姑娘的时候,仆人说有锦衣卫纪纲一直在厅中等候。

    听到纪纲来访,朱瞻基也是一愣,纪纲作为深得皇帝宠幸的特务头子,那是骄奢淫逸权势滔天的存在,对于这位朱瞻基可是没有好感,最后被朱棣凌迟处死。

    和这位扯上关系,那可没好事,但是自己也是皇室子弟,自己爷爷也是喜欢自己满朝皆知?总不至于找自己晦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