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不再仰望 » 第5章 什么传染病

第5章 什么传染病

    ——你这头上长包,胳膊上长疮,是不是得了什么传染病?

    14

    青州镇自古以玄武门为界,划分城内城外,城内为居民宅,城外为闹市集。随着时日发展,城内渐渐兴起了商业,城外也盖起了住宅。

    距离林多夕家最近的是城内第一小学,步行约15分钟的距离。

    九月是开学季。

    第一小学人山人海,操场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广播里的歌声响彻云霄,墙上到处挂着红色条幅,栅栏上还插着五颜六色的三角小旗,看上去比过年还要热闹。

    老林带着林多夕,很快找到一年级新生报名处。报名处用课桌拼成个长长的“一”字。家长们排着队,按序填写报名表、交学杂费。老林按照指示牌填完表后,交给了一位中年女教师。

    女教师大概三四十岁,脸色蜡黄,戴着黑框眼镜,看上去十分严肃。她浏览了一下表格,点着空白的位置指示:“之前在哪个幼儿园?这里补填一下。”

    “之前一直在乡下,没上过幼儿园。”老林老老实实回答。

    “那不行,幼儿园和学前班启蒙都没有,一年级很难跟上。你先送孩子上一年学前班,孩子才6岁,明年上一年级也来得及。”女老师拿着一沓报名表翻给他看,“你看,很多孩子都是7岁上一年级,也不算晚。”

    老林支吾了半天,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铩羽而归。

    这一去一回,还不到一个小时。李春华衣服刚洗到一半,一问来龙去脉,顿时火冒三丈。

    她把手上的肥皂沫冲掉,拉着林多夕直奔学校。进了校门,她找到那位女老师,拉着人不放,非要说道说道。

    “我一没违法,二没违规,你凭什么不让我家孩子念书?”

    “这位家长,我看你误会了,我没有不让孩子念书,我只是建议先上学前班,明年再上一年级……”

    “政府哪个文件写了,没念过学前班就不能念一年级?要是有文件,你拿出来给我看看,看了我二话不说,立刻就走!”

    “政府没有这样的文件,我只是提个建议,这样对孩子的学习更好……”

    “没有文件你凭什么不让我们报名?这难道是学校的规矩?我爸当年也教过书,还当过校长,管过教育局,我从来没听说有这样的规矩,你糊弄谁呢?难道规矩是你定的?你好大的官威呀!”

    女老师差点没气吐血,她蜡黄的脸泛起了红晕,红黄交错,碍于人多又不好发作,只能耐着性子解释。两人噼里啪啦,又理论了一番。李春华干脆把林多夕揪到老师面前。

    “我家孩子聪明着呢,两岁就会数100个数,三岁就会背三字经……”见老师不信,她示意说:“多多,来,给老师背个三字经听听。”

    李春华让林多夕上前“献宝”,她却觉得像“活宝”一样丢人现眼。

    看到方圆百米的视线像X光一样聚焦,还有人笑出声来,林多夕想找个地洞藏起来。难以启齿的羞耻感像火花迸发,烧得她张不开嘴。

    可是李春华丝毫未觉,像鞭打快牛一样可劲催。她催了半天,见狗嘴里吐不出半只象牙,顿时恼羞成怒。她用手指不停地戳着林多夕的脑门数落,仿佛那是一台点读机,只要不停地点、不停地催,想要的答案就会自动飘出来。

    “小时候还倒背如流,怎么越长大越傻,呆头呆脑,连话都不会说了……你就是个废物!我养你有什么用,天天就知道吃白饭……”

    从前李春华是在家骂,如今在学校也张口就来。她一刻不停地抱怨,仿佛全世界都欠了她,所有人都跟她作对,她很伤很痛,别人都麻木无知,非要她帮忙骂醒不可。

    女老师听得焦头烂额,只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行了行了,别骂了,孩子不是这么教育的。行吧,你非要上,就让孩子上吧。不过我丑话说在前,要是一年级期末考试成绩垫底,就只能留级……”

    李春华喜出望外,连声答应。她谢过老师,交完钱,兴冲冲地拉着林多夕回家。

    回到家,她和老林炫耀了一下战功,又对着林多夕恐吓:“老娘好不容易给你报上名,你要是不好好念书,学习差得垫底,看我不扒了你的皮……”

    这番恐吓很有效。从这天开始,林多夕就以考高分为目标,活得胆颤心惊。

    开学前夕,林多夕和小琴对了一下暗号,两人居然在同一个班,这让她们像吃了跳跳糖一样兴奋,对新学期充满憧憬。

    15

    开学第一天,老林和李春华和往常一样,一个上班,一个照顾弟弟。

    送林多夕上学的任务于是交给林盼盼——盼盼也在第一小学,今年念五年级,上学路上可以顺便捎上。一路上,盼盼背着书包向前冲,林多夕在后边小步快跑。

    进了校门,盼盼走到一栋四层的教学楼前随意一指。

    “一年级就在这,门上有牌子,自己看吧。”

    她说完自顾自地走了,留下林多夕在风中凌乱。

    林多夕沿着走廊来回找了几趟,也没找到一年级1班。她像只无头苍蝇一样,在这一排的每个教室门口游移,想问又不敢问,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她抓头挠耳,心急如麻。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恰在这时,她看到了江小琴。

    小琴牵着两个大人的手,快乐得一蹦一跳。她一会单脚跳,像在阳光下一跃而起的小鹿,一会又双脚离地,像万里长空腾飞而起的小鸟。她原本长得跟洋娃娃一样,今天更是令人瞩目——橘红色的泡泡裙鲜艳夺目,腰上的大蝴蝶结翩翩欲飞,高高的马尾辫上,还有两片红纱随风飘逸。

    她左手牵着苏月琴,右手牵着江成龙。

    苏月琴穿着红色长裙,走起路如弱柳扶风,她的脸平时是小麦色的,今天却擦了白粉,画了长眉,衬得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神采飞扬,嘴唇还亮晶晶的。

    江成龙平时神龙见首不见尾,今天终于真人露相,他穿了件花里胡哨的衬衣,戴着大墨镜,脖子上还挂了条小指粗的金链子,像港片里的大哥一样霸气侧漏。他摘下墨镜卡在头发上,露出的面孔又像小生一样俊秀。

    这一家三口,不愧是阅马场街的颜值担当。他们走在学校,像吸铁石一样吸引了所有目光,就连走过的人都一步三回头。

    他们是幸福家庭的典范,那嘴角上的微笑,凝望彼此的模样,让林多夕艳羡不已——英俊帅气的爸爸,温柔如水的妈妈,她做梦都想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可惜从一出生,就决定了每个人的起点。

    “小夕,你看我爸帅吧?”小琴很得意,她看了林多夕的衣服,一脸嫌弃,“呀!你穿的什么鬼?这是你姐的旧衣服吧?你妈可真坏,开学都不给你买新衣服,肯定是后妈……”

    林多夕攥着裙子发窘。她讨厌格子,可李春华却特别喜欢格子,买的衣服、扯的布匹、甚至用的毛巾,都是不同颜色的格子。这条白蓝相间的格子裙是盼盼四年前穿过的,白色已被时光染成了黄色,并且盼盼比较胖,衣服穿在林多夕身上,腰身肥了一圈。

    “小琴,别胡说。”苏月琴笑嗔着制止了她,又安慰林多夕,“没事没事,估计是你妈忙忘了,回头补上也一样。不管怎么样,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们要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给老师们留个好印象。”苏月琴说完,从肩上挎着的小皮包里掏出个别针,把裙子的腰部捏了几道褶别上,“看,这样就合身了。”看到林多夕胸前有块没洗掉的旧渍,她从自己的裙子上摘下朵栀子花别上,刚好挡住这块黑印。

    “哟,谁家的孩子呀?黑得还挺新鲜。”江成龙问,嬉皮笑脸的模样和小琴如出一辙。

    “老林家的老二,一直在金山村外婆家养着,上个月刚接回来……”

    “切!我当谁呢,原来是那母老虎……”他话还没说完,就被苏月琴拍了一下打断。苏月琴使了个眼色,江成龙和小琴面对面吐了下舌头,又做了个鬼脸,两人心照不宣地嘻嘻笑。

    他们很快找到了一年级1班。

    原来,教学楼中间有个过道,穿过去后面还有一栋楼,那栋楼的一楼第1个教室就是了。如果没有碰到小琴,不知道林多夕还要转悠多久。

    16

    “欢迎各位新同学,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张老师,以后我就是你们班主任了,会陪伴大家度过难忘的小学六年……”

    讲台上的女老师很严肃,看得林多夕头皮发紧。这是怎样的的狭路相逢,她的班主任,刚好是报名那天被李春华揪住不放的老师。

    张老师点完名,就开始分座位了。

    她分座位的方式别出心裁,既不按个子高低,也不按家庭住址,而是让大家抓阄。男生女生分开抓,抓到相同数字即为同桌,抓好之后,按序号依次入座。

    全班共48个学生,分4组,江小琴抽到了8,坐在第二组第2排。林多夕抽到了9,刚好坐在她后一排。林多夕喜出望外,但这份欢喜,很快破灭。

    她的同桌叫韩笑,碰到他简直比踩到狗屎还倒霉。

    韩笑穿得像个小绅士,白衬衣,黑色背带裤,小分头梳得油光水滑,乍一看家境很好、很有教养的样子,然而行为却十分霸道,两张课桌他一个人占了一张半,生怕别人没注意到他胖得像个球。

    他斜着眼睛,非常不满地瞥着林多夕,打量了一会,他突然像弹簧一样蹦了出去,指着林多夕的胳膊大声嚷嚷:“哇塞……你这头上长包,胳膊上长疮,是不是得了什么传染病?”

    一石惊起千层浪,全班同学竞相窥探。

    他们转过身来,像围观动物园一样争先恐后,还有人探出身去,指着桌底下的小腿和脚窃笑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