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幻境街探案录 » 第44天趣话:乾隆塞北私访记2

第44天趣话:乾隆塞北私访记2

    五

    乾隆除了喜文弄墨爱游山水之外,还有一个雅好,就是钓鱼。

    那日在昌图月亮湖畔钓鱼,外地那位吴知府听说了急忙赶来随在左右,正愁找不到适当的马屁嗑,乾隆刚好钓上一只青蛙。吴知府忙献媚地说:“这只青蛙值五百两银子。”

    乾隆知道他是和坤亲传的马屁精,便说:“那就卖给你了。”

    “喳!臣谢圣恩!”吴知府急忙跪地亲手摘下鱼钩上的青蛙。别看他满面喜色,可那心里却不是个滋味。拿五百两银子买一只臭蛤蟆,那脑袋还不比轮胎都大!却又说不出口,只在心里暗骂蛤蟆:“偏你它妈咬啥钩啊!看我今天非用油把你炸了。”

    正在这时,乾隆又钓上一只蛤蟆来。

    吴知府再也不敢胡说八道了,只管“嘻嘻”地笑。刘墉也在皇帝身旁。他知道吴知府是个贪官,平日里对百姓横征暴敛,没少搜刮民脂民膏,想借机让他出点血,最好能把他搬倒,为当地民众除去一害,便说:“皇上,这只青蛙比刚才那只还要大一些,价格也一定要贵些。一客不烦二主,还是卖给知府大人吧!”

    聪明的乾隆哪里不知刘墉的用意,也想闹中取趣儿,便顺水推舟说:“那好,朕就再卖给爱卿。”

    吴知府只好还如前番一样,跪地双手摘下蛤蟆,捧在手中踌躇再三。

    刘墉又说:“知府大人,回家拿银子去呀!难道你想欠皇上的不成?”

    吴知府哪敢怠慢!只好三步一颠跑过去钻进轿子,马上回到家,让家人把两个蛤蟆用绳子串起来,等伴驾过后要青蒸一个油炸一个,狠狠吃掉它们,一报失银之仇。可是,当他背着银子往回走,在半路上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刘墉之计──如果皇上见着许多银子起疑,刘墉再问“一个知府哪来这么多银子?”咋回答呢?万一他再怂恿皇上清查家产,背个贪官的臭名还是小事,弄不好要倾家荡产,说不定还会落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想到这儿,不由得打了个冷颤。也亏他脑子机灵,眼珠子转了转就想出了道道,忙跑回家把银子收好,叫家人把放在面上值钱的珠宝古玩通通收拾下去,然后抱了些老婆儿子女儿的破衣服跑回月亮湖,跪在皇上面前说:“万岁,臣诚惶诚恐,家中实在没银子可拿,只好拿些家底儿来付皇上的蛤蟆钱啦。”

    乾隆本来不想要他的银子,只是和刘墉打哈哈凑趣儿,便大笑着说:“朕并不真想要你的银子,两只蛤蟆就赐给你了。”

    吴知府跪在地上还没起来,便直接磕头谢恩,还真省了不少事。不然他那大肚子仿佛怀孕七八个月一般,跪跪起起的还真有点麻烦。

    刘墉见此计不成心中又生一计:“知府大人,皇恩如此浩荡,今天中午就请皇上去你家进午膳吧!”然后对皇上说,“皇上,臣听说吴知府大人的夫人可是一位烹调能手,特别做得一手关东名吃,本地很多名菜,只有在吴知府大人家才能品到真味。”

    乾隆一听心里那个乐,心说:“刘墉啊刘墉,你是非要算计他不可啊!”便也凑趣地答应了。

    知府急忙忙跑回去准备。其实他夫人哪里会做什么名吃,只好去两个有名的酒楼叫几个名厨来家伺侯。

    中午,刘墉陪同乾隆皇帝离开昌图,特意赶来吴知府家。刘墉屁股还没坐稳就到处溜达,见厨房门框上用绳吊着两只蛤蟆,便拎到前厅来,大喝道:“大胆吴知府,这是皇上赐给你的蛤蟆,你竟敢把它们吊在厨房,难道想把它们油炸了吗?”

    吴知府吓得双腿一软跪在了地上:“臣罪该万死。臣一时疏忽,请皇上恕罪、恕罪、恕罪……”

    见皇上没怎么在意,刘墉又说:“知府大人,你应该用黄金做个鱼缸,把这两只蛤蟆供养起来,以示皇上对你的宠爱,也表示你对皇上的衷心。”那吴知府无奈,只好遵命去做。

    过了两年。第三年夏天,北方大旱,到了秋天又遍地起蝗虫,老百姓春天种在地里的粮食几乎棵粒未收。乾隆心中记挂灾情,再次来到北方驻跸吴知府所在地区,看到饥寒交迫的百姓,心中大为震怒,让吴知府给个说法。

    吴知府把一切原因都归为天灾和虫灾。乾隆听了也无可奈何。但刘墉心中明白,如果贪官污吏们不四处横征暴敛,百姓们绝不会如此饥苦,便又生一计:“知府大人,皇上上次赐你的两只蛤蟆可还在吗?”

    知府正在惊恐之时,大脑早已少了转数,便实话实说:“因为两只蛤蟆产了很多卵,那鱼缸实在装不下,臣就把两只蛤蟆油炸吃了。”

    刘墉听罢转身跪倒:“讫奏皇上,那两只蛤蟆实乃御赐,却叫他给吃了,是对皇上不敬。此其罪一。蛤蟆本是益虫,是捕捉蝗虫的能手,却让他给吃了。古语说上行下效,百姓必然也会效仿知府捕捉蛤蟆,以偿其美味,结果导致蝗虫泛滥,使百姓种下的粮食棵粒无收。此其罪二。请皇上定夺。”

    乾隆已知刘墉用意,又在气头上,便下旨把知府打入死牢,查抄家产以救济百姓。结果从知府家中搜出的金银财宝不下千万。不但解救了当地百姓的危难,也让乾隆皇上大吃一惊──他自以为自己是一代明君,治国有方,没想到竟有如此贪官!

    六

    这一年连雨天,辽河发大水,一时间洪灾泛滥,两岸数十万人无家可归,嗷嗷待哺,急等皇上拨银救援。乾隆皇帝接到奏报,连忙下旨,命内务府拨银60万两,由和珅亲送灾区,以示皇上宏恩。

    内务府大臣和珅听罢,急忙出班上奏,国库内已没有这么多银子了。乾隆听罢寻思片刻,向诸位大臣问计。那些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人能献上良策。乾隆大怒,命他们三天内想出好办法,否则全部充军。

    充军只是气话,大家自然明白,没谁太往心里去,可三天之后,仍然没人想出可行之法。乾隆只好下旨散朝。就在这天夜里,五位大臣的私有金库被盗,丢失黄金白银一百余万两。这些钱来得都不是正路,自然无人敢报案,只能打碎门牙往自己肚里咽。

    事隔三日,又有五位大臣家中被盗,丢失黄金白银还是一百余万两,接着又有五位大臣家中被盗……盗贼如此猖獗,这些人不敢继续隐瞒了,只好一同奏报皇上。当然,谁也不敢如实报告丢失黄金白银的数目,否则乾隆追问这些银两的来路,谁也说不清楚。

    乾隆命和珅督管此事,一定要将罪犯捉拿归案。下了朝来,和珅想:盗贼一连偷了十五家,唯独没有偷他,看来对他还是有所顾忌。既然人家不惹咱们,咱们也没必要去惹人家。再说,真要是认真追究起来,万一得罪了盗贼,光顾一次,还不知要盗走多少东西呢。得,为了保住自己不受损失,虚晃一枪,造造声势,也就算了。和珅计议一定,连续派出十几个头脑不够聪明的人进行侦察,结果一连十几天,案情毫无进展。

    在这十几天中,又有十几名大臣家中被盗。

    乾隆对这些案子,本来就不怎么用心,所以大臣们的奏折送上来,他也只是看几眼便丢在一边,只有在次日早朝时轻描淡写地问问和珅案情进展情况,然后催促一下而已。

    见皇上如此,和珅更不着急,但这事,和珅觉得有些不对:这么多大臣家中被盗,皇上怎会如此冷淡?再说,盗贼决不可能只是一个人,而且,为什么只盗大臣家的金库?这些人的金库哪个不是隐秘又隐秘?盗贼如何知道的?什么样的盗贼会如此狂妄大胆?

    和珅百思不得其解。

    这天早上,和珅还和往日一样,睁开眼睛慢腾腾地喊来侍女,为他穿衣服。就在这时,管家刘全惊慌失措地闯进来:“老,老,老爷,金库被盗了。”

    和珅一愣:“谁家金库又被盗了?”

    “咱,咱,咱家的……”

    “什……什么?丢了多少?”

    “不……不知道。”

    和珅不再摆谱了,光着上身跑去金库,一清点,连黄金带白银整整少了四百多万两,还有一些价值连城的古玩。和珅又惊又怒,眼前一黑,竟然昏了过去。

    苏醒过来后,和珅认真思索了一会儿,觉得这个案子非破不可,决不能再掉以轻心,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了。他调用了所有可以使用的力量,对整个BJ城进行了大搜捕,可对于窃贼,丝毫线索也没找到。

    自从他家失窃以后,京城的这些大臣们再也没有失窃的了。和珅思索良久,认为窃贼早已离开京城。天下之大,何处不可以藏身?再想抓到这个窃贼,恐怕已是大海捞针。他开始后悔,如果早一点把这个案子破了,他家岂能遭窃?别人家丢失了多少东西,他并不心疼,但是,自家的东西不能就这样丢了。他要捞回来,而且连本带利地捞回来。

    和珅想到了顺天府的知府,向来与他不合。何不借此机会栽赃陷害?既能将他搬倒,出一口恶气,再安插上自己的亲信,也能在抄家时大捞一把。他让刘全买通监狱里的两名死刑犯,为他们编好口供,然后奏报乾隆:案子已破,但因为案情重大,牵扯了一位大臣,恭请皇上监审。

    乾隆果然亲临监审。

    和珅不但给两名死刑犯编好了口供,还将其它证据也都准备齐了。在大量证据面前,顺天府知府百口莫辩,只好咬着牙承受着刑罚,不停地大叫冤枉。

    乾隆看了一会儿,打了两个哈欠,说自己困了,此案押后,来日再审,并让太监拿过一个长方形盒子来,说:“和爱卿破案有功,赐此物以做奖赏。”

    和珅谢恩毕,见皇上已经起身离去,美滋滋地打开盒子,不由一惊:盒中之物正是他家丢失的一幅名画。

    此物明明在自家金库内丢失,怎会在皇上手中?

    和珅额头上渗出豆粒大的汗珠来,噼里啪啦地掉在地上。他拿出手帕轻轻擦着额头,突然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他忽然明白了,是谁一连做了这十几起大案,原来“贼头”就是皇上。可皇上为什么这样做?和珅想起江浙一带的水灾,明白了原因。

    和珅连忙让人将顺天府知府放回家,并亲自上门道歉,连说上了恶人的当,冤枉了大人,并在当天夜里,命人偷偷将两名死刑犯处死,灭其口,以防皇上追查。

    次日早朝,和珅忙将昨夜编好的,盗贼设计陷害顺天府知府的谎话奏明皇上,并说大案已破,罪犯在追捕中被打死,接着又说:“皇上,皇上,臣以为,臣以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诸位大臣家的金银财宝,也都是皇上所赐。如今江浙一带灾民需要救援,臣愿带头将从盗贼那里追回的自家财物捐助灾区。”

    听和珅这样一说,那些被盗的大臣们也只能随声附和,愿将盗贼偷去的东西捐给灾区。乾隆满意地点点头:“和爱卿,朕就命你为钦差大臣,前往灾区救济灾民。”

    “臣,遵旨!”“叭”的一声,和珅额头上的汗珠又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