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北双骄 » 第十二章——相见亦为惊,无语泪凝噎

第十二章——相见亦为惊,无语泪凝噎

    “这晋国,想必要不了多久,就该换一片天了。”

    拓跋嗣想起了崔浩此前与自己谈及过的这位晋国太尉。其一生经历,可称之奇也。于寒微中挺拔而出,而无一锥可立之地,然奋臂大呼剿灭桓玄,北擒慕容超,南摧卢循,遂而执掌晋室国政。而今又进驻长安,取秦地于囊中,此番大能,却不知又有何人能及。

    长孙嵩看着拓跋嗣思索的神情,面颊上的震惊却仍未褪去。

    自己年少便提刀上阵,在整个北方的草原所向披靡,而后跟随太祖打下这片魏国江山。本以为难遇敌手,却没有想到在这江南的帝国,却还有这等军事奇才。

    想到这里,长孙嵩也沉默了。

    此时的天文殿中,静得就连一根针掉落的声音都能听见。

    ....

    “陛下,阳平王求见。”

    正在两人沉默之际,宫中的内官贴近拓跋嗣身旁说道。

    “哦?”

    拓跋嗣的思绪被拉了回来,闻言略显惊讶,没想到自己的三弟拓跋熙此时竟是已回到了平城。

    “准见!”

    拓跋嗣将手腕背于身后道,随即转头看向长孙嵩:

    “你先下去吧。近几日,边境之事暂缓,莫要再生事端。”

    长孙嵩听罢,如获大赦,随后行礼便出了宫殿。

    “带我去前殿。”

    ....

    姚黄眉看着皇宫内高大的房梁,此刻正感慨着这片辉煌与宏伟,历时数十日,他们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平城。身旁的西平公主站在大殿门前,内心百感交集。

    “五位可以进去了。”

    这时,方才前去通报的内官走到拓跋熙跟前,恭声说到。

    听罢,拓跋熙跨步迈进了殿门,身后四人见状,随即也跟着走了进去。

    看到自己的三弟,拓跋嗣方才听闻长孙嵩战败而带来的愁绪便也是一扫而光,脸上泛着喜悦。

    “臣弟,参见陛下。”

    拓跋熙走上前去,跪在大殿前方,身后众人见状也随之一同跪下行礼。

    “哈哈哈,三弟,快起身。朕近几日可是一直盼着你回来呢。”

    拓跋嗣笑着说道。

    “不负陛下所托,经臣与四弟所查,雁门关处并无军政之忧,此地所治尚为勤也。”

    拓跋熙听罢,看着自己的大哥,逐字逐句地说道。

    “那便甚好。”

    见拓跋熙此行的要事已是达成,拓跋嗣也是点了点头。

    随后看向四弟拓跋曜身边的拓跋焘,正当想问自己的儿子此行有什么收获时,身后两个陌生面孔的人便吸引了他的目光。拓跋嗣心中猛地一惊,只觉那女子好似在何处见过,旋即道:

    “三弟,此二位,又乃何人也?”

    拓跋嗣的话语略显急促,他知道,这位向来谨遵君臣之礼的弟弟从来不会随意带无关紧要的人上殿。

    拓跋熙闻言,面色微动,但脸上却是遮掩不住的喜悦。

    “皇兄,不妨让二位亲自与你说来一听。”

    二人抬起头来,还不等拓跋嗣震惊,女子便道:

    “秦,亡国公主西平,见过陛下。”

    西平公主说完,眼泪终于是止不住地流了下来,看向眼前这位还未曾与自己婚配的皇帝夫君。当日提亲之时,山河健在,而如今,却已是国破家亡。

    拓跋嗣忽感觉气血上涌,一瞬间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席卷而来,拓跋曜和拓跋焘见状,急忙搀扶住了他的身躯。

    半晌,方才缓过神来。

    “你,你是?你真是西平?是那姚兴之女秦国的公主西平?”

    拓跋嗣的话语中带着震颤,他未曾想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女人,此刻竟是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

    那是他无数次令他在梦中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人,他对她的思念早已入骨。

    “陛下,是我,是我啊。”

    此时的西平公主,早已是哭成了一个泪人。忽然间只见其站起身来,旋即便扑进了拓跋嗣的怀中。秦国的社稷早已坍塌,而此时,她尚能依靠的男人,除去自己的哥哥外,也只有眼前的此人了——

    这位魏国的皇帝。

    拓跋嗣看着紧抱在自己怀中的西平公主,一瞬间,眼眶中竟是有了少许温润。

    “来,起来,慢慢说。”

    拓跋嗣用手轻轻替西平公主擦去脸颊上的泪水,声音中带着颤抖。

    身旁的姚黄眉见状,也来到拓跋嗣跟前,帮着他一起安抚着自己的妹妹。此时的后者,全身瘫软,已是有些昏阙。

    “快,来人,速去朕的寝宫。”

    ....

    西平公主缓缓睁开眼睛,看着房梁上的雕龙凤刻,眼神中有些恍惚。

    “你醒了。”

    焦急的声音传来,自己的手腕正被身旁的人紧紧握着。

    拓跋嗣的眼中充满了怜惜,看着躺在床榻上的西平公主,一时间竟是手足无措。

    “陛下!”

    西平公主声音中带着颤抖,看着眼前的拓跋嗣,似乎是除去他哥哥之外的最后的依靠。床榻旁,姚黄眉等一行人也在此候着。

    对于这番情景,拓跋熙心中也是早就有了预料。

    “你莫要动身,朕刚让太医与你把脉,身子尚有些虚弱。”

    拓跋嗣看着她,后者刚要动身,便被其阻止了。随后又看向拓跋熙道:

    “三弟快与朕说说,她为何会出现在此处?”

    “皇兄不妨问问你身旁此人,他定能与你言清此事的来龙去脉。”

    拓跋熙的目光看向了姚黄眉,向拓跋嗣示意道。

    “在下西平公主之兄姚黄眉,见过陛下。”

    姚黄眉见状,便向身旁的拓跋嗣行了礼,随后又道:

    “半月前,晋军破长安,先帝被俘...”

    ……

    “而后至雁门关,遇见了阳平王,方才到了这平城。”

    拓跋嗣仔细听着姚黄眉的讲述,半晌,心情久久不能平复。长长叹了一口气后,看向西平公主道:

    “你先养好身子,待他日,朕定与你报这亡国之恨!”

    拓跋嗣转而看向拓跋熙,他知道,自己的这位三弟帮自己完成了一个长久的心愿。

    “三弟随朕出来一下,焘儿,随你四叔一起在此候着。”

    拓跋嗣起身,出了寝宫,拓跋熙在身后紧随而至。

    二人出了宫殿,恰巧此时,天空中阴云密布。拓跋嗣望向远处的天边,良久,方才道:

    “今日,长孙嵩进宫,与朕说了这前线战况。晋国近年来不断攻城略地,其边境已至黄河南岸。他日,怕是必定会有一战啊。”

    听着拓跋嗣的话,拓跋熙也是略有沉默,随即道:

    “今长安已陷落,晋军驻关中,占据潼关。我魏国西、南两面皆已是受敌。加之青、兖二地由其掌控,如此局面,于我魏确实不利。”

    听着拓跋熙有理有据地分析,拓跋嗣也是眉头微皱。

    “但臣弟有一席话,想与皇兄一言。”

    “不妨说来听听。”

    拓跋嗣眼中一亮,看向拓跋熙。

    “晋国近年来,北征如破竹之势。今年仅凭八月时间,便克洛阳、长安二城。刘裕作为一国太尉,却执掌着整个晋室,如此大才,又怎会甘为臣子呢?”

    “莫非三弟也觉得,刘裕他日会行这篡逆之事?”

    拓跋嗣闻言,他想起了此前崔浩和拓跋熙说过类似的话。

    “昔日,汉室衰微,王莽、曹操先行伊尹、霍光之事,而后不久,便取而代之。如今的刘裕,不就正处于这二人篡权之前的境遇吗?只是尚不知他是那王莽,还是那曹操了。”

    “那,在三弟觉得,他应是何人?”

    “曹操虽有治国之能,但赤壁之后,便失了这一统天下之机。而刘裕,即使比之于韩、白二人也毫不逊色,其麾下北府军骁勇善战,而整个朝堂中也未有能与其抗衡之人,因此他若要代晋称帝,易如反掌。如今,尚且只是时间罢了。”

    拓跋熙说完,看着自己皇兄,又道:

    “至于王莽,乃志大才疏之辈,难以与刘裕比肩。”

    拓跋嗣听完自己三弟的话,随即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也知道,刘裕这头猛虎,并不是司马家能够栓得住的。

    “若欲将刘裕从长安遣回江南,不知三弟可有良策?”

    拓跋嗣看向自己即位以来便一直倚重的这位弟弟,随即出言问道。

    “依臣弟之见,若要硬攻长安,必不可行。因此,需智取。”

    拓跋熙继续道:

    “长安之地,北临夏国。赫连勃勃必不会看着刘裕在这关中经营日久,而晋国朝堂,自然也不会眼睁睁地养虎为患,因此,我方只需与夏国约好,长安之患便能自解。”

    拓跋嗣静静听着,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而关中之地,尚且不必去争,舍近求远非智也。因此,长安若为夏所破,洛阳、潼关二地重归于魏便指日可待。届时,只需坐收渔翁之利便可。”

    拓跋嗣听闻,良久,方才缓缓道:

    “此乃良策,可取也。”

    拓跋嗣声音中带着肯定,又道:

    “朕有三弟和崔祭酒,何愁这天下不定啊。”

    “皇兄谬赞了,为国分忧,乃臣弟之本分。”

    拓跋熙笑着道。他知道,拓跋嗣除去崔浩,向来最为倚重的便是他。

    “三弟莫要谦虚,西平之事,朕还未曾谢过你。此次雁门关之行,于国于朕,皆乃是大功也。”

    “皇兄莫要如此,这全是缘分使然。想必此时,公主还在候着您。”

    拓跋熙听着拓跋嗣的话,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忽想到了众人还在寝宫内,便转移了话题看向拓跋嗣。

    “好,快随朕进去。”

    ....

    寝宫内,拓跋焘看着这位西平公主,眼神一片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