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幻境街探案录 » 第43天趣话:乾隆塞北私访记1

第43天趣话:乾隆塞北私访记1

    一

    一个炎热的中午,乾隆皇帝私访途中路过昌图马仲河,因为口渴走进路边一个茶棚,要了碗茶喝,并同卖茶老汉闲话了一番当地的风土人情,也觉得歇过脚了,便起身上路,却被太监拦住。

    原来,一路上陪他私访的管钱官员,被乾隆打发到别处办事,忘了把钱袋子留下,现在随身的只有一个太监,身上也是分文皆无。乾隆抖了抖手,心说普天之下,虽然莫非王土,可也不能白喝老汉的茶呀!看来今天要丢面子了。

    卖茶老汉已经看出两人身上没钱,但也看出他们不是骗吃骗喝的游手好闲之徒,准是临出门时忘了带钱,便主动走上前说:“两位客官,不用着急。常言说得好,谁也不能背着锅出门。不就是几碗茶吗?我不要钱了,就送给客官解解渴吧!”

    刚才闲话时,乾隆皇帝已经知道卖茶老汉一天也赚不了几文钱,还要养活两个痴呆儿子,见他又如此慷慨更加有些不忍,也有了些感动,便让太监从背包里拿出一件黄马褂送给卖茶老汉。那老汉自然千恩万谢地收了。

    卖茶老汉自然不知道那是只有皇帝才能穿的衣服,到了秋天时,也就不管不顾地穿了出去。当地一位退休在家的官员见了大惊失色,急忙问清了原委才算放心。可这件事却不径而走,很快传到了京城。

    国子监有位老生员,为皇帝效了一辈子命,一次赏赐也没得到,听说这件事后很有感慨,一次酒后不由自主地吟了两句诗:“十年寒窗下,不如一杯茶。”正巧被一个同僚听见了,为了讨好皇帝急急忙忙奏给了乾隆。乾隆听了毫无怒意,展笔也写了两句,派个太监送到国子监。

    那老生员吓得心惊胆颤,忙哆哆嗦嗦展开来看,见上面也写着两句诗:“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二

    乾隆二十六年秋天,昌图北泉头镇李根家发生了一个非常奇特的故事。

    李根的儿子李二根,两年前和泉头北十公里远的双庙子镇刘三本家的三闺女刘兰定了亲。本打算今年秋天结婚的,可偏偏李二根突然得了怪病,骨头发软肌肉发硬,除了五脏六腑和血液之外,不能活动的地方都跳动个不停,该跳动的地方都如生铁一块,用手捏都捏不动。

    请了远近几个闻名的医生看过,也吃了不少偏方秘方,可就是一点也不见好转,急得李根和老伴儿两人整日的哭天抹泪,却毫无办法。

    一日,一个自称专为人驱魔除怪的老道经过。李根听说了急忙请进家来。老道诊视过李二根的病情,说:“令郎没啥大碍,我写一道符放在他枕头底下,再有喜事冲冲就好了。”

    李根听罢,吩咐老伴儿和女儿李根兰分别把守出入小镇的三条要道。一连等了七天,也不见一辆结婚的喜车经过,倒是过去了几伙送葬的队伍。无奈,李根又发动所有的亲戚,差不多把小镇上的人家全都问了个遍,看看谁家近日有喜事,结果还是一家也没有。难道李二根的命该绝?李根说啥也不甘心,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提前给儿子成婚。

    媒人来到双庙子老刘家说了此事。刘三本这几日正在合计该不该向亲家退婚,今天听媒人说要提前结婚,便把头摇得象货郎鼓,本想说不行,却又觉得早有婚约在前,此时提出退婚理所不当,可眼见未来的女婿是个将死之人,如何忍心让女儿过了门就做寡妇呢?

    就在此时,刘三本的儿子刘大本从外面干活回来。

    刘三本见了心中顿生一计──何不让儿子冒了姐姐的名去顶替呢?反正李二根已是要死之人,行不了周公之礼,待他一死,再把事情说破,即成全了女儿之名,又尽了亲家之义。于是,假装叹了两声气,做出一副不情愿的样子,让媒人回话给李家准备迎亲。

    拜过天地,迎入洞房。李根恐儿子同新人一起住不利于病情恢复,便让女儿李根兰同新“嫂子”同住一室。哪知夜间李根兰看清了“嫂子”的真面目,居然同“嫂子”行了周公之礼,自然也扎住了口风,只瞒着父母和哥哥。

    偏巧的是李二根的病情渐渐好转,一段时日之后已经能下地走动了。李二根便计划选个吉日,给儿子和“儿媳”圆房。刘大本见事不妙,忙让李根兰给刘三本送信,让父亲赶快想办法。刘三本听后还真挠了一阵子头,啥好办法也没想出来,只好先找个借口把“女儿”接回家来,然后再仔细寻思妙计。

    李根为儿子选的吉日还没到,刘三本的妙计也还没想好,李根兰却开始有了妊娠反应,不用说一点油腻的东西都不敢吃,就连闻着味儿都呕吐,肚子的体积也一点点有了变化。敏感的母亲看出了破绽,忙向李根说了。

    在父母的逼问下,李根兰只好实话实说。被激怒了的李根找到亲家刘三本说理,刘三本却说:“事已如此,我刘家选个吉日,把你女儿娶过来就是。等你儿子完全好了以后,再选个吉日把我女儿给你家送去,那不是喜上加喜亲上加亲了吗?”

    可李根哪里能咽下这口气?宁愿让女儿把孩子生在自己家里,也要打一场官司,出一口恶气。便把刘三本告到了昌图知府堂下,说他骗婚,还说刘大本强奸了他女儿。可李根兰被传上堂来作证,却不承认是被强奸的。而刘家又有毁婚之嫌。这个案子确实难定,一连拖了三年也没有结案。

    乾隆二十九年秋,乾隆皇帝微服出关来到昌图,在一家大酒店里品尝猪肉吨粉条喝山雁白酒时,听几个喝酒的闲人谈论此案,颇感兴趣,好奇心大起,知道民间传闻多有不实之处,要探个究竟,便去了昌图衙门表明身份,要亲理此案。

    衙役把刘李两家人都传上堂来,乾隆皇帝亲自听了故事的全部经过,大觉过了一把瘾,然后提笔写下判词:“嫁女错得儿媳,娶妻错得女婿。虽然种瓜得豆,却是两家亲戚。各自领回妻子,何苦再伤和气。”

    李根虽然心中不服,可皇帝御笔写下判词,也不敢再有怨气,只好面挂喜色叩头谢主龙恩。

    三

    有一年秋天,乾隆私访再次来到昌图,发现满大街都是卖白菜的商贩,感到有些奇怪,老百姓今年为啥都种白菜呢?便站在一旁观看。可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不见有人过来买白菜,便问几个过路的人:“你们家不吃白菜么?”

    人们回答说冬天用的白菜早就买好了,谁家能吃多少?也不知道出了啥毛病,今年昌图周围的老百姓全都种白菜。

    看来过几天满大街都得是烂白菜。还有人说最可怜的是那些种菜人,白菜卖不出去,这一冬一春的日子可咋过?!

    乾隆听了,心中更觉奇怪。就在这时,忽听有人大喊:“完了完了,又一个昏死过去了。”

    乾隆寻声望去,见是一个卖白菜的老妇人倒在了白菜堆旁,便走过去问围着看的人:“你们为啥都种白菜?种别的菜不行么?”

    一位老翁回答说:“你不是昌图人吧?怪不得不知道!这是知府的命令,说今年大白菜能卖上高价,比种粮食合算,就下令让我们毁了长得好好的粮食,改种了白菜。可谁知现在──唉!这位老妇人的老头子有病在家,等着钱治病,全指望卖白菜的钱呢。可眼看着白菜卖不出去──唉!能不着急吗?”

    乾隆听了直在心里骂那些糊涂官,一个个都长了猪脑子,一点经济科学也不懂,一点市场规律也不知,想起啥干啥,梦着啥做啥,就会穷折腾瞎指挥,结果是老百姓跟着吃苦受难,恨不得亲手杀几个猪脑子官解解气。可又一想,即使把这些猪脑子官都杀了,也解决不了百姓的困难啊!再说,换上一批新官,也难保不了还是猪脑子。便恨恨地往回走,突然想出一条妙计。

    回家京城,一天早朝,乾隆透露一条消息,说周边几个国家秋季干旱,所种的蔬菜绝收,向大清帝国求援,要求进口大白菜。乾隆还把价格说得极高,并决定在下月初成立专门负责出口大白菜的衙门,让众大臣共同商议推举出一个精明能干,能担此重任的人。众大臣以为发财的机会到了,下了朝后急忙命令家人大量收购大白菜。一时间,京城的大白菜被抢购一空,而且价格暴涨。

    京城大白菜收完了,那些有钱又有权的人纷纷派家人赶来关外收购,几天时间,昌图城内的大白菜也被收购一空,而且价格翻了几倍。

    可是,一连过去了很多天,乾隆也不提出口大白菜的事,象小山一样堆在众大臣家的白菜开始腐烂,不但臭气熏天,还生出了很多蛆虫来。快到春节了,有些大臣再也沉不住气,便连名上奏皇帝,说该收购大白菜了。

    乾隆哈哈一笑说:“这些个外国人,一点都不讲信誉,说不要就不要了。不过,朕还是很感激你们帮助百姓度过了难关。”

    众大臣听到这里才知上了皇帝的当,可谁让他们如此贪心,不顾百姓的死活呢?只好咬紧牙关把苦水往肚子里咽。

    四

    乾隆身边有个最会拍马屁的宠臣何坤,靠着别具一格的拍马屁本领爬到了极高位置,不但权倾朝野,而且富可敌国。他还有一个最得意的门生,就是南京城的吴知府,那拍马屁的本领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乾隆私访出塞北,在韩州爱上了杏红楼里的一个妓女,每每出行必然都叫她跟随。跟随乾隆的大小官员,和韩州衙门里能望得着乾隆影子的官员们,无一不设法行贿和献媚此妓女,希望她能在皇帝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

    一时间,这妓女身价百倍,没几日就被众官员们用银子堆成了百万富婆。最有意思的还是那位从外地赶来的吴知府,已经五十多岁了,反认那个未满二十岁的妓女为姐姐,并且还写进了家谱。自然,有了妓女的好话,他们也都得到了皇上的赏赐。

    第二次到韩州,乾隆第一件事就去拜访那位妓女,正巧有位嫖客正躺在床上,听说进来的是皇帝,忙抱着被子想藏起来。

    乾隆快速从他身边走过:“免起。”说完就走了。乾隆已经不会再宠爱这个妓女。可那位吴知府却不能洞察分毫,忙组织鼓乐队声势浩大地送去一块扁,上面用黄金雕成三字“免起堂”。

    可想而知,那位吴知府会有什么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