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思思在大唐 » 制碱

制碱

    张伯和柳家两姐妹回到位于春晖坊的柳府的时候时辰已经来到了未时三刻。

    此时的西市已经开市一个多时辰了。将二位小姐送下马车,张伯便驾着马车马不停蹄的赶往西市的本草堂。

    当下时疫流行,染病之人越来越多,到本草堂诊病抓药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他要尽快赶到那里帮忙。

    刚下了马车,柳思提溜着今天的收获,满满一竹筐碱土就往厨房跑。

    小丫头柳月娘本来是想跟进去看个好奇的,不过柳思担心这小丫头知道了纯碱的提取方法后一不小心说漏嘴,便把她支走了。

    毕竟这小丫头只有十岁,不懂人心险恶。万一被别有用心只之人从嘴里套出了秘密,人家照葫芦画瓢制作出纯碱,岂不是替他人作嫁衣!

    这可是事关发财大计,因此关于纯碱的提取方法,柳思暂时还不打算跟任何人分享!

    想到这里,柳思打算开始制作纯碱,今天挖回来的一竹筐碱土约莫十公斤左右。至于最终能提取出多少纯碱,只有试过之后才能知道!

    不过看碱土中那密密麻麻,呈现出纤维状的淡白色结晶能够看得出来,这里面的天然矿物碱含量应该不会太低。

    厨房空无一人,这里原本是属于王婶的领地,不过现在她不在这里,而是去了前院浣洗衣裳。

    眼瞧时机难得,柳思挽起袖子,按照后世的记忆将竹筐里的块状碱土捣碎并装入木桶,接着往木桶里掺入适量的清水并搅拌均匀。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掺杂在泥土胶体中的天然矿物碱最大程度上稀出到水里。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过滤,反复过滤,直到得到杂质较少的碱液。

    最后将碱液蒸发结晶,得到的便是纯碱。

    柳思大致估算了一下,今天挖回来的一竹筐碱土约莫十公斤,最后经提纯得到大约一点五公斤纯碱。

    出碱率为百分之十五,还不错!

    一个时辰不到,在大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纯碱就这样完成了!

    将洁白如雪的纯碱小心翼翼的收集起来,匀出一半存放在一个小白瓷罐里以便做蒸饼之用,至于另外一半的用处,柳思有了主意,那就是做烧碱。

    没错儿,就是烧碱。

    烧碱、纯碱,别看都是碱,这两种碱可是天差地别!

    可别小瞧了烧碱这玩艺儿,作为三酸两碱家族的一员,它与同为家族成员的盐酸、硫酸、硝酸和纯碱构成了现代化工的基础,用处之大,不言而喻!

    就比如说后世人们经常用到的香皂、肥皂就是在油脂中加入适量的烧碱进行皂化而制得的!

    柳思在后世的化学课上学习过烧碱的制作。

    方法很简单,只需将纯碱溶解于水,接着加入石灰水反应,过滤掉沉淀的碳酸钙,剩下的溶液便是氢氧化钠。

    得到了氢氧化钠溶液,最后要做的蒸发结晶,得到的便是烧碱。

    大致将烧碱的制作方法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柳思决定趁热打铁,现在就把这玩艺儿做出来。

    要制作烧碱,首先要找到生石灰才行。

    生石灰用途多广,这种用石灰岩煅烧而成的物质无论是在一千多年的后世还是在目前的唐朝都是极其普遍。

    在唐朝,生石灰的最大用途是被人们当作建筑材料使用。

    虽然生石灰在唐朝极其普遍,不过这也并不代表它是那种属于烂大街的存在。

    在这个绝大多数百姓房屋都以茅草房居多,墙壁以黄土为材的初唐,一般只有家境较为富庶的人家在修屋盖房时用来粉刷墙壁才用得着。

    寻常人家不会备着这玩艺儿!

    从后世穿越过来柳思由于一个不可控的因素失去了唐朝柳思的绝大多数记忆,对柳府的情况比较陌生,因此很多情况都要求助于人!

    目前柳府就只有王婶一个大人在,所以柳思决定去碰碰运气。

    很快,柳思从厨房就来到了前院。

    前院靠近墙根处有一口水井,上面驾着一部辘轳,平时要取水的时候只需要搅动辘轳把手,费不了多大劲就能将满满一桶水从井里打上来。

    离水井不远的地方有一棵叶色如碧的垂柳。垂柳高约丈余,枝繁叶茂,所及之处树荫袅袅。

    垂柳树下,砌筑了一处以青灰石为材的洗衣池。

    这种结实耐用的洗衣池造价低廉,在雟州城中极为常见,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王婶手拿一根木杵,用力敲打着放置在洗衣池中的衣物,随着木杵不断捶打,浸透在衣物当中的污渍如同遭人当头棒喝,只得乖乖溜了出来。

    在没有洗衣粉的唐朝,这种看似较为暴力的浣衣方式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洁衣效果。

    “王婶,咱们家有生石灰吗?”

    柳思清脆悦耳的声音打断了正埋头浣衣的王婶。

    “有,年初的时候,老爷购进了一批生石灰用以粉刷宅子的墙壁。不过没有用完,如今还剩下一些。”

    王婶作为柳府的老人,对柳府之事了如指掌。

    “哈哈,太好了。王婶,你现在就去弄一些生石灰,我等着用!”

    柳思喜出望外,真是想什么来什么,简直就是人品大爆发啊!

    “好的,大小姐稍等,我这就拿。”

    王婶未加细想,丢下了手中的活,没一会儿功夫就将一袋用麻包装起来的生石灰拿到了柳思跟前。

    “谢谢王婶。”

    柳思接过麻包,飞快的跑到厨房开始她的制作烧碱之旅。

    按照之前脑子里关于制作烧碱的方法和步骤,柳思在厨房里忙碌开来。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以天然碱苛化法合成出来的烧碱终于露出了它的庐山真容。

    看着眼前这堆洁白无瑕的烧碱,柳思心头乐开了花。

    有了烧碱,接下来是不是应该一鼓作气,把后世极其普遍的香皂做出来呢?

    细细思量,在这个浣洗衣物用草木灰,洗澡用皂角,胰子属于奢侈品的唐朝,柳思决定还是把香皂给做出来。

    不为别的,就算是为了自个儿,也要把香皂做出来。

    毕竟炎炎夏日,谁希望带着一身臭汗入睡。

    想到这里,柳思将在厨房里寻了一大块羊油,切成小块上锅里煎出油。

    而后依据锅中存留的羊油重量以其皂化价0.1383换算出所需的烧碱数量,再以所需烧碱重量二点五倍的水进行溶解。

    前期准备工作就绪,接下来就是考验臂力、技巧和耐心的时候了。

    首先,将碱液和羊油一起加热并不断搅拌。

    待羊油与碱液化合物沸腾转小火继续加热使油脂充分皂化。这期间仍需不停搅拌,并长时间保持。

    待锅中的皂基水分蒸发一大半后,就可以将其倒入模具中冷却成型。

    不过由于制作香皂属于临时起意,来不及准备盛放皂基的模型,柳思只得用吃饭的碗来代替。虽说略显粗糙,不过聊胜于无。

    手头的活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的工作只需交给时间来打理就行。

    只需过一个时辰,待皂基冷却凝固,大唐史上第一块羊油香皂,不对,准确来说应该是羊油肥皂便会横空出世!

    柳思觉得之所以将其称为肥皂而非香皂,乃是因为来不及准备花瓣。

    姑且就称之为肥皂吧,下次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下一次会提前准备好时令花瓣以增其芳香!

    这次做的羊油肥皂消耗了约一百克的烧碱。余下的用青瓷小罐存放,以便和存留于小白瓷罐的纯碱区分开来。

    在厨房里完成了纯碱、烧碱,最后是肥皂的三大壮举过后,柳思累的手臂肌肉酸痛,外带一身汗!

    干这点活就累成这样?到不是说柳思矫情,毕竟长时间的挥动手臂搅拌皂基再加上夏季厨房里的闷热属性不这样才怪。

    就在这时,在前院浣洗完一大家子人衣服的王婶突然来到了厨房,她来这里没别的目的,只是准备发面做餔食会用到的蒸饼,仅此而已。

    “大小姐,你怎么在厨房里忙活开了?”

    看着满头大汗,略显狼狈的大小姐柳思,王婶显得很惊讶。

    “王婶,我身为女儿家,在厨房里干点活,忙活忙活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吗?”

    柳思看着眼前大惊小怪的王婶顿觉诧异。

    为什么她的反应会这么大?搞不明白。

    就在柳思如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王婶接下来的一番话,让她感动莫名。

    “大小姐,你可是老爷的掌上明珠。从小到大,你就没进过厨房。”

    从小到大都没有进过厨房?不会吧?便宜老爹有这么宠我吗?

    听到王婶这般讲,柳思顿觉不可思议。

    柳府只是一个在雟州家境稍好的人家,府里还没有到仆人丫鬟,老妈子成群结队,使唤不过来的地步。

    再说了,昨天小丫头柳月娘不是在厨房呆了大半晌吗?

    这个小丫头片子是便宜老爹的小女儿,按理说应该更受宠不是?

    想到这里,柳思不解道:“王婶,我看月娘昨天还跟你在厨房学了大半天厨艺,餔食的时候也没见阿爷说什么呀?”

    “大小姐,王婶听老爷说了,你大病一场过后,之前的很多事情都记不起来了。这也难怪你不知道,虽说二小姐也是老爷和小姐的亲生女儿,不过小姐在临终前托付,一定要老爷照顾好你。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老爷才不让你学习庖厨之道,更不让你为家务操劳。只为把你培养成一位悬壶济世的医者,以慰小姐临终之托。”

    听完王婶这番解释,柳思终于明白过来,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啊!”

    没想到便宜老爹居然如此宠溺他的大女儿柳思。

    厨房不让进,家务不让做,十指不沾阳春水,只为将女儿培养成为一名杏林中人。

    还有,阿娘王慕玲临终前念念不忘,嘱咐再三,只为她心中最在意,最牵挂的大女儿能否长大成人!以至于把小女儿柳月娘都忽略了。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能有这样的阿爷和阿娘,唐朝柳思真是好福气啊!

    此刻的柳思感慨万千,突然转念一想,小姐?听月娘说王婶是阿娘的陪嫁丫鬟。那么她口中所说的小姐应该就是我阿娘王慕玲。

    想必王婶一定知道阿娘很多事情。

    难得王婶提到了阿娘,不如趁着这个机会,从她的口中探听出一些关于阿娘生世方面的信息?

    想到这里,柳思觉得时机难得,于是道:“王婶,我对自个儿的失忆症甚为苦恼。以至于连阿爷和阿娘的姓名都忘了。能不能跟我讲讲阿娘的一些事,比如生世方面的?我是真的很敢兴趣,王婶,我求求你了,给我说说呗。”

    柳思对阿娘王慕玲的生世非常感兴趣,以至于为了得到相关信息,竟不惜在王婶面前撒起娇来。

    “这……”

    王婶面露难色,似乎对柳思阿娘王慕玲的生世讳莫如深!

    “怎么了?王婶,何以这般欲言又止?难道我阿娘的生世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还是说她是什么犯官之后?被抄家灭门后侥幸逃脱,以至于这般遮遮掩掩?”

    柳思糊涂了,除了这个,她实在是想不到其他原因。

    “那倒不至于,大小姐,王婶只能告诉你,你阿娘家世确实不是一般人家。王婶只能说这么多。”

    王婶这番话宛若蜻蜓点水,一点而过。

    不是一般人家,那一准儿跟太原王氏有直接关系。

    阿娘乃太原王氏之女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想到这里,柳思打算把之前心中的疑惑解开,于是道:“王婶,既然我阿娘的生世不是一般人家,可是跟太原王氏有关?还有……”

    柳思本想继续追问下去,却被王婶打断道:“大小姐,时辰不早了,王婶要安排大家伙的餔食。你大病初愈,可谓是死里逃生!如今又染失忆之症,厨房里过于闷热,不利于你的病情,还是回房静心休息为上。”

    说罢,王婶低头在厨房里忙碌起来。

    很显然,当柳思阿娘王慕玲生世之谜即将揭开的时候,王婶选择了跟柳父相同的办法,那就是岔开话题!

    王婶拿起抹布,东擦擦西抹抹,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突然,她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盛放于饭碗之中的羊油皂基上。

    “大小姐,这是何物?”

    王婶眼珠子瞪得溜圆,像看稀罕物般盯着羊油皂基一动不动!

    眼瞧王婶对羊油皂基来了兴趣,柳思解释道:“这是肥皂,类似于胰子。不过清洁效果比胰子强了数倍不止。”

    “肥皂,清洁效果强过胰子数倍不止?世上竟有此等好物?大小姐,你是在哪里买到的?”

    王婶更觉不可思议,不自觉的将她那盯在羊油皂基上那一动不动的目光转到了柳思脸上。

    眼神仿佛在说,这么贵的东西,说买就买,都不跟家里人商量一下,真是个败家子!

    王婶之所以这般,乃是胰子这东西在东市就有卖,而且价格不菲,小小的一块要价千钱,也就是一贯。一般人根本负担不起,唯有敬而远之!

    常言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在斗米五文的当下,也只有那些豪门大户,州衙大吏才舍得出一千钱买那么一小块,外表看起来还黑不溜秋的胰子。

    如今出来了一种比胰子清洁效果强出数百的玩艺儿,大小姐说买就买,那得花多少钱啊?王婶能不惊讶吗。

    柳思得意道:“王婶,这是我亲自动手做出来的,并不是买的哦。”

    “我没听错吧?竟然是大小姐自己做的?”

    王婶错愕不已,下巴都快惊掉了。

    不过细细一想,大小姐从来不说谎。再联想到她在厨房里忙碌半天,想必真是她做的也未可知!

    想到这里,王婶眼眸一转,随即欣喜道:“原来大小姐在厨房忙碌大半天功夫,为的就是做出此等好物,真是太了不起啦!”

    王婶赞不绝口,有意无意的围绕着羊油肥皂的相关话题夸个没完。

    似乎不如此,就不能将大小姐柳思的注意力从小姐王慕玲的身上转移开来一般。

    以至于连大小姐柳思是如何懂得制取肥皂一事都忘了问。

    “还不止呢,王婶,一会儿和面做蒸饼的时候加一点这个东西进去。我敢保证,只要加了它,咱们做出来的蒸饼不会有酸味。”

    柳思把用来存放纯碱的小白瓷罐盖子揭开,将里面白皙似皎月般的纯碱展示在了王婶的眼前。

    很显然,柳思今天带来的惊喜是一个接一个!

    “哦,王婶明白了,昨晚餔食的时候定是你嫌我做出来的蒸饼酸涩难以下咽。于是乎就做出了这玩艺儿?这东西比之细盐更加白皙,宛若白霜。对了,大小姐,此物如何制得?是有人教你?还是你自个儿琢磨出来的?”

    很明显,王婶这一次想起了问柳思这个问题。

    毕竟莫名其妙的就做出来一个前所未见之物,总得知道这里边的原因吧!

    非得让人教吗?我天生就会不行吗?

    天生就会?这话说得好像有点大,柳思心中暗自腹诽,不过随即道:“此乃秘不法传之绝学!”

    柳思故意卖起了关子,接着道:“王婶,这个跟谁学的不是重点。你只要知道放了它就能使做出来的蒸饼不发酸就可以了。还有,这东西我称其为纯碱,具体使用方法很简单,根据和面所需取相应的纯碱加水搅拌均匀曰碱水。最后用碱水和在面里即可!具体方法为三百克面加两克碱。不能多也不能少。”

    “啊?什么三百克加两克碱?那是什么呀?”

    王婶听的一头雾水,这玩艺儿从来都没听说过呀。

    糟糕,忘了现在是唐朝,克这个计量单位是后世社会才会用到的。

    柳思这才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不由得黛眉微蹙。

    该如何把面粉与纯碱的比例对王婶说清楚呢?

    还必须是既简单又直白的那种。

    毕竟唐朝的斤、两、钱分大小制,两种计量方式大不相同。

        柳思熟读唐史,记得大制一斤约等于后世的六百六十七克。一两约等四十一点六八克。一钱约等四点一六八克。

          

        小制则是一斤约等二百二十二点三三克,一两约为一十三点八九克,一钱约等一点三八九克。

    如果要称到克这个单位,则只能用小制称。

    就算柳思把克精确换算成小制称所对应的斤两钱,谁家做蒸饼的时候还会事先准备一把称药材的小称,把面粉和需要用到的纯碱提前按照比例称好。

    大门大户或许可以,毕竟这些人家境殷实,在生活上讲究一点也不足为奇。但那些寒门之家就未必了。

    在退一步,就算这些寒门之家想买,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小制称作为当下极其精密的称重工具造价高昂,不是一般人家能够负担得起的。

    更何况柳思是想把纯碱当成食盐那般售卖,从而普及到千家万户,让这些人不再啃酸溜溜的蒸饼。

    相比于豪门大户有酒有肉,蒸饼只是作为佐餐。恰恰是一日两餐以蒸饼为主食的平民大众构成了纯碱消费的主力大军!

    如何让这些人能更直白简单的了解到面粉跟纯碱之间的配比呢?

    想到这里,柳思开动脑筋开始思索起,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放置于灶台上的一只粗瓷碗和一柄插在盐罐子里的小木勺上。

    柳思急忙拿起粗瓷碗和小木勺仔细打量一番,发现家里的粗瓷碗容量差不多有一百五十毫升也就是一百五十克左右。

    而家里用来舀盐的小木勺一次能装一克左右。

    为了稳妥起见,柳思找来一杆小制称来印证,果不其然,称出来的重量与预估的几乎分毫不差。

    眼见大功告成,柳思心里有了底,于是道:“大约像这样的一碗面加一勺纯碱。不能多也不能少。多则发苦,少则起不到除酸的效果,切忌。”

    “明白了,大小姐。”

    王婶点点头,按照大小姐柳思吩咐的碱面配比,一丝不苟的做起了蒸饼。

    一个时辰过去了,王婶的蒸饼做好了,打开笼屉拿出一块蒸饼尝了尝,果然,正如大小姐柳思所讲,一点酸味都没有。

    “真好吃,大小姐,你真是太厉害了!”

    王婶欣喜莫名,原来蒸饼可以是这个味道!

    就在王婶有滋有味的品尝着大唐有史以来第一块没有酸味的蒸饼之时,那碗放置在灶台之上的羊油皂基终于凝固,柳思小心翼翼的取出皂基,用刀以一个漂亮的十字形走位将其分为四块。

    用手轻轻摸了摸,感觉温润如玉,拿起来闻了闻,一点羊膻味都没有,说明这次的肥皂做的相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