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幻境街探案录 » 第80天趣话:春秋第一相

第80天趣话:春秋第一相

    春秋时代,齐襄公初年,在塞北息慎地住着一位名叫管庄的光棍儿,以砍柴卖柴度日。

    这一年初秋的一天,管庄从小镇卖柴回来的路上,突然阴云密布,远远的雷声滚滚而来。管庄看看天,知道这场雨非同小可,心想应该找个地方避避雨。他抬头四望,见不远处小山上有一座寺庙,便疯跑过去。

    这是一座空庙,年久失修,好在还能避雨。管庄刚刚跑进去,大雨便瓢泼一般倾天而下。他喘息了几下,站在门里向外望,大雨如同一面灰色的墙,冷气森森地挡住了他的视线。忽然划过一道闪亮,利剑般把这面墙从中切开,接着就是一阵轰隆隆大响,一条长龙般巨雷遥遥而来。管庄急忙捂住两只耳朵,而人却一下惊呆了:

    被切开的雨墙仿佛展开的一条甬道,上面,九名美女扶着一辆彩车,朝着庙门缓缓走来。彩车上坐着一位气质高傲,倾城倾国般美貌女子。管庄的两只眼睛,仿佛抛出的两只彩球,死死粘在了美女光彩照人的身上。

    彩车走近门口,管庄急忙向后退去。

    彩车停下,车上美女婀婀娜娜走下车来,笑吟吟地走进寺庙。九位美女扶着彩车退去,随着一阵滚滚雷声,彩车消失在雨墙中。管庄忽然想起,那辆彩车不就是老人们常说的雷车吗?那,这位从车上下来的美女——管庄再看面前的美女,穿着的一身黄绸裙衫上,连一粒雨滴也没有,难道她是——想到这儿,管庄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是雷女?”

    美女点点头:“我是雷公的第九十七个女儿。”

    “哎呀!”管庄惊愕一声,心说坏了,要是得罪了雷公的女儿,还不得遭雷劈?想着就向门口退去。他想早点离开这个生死之地。雷女依然笑吟吟地看着他。管庄退到门口,转过身去就要往外跑。突然就听“嘭”的一声。再看,一个发着亮光的大冰块严严实实堵在了门口。

    “这——这可怎么是好?”管庄惊恐得不知该怎么办,回身看着雷女。

    雷女嘤嘤地说道:“我和你有一段姻缘。我是来寻你的,为什么你要跑?”“我,我,我和你——有姻缘?”管庄如何敢信!

    “玉皇大帝的女儿能嫁给放牛的,雷公的女儿就不能嫁给砍柴的?”

    “啊——”管庄似信非信。此时他也不知自己是悲是喜,反正思维混乱,或者说思维凝固,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思维了。就连怎样和雷女回到家的,他临到死时也没有想起来。

    管庄和雷女在一起生活的第二年,生下一个小儿子,取名管仲。这孩子天资聪明,三四岁时,父亲就为他请了当地颇有名气的老学究为师。本来管庄家里比较穷,拿不起老学究索要的费用。好在老学究不是世俗中人,一试管仲的天资,知是可造之才,便免了全部学费。果然,管仲不负老师重望,凡是老师所教导的,稍稍一点就通,而且还能举一反三,到九岁这年,就把老师一生所学掏空了。老学究摇摇头,惭愧而又无奈地离开了管家。

    也就是这年秋天的一天,突然天降大雨。正在屋中玩耍的管仲看到有九位美女扶着一辆彩车,缓缓来到自家门前。他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刚想喊母亲看,母亲已一把将他抱进怀里,紧紧地抱着,亲了又亲。他不知为什么母亲哭了,母亲的眼泪流在自己脸上。

    忽然,外面一声炸雷响过,母亲急忙将管仲放下,哭喊着跑出屋去,跑上彩车。彩车缓缓离开,管仲突然意识到母亲要离开自己了,疯跑出去,要追赶彩车,把母亲拉回来。疯狂的雨丝仿佛一条条无情的绳索,一根根捆住了管仲。他寸步难行,在哭喊声中,眼巴巴望着母亲消失在大雨中。

    父亲卖柴回来,听说母亲被雷车接走,一病不起,不出七天便也离开了人世。邻居们帮助管仲把父亲埋葬,回来的路上,突然间,晴天一声炸雷,管仲家的房屋顿时着火。等人们赶去救火时,已经只剩下残墙断壁了。

    年仅九岁的管仲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家,开始了他到处漂泊流浪的生活。当乞丐讨来钱币,或者给人家当童工赚来钱,他都舍不得花,都用来买书,无论什么情况下,都没有放弃读书的机会。

    这时候的齐国已经开始动荡。由于齐襄公的残暴,国内到处都是义兵和盗贼,弄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齐襄公只好命令自己的兄弟小白为大将,命令另一个兄弟公子纠为副将,带兵平乱。可是,齐国已经没有可战之兵,国王的命令又不能不听,无奈只好从新征兵。小白的军师鲍叔牙负责招兵买马。

    这天下着小雨,鲍叔牙正站在征兵楼台上检查征兵工作进行情况,无意中发现人群中一位少年,被一圈紫色光晕照着,认定他不是一个凡人,便亲自走下楼台,将他叫进自己的房间,要亲自考试。

    那少年不是别人,正是管仲。

    这几日,管仲讨饭来到此地,听说正在征兵,便想只有当兵才会有出头之日,就前来应征了。鲍叔牙前后左右看看管仲,问:“你想当兵?”

    “想!”管仲回答得很干脆。

    鲍叔牙笑笑说:“你的年纪太小,怎么能上战场呢?”

    “我用不着上战场啊!”

    “哦——”鲍叔牙奇怪地问,“不上战场怎么杀敌呀?”

    “啊,我用不着上战场,指挥就行了。”

    “呵——口气不小啊。你能有多大本事?”

    管仲想了想:“您可以考我呀!”

    “那好,我先考考你的学问。嗯——”鲍叔牙想想说,“对两幅对联怎么样?”

    “随便,您出题吧!”

    “那好,老夫就不客气了。”鲍叔牙站在窗前向外望着,看到一户农家正在垛墙,因为下雨的缘故,垛了一半的墙又倒了下来,立即有了上联:“雨里筑墙,捣一堵倒一堵。”

    因为雨天屋里比较暗,桌子上点着两根蜡烛。门和窗都开着,不断的有过堂风进来出去,蜡烛便着偏了。管仲刚进屋时就注意到了,所以顺口对出了下联:“风前点烛,流半边留半边。”

    “好,再对一联。”鲍叔牙赞一声,从门前向远处望去,见远处青山的崖壁上长着一颗青松,顿时有了上联,吟道:“岩上青松,伸出龙头望月。”

    管仲走到后窗前望向外面,原来是一个竹园,雨中竹笋勃发,正旺盛地成长起来,心中一动,立即有了下联:“园中竹笋,摆开凤尾朝天。”

    鲍叔牙又在心中暗赞一声,又出上联:“夜浴鱼池,摇动满天星斗。”

    管仲对道:“早登麟阁,力挽三代乾坤。”

    鲍叔牙见他学问非凡,便又问了许多军事和治国方面的学问,管仲不但对答如流,而且见解独到。他心中暗喜:此人不但才华旷世,又有如此大的报负,今日能投到我军,真是齐国之大幸。看来,齐国兴旺,就在此人身上。鲍叔牙想到此处,立即给管仲办了参军手续,留在自己身边做谋士。

    一个月后,征兵结束,又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大军即将开赴战场。

    管仲建议说:“因我到处流浪,对那些叛军有些了解,其实都是一些乌合之众。我军训练有素,无疑是杀鸡用牛刀。何不兵分两路?这样可以早日结束战争,早日免除百姓苦难?”

    鲍叔牙觉得有理,就向小白提出建议。最后,小白为一路,鲍叔牙为军师,从左路进军;公子纠为一路,管仲为军师,从右路进军。

    果如管仲所说,大军到处无不披靡。仅仅六个月,几十处叛军和盗贼,几乎就要全部歼灭。这时在齐国都城又出现了意外。一些谋臣害怕公子纠和小白功劳太大,对齐襄公不利,就进谗言:“叛军所剩无几,已经不足为患了。公子纠和小白兵权太大,又得人心,应先防患未然。”

    昏庸无道的齐襄公果然颁下两道圣旨,命公子纠和小白回兵都城。当大兵快到都城时,又接两道圣旨,只许公子纠、小白和鲍叔牙、管仲进城,其余大军驻扎在都城二百里外。管仲觉得其中有问题,建议挑选四位和他们四人长相相近的人,扮做他们进城。而他们四人则扮做一般客商进城,如果没有意外,便去见大王,若有意外,也便于脱离危险。鲍叔牙也觉得有道理,小白和公子纠便依计而行。

    扮做他们四人的官兵走在前面,他们在后面不远不近地跟着。那四人走进都城,拐过两条街,开始向王宫走去。突然,冲出两队官兵,将前面四人包围,不由分说地将他们绑了起来。

    “不好!这四人很快就会暴露身份,我们赶快逃出都城!”

    管仲发出警告,并一把拉住公子纠,鲍叔牙也一把拉住小白,急急奔逃。四个人刚刚逃出城门,就听城内有人大喊,“快快关闭城门,别让叛贼逃出城去!”

    城门口进进出出的人很多,顿时一片混乱,四个人分成两伙跑散了。鲍叔牙带着小白逃往吕国避难,管仲带着公子纠逃往鲁国避难。

    第二年,齐襄公被手下大臣杀死,推举公孙无知继承王位。又过一年,公孙无知也被手下大臣杀死,齐国一时之间没有了国王。这时,公子纠借来鲁国大军,要回国继承王位。小白从吕国借来大军,也要回国继承王位。两路大军遇到一处,各不相让,打在一起。公子纠的军队人少势弱,眼见不能胜利。管仲为了辅佐公子纠继承王位,亲自搭弓拉箭,一箭射出,正中小白前胸。小白应声倒地。鲍叔牙急忙命人抬起小白带领大军撤退。

    管仲立即整理军队,要保护公子纠向都城进发。然而,骄傲的公子纠认为小白已经死亡,王位非自己莫属,便不再着急,反让管仲为他打造大王乘坐的马车,准备大王所用的一应物件。他要风风光光,气气派派地进入都城。

    管仲苦谏,要求快速进兵都城,以免夜长梦多,可公子纠就是不听。无奈,管仲至好遵命。等一些物件都打造完毕,公子纠得意洋洋坐在华丽的马车上,消消遥遥走近都城,突然城门大开,浩浩荡荡拥出一队兵马来。端坐在马上戴着王冠之人,正是小白。

    原来小白并没有死,那一箭虽然正中他前胸,可他战袍内穿着护心甲,根本没有丝毫受伤。他倒地装死,完全是为了麻痹公子纠。公子纠果然上当。就在公子纠大搞排场之时,小白已经秘密进入都城,做起了国王。

    公子纠看到小白,大惊失措,还没回味过来是怎么回事,小白手中宝剑一指,身后大军冲将上来。公子纠所带大军正在懈怠之时,哪里惊得起如此冲击?不得不溃败下去。管仲急忙召集左右亲兵,保护公子纠一路溃逃,败进鲁国以图后进。

    小白稳稳坐上了国王的宝座,称为齐桓公。齐桓公是个有远大抱负的人,有志将齐国治理成天下最富强的国家,就向鲍叔牙问计。鲍叔牙便极力推荐管仲:“大王,只有管仲才能将我国治理成您所希望的样子。”

    大王怒气冲冲地说:“可是,管仲是我敌人。”

    鲍叔牙说:“大王若不把他变成朋友,将来有一天,公子纠在鲁国养成气候,那可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了!”

    大王还是有些犹豫:“如果管仲愿意归顺,我怎样安排他位置呢?”

    “大王挪能拜管仲为相,鲍叔牙愿解甲归田!”

    齐桓公接受鲍叔牙的推荐,拜他为大将军,率兵攻打鲁国,让鲁国交出公子纠和管仲。鲁国没有善于带兵的奇将,又不听管仲之言,哪里还是鲍叔牙的对手?不到一个月,齐兵已经打到鲁国都城。鲁王为求自保,只好绑了公子纠和管仲交给鲍叔牙,做为齐国退兵条件。

    鲍叔牙将公子纠和管仲接进军营,立即斩了公子纠,带着管仲回兵齐国。大兵离都城还有一百里,突然接到圣旨,让大军暂时驻扎,不可再前进一步。鲍叔牙只好遵命就地扎营,正不知什么原因,却见一队兵马迎来,随后红毯铺地,由王宫大门一直铺到军营主寨大门。此时鲍叔牙已知原因,急忙命人将管仲带来。齐桓公也已到达,亲自为管仲松开绳索,然后跪地拜倒在管仲面前:“齐桓公前来拜相!”

    身后大臣将相印递给齐桓公。齐桓公双手托印举国头顶,等待管仲接印。管仲一时之间有些懵懂,又有些感动,不知如何是好。

    鲍叔牙上前一步:“大王攻打鲁国,其实只为你管仲一人。鲍叔牙从此解甲归田,望你能全力辅佐我王实现振兴国家之梦想。”

    此时,管仲已尽知原因,想到公子纠果然不是可辅佐之人,才有此败。小白能如此礼贤下士,还有什么可求?急忙跪倒在地,接印在手:“大王对臣有如此知遇之恩,臣不敢有半点懈怠!”

    齐桓公起身,拉住管仲的手一同坐进大王乘坐的马车,沿着红地毯直进王宫。

    管仲成为齐国宰相,然而,却从来不理国政。大王让人将鲍叔牙请进宫来询问原因。鲍叔牙想了想说:“大王,管仲出身贫寒之家,他没有办法让那些名门贵族听从他的命令啊!”

    第二天早朝,大王封管仲为上卿。管仲叩头谢恩。可是,一段时间后,管仲还是没有治理国政。大王又将鲍叔牙请来询问原因。

    鲍叔牙想了想说:“他太贫穷了,无法让那些富豪之人听从他的命令啊!”

    第二天早朝,大王将全国一年的税收赐给管仲。管仲叩头谢恩,可还是不理国政。大王又请来鲍叔牙询问原因。鲍叔牙想了想说:“大王虽然做了古今国王没人做过的礼贤下士,可是,您还是不完全相信管仲啊!这样,他无法控制大王身边的人呀!”

    第二天早朝,齐桓公在管仲名号上加了一个“父”字,并且颁发圣旨,要求国人都称管仲为仲父,不得再称其他名字,而且还要凡事先告知仲父,然后再告知大王。

    从此,管仲再无后顾之忧,大胆进行改革,振兴国家,终于在不长的时间里,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