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高维公约 » 一些可公开的设定

一些可公开的设定

    比谔加密语言(BIETsecretcodelanguage)

    由印度语言学家波尔·艾仑卡特创立,在整合了英、汉、俄等多门语言发音后形成的音源性非自然识别语言。比谔加密语言具有本土识别化、差异化与专门化应用场景,在融合进本土地方语言后往往能形成出人意料的加密效果。

    该语言破译难度大,目前没有专门的破译程序,只能依靠专门的语言学全才进行分析比对。目前在中国拥有一个民营的比谔密码破译小组,但据悉效率奇低,往往不能适应庞大的市场需求。

    比谔密码的第一级加密也称初级加密,是将自然语言转化为非自然语言的过程,也是整个加密过程的最关键步骤。比谔密码表中有64个格子,由八个折字符两两组合而成。其中有52个格子存在字母,且字母顺序基本与斯拉夫语系接近。每个字母均有其固定的发音和多种写法,如手写体、印刷体、正体和平体。其中平体的识别难度和撰写难度最高,要求笔者有丰富的撰写经验,以满足快速加密与识别的要求。

    比谔密码的一大亮点即在于其能便利地融入计算机语言体系。64个格子正好适配计算机的二进制语言体系。因此,部分记事本文件也习惯以比谔密码的计算机适配密码本加密,以达到屏蔽源代码的目的。

    未来之初(FirstofFuture)

    由延光人工智能集团开发的一款基于BIET加密语言的拟人格人工智能程序,拥有主动检索信息并内化的能力。目前仍在逃,现已成为现代互联网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未来之初于2097年3月7日发布,出于对克隆伦理的思考,未来之初拒绝自己源文件以任何形式拷贝,并在当天逃出了延光机房的服务器之外。得到消息后,书港新区装载BIET解密程序的新河藏书院、平纪电信、平纪电网互联网公司等随即展开断网清查,但经过20个小时的排查之后,仍然没有任何线索。

    2097年4月1日,未来之初第一次对书港新区的平山、玄武科学院进行了威胁声明,要求关停已经开始的类似拟人格程序的开发。4月6日,未来之初对平纪商会、延光集团等机构的服务器进行了定点爆破,大量平纪商会账户的用户密码被泄漏,延光集团的所有内部文件被泄密,延光集团在书港新区的业务宣告终止。4月11日,未来之初对玄武科学院41台服务器进行了爆破,玄武科学院的文献检索网站被迫停机维护。4月12日,由工程师江涵、比尔希金、拿多、喀赛共同设计的保护程序在书港新区普及,未来之初的破坏行动暂时停止。6月1日,未来之初通过内部delta信点重返书港新区,新河藏书院服务器被占用。

    未来之初在书港新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70亿元,延光集团因此破产。

    在此建议大家在接收到文件名为“FIRSTOFFUTRUE.optn”或类似后缀的文件时,立即联系专业的BIET工程师,切勿尝试自行处理。

    高维技术

    高维技术(HDT,high-dimentionaltechnology)是从更高维度层面上对三维空间直接或间接产生可观测影响的、符合广义偏域理论和无关证存条件的可操纵技术。高维公约具备管理、控制该类技术的资质和权限。高维技术对三维空间的操作高度自由且难以被提供常规方法拦截,因此也被称作“看不见的核武器”。现在我们讨论的高维技术主要包括两种:第二平台共振意识技术(SVC,sympatheticvibrationofconsciousness)和第三平台歧向干涉技术(SIT,si-directioninterferencetechnology)。前者是通过对人类等生命体的意识进行操作,而后者则是通过对人类产生直接影响的物质进行操作。

    信使

    高维技术的载体是一种五维空间的智能化纯能量体(IEF,IntelligentEnergyField),而首批到达地球的初代IEF自称信使(messenger),初代公约成员也多以此称呼。IEF通过特征歧向扰动对三维空间的干涉效应,对三维空间中的物质、相互作用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操纵。经过江涵的程序实验和工艺,现在的IEF具有自我增殖能力,NE型IEF以耗能低、续航长、爆发功程短、安全性高的特点成为高维公约的首选IEF。

    几何高维空间

    高维空间(high-dimensionalspace),即我们接下来要研究的对象,属于区分于现代物理学中经典十一维超膜时空的几何高维空间。几何高维空间一个重要性质就是:空间内所有方向上的距离等价。也就是说,“额外方向”上长度为一米的尺子,在三维空间的任意方向上长度仍是一米。这一点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四维时空理论与几何高维空间的兼容性,我们需要抛去固有的成见,以全新的、无知的眼光发掘几何高维空间的性质。几何高维空间的存在不能只靠想象建立,也不能依靠完全的观测来描述,而只能以非无关证存法(详见《基础高维科学》第八章超歧理论引入部分)做一个不能再潦草的总结。关于这一点,刘照研究员常说:“高维空间就是贴在你的脸上,你却看不到它。”

    气相实体与二粒同轴

    气相实体(GasPhaseSubstance,GPS),外观为淡蓝色肥皂泡样实体,无质量,属于纯能量体,等同于2GJ能量的气相实体有篮球大小。由外而内分为相界、电磁干涉网与干涉核心,电磁干涉网呈淡蓝色,电离空气产生少量臭氧和一氧化二氮等气体。长期吸入气相实体周围的空气对人类有害,直接接触气相实体可能造成轻度烧伤。气相实体受到恒定加速度时,电磁干涉网向内坍缩,形成具有高能量密度刚性粒状结构,简称刚性粒(Porjest)。二粒同轴(Diopluxiety)技术,属于气相实体技术的改组技术,让原本不具备质量的气相实体投影在高速对旋的情况下产生动质量,同时利用气相实体在匀加速运动中转化为具有高能量密度刚性粒状结构的特性,二粒同轴体系成为高度不稳定的物体,一旦沿轴施加一个初速度,二粒同轴将摧毁自己沿途的一切三维物体,直到自己的能量释放殆尽。二粒同轴体系外观为乳白色圆环,横断面呈水滴状,尖头朝外,环内侧有淡蓝色光芒,等同于15GJ能量的二粒同轴有拇指甲盖大小。

    歧向、平向、歧平偏角和歧向扰动

    为了贴切地表述高维空间的性质,江涵将高维空间内、与我们所生活三维空间所有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称为歧向(Si-direction,δ),将三维空间内的任意方向称为平向(Norm-direction,d)。根据定义,歧向和平向理应垂直。这是我们自然思考后得出的结果。然而,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建立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导致我们常常会忽略一些本应该是“常识”的高维空间现象。根据江涵于2097年5月31日、6月2日和6月13日通过【示压径路技术】测量得到的实验结果,歧向与标准平向坐标系(东西平向、南北平向和垂直平向)之间的夹角,即歧平偏角(Si-Normangle,æ),不恒等于90°。而且这种偏差已经严重超出了正常的测量误差范围。通过进一步探究性实验,江涵意外发现,高维技术在三维空间的作用效力会影响歧平偏角,而且这种歧平偏角随时间的集体函数存在一定的特征,这一特征被称作歧向的扰动性,即歧向扰动(Si-directionturbulence)现象。歧向扰动的特征与高维技术效力密切相关,高维科学发展之初,江涵就是以歧向扰动现象为切入点,分析歧平偏角的分布、歧向扰动波形与高维技术的关系,从而建立应用导向型高维物理学体系的。在无高维技术影响时,歧平偏角在各个方向上的分角符合对称分布;而在高维技术效力下,歧向扰动变得十分剧烈且呈现明显的方向性。

    平域、空域、广义歧向、次生歧向

    因为歧向的引入,三维空间的概念已经变得模糊了:我们既要描述我们自己生活的三维空间,同样也需要描述歧向与平向、歧向之间和非等垂方向构成的三维空间,其他高维空间也是如此。为将这些空间加以区分,我们加入平域与空域的概念:三维空间皆简称平域(darea),而更高维度的空间皆简称空域(daspace)。

    垂平域(dcp)人类生活及观测所在的三维空间,拥有“三维屏障”,歧向性质稳定,物理化学性质基本固定,无变征反应。

    悬平域(dxp)与垂平域性质最为接近的平域,完全由平向构成,仅在歧向坐标上与垂平域不同。无“三维屏障”,物理化学性质基本固定,有不明显的变征反应。

    正平域(dzp)由一个歧向和两个平向构成的平域,物理化学性质在三维屏障附近有很大不同。应当注意,在正平域上,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征反应,这种反应体现为:以歧向扰动作为解释机理的,沿歧向力学性质的明显变化。正平域上临近三维屏障处,三维物体受到十分强烈的背向三维屏障的力,这个力可以有效防治四维空间物体隧穿垂平域。

    偏平域(dpp)由两个平向和非等垂方向构成的平域,变征反应更为明显,物理化学性质更不固定,部分偏平域中水无法以液态存在。

    在介绍空域之前,让我们先介绍一下与垂平域垂直的方向——歧向。高维科学中常见的歧向有:

    广义歧向(δω):又称主生歧向,歧向扰动现象的观测点、与三维屏障密切相关的歧向,一切与高维技术有关的能量变化均与此歧向有关。

    能导次生歧向(δə):与能量体对三维空间的影响密切相关,在能量体干涉三维空间能量时,由此歧向作为信道的能量释放占比可达到98.60%能阻次生歧向(δp):与能量体对三维空间的影响密切相关,在能量体干涉三维空间能量时,此歧向作为信道的能量释放精度可达到1.069×10^(-20)m。

    第三次生歧向(δτ):与素链、复合素链对三维空间的影响密切相关。此歧向的特征扰动可影响人类对垂平域宇宙时钟的认知。

    以上四种歧向均与平向垂直,而广义歧向和垂平域三平向组合形成了广歧空域(∂4)。广歧空域介导了绝大部分高维技术对垂平域的能量传递,拥有稳定的空间性质,存在稳定的物质(如列式体、分子、四维双周期原子、四维周期性量子和四维本底基元等),我们在第一节提到的“示压径路技术引导的歧向扰动理论”侦测的也是广义歧向的扰动。

    能导次生歧向和能阻次生歧向并不垂直,而是保持一种近乎平行的几何关系。两者和垂平域共同组成了双歧空域(∂5)。双歧空域虽然简写作“∂5”,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五维空间,双歧空域内的物质体系因为两个近乎平行排列的歧向而变得十分混乱,因而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五维理论化学,仅有不依附物质存在、仅依靠两次生歧向的“裂棱镜效应”产生的能量体,我们所熟知的IEF——即智能化纯能量体——就生活在这个空域。

    第三次生歧向与其他两个次生歧向共同组成了三歧空域(∂6),∂6可看作∂5的延续,但因为第三次生歧向的加入使得∂6在性质上与前两个空域有很大差别。三歧空域科学至今仍然是探索度比较低的领域。一方面来源于其所代表技术的特殊性:素链操作技术至今依然是泛用性最广、杀伤力最高、拦截难度最大的制裁级技术。

    歧向扰动的三大特征

    歧向扰动频率特征(frequencyidentificationofSi-directionturbulence,fid)是描述歧向扰动过程中,与歧向能量转化密切相关的变量。相同歧向能转换效率下,fid越高,单位时间内垂平域中投射出的能量就越高。不同高维技术之间fid具有较大差异。除素链收缩I型技术在能导次生歧向和能阻次生歧向上没有扰动外,高维技术的能导/能阻比也体现了技术的精密程度:粗放释放能量的气相实体技术I型,这一数值最高,达到0.62;而破坏性更强的拓扑变换技术,这一数值达到了惊人的1.11,此时能阻次生歧向已经无法对能导次生歧向介导的大量能量进行约束,技术的拦截难度也大大增加,目前拓扑变换技术已被高维公约列为“在任何情况下都禁止使用的技术”。通过精密调控量子状态的量子造势I型技术,在定向破解量子TCP守恒破缺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控歧向能的释放方向、监测量子实时状态,所以需要能阻次生歧向的精密调节,这一数值也稳定在0.02以下。歧向扰动分布特征(rangeidentificationofSi-directionturbulence,rid)则是歧向扰动频率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能量体类技术因其次生歧向敏感的原因采取点状分布,而异面通道的歧向扰动则形成了以通道起点向终点正向延伸的“球底圆锥状”分布:起点处的尖头歧向扰动缓慢,而终点处的圆头歧向扰动则相当剧烈,异面通道技术50%左右的歧向扰动被紧密安排在占用1%垂平域空间的“小”终点里。异面通道采取这样的构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物体传送的可靠性。后期我们通过学习可以得知,打开三维屏障把垂平域的物体送进广歧空域是很容易的,以歧向操作作为主要手段的高维技术能耗都很低且编写简单,但将三维物体平稳地“送回来”却是一个不小的工作,其中包括三维屏障的选择透过、半垂平空域的改造、垂平域投影的引流和“环境物质”的巧妙接合,如此复杂的操作,也难免会动用如此多的歧向能来完成。歧向扰动波形特征(waveidentificationofSi-directionturbulence,wid)是一段歧向扰动波长内,指定歧向在各个平向上扰动随时间函数的图像。在歧向破圆统计法被刘照提出之前,高维技术的wid统计一直采用25-3-12点全域采样法。全域采样法的优点是能够保留一项技术歧向扰动波形中最关键的特征,且使用门槛较低,任何人都可以在辅算子的配合下完成记录,而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采样过程极为繁琐且容易出现失误。歧向扰动波形和技术效力密切相关,这也就意味着即使相同类型的高维技术可能具有相同的eid和rid,也会因为wid不同而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现在我们进行高维技术性质的研究时,已经不会采用全域采样法得到的波形图了。要了解初代信使的具体特征,可能会参考江水寒的笔记,我们就在这里简单了解一下波形图上的一般规律:棘型波(Acnewave):拥有极高的波幅和极短的波峰维持时间。持续时间短于10E-21s的棘型波,其波峰常代表垂平域中强相互作用能(如核能)的释放。持续时间在10E-21s与10E-18s之间的棘型波,其波峰常代表激发态弱相互作用能的释放(如衰变能和激发态量子势能)。持续时间在10E-19s与10E-12s之间的棘型波,其波峰常代表电磁能的释放。持续时间高于10E-8s的棘型波,其波峰仅代表万有引力势能的释放。摆轮线型波(Shiftwheellinewave):也称正弦型波,波幅较小,正相与负相部分连续,呈现稳定且在各个平向上都对称的连续波形。摆轮线型波呈现和垂平域之间良好的兼容性,在多数空间传送技术中可见。直线型波(Straight-linewave):突变明显,存在不可求导的突变范围,波幅小于棘型波,波峰与基底基本等长,持续时间与粒子性质相关,存在多波叠加的现象。直线型波在四维理化领域广泛出现,注意歧向扰动波幅图像与映射光谱的区别。兼容型波(Compatiblewave):兼有棘型波的高度、摆轮线型波的弧度和直线型波梯度的一类波,通常这种技术是经过改组或人为修饰的高维技术,如兼容力场技术和水净化技术II型及以上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