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清奸臣 » 第三章“一万两买了座园子”

第三章“一万两买了座园子”

    大管家看到这位公子想讲价,就知道他想买,无外乎想压压价,他家徐老爷给他500两的权限,大管家说到:这位公子,我家老爷也是急着去外地赴任,才着急卖房子,但也不能贱卖,你看这样行吧,我和你一起去衙门登记文书,所需费用都由我们承担,你然后按照九千七百两价格,你看行吗?

    曹雪芹没想到自己动动口就能省下三百两,很是开心,就直接说到那就这么办了。

    这位大管家也没想到这位年轻人出手爽快,是位干大事的人,其实这位大管家今年五十多岁,自家也是徐老爷的本家,都是亲戚帮忙管着偌大徐府。这次徐老爷去浙江赴任,自己年纪大了也不想去,今天看着这位买主出手阔绰就动了心思。

    开口到:“公子爽快,不知道家里还缺不缺管家,小人虽然是五十多岁在徐老爷家当管家,也是因为都是本家,这次徐老爷去外地赴任,我年纪大了,家里人都在京城,就不想着跟着去南方了,如果公子不嫌弃,小老儿想在公子家中服侍。”

    曹雪芹没想到买房子还带着管家,这样自己房子也有了,管家下人丫鬟都齐了。也很是开心,毕竟这是古代,这都是自己家产。

    而且明天带着这群下人管家去恭王府下聘礼也有了底气。

    曹雪芹就对着徐管家说到,:“那好,徐管家以前就在这个园子当管家,一切比较熟,我也不用重新找人来了。你以前多少银子一个月,我再给你加五两,希望你尽心为我办事。”

    徐管家没想到自己不光能留下来,而且还涨了薪奉,激动的直接给曹雪芹打了千做了礼。算是认下主仆关系。

    随后曹雪芹和徐管家到衙门登记文书过了户,曹雪芹把银票拿出一万两交给徐管家。说剩下300两让他去买马车和轿子。其他剩下的就买着酒菜,说明天在园子里开几座席,老爷我明天去下聘礼,大家会辛苦一天,等回来后,大家沾沾喜气,吃点酒水。

    徐管家听到你家老爷明天去下聘礼,就问到:“老爷不知道夫人是哪家的大小姐”。曹雪芹就直接说到,明天去恭亲王府上门提亲。当场把徐管家惊讶的坐在地方。

    曹雪芹想着古代人对这些皇亲国戚还是很怕的。然后吩咐徐管家去客栈把自己买的聘礼和行李以及自己同伴王文韶举人请到家中。

    徐管家没想到自己老爷还是为举人老爷,想着以后自家老爷有王府助力肯定能登上高位。更加尽心尽力去办。

    等王文韶来到现在曹府,感觉不可思议,因为几个月来和曹雪芹一起从保定府赶到京城参加会试,大家身上多少钱,大差不多清楚。怎么一眨眼就变了样子,这么大的身家。

    等曹雪芹听到同伴疑问,就告诉他,因为他要去恭亲王府提亲没有钱,就把自己祖传制墨的方子卖了。王文韶先是惊讶后又听说把祖传方子卖了,只能替曹雪芹痛惜不已,方子是可以兴旺一个家族的,区区套园子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后又听曹雪芹说方子自己也掌握了,而且当时书局也并没有说不让自己再卖墨。其实曹雪芹不知道,那家掌柜以为他是为了急用钱是个败家子把祖传方子卖了,而且也知道这是安徽有名曹氏徽墨,自己根本禁制不了人家卖,自己只要跟着方子制作,就可以省下很大一笔进货的钱,这样一来一回肯定挣的盆满钵满。还啥不满足的。

    曹雪芹让大管家把所有的家丁和丫鬟都叫了出来,包括厨房里老妈子和花匠,自己原先府里抬轿子轿子工。

    乌泱泱有60多人,这些人丫鬟排一排,家丁排一排,厨房花匠排一排,轿子工排一排。

    曹雪芹看着名册上,有30名丫鬟,其中粗使丫鬟20名,主要是端茶递水,扫地打扫卫生。剩下10名是有一技之长的大丫鬟,都有一手刺绣裁缝的手艺。长相也标志,这是大户人家从小自己培养的,比较高级丫鬟,想着等以后把母亲和小妹从保定府接来京城,安排丫鬟伺候着。

    剩下家丁,有20人,看大门5人,门房1人,6人,然后十进园子除了最后一个后面是丫鬟看门,其他都是家丁看门,一共9人,剩下最后一个看着后门。

    厨房里有老妈子3人,花匠2人,以及10名轿子工,

    曹雪芹说到以后每人长文钱100文,让他们好好干,就让他们下去各忙各的,然后让管家拿来账本,看一下下人的月奉多少支出。

    粗使丫鬟每月500文,大丫鬟每月1两,家丁800文,老妈子1两,花匠1两,轿子工600文。

    管家10两

    曹雪芹心中算了算一个月需要41两月奉,支出也不小,都够自己参加科举一来一回费用了,真是贵啊,不过幸好的是这些下人除了管家是自由人,其他人都是签卖身契,都是自己财产,想着封建社会连人都可以买卖,没有人权啊。

    曹雪芹交代好徐管家明天让所有丫鬟家丁带好聘礼,跟着自己去恭王府下聘礼。一定要安排好。

    就和同伴王文韶出门去了银号,取出来三千两银子,兑换成300两黄金,然后有花钱买了一个装首饰盒盒子,买了珠宝翡翠装满,花了两千两。让跟着的王文韶看着目瞪口呆,想着王爷女儿彩礼就是贵啊,一半园子就给当了聘礼了,惊讶砸吧嘴。

    等曹雪芹和王文韶回来时已经都换了一身绫罗绸缎。准备好了明天去王府。王文韶是曹雪芹至交好友,所以明天也要去帮忙。

    到了第二天,只看到大门口60抬聘礼已经放好,打头放是黄金珠宝,第二抬到第十台是绸缎50匹布

    再然后就是聘金300两银元宝﹕这表示着男方承认和感谢女方家长对女儿的养育之恩。

    聘饼﹕一担(五十公斤)

    海味﹕分四式,六式或八式,款式与数量视男家的经济状况而定。每款通常分两包。其中发菜是必须的,以取其发财之意,而其他的海味有鲍鱼、蚝豉、元贝、冬菇、虾米、鱿鱼、海参、鱼翅和鱼肚等。

    三牲﹕两对鸡,两雄两雌(如父母不全﹐这则一对已足够)﹔猪肉三至五斤起双飞(喜只飞),即一片相连开二,以表示丰硕诚恳的敬意。

    鱼:大鱼或鲮鱼;意即腥(声)气;也表示有头有尾年年有余。

    椰子:两对(父母不全可用一对),即有爷(椰)有子的意思。

    酒:四支,表示爱情浓郁。

    四京果:即龙眼干、荔枝干、合桃干和连壳花生,以祝福子孙兴旺,亦含圆满多福,生生不息之意。

    生果:即生生猛猛的意思

    四色糖:即冰糖、桔饼、冬瓜糖和金茦,表示象甜密,白头到老的意思。

    茶叶、芝麻:因为种植茶叶必须用种子、故以茶叶作礼品,暗喻女子一经缔结婚约,便要守信不渝,绝无后悔,亦即“油麻茶礼”。

    帖盒(礼金盒):内有莲子、百合、青缕、扁柏、槟椰两对、芝麻、红豆、绿豆、红枣、合桃干、龙眼干,还有红豆绳、利是、聘金、饰金、龙凤烛和一幅对联

    香炮镯金:香(无骨透脚青),炮(大鞭炮和大火炮),镯(龙凤成对喜镯)。

    斗二米:男方准备十二斤糯米、三斤二两砂糖,这是给女家做汤圆的,以取其圆满,甜蜜美满之意。

    满满当当60抬,徐管家今天一大早又去顾了70多个帮闲来帮忙挑聘礼,才把这份准备一天东西装好。

    然后只看曹雪芹上了一匹马上,有个家丁牵着绳子,后面跟着王文韶,接着就是30名丫鬟,100多个壮丁挑着60担聘礼浩浩荡荡,朝着恭亲王府出发,从曹雪芹三座桥胡同到恭亲王府距离大概3公里,这一群60抬聘礼队伍浩浩荡荡,在老北京城的大家上那是备受瞩目的,看到60抬彩礼,都感觉这家财力不小,能置办这么多,看来也是一方人物。都凑热闹的跟着,有小孩在前面围着,徐管家就拿出准备好的铜钱撒出去,让他们去捡。然后浩浩荡荡的在上午10点半到达恭亲王府门口,围观的人群看到这是像六王爷家下聘礼,六王爷家只有一位大格格(大小姐),两个儿子,三个孙子。这样说来是大大的婚事,每天说六王爷要嫁格格啊。大家都很纳闷。

    六王爷在正房等待着,听到管家说到曹雪芹带着60抬聘礼来下聘,显然出乎意料,但更多的是满意,主要是比较有面子,到了王爷这个层次,面子是很重要的,要不然会被其他人笑话。

    荣儿格格显然也已经知道她的那位曹公子准备60抬聘礼,显然也有些惊讶,但更多的是感动。这是对她的重视,同时也是对她的尊重。

    六王爷让管家大开中门,让下聘的队伍进来,来到正房门前院子里,只见满满当当60抬,曹雪芹把礼书(礼单)让管家呈上去,交到王爷手中,王爷一看打头就是黄金300两,珠宝首饰一盒,就这就值5000两白银,剩下的最起码也得2000两,这可是7000两聘礼,一点也不少,满足说到:“好好好”,连说三个好字,然后就把礼书给自己福晋,福晋接过来看过,果然也满意点点头,对于这个女婿本来还不满意,以为是个落魄书生,现在看来,有钱还有才,下棋赢了皇帝的人,又看到长得俊美,也替自己女儿找到好的夫婿比较满意。

    都比较热情对曹雪芹。让他坐下说说话,在中午恭亲王府盛情款待下,下午六王爷当场就写了婚书,至于婚期的时间还得看个好日子才能进门迎亲。

    下午王爷给了回礼,曹雪芹就满意的带着人,浩浩荡荡回到了三组座桥胡同曹府。

    在下午和王爷福晋闲谈时,就说到自己买一座园子,用来做婚房之用,有听说自己女婿还是金科举子考生,更是喜笑颜开,如果能高中进士那就更好了。

    六王爷说过两天就是放榜的时间,即使这次发挥不好,下次还有机会。显然也是知道会试考试很难,每次只录取380多人,而参加考试举子1.6万到1.8万。录取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