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风吹过的街道办 » 第一章:七月有风,眼里有你(1)

第一章:七月有风,眼里有你(1)

    印象中的外公,我挑剔不起来,记忆里满是他对我们的好。

    很自然地回忆着,不需要努力,那一次次呼喊,一处处微笑,他说过的每一句话,一遍遍地回荡在耳畔脑海。确实,他给了我们太多太多,不仅仅是于我的一份工作,也不仅仅是于家里的一笔补偿金,还有眼泪、感动、遗憾、不舍。

    泰州的夏天,多余的季节。那年大二暑假,我跟吕行在梁徐打暑假工,那晚我们加班,雨水冲刷着夜景,也阻碍了我们回家的步伐,那个男人就这样来了,带着两套雨衣,他没有多说、也没有多等,东西放下后就转身离开。

    还是暑假工那段时间,我跟吕行的小电驴在路上爆胎过两次,外公赶来救了我们两次。

    我们很小便成了外婆家的常客,我们对外公的最初印象便是很讨人欢喜的老顽童,渐渐地知道,他还是村子里很厉害的电工,会修电视、洗衣机,对电瓶车的修理也略知一二,真是很厉害的那种,爬过电线杆,修过配电站,后来更深入一些,知道了外公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卧室衣柜里的那件岁月留痕的绿色军大衣告诉我的。

    我很喜欢外公的床头,在那个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快乐除了电视上的动画片,还有的便来自外公订阅的那些故事会跟报纸,是的,外公总习惯在枕头旁放上基本书,几份报纸,闲暇之时,他便会戴上自己的复古老花,坐在板凳上、躺在藤椅上,有时甚至倚在桌旁,静静地品读这些故事。

    看到我外公的人,第一眼可能就会对他产生误解,外公的左腿不是很好,只是行动有些不方便,并不是瘸拐,从我记事起他就是这样,关于他左腿的故事,现在想起来,我竟然还不知道原因。

    外公是喜欢热闹的人,不是我吹,外婆家就好像是不用交电费一样,除了下雨打雷,只要不是休息时间,外公屋子里的电视肯定是开着的,那部86版的《西游记》在他的房间循环了好几十遍,《神断狄仁杰》、《神医喜来乐》、《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外公偏爱历史,又痴迷民间,还别说,部部871就确认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经典,特别是王刚老师饰演的和珅,那叫个绝!

    我讲过很多关于他们的故事,大多不算细聊,很多时候都是些家长里短,说出来,怕读者也没什么兴趣。

    大学四年,我经常有着吕行偶尔才会有的体会,周末我会去外婆家,放假我会去外婆家,甚至有时心情不爽,管它是周几我都会去外婆家,早晨、中午、晚上,春夏秋冬、晴雨风雪,同样的剧情,只是换了道背景,但激动跟热忱永远都没有随着这一次次的堆叠褪色。

    外公爱喝酒,小时候的我们不敢喝,渐渐长大,不知不觉中也开始端起桌上的酒杯,第一次是啤酒,接着是黄酒,白酒垫底着,每一口,不知伴随着多少的成长。

    我在外婆家喝了很多啤酒,几乎承包了我的大学四年,所以我能有现在的好酒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拜那时候所赐。我能喝,但在外我并不常喝,大学时期,跟我喝过酒的同学不超过三个,我不是藏着掖着,只是觉得缺了点什么,酒里缺了些什么。我没跟外公拼过酒量,大多时候都是我跟老舅在举杯碰饮,我们中午喝、晚上喝,虽谈不上顿顿酒肉,但那种温馨确实处处存在。

    那时候,我把喝酒玩出了新的高度,除了最基本的掺着喝外,我还尝试过啤酒泡饭、啤酒涮面,不得不说,那种滋味,我的味蕾坚决抵制,最廉价的品味,大富豪、雪花、青岛啤酒,过往的那些跟现在的这些相比,虽身价不及,但绝对更有酒味。

    我不是喝昂贵酒水长大的,喝不惯洋酒,也不喜欢喝洋酒,我没有红牛兑野格的那种情怀,也没有可乐搭威士忌的格调,我只知道那瓶大富豪、那杯老村长、那桌笑意浓浓的酒香情调。

    我有做过对比,爷爷奶奶跟外公外婆,虽然这显得有些自私,但越长大越发现,同样是老一辈,他们给的教育跟思想确是天壤之别。心里都清楚着他们的这份爱,但我更喜欢来自老妈那边的,我更喜欢外公外婆的那种默默无闻,虽然他们不说,但我们心里却比谁都明白。

    外公的热情是不带隐藏的,就好像他屋里的电视,热闹着、热烈着。

    他就是这样简单却又不简单的一个人,虽然我不清楚关于他的过去,错过了他的那些故事,但他永永远远镌刻在我的心里,因为我知道曾经有那样一个人,教过我如何处事,如何去做人,外婆亦是如此。

    外婆来过医院一次,奔着相见老伴一眼的想法,最后跟我一样没有见着,就在ICU的门口,近在咫尺,却举步维艰。

    死神是想将他榨干了带走,干干净净的那种,医生说了,一离开呼吸机,等待他的便是死亡。他们束手无策了,我们也陷入了沉思,每天大几千的医疗费压得我们快喘不过气来,第三方也不傻,在这疫情肆意的时期,厂子不倒闭就算不错的了,大家都陷入两难,最后切断医疗费供给,协议书上留给我们的只有那一串补偿金。

    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钱是可以这么冰凉,那就像外公生命的沙漏,读着秒,生命肉眼可见的流失。

    我们都想治好他,可现实就是这般的背道而驰,我们每个人都很痛苦,也知道病床上的他同样如此,也许他心里明白,或许他早就想告诉我们,够了孩子们,让我走吧!

    也许让他安详地离开才是我们的最优选择。

    什么才是最优选择?老舅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回家,我们回家去,就算是离开,我们也不会让你孤独着,身边没人陪伴着。

    那是我第一次坐救护车,从医院到家门口,也是外公进ICU之后我第一次见到他。老舅早就在家里做着准备,为了外公回家,他买了呼吸机、病床、氧气罐、氧饱检测器……偌大的一个房间就这样被他整理成了病房,电视、空调,该有的都有,一点都不失VIP的待遇。我们离开了那块病区,离开了这家医院,当初与现在,眼泪都在。

    很久很久以后,当我再次踏上永定东风,涌上心头的不全是对《一一零一》的遗憾与留白,还有对外公的思念与缅怀。

    回家这天,云淡风轻,像极了记忆中的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