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太孙:我父当勉之 » 第十七章 塞哈智

第十七章 塞哈智

    “我也这么觉得。”

    朱棣自然重视火器,靖难就是利用火炮战术配合,奇袭之下以少胜。

    如今更是有神机营配置火器,守备京师,又有火药局专司火器生产,火药更是作为战略物资,严格管控禁止流入民间。

    “爷爷,如果孙儿想要将火器进行一些改进您觉得如何?”

    朱瞻基说出这话,其实有些忐忑,帝王禁忌莫过于兵器和军队,此刻就看朱棣对于他这大孙子,到底信任到什么程度,最差应该也不过不许接触火器,然后训斥一顿。

    然而令朱瞻基没有想到的是,朱棣竟然答应了。

    “大孙既然想要去做,就去试着玩一玩这火气,但是该注意的安全一定要注意。”

    “火炮、火铳使用的的时候离远一些,这些玩意容易炸膛。”

    朱瞻基自然是满口答应,炸膛谁不怕。

    之所以炸膛,其实是和钢材里的硫和磷超标导致的,磷硫超标使得钢铁性脆,这方面就要说到煤炭炼铁和木炭炼铁的区别。

    众所周知,唐刀锋利无比是杀敌利器,可是到了宋明却失传了。

    这是因为唐代炼钢使用木炭,炼制的钢材中硫磷含量极低,所铸造的刀剑锋利,而木炭炼钢需要砍伐大量木材,导致北方的林地锐减。

    所以,后面大家选用更加便利的煤炭,煤炭虽说燃烧火焰温度更高,使得炼制钢铁更加容易,但是里面硫磷含量却也高,这就导致了钢铁性脆。

    就如西方,他们采用木炭炼制钢铁,后期木材短缺之后,选用了铜代替钢材,铜炮也减少炸膛几率。

    但是,咱们华夏缺铜,铜矿稀缺无法用这个方法。

    最好的解决方案也是有的,就是利用水利锤进行改善磷硫的含量,提升钢铁的品质。

    朱瞻基有种改变历史的冲动,朱棣命令传下,火药局的部分火药配比的工匠,铁匠、木匠的都去神匠局报道。

    朱瞻基临走的时候,朱棣表示火器国之利器,要派遣神机营和锦衣卫一个负责内部一个负责外围的安保,朱瞻基自然是满口答应。

    神机营是朱棣精挑细选出来的将士,忠诚无比。

    而锦衣卫这支队伍的统领自然不是纪纲,而是让朱瞻基在后世都有听闻的塞哈智。

    塞哈智是一个来自古波斯地区的家族,赛典赤七世孙。

    按照历史轨迹塞哈智将会在未来代替纪纲,继任大明新一任的锦衣卫指挥使。

    塞哈智也是大明第一位得以善终的锦衣卫指挥使。

    而如今的塞哈智是锦衣卫千户,正五品,说小不小说大不大。

    不过塞哈智能够被朱棣亲自指派,可谓是早就简在帝心。

    朱瞻基观察塞哈智,身形样貌是典型的色目人的样貌,在朱瞻基面前表现的卑谦恭谨,倒是给人一众好感。

    能从正五品千户干到正三品锦衣卫指挥使,定然会有过人之处。

    而且最重要的是,塞哈智当上锦衣卫指挥使之后可以善终,这本就是说明了很多。

    神匠局用了京师闲置的一处府邸,规格很大,用地也很宽敞。

    各色工匠陆续抵达,朱瞻基第一次接触如此多的工匠。

    大明从洪武十六年完成编定匠籍,编入匠籍的大多是元代遗留的手工业者,大明太祖朱元璋以“匠籍既定,不可复扰于民”的理由,定下各色人等一旦编入匠籍便永世为匠户,子孙承袭。

    这些匠人虽然永世为匠,对于子孙后代而言有些苛刻,不过匠籍人员也有优良免役的待遇,对于一些贫苦百姓而言,匠籍至少衣食无忧。

    一群匠人陆陆续续的到达,朱瞻基命人安排好匠人的住宿,同时朱瞻基也命人拿来匠人匠籍名册了解。

    用人识人的本领朱瞻基自认不强,基础的了解一下还是必要的。

    工匠一般实行轮班制,将各地匠人的丁力和路途,定下轮班时间,然后再根据工匠的种类,定下轮班年限。

    不过既然参与了火器,回家恐怕难了。

    有的工匠原本就是火药局工作的,但更多的铁匠、木匠等,以前都没有接触过火药的普通工匠。

    朱瞻基拿着名册,准备好好了解一番。

    工匠户籍不光有人名,祖上三代事迹都有大致介绍,让翻阅者能够全面了解匠人。

    将安置匠人工作交给塞哈智,朱瞻基带着册子回了东宫。

    只是到了自己小院后,发现朱勇、徐景昌、张升还有张軏竟然都在。

    朱瞻基一会小院,这一群人都围了上来。

    朱瞻基无奈道:

    “这时候,你们不应该在太学读书吗?都跑我家来干什么。”

    闻言,众人都看向张軏,张軏傻笑的向朱瞻基道谢:

    “多谢殿下昨日相助,今日听说纪宪之被严惩,也使得我和花娘无人打扰。”

    “你是专程道谢的?”

    张軏点头:

    “对,我和花娘都要好好谢谢殿下,花娘……”

    “停,花娘怎么了我不关心。”朱瞻基打断张軏的话,盯着张軏说道:

    “谢礼在那呢?”

    张軏尴尬的搓了搓手“谢……谢礼我……我补给殿下。”

    朱瞻基闻言思量,难道大明元勋习惯靠嘴感谢,随后摆手“开玩笑,谢礼就不用了。”

    一旁的徐景昌也是跟着笑道:

    “我就说,咱们殿下不要什么谢礼。”

    “你这么了解我?你们来干啥的?”

    徐景昌笑着道:

    “我们自然也是来感谢殿下,昨日多亏殿下。”

    朱瞻基一大早上朝,如今已是下午,困得没精神的摆手道:

    “好,心意我收到了,你们先回去吧,我去补个觉。”

    朱勇忍不住道:

    “他们来道谢,我是来吃火锅的。”

    “吃什么吃,改天再说,我要补觉去了。”

    张升上前拉着朱瞻基道:

    “你看这天色,现在你睡,睡醒了也就天黑了,夜里就睡不着了,咱们不如先吃个火锅,晚点在歇息。”

    一众人期盼的看着朱瞻基,朱瞻基刚想说不饿,结果肚子咕咕叫起来。

    “先吃火锅,叫厨房准备。”

    众人闻言松了口气,终于吃上这新奇玩意。

    有人提议既然厨房准备,那我们先斗会蛐蛐,朱瞻基表示没兴趣,让他们玩。

    倒是朱勇一脸愁眉,朱瞻基问道:“你这是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