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铁马旧貂裘 » 第十一章 北国清晨

第十一章 北国清晨

    南北三十九年,冬十月下旬,北国,白银郡,会宁县。

    清晨时分,卯时刚过。今年北国的冬天格外冷,雍州尤甚,听说酒泉等地甚至发了雪灾。

    会宁也好不到哪儿去,天空雪花依旧纷纷扬扬,这种季节公鸡也赖在窝里搂着母鸡睡大觉,不愿意冒着大雪出来打鸣。

    会宁县西门,两个昨夜守卫的士兵正打着哈欠恹恹欲睡,只等到辰时一到,打开城门便可以回家睡觉了。

    西门不远处,虞庆立在风雪中勾画着手里的木碟,有些不耐烦却又耐着性子地在等待。

    路青山一个人站作一团,打量着周围的三三两两:有不少中年混混聚在一起谈天说地,酒气直往他的鼻子里窜;十来个挎着刀的衙门捕快站在虞庆身边,隐隐以虞庆为核心;人数最多的还是朴实无华的青年劳力,这些人多是受生活压迫,看中那几两碎银才被迫加入辅兵的。

    虞庆瞄了瞄天色,走到人群中间,清了清嗓子,“下面再点一次名,都给本官喊‘到’!”

    “老八!”

    “在这呢,在这呢。”

    虞庆横了一眼一个嬉皮笑脸、络腮胡子的混混,“喊到!”

    “雷二磊!”

    “俺到!”一个佝偻着腰的庄稼汉子举起手来诺诺地说。

    ……

    “路青山!”

    “到。”

    “顺子!”

    虞庆没有听到预料中的声音,扭头四处张望,皱了皱眉,又喊了一声“顺子!”

    北风从远处带来了一声“我在这哩!”,路青山听见声音回头,只见一个小身板飞奔过来又摔倒在雪地里。

    虞庆已经用背影来表达自己的无语,招呼守卫的士兵打开城门。

    当会宁这座小县城还在沉睡时,一行散兵游勇三五成群地离开了这里,往白银郡赶去。

    ……

    会宁,梁府,东屋。

    二喜摆手在梁羽眼前晃了晃,一脸疑问地打量着脸颊酡红的梁羽,“小姐?小姐?信上写了啥?你脸咋这红哩?”

    梁羽被二喜招手吓了一大跳,从刚刚的发呆中挣脱出来,手忙脚乱地把手里的草纸折起来塞进梳妆台的屉子里。

    就在一个时辰前,二喜本是按惯例带着伙房的小李上街给伙房买些新鲜食材。一出梁府大门,二喜就眼尖地发现门口撂了一封信,信封上有几个板板正正的隶书“梁姑娘亲启”。

    于是二喜不敢怠慢,趁小李不注意把信收起来,等从街上回来的时候方来得及把信交给梁羽。

    结果梁羽看完信后,秀发散乱、面目惺忪也没有打理,就是望着窗外飘飘洒洒的大雪发呆。

    见梁羽把信纸收起来又不理自己了,二喜好奇得直打转,“小姐啊,信上写了啥啊?二喜急死了。”

    梁羽低着头躲避二喜焦灼的眼神,“咳咳!二喜呀,这炉子是不是烧的太旺啦?瞧我脸都热红了。”

    二喜转身把火炉里还没烧起来的木炭抽出来,火焰顿时小了很多。

    梁羽吐着舌头,把手当成扇子在脸旁边“呼哧呼哧”得扇了起来,谁料二喜回过头来一把把梁羽抱住,“小姐啊,别给我打马虎眼了。信上写了啥啊?”

    梁羽自知逃不过了,只好半遮半掩地应付起二喜,“就……就那个铁匠铺的学徒给我道歉,说会还我一个簪子的。”

    二喜没有发觉梁羽躲闪的眼神,放过梁羽切了一声,“那小姐你躲啥子吗?二喜以为是啥咧。”

    梁羽望着窗外的雪又撑着脑袋发起了呆,其实那信还写了别的,一些让梁羽觉得莫名其妙又很羞人的话。

    “某若自豫州还,定奉上美簪一只以表歉意;某若不归,姑娘莫怪”。

    十六岁的梁羽还不知道这一句话有什么深切含义,只觉得怪怪的,单纯地不想告诉自己玩的最好的二喜。

    梁羽正准备再回味一下这句话,便被二喜一把拉了起来、

    “小姐还发呆呢?快去洗漱,待会儿要给夫人请早安了。”

    ……

    与此同时,北国,梁州,秦岭,太白山旁,宝鸡要塞。

    宝鸡要塞依山而建,三面城墙,背靠太白山,是山部军秦山军的常规驻地。

    城墙上曹管把手里的军报重新折好,还给身边的参谋。

    这份军报是今天清晨锦城方面军鸽发过来的,虽不是诏书,但皇帝曹元的催促之意显而易见。

    这也意味着曹管必须要加快出兵速度了,即使今年北国雪大,也得克服恶劣条件急行军到达合阳前的前哨阵地。

    曹管,秦山候,秦山军山部指挥使,皇帝曹元六弟的儿子,见到曹元都可以叫一声“伯伯”,绝对的皇亲国戚。

    曹管注视着脚下绵延不绝的玄甲士兵,士兵们整齐有序,四人一行,从城墙下一直绵延到视线范围之外。

    此时参谋也已经看完了军报,思量一番“卑职在北卫军的朋友传了消息,称国子监的祭酒陆章在太和殿死谏,连尸体都被送回兖州了。估计这时候兖州和北辰军的摩擦不小,而且九州各地都传出了反对出兵的声音,朝廷受到了不小的压力吧。”

    曹管轻轻颔首,并不发表意见,他时刻认清自己的身份——军人。军人,第一要务是服从命令。

    “怎么没看到吴上将?”

    参谋往墙角下望了一眼,“吴上将估计还在清点要带的军械,往常这些都是高上将和他一起做的,这一回高上将随军出征豫州,带病突前,他一个人做难免吃力了些。”

    上将是北国军队中仅次于指挥使的军官,正四品武将。上将由皇帝亲自任命,但并不直接拥有兵权,而是到军作战时由指挥使分配。

    说到吴上将,一个身材偏胖的黑甲圆脸士官便爬上城墙,勉强行了个军礼,身子靠在砖石上大喘粗气,“报告指挥使。五个营队全部整装完毕。高上将已经率领甲申营和津门营到达宝鸡要塞外二十里,云豹营、林麝营正在出城门,剩下朱鹭营待命。”

    秦山军满编七个营,曹管点兵五个营,而留下两个营和吴上将留守宝鸡要塞。

    曹管转身伸出粗糙的大手拍了拍比自己矮了一个头的吴上将,“吴上将,宝鸡要塞就交给你了!一定要给我秦山军看好家,还得看好兵营里的那帮新兵蛋子!”

    山部军作为北国军队的预备军,常年驻守在要塞中,只有遇到紧急军情才会出兵,大多数时候只是负责屯军田、训练与输送新兵,作战任务往往较少。

    曹管下城墙,上马,身后吴上将抱拳恭送。

    随着曹管策马而出城门,一声疾呼在朱鹭营的士兵耳边炸起,“击鼓!全军加速!”

    冬风吹,战鼓擂,角声起,旗帜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