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太孙:我父当勉之 » 第三十二章 历史总是相似

第三十二章 历史总是相似

    北境急报,淇国公亲率四万先锋,以鞑靼尚书为向导,奇袭敌营遭遇埋伏,四万军马全被敌人屠戮,淇国公丘福战至最后不愿被俘被杀。

    李远和王聪两位将军,带大军在后追赶不及,赶到后被得胜的鞑靼军队奇袭,后又损失过完,李远将军和王聪将军命令将士列阵防御,以长枪遁甲辅助,退至胪朐河,据河岸防守。

    原来是丘福在见到了李远和王聪的密旨之后,感觉朱棣不信任自己,很是恼怒,于是借酒消愁,又因为醉酒鞭笞士兵遭到诸将一些不满,这一切都落到了假意被俘获的鞑靼尚书眼里。

    然后,在这位鞑靼尚书的撺掇之下,丘福竟然真的觉得在耽误下去贻误战机,连夜带领四万中军轻骑追击。

    在鞑靼人的故意引诱,和连续在路上遇到的鞑靼散兵游勇,一击即溃的架势加大了丘福的信心,披星戴月昼夜不停的赶路,人困马乏入了敌人埋伏后,不等后方支援部队赶到,就已经被鞑靼的骑兵全部歼灭,可以说是真正的千里送人头。

    砰……

    朱棣大怒,厉声大喝:

    “混账,不听人言,死不足惜!”

    十万大军这才出征没多久,就损失过半,朱棣的怒火无法言语,朱棣感觉胸口憋闷,深吸几口气,才将胸口闷气捋顺。

    “王真和王忠呢?”

    “回陛下,两位将军也随淇国公战死。”

    朱棣深吸一口气,带着血腥的恨铁不成钢的语气:

    “朕的话,他们是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朱棣这位铁血君王,平复心情,随机开始布置命令。

    “胪朐河虽有低山沼泽作为屏障,但也抵挡不了这群一直生活于此的鞑靼大军。”

    “在胪朐河以北取得如此战果,鞑靼必然借助这个大捷迅速南下扩张,收复朵颜三卫。”

    说到这里朱棣眉头皱起,他深知道如此再有几次大胜,本雅失里和阿鲁台等人必定裹挟各方势力威胁大明北部疆域。

    于是朱棣果断下令:

    “传旨,令山西、开平、辽东等地立刻进入警戒,提防鞑靼偷袭。”

    “令李远和王聪迅速后撤,加入开平防御中。”

    将自己的命令下达后,朱棣挥手让众人退下。

    朱棣望着朱瞻基道:

    “大孙,此次北巡你就到这吧。”

    朱瞻基不语。

    朱棣继续道:

    “你回去,督造神匠局快些将神兵量产,配发军中,此次神机营扩充,由你在五军中遴选。”

    朱瞻基问道:

    “爷爷你呢?”

    “既然鞑靼要向我大明北方伸出了手,诸将无可胜任挂帅,爷爷要亲自镇守北方。”

    “可是,爷爷您……”

    朱棣制止了朱瞻基的话,站起身轻轻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

    “大孙长得真快啊,都快到爷爷肩膀了。”

    “大孙也该知道,我大明江山得来不易,自太祖始,我大明君王当为社稷尽心尽力,有外敌当君王身先士卒,卫我大明山河。”

    “再说区区鞑靼,不畏惧。”

    朱棣似乎又想到了什么,掏出一块玉佩递给朱瞻基:

    “此佩你小时候也把玩过,你爹也是认得,在督造神兵或是扩充神机营的时候,遇到任何危险都可以拿着它找你爹,就说是我的意思,你爹在抠门也会给足钱粮。”

    “有你爹监国,想来爷爷也无后顾之忧,其实你爹什么都好,就是缺少了帝王的杀伐,按照你爹的性子咱们大明的北方恐怕不会再有什么开阔了,这是爷爷不想看到的。”

    “行了,爷爷的话有些多了,大孙快准备启程会吧。”

    朱瞻基也明白,自己去了北方也帮不上什么忙,回去督造才是正事,扩充和改造神机营也可以有所建树,于是领命道:

    “孙儿明白,爷爷保重身体,不要太过劳累,孙儿去了。”

    朱棣挤出一丝笑容道:“好了,去吧。”

    朱瞻基走出,脑海中朱棣的话,让朱瞻基想起了后世对于大明的评价和期许“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自己爷爷显然有这样的决心。

    北上之路晃晃悠悠,走走停停的,回去的时候却是很快,白天朱瞻基骑马随着队伍前行,夜里坐在马车里赶路。

    一路南下,未作丝毫耽搁,马匹累倒了一匹又一批,经过驿站又重新补充了马匹,补给了水和干粮,马不停蹄的继续赶路,朱瞻基第一次体会到了行军大帐刻不容缓的感觉。

    而在监国的太子朱高炽和一众朝臣,也收到了北方传来的八百里加急。

    北方战况令一众朝臣忧心,而一直不愿意耗费钱财北伐的户部尚书夏元吉,在得到此消息后,难得的立刻响应朱棣的命令,筹集军粮很是卖力。

    几乎同一时间,在得到朱棣命令后,山西、开平、辽东等地,立刻进入警戒状态,大明边境将士随时准备出战。

    而后朱棣亲自坐镇北平,抵御鞑靼的消息让大明军为之亢奋,纷纷向前往北方与帝驾一同杀敌。

    朱棣命兵部各处卫所,召集五十万兵马,北上御敌。

    清远侯王友任中军主将,安远伯柳升任副将。

    宁远伯何福任左哨主将

    武安侯郑亨任右哨主将

    宁阳侯陈懋任左掖主将、都督曹德、都指挥使胡源任副将

    广恩伯刘才任右掖主将、都督马荣、都指挥使朱荣任副将

    命令诸将召集将士,操练备战,同时朱棣也对于武器装备方面做出来指示,摒弃大明重骑笨拙难以应对草原敌人以灵活。

    着重训练步兵,再临战时期,训练步兵不光可以做到快速,是战斗力立竿见影。

    将步兵队伍配备上弓弩、火枪、鸟铳等,使得步兵可以那更加全身心的应对灵活机动的鞑靼轻骑,不用像骑兵一样还要分心驾驭战马。

    朱棣的战场经验充足,对于各个兵种之间的克制更是谙熟于心,这些哪怕是拥有穿越者光环的朱瞻基都是无法比拟的。

    朱瞻基对于朱棣的布置自然是佩服。

    朱瞻基的职责其实他自己也很清楚,加快生产出一批合格的枪械,迅速将神机营扩充起来,就可以在战场那个上凭借这支部队,让大明将士少流一些血。

    应天府临近,朱瞻基拖着疲惫的身躯,在脑海中规划者对于神机营扩充的想法。

    临近城门,前方回报,应天府竟然城门紧闭!

    朱瞻基满脸问号,这是闹哪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