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邺城令 » 第十五章 平湖之下 暗流涌动

第十五章 平湖之下 暗流涌动

    正在僵持,群臣中走出一人高呼万岁。

    不用回头,听声音就知道,除了刘敦没别人。

    刘敦仍然是上朝三件套,恭恭敬敬地伏跪于御道之上,口中说道:“陛下天威远播,四海九州莫不钦服,区区北燕岂容造次!”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感觉,说正事之前必先一阵溜须拍马,一套动作下来如行云流水。

    文武百官对此已习以为常,都耍猴一般默默地看刘敦表演。

    刘敦道:“陛下,今岁以来,北燕对我幽州边境频频袭扰,是可忍孰不可忍,如不施雷霆之威,兴王者之师,讨伐北燕,我大赵朝廷威严则荡然无存,企望陛下圣裁!”

    赵琬笑道:“爱卿所言甚是,说下去。”

    刘敦受到鼓舞,登时精神大振,正要摇头晃脑接着往下说,被李续打断:

    “陛下,自古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近年来,北燕厉兵秣马,积草屯粮,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以臣愚见,朝廷当立即严加整顿兵马,筹集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这时,李弘也站出来表示支持:“陛下,臣赞同李大人之言。我大赵与北燕多年来积怨已深,不可不防。”

    “你们说的都很好,朕也正有此意。”赵琬略一停顿:“兵部!”

    尹从象道:“臣在!”

    “传朕旨意,自今日起严加操练兵马,整军备战。告诉桓霁,加固城池,整饬军队,密切监视北燕动向,随时向朕禀报!”

    又看向李续:“李爱卿,军饷粮草等一应事项均有户部负责,有什么事直接与兵部商议。”

    二人跪倒领旨:“是,臣等当尽心竭力,以报陛下。北燕若敢来犯,定叫有来无回!”

    “很好。”赵琬突然盯着跪在阶下的崔玄度,立刻收住笑容,吩咐郭筌:“宣旨吧!”

    “是!”

    “诏曰:永丰者,国之上郡,兵甲之重地,武备之所依。”

    “崔玄度身为监正,本应恪尽职守以报皇恩,然其治下不严,处事昏聩,乃为奸人所蒙蔽,致令府库之中兵甲私出,一郡之地黎庶不安,其罪何其重焉?”

    “本应严惩,朕念其尚能反躬自省,思之再三,予以从轻发落,着贬官三级,暂留兵部听用。”

    崔玄度叩头领旨:“微臣谢陛下天恩。”

    赵琬道:“谈松年身为朝廷命官,不思尽忠以报朝廷,竟做出这等悖逆之事,枉负了朕一番信任。”

    “如今,谈府上下二十余口尽皆身死,朕体念上天好生之德,亦不忍多加株连,待此案查清之后再做处置。”

    众臣皆高呼道:“陛下仁德,万岁,万万岁!”

    事毕散朝,郭筌陪着赵琬出了彰德殿,一路上见赵琬若有所思,闷闷不乐,紧走两步问道:“陛下,是去御书房还是回宫歇息?”

    赵琬道:“永丰一案办成现在这个样子,着实令朕生气。”

    提及朝政,郭筌不敢随意发表意见,只得安慰道:“陛下心忧国事,实乃百姓之福,为了社稷,还请陛下保重龙体。”

    赵琬瞪了郭筌一眼,嗔道:“你个老东西,整日张口闭口总是这套说辞,烦不烦?现在只有咱们俩,说人话!”

    郭筌谄媚一笑:“是。陛下若觉胸中烦闷,何不去芝兰苑走走,前几日一场大雪,园中数百株腊梅俱都盛开了,凌寒傲雪,娇而不媚,陛下也好观赏一番,散散心。”

    赵琬随口应道:“也好”。脚下却不停,继续往前走着,不知不觉间来到寿康宫门外。

    “寿康宫,怎么到皇后这里来了。也罢,既然来了,进去歇歇脚。郭筌,报!”

    “遵旨!”

    郭筌向后闪开一步,高声喊道:“陛下驾临寿康宫——”

    不多时,寿康宫内人头攒动,宫人侍女跪列两厢,王皇后从里面迈步迎了出来。

    行至近前,王皇后屈身施礼,口称“万福”:“不知陛下驾临,妾迎接来迟,望乞恕罪。”

    赵琬见皇后飞天髻、金步摇,身穿紫色深衣、足蹬凤头锦履,分花拂柳移莲步,气度雍容满面春。

    赵琬心中甚喜,忙伸双手相搀,笑道:“皇后快快平身,老夫老妻了,还这般多礼数。正好今日得空,来你这里讨杯茶喝。”

    “蒙陛下眷顾,妾荣幸之至。”

    二人以手相搀入内归坐,一名侍女为赵琬奉上香茗。

    皇后道:“前些日子只顾在宫中敬香礼佛,未能时时到驾前侍奉,妾之罪也?”

    “无妨,都是些琐事,倒也不觉得累。”赵琬端起茶喝了一口,接着说道:“说起这件事,朕想起来,上元之前差晋王入宫侍奉,可还尽心么?”

    皇后谢道:“劳陛下厚爱,叫恂儿过来,这孩子秉性仁孝,妾每日敬香祈福,恂儿片刻不离左右尽心服侍,真是难为他了。”

    赵琬笑道:“嗯,好,恂儿性情温和,向来知书守礼,朕心甚慰。若是太子,恐怕绝坐不了这许多时日。”

    王皇后回道:“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虽说他们俩都是妾身上掉下来的骨肉,不过狟儿身为储君,能够尽心辅佐陛下处理国政,便是最大的孝了。”

    赵琬若有所思,说道“嗯,皇后之言也不无道理。各尽其职,恪守本分,如此朕就可以安心了。”

    赵貆此刻的心情,很糟糕。

    解决掉谈松年,却也失去了本已唾手可得的军械物资。

    但是,最令他感到寝食难安的是心中埋藏已久的那件大事。处心积虑谋划多年,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至尊之位虽然充满诱惑,能够满足一个人心中所有的欲望,却也有着无限的危险与不测。

    他紧张,焦躁,更感到刺激,兴奋,他知道一旦失败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但他已不愿再等。

    从谈松年这件事上,赵貆隐隐感到皇帝似乎已经对他有所怀疑,只是皇帝为何引而不发,一时之间还想不明白。

    故此一连数日,赵貆闭门谢客,他需要把整个计划从头到尾仔细推演一遍,确保无一漏洞。

    这一日,赵貆在宫中实在烦闷。他本就不是个能长久坐得住的人,见窗外风和日丽,便思量着四处走走。

    于是叫上两名随从伺候着,步行出宫门,沿着玄武大街径往城西而去。

    城西上林苑是京城最大最热闹的马场,也是世家贵胄和江湖豪客最喜欢去的地方。

    这里汇集天下名马,来自西域的大宛马和塞外的蒙古马,甚至北至高丽,南到蜀地、云贵一带的宝马良驹,都会在京城上林苑交易。

    走进马场,管事老李远远望见,一路小跑到赵貆面前跪倒行礼:“太子爷,您今儿个怎么有空,小的给您磕头了。”

    老李名叫李财,在上林苑马场供事多年,不仅相马技术一流,而且练就了一身逢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领。

    赵貆满意地点点头,说道:“起来吧,左右无事,过来随便看看。最近可又得了什么好马,快牵来与本宫一饱眼福。”

    “有,有,小的知道您老要来,特意预备了一匹好马,请太子爷品评一番。”李财满口应承着,对身后的小厮说道:“快去把马牵来。”

    赵貆笑骂道:“好一张利口,若是言过其实,本宫可饶不了你。”

    须臾,小厮从马厩中牵过来一匹高头大马:通体洁白,无一丝杂色,细腰长身,肌肉分明,隐隐似有一股特别的傲气。

    赵貆一见喜上眉梢,围着这匹马转了好几圈,不住地赞叹:“好马,好马!本宫若没猜错,此马产自西域,乃是天下少有的汗血宝马。”

    “太子爷好眼力,这正是汗血宝马。并非小的夸口,皇家自不敢说,放眼整个京城,怕也仅此一匹,绝无再者。”

    “确是如此,即便是皇帝的飞龙厩,也无如此品相的宝马。”

    赵貆久历沙场,相马一道自是道行颇深。凡世间马者,以大宛马和蒙古马为上品,蒙古马体态健壮,性情温和,耐力持久,能适应各种恶劣复杂的环境,历来为军马之首选。

    大宛马又叫汗血宝马,原产自西域,皮薄毛细,汗腺发达,力量、速度、耐力均为马中之冠。

    因奔跑时全身血液涌动,更显马身晶莹透亮,故名“汗血”。

    汉时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曾费尽周折从大宛引进此马,经过杂交培育于军中使用,最终大败匈奴,汗血可谓宝马功不可没。

    二人正说着,远处传来阵阵叫好声,原来是此间围场之中正在比赛马术。

    有两个身着短衣,年轻精壮的汉子各骑一匹快马,进行骑术表演,他们时而提缰驰骋,时而站上马背,时而疾步赶上跃身上马,引得场边众人纷纷鼓掌喝彩。

    赵貆扫视一周,远远望见高破虏亦在此间,锦帽白裘,姿仪俊美,于一众人群之中十分显眼。

    赵貆一拍马背,对李财说道:“李管事,这匹马本宫买下了,明日你去府上取银子。”

    不等李财回话,大步朝高破虏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