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邺城令 » 第十七章 皇帝的手段

第十七章 皇帝的手段

    孙伏都懵了,不止他自己,包括赵貆以及支持赵貆的一众铁杆大臣全都傻了眼。

    从左卫将军到兵部侍郎,乃是平级调动。虽说封了个不痛不痒的侯爵,但左卫军麾下掌管着三万精锐,妥妥的实力派,更是赵貆赖以倚重的军中力量。

    赵琬此举可谓一箭三雕:

    打压太子,削弱了其在军中的势力;

    拉拢朝廷大将,使其与赵貆之间生出嫌隙;

    更为重要的是,变相地解除了孙伏都的兵权。至于以后是否会重用,赵琬的意思很清楚,要看其今后的表现。

    没有了兵权的武将,就像猛虎失去了利爪,只是一介武夫而已。

    不得不说,赵琬这突如其来的一手,的确够绝。

    孙伏都纵有千般不愿,但皇帝金口已开,万难更改,只得跪倒谢恩。

    赵琬环顾左右,高声道:“众卿,此次出兵,关乎国本,若不谨慎处之,朝廷危矣!”

    “朕本打算御驾亲往,怎奈国事繁巨,不堪其劳。因此欲在朝中择一重臣良将,率大军讨伐北燕诸国。”

    众人心中默默盘算,除了太子,朝廷中还有谁能担此重任?

    赵琬扫视人群,把目光停在一个人身上,微笑着说道:“薛老将军?”

    重大臣转脸望去,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人,虎背蜂腰,花白须髯,看年纪将近六旬,举手投足之间却是精神抖擞,老当益壮。

    武安侯薛芝焕,大赵朝廷堪称传奇的名将。

    那时赵琬初登帝位,边事不稳。薛芝焕亲率三千铁骑孤军深入敌境,一日之内马踏联营八十里,斩将十七员,生擒敌军主帅,收复荆襄二郡。

    十二年后涿郡大战,薛芝焕在北燕军队的重重包围中拼死救出皇帝,身中七箭,受伤十余处,险些丢掉性命。

    功高无过救驾,赵琬念其功劳,敕封武安侯,并从国库中拨巨资,为其兴建武安侯府,风头一时无两。

    其后,赵琬每念及此,都感慨不已。于是又屡加恩典,特许上殿不拜,下殿不辞;非召不至,有事听宣。

    赵琬每次见到薛芝焕,都不忍直呼姓名,皆以“老将军”称之,放眼整个大赵,只其一人有如此殊荣。

    百官这才恍然大悟:“怎么把他给忘了,想不到皇帝把这位老将也给请来了。”

    薛芝焕听皇帝宣召,迈大步走上前,躬身道:“臣在!”

    赵琬一见,顿时眉目舒展,满面含笑,忙站起身降阶相迎:“老将军戎马一生,功高盖世,本该正是颐养天年之时,朕实在不忍再让老将军多受行军之苦。”

    “然此危难之际,朕思来想去,恐怕只有你亲自出山方能解此危局了。”

    赵琬伸出手紧紧握住薛芝焕,目光中似有万丈豪情:“老将军,想当年你我二人并肩作战,放牧贺兰,饮马东海,如今其可再乎?”

    听到皇帝如此真情流露,薛芝焕亦顿时泪流满面,双膝跪倒俯伏于赵琬脚下:“知遇之恩,万死难报!陛下但有所差,薛芝焕必当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赵琬忙伸双手相搀:“老将军请起。”

    薛芝焕望着眼前须发斑白的皇帝,想起昔日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岁月无声,情何以堪,渐渐地竟也湿了眼眶。

    这不仅是君臣之间的对话,更是尸山血海之中并肩战斗,生死相托的老友之间不变的情义!

    突然,赵琬眼中又重新闪现出坚毅之色,吩咐道:

    “薛芝焕听旨!”

    “朕封你为’征虏大元帅’,领精兵十万,扫灭北燕!”

    “臣领命!”

    赵琬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说道:“此次出兵非同往日,朕再给你增派个帮手,可助你一臂之力。”

    赵琬往薛芝焕身后一挥手:“高破虏!”

    “臣在!”

    “破虏,你随武安侯出征,一切听薛老将军调遣,不得有误。”

    “遵命!”

    薛芝焕赶忙再次施礼:“多谢陛下厚爱!”

    “嗯,你可不要小瞧了他,此子年纪虽轻,却是员虎将。”

    高破虏兴奋不已,没想到皇帝竟会把自己也派往前线。

    整日陪在皇帝身边,高破虏都快憋出病来了。虽说赵琬对自己颇为宠信,但深宫高墙怎比得上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更令人神往。

    之后,赵琬又连颁数道谕旨:

    命兵部尚书尹从象速速调集兵马,同时加紧转运兵甲辎重;

    户部负责调拨军饷粮草,以备随时提供支援;

    各类军需务须妥善筹备,不得迁延,大军十五日后开拔。

    一场史无前例的存亡之战即将爆发,整个大赵突然笼罩在紧张、凝重的气氛之中,令人倍感压抑和不安。

    这日散朝之后,赵琬又把高破虏召至御书房,反复叮咛。

    “破虏,你是个难得的将才,朕却把你留在身边。你老实告诉朕,是否觉得委屈?”

    “臣不敢,陛下不嫌弃臣出身寒微,多次提拔重用。破虏深感皇恩深重,岂敢生怨怼之心。”

    赵琬冷笑道:“哼哼,言不由衷。朕知道,年轻人志在四方,渴望在战场上杀敌立功,你怎么能例外?”

    “当初,朕把你留下,也是为你好。一是如今四海承平,少有战事;再则是想磨一磨你的性子,以免骄傲自满。”

    高破虏慌得赶紧跪地谢恩:“陛下对破虏的一片良苦用心,臣感激涕零,万死难报。”

    “嗯,此番随武安侯出征,务须小心在意,不要让朕失望。”

    “臣一定唯武安侯之命是从,不破北燕,无颜再见陛下!”

    “好!朕要的就是你这种精气神,你过来,朕再赐你一样东西。”

    “郭筌!”

    “奴婢在。”郭筌答应一声,转身捧出一副黄澄澄、金灿灿的马鞍,上有金丝龙纹,镶嵌珍珠美玉,当真是华丽之极。

    赵琬道:“这副鞍辔是朕当年征战沙场所用,已搁置多年,今天就将它赐给你。”

    “啊……”高破虏脖子根一凉,吓得语无伦次:“此乃陛下御用之物,臣万死不敢僭越,请陛下收回成命。”

    “紧张什么,朕既说了赐给你,君无戏言。何况太子今日刚送了你一匹宝马,怎能没有马鞍?”

    只这一句,高破虏冷汗直流。

    赵貆赠马给他不过是短短几个时辰之前的事,为何皇帝这么快便已知晓。

    高破虏用余光偷眼观瞧,赵琬虽面带微笑,眼神中却透着凌厉,又似乎隐隐地带着一股杀气。

    高破虏这才明白,自己无意间竟犯了大忌。

    储君私下结交近臣,历来为皇帝所忌惮。一旦被架空,皇帝离被废也就不远了。

    因此,对这种事,即使再昏庸无能的皇帝,也不能容忍,更不会顾忌所谓骨肉之亲,君臣之义,从而痛下杀手。

    高破虏一念顿悟,更觉惶恐不已,连连请罪:“陛下,臣糊涂,险些酿成大错,请陛下责罚!”

    “罢了,朕知道你一向忠心耿耿,绝无异心,朕不怪你。况且将军爱骏马,佳人喜红妆,自古皆然。”

    “平身吧!朕听说这是一匹来自西域的汗血宝马?”

    “正是。”

    “唤作何名?”

    “尚未取名。”

    “既是如此,朕就赐给它一个名字。汗血马乃马中之冠,极善奔跑,就叫’追风’如何?”

    “谢陛下赐名,臣一定肝脑涂地,誓报皇恩!”

    “很好,大军不日即将出征,你回去好好准备,退下吧。”

    看着高破虏转身离去的背影,一种异样的感觉涌上赵琬心头。

    口中喃喃自语,似乎在说:“没想到,太子竟把心思用到朕的身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