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幻境街探案录 » 第81天趣话:法场玩蠢计

第81天趣话:法场玩蠢计

    成山大被押解到法场上才知,今天同他一起被砍头的共有二十多人。再看刽子手才一个。这下可把他吓坏了。你道为什么?成山大虽不怕死却从小怕死人。村子里有人死去了,他会一个多月不敢在夜里出屋。

    今天一见二十多死囚才一个刽子手,要是他不被第一个砍头,肯定能看到别人的脑袋从脖子上掉下来的样子。那也太恐怖了!他开始想怎样才能让刽子手第一个砍他呢?

    成山大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在这一带地区也是很有名气的,所以他想到一个早死的计策很容易。只是这样一个聪明人怎会成为死囚要被砍头呢?这个原因还需向读者朋友先交代清楚。

    成山大出生在乾隆三年山海关外常突额勒克草原上的汉人家庭。他父亲是个落第秀才,对他管教极严。二十岁那年参加秀才考试,和父亲一样落了第。此后再不参加科举,一心于家中务农。

    因他性格耿直,人又聪明,常常管一些不平之事。时间一长就成了这一带的名人。谁家有什解决不了的事情,不找官府都去找他裁决。他存着一分公心,倒也将事情料理得比较公平。虽说他也是老百姓,却比当地官府都受老百姓的尊重和爱戴。

    这年关外春天大旱,秋天又阴雨连绵大涝一场,所有农作物几乎颗粒不收。可是朝廷却丝毫不减苛捐杂税,地方官府更是横征暴敛。弄得这一带百姓饥寒交迫,难以生存。为此,成山大带头成立农民请愿团,越级向省府告状。因他“告状书”上写了这样两首打油诗,惹恼了省府老爷,一顿棍棒将他们赶打出来。

    一首诗写道:

    春旱秋涝活已难,

    贪官污吏暴敛捐。

    甭说撒尿要上税,

    放屁都收两文钱。

    另一首诗写道:

    天下贪官不算多,

    隔一杀一剩一个。

    当官能保吃喝乐,

    当官能住安乐窝。

    官话说为民作主,

    哪个曾管人死活?

    这还不惹恼省府官老爷?省府一份文件发到地方官府。成山大等人就被“谋反罪”下进了死囚大狱。在监狱被关了一冬,次年春暖花开,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他们被押进了法场。

    成山大想好了早死良策,将左手紧紧攥起,示意刽子手过来。他悄悄对刽子手说:“我手中有一张银票。一会儿老爷下令开斩时,你若先砍我,银票就归你。若第二个砍我,我就将银票吞掉。”

    “好好好!我一定!”刽子手也属官府中人,哪有不贪心的。

    监斩官一声令下,刽子手就举起大刀,一下砍掉了他的脑袋。监斩官急忙掰开他拳头,手心里却什么也没有。而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一声大喊:“刀下留人——”

    原来,乾隆皇帝派了钦差大臣前来视察民情,正好赶上这次法场杀人。见要杀的人太多,便制止了行刑。钦差重新调查案件,否定了他们的谋反。除了成山大一人,那些还没来及砍头的都被无罪释放了。

    被誉为聪明过人的成山大,被自己一条“妙计”永远夺去了生命。不知该钦佩,该耻笑,还是该悲痛!

    大清皇帝出国

    关于大清和沙俄边境问题,大清皇帝委托外交大臣李鸿章已经交涉多年了,现在终于有了眉目。最后一次谈判签订协议,将在沙俄首都举行。这个深居皇宫从来不出BJ城的皇帝,也不得不出一次国了。

    说真话,皇上还是非常高兴的。因为皇上不知道沙俄国家是个什么样子,只是听李鸿章向皇上介绍过几回,那也是一枝半节,这次要见见世面了,能不高兴吗?再说自大清以来,当今还是第一个出国的皇帝,也是一个敢创新的皇帝,做出了祖宗没有做也许是做不了的事情,皇上感觉到了他的伟大。

    出国前的这些天,皇上一直都很兴奋,也有点着急地盼望这一天早日到来。可李鸿章却给皇上出了一个难题。他说:“皇上,您得学几句俄语。”

    “鹅语?大鹅会说话吗?就嘎嘎叫那么几声,有什么好学的?学了又能做什么?”皇上不知道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还以为沙俄也说中国话呢。更不知道出国和学“鹅语”有什么关系。

    皇上看得出李鸿章勉强忍住笑,对皇上说:“皇上,不是嘎嘎叫的鹅语,是沙俄人说的话。”“沙俄人不说中国话吗?”“沙俄人只说他们的话,就是俄语。皇上您想啊,您要是能说上几句俄语,那在沙俄人面前显得多有学问啊?”

    皇上想也是这个道理。那些住在中国的外国使臣都学说中国话,皇上为什么就不能说几句外国话?好在李鸿章会说很多俄语,皇上不用再请老师。一个教得认真,一个学得刻苦,终于盼到了出国那一天。

    和沙俄皇帝谈判开始了。皇上先发治人,用俄语给他讲开了。就是的,大清是什么样的伟大国家?沙俄是什么样的渺小国家?他怎么能和大清相比?皇上先发治人就是要杀杀他的威风,长长大清的志气。在皇上用俄语讲话的时候,皇上发现李鸿章很着急,沙俄皇帝一副莫明其妙的样子。皇上以为是皇上的话把他打懵了。等皇上说完了话,沙俄皇帝说了一句话,竟然还是中国话,差点把皇上气疯喽。

    他说:“大清国皇帝,您说的哪国语言?我怎么一句也没听懂?”

    生气还是小事,最可恨的皇上白忙乎那些天了,一句俄语也没学会。当然,皇上不能承认自己笨,只能怪李鸿章没教好。李鸿章听了皇上训斥,急忙承认错误,然后又给皇上出了一个主意,随便宴请沙俄某个人,让他教。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特别是李鸿章还出了一个好主意,用中国话将俄语的译音写在纸扇上,到时皇上假装打开纸扇就可以照着念了。

    皇上一听连声叫好。说真话在当时大清,除了李鸿章恐怕还没有人能想出这种巧妙办法。皇上打扮成中国商人,先坐在沙俄一家饭店里等着。不一会儿,李鸿章就将一个沙俄人领来了。皇上让沙俄人点菜。那人却礼貌地让皇上点,那皇上也就不客气了。服务员将菜谱拿给皇上。一看上面全是俄文,皇上一个也不认识,怎么点呢?灵机一动,用手指在上面有字的地方胡乱点一通,还要了酒。谁知等把菜端了上来,皇上又傻眼了:原来点的都是同一种材料做的菜,只不过做法不同叫法不一样罢了。唉!又让皇上大大倒了一把胃口。

    但不管怎么说,皇上还是达到了目的。诸如“请坐,译音为杀鸡切细,谢谢,译音为四包锡箔,再见,译音为打死为大李爷”等等。不过,正式谈判时皇上还是用了翻译官。谈判结束后,皇上和沙俄皇帝闲谈时,总是不由自主地打开纸扇,偶尔来一句俄语。别说,皇上说得还真挺好,得到了沙俄皇帝的赞扬,自然也非常高兴。后来一想还是挺憋气的。你想啊,堂堂大清皇帝象个学生似的受到沙俄皇帝的表扬,居然感到高兴,那不是没面子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