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清奸臣 » 第四章“高中咸丰二年恩科会试榜首”

第四章“高中咸丰二年恩科会试榜首”

    咸丰二年二月25号,今科会试在贡院发榜,曹雪芹和王文韶也在管家安排下早早来到贡院门口酒楼里落座。

    在到了九点中,只看到贡院中门大开,一队官兵出来排成两排,然后就看到有官员在贴今科黄榜,

    不出意外曹雪芹的名字在第一位,高中会元,王文韶高中第二十五名,也是不错的成绩,而在另一处酒楼的三楼雅座包间内,我们六王爷和荣儿格格显然也在今天来看榜,六王爷还是被荣儿格格拖过来的。没办法就这么一个掌上明珠,得宠着。

    一会管家大喜的跑来,高兴报喜到,禀告王爷,王爷大喜,姑爷高中会员第一名。王爷惊讶站了起来,连续说了好几个好字,显的意思风发。荣儿格格也没想到自己夫婿这么给力,竟然考中第一名,显然是一位文武全才。为自己能够嫁给这样的男人,荣儿格格内心都醉了。

    切说送喜的队伍来到酒楼这里像新科的进士老爷们报喜讨喜钱,曹雪芹在再连续送走5轮报喜的才打发走。

    这个时候突然看到有一对人马上来。一个管家模样得人,看到曹雪芹就说到,就是他,他就是会元,然后就看到一群五大三粗的人过来准备把曹雪芹捉走。其他围观的人也大都知道,这是要榜下捉婿。只看这位管家说,我是公爷家管家,公子一表人才,少年俊杰,我家小姐豆蔻年华,真好是一对,随我回府拜堂成亲吧。大家听到是公爵府管家,是大人物,能被大人物看上,以后说不定平步青云。

    曹雪芹怎么可能答应,正极力反抗。这时候来了一队九城兵马司官兵把酒楼围住。这是就看一个当官陪着六王爷进来。六王爷说到,是谁这么不想长眼敢跟本王抢女婿。

    管家一看是六王爷,就赶紧下拜到王爷千岁千千岁。

    小心说到,原来王爷看上会元,不是说王爷家大格格已经许配了人家吗,怎么还来抢。

    六王爷直接一脚踹翻这个管家说到,你这个狗奴才,金科会元就是我大格格夫婿,你们吃了豹子胆,敢跟本王啰嗦,还不快滚,管家没辙,没想到这是六王爷的女婿,看来自己家小姐没这个福分了,就说到王爷教训的事,我们这就走。

    曹雪芹上前朝着六王爷见礼后说到,见过王爷,王爷说到,你小子还真争气,竟然考了第一名,可给我长脸了。殿试准备好。说完就带着曹雪芹下楼去了,中间六王故意给荣儿格格和曹雪芹创造机会,让他和自己女儿多多相处一下,培养培养感情。以后好过日子。

    接着就是殿试准备。

    不出意料曹雪芹在殿试时候考得第一名,咸丰也早就知道金科会试第一名是谁,就是那位下棋赢了自己半子读书人,咸丰也没有小气,也没有因为荣儿格格事,来惩罚曹雪芹,反到很欣赏,想着优秀的人都要为自己所用。所以亲自点了状元及第,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之职。

    曹雪芹现在要称呼为曹修撰,以后要在翰林院上班。曹修撰这届进士有很多能人,这是他上辈子看到这次考试名单介绍说的壬子恩科进士中出了不少人物,“大学士二(王文韶、额勒和布),协办大学士一(李鸿藻),尚书四(潘祖荫、景廉、魁龄、志和),侍郎五(绵宜、衍秀、张澐卿、兴恩、桂清),内阁学士一(景其浚),将军一(继格),镇边大臣一(豫师),河督一(梅启照),漕督二(周恒麒、文彬),巡抚五(倪文蔚、李庆翱、卫荣光、杜瑞聊、李文敏),布政使三(庞际云、孙翼谋、李榕)”(朱彭寿《安乐康平室随笔》卷三第210页,中华书局1982)

    鄞县人在这一年会试的发挥不错,原章鋆考中了状元,张鼎辅、张庭学兄弟二人也同榜中了进士,弟弟张庭学是二甲第十二名、哥哥张鼎辅是二甲第七十八名。更绝的是张氏兄弟都通过朝考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加上状元章鋆是天然的授职翰林院修撰,三位鄞县考生都进了翰林院,这可是创了一个记录。

    这三位壬子恩科进士在光绪《鄞县志》、民国《鄞县通志》都有传,看来鄞县人还是把他们作为自己的骄傲。

    大登科后小登科,曹修撰结婚了,在参加完殿试后的恩荣宴,晚上就去接亲,然后拜堂成亲,虽然母亲没有赶来,但是有他的这次座师主持也不差,拜完堂后,陪着赶来今科大部分种了进士年轻官员喝了酒就被丫鬟扶着回到了后院。入了洞房,只看到了洞房以后,曹修撰立马就没有醉意,原来管家已经把酒换成加了水酒,所以内多大事,只看到荣儿格格穿着凤冠霞帔,盖着龙凤盖头。

    都说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这洞房花烛夜最是令人欲罢不能忘,尤其是掀盖头的那一瞬间,更是充满惊喜,激动人心。

    曹修撰掀开盖头一看她那红扑扑脸上有一双带着稚气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像两颗水晶葡萄。

    凤冠霞帔,展翅欲飞,片片薄金,轻若鸿羽。富丽堂皇的焕彩凤冠,两侧腾起的凤凰,翡翠雕琢的羽状叶片,翼下缀满细长的水灿滢钻金流苏,凤冠的中央镶嵌着一颗晶莹剔透的血髓宝钻。

    每一件首饰都是巧夺天工,耀人眼目,价值不菲。它们各自发出的光芒交织在一起,相互辉映,摇曳生辉。

    淡妆丝丝晕开,衬得她绝美的面容白皙明艳,面若桃花。精心描绘后的脸庞,黛眉似弯月,樱唇若朱丹。肌若凝脂,气若幽兰,如仙般的绝美容颜令人痴迷。

    火红的嫁衣,用的是最上等的血蚕丝制成,世间独一无二。金线编织出的凤凰图案,耀目生辉,宛如旭日的万丈光华。金丝滚边的波纹裙裾,绣着一大片连绵的莲花纹路,点缀着柔软飘逸的雪羽晶丝。

    镶红宝石凤鸾铜镜中,映出的佳人,美得无与伦比,叫天地都为之失色。

    曹修撰被自己老婆的美所沉醉,两人喝了合衾酒,然后被丫鬟伺候着去换了嫁衣,换了一身衣服出来。

    曹修撰转头看去眼睛瞬间睁大

    淡粉色华衣裹身,外披白色纱衣,露出线条优美的颈项和清晰可见的锁骨,裙幅褶褶如雪月光华流动轻泻于地,挽迤三尺有余,使得步态愈加雍容柔美,三千青丝用发带束起,头插蝴蝶钗,一缕青丝垂在胸前,薄施粉黛,只增颜色,双颊边若隐若现的红扉感营造出一种纯肌如花瓣般的娇嫩可爱,整个人好似随风纷飞的蝴蝶,又似清灵透彻的冰雪。

    大朵牡丹翠绿烟纱碧霞罗,逶迤拖地粉色水仙散花绿叶裙,身披金丝薄烟翠绿纱。低垂鬓发斜插镶嵌珍珠碧玉步摇,花容月貌出水芙蓉。

    身穿是淡白色宫装,淡雅处却多了几分出尘气质。宽大裙幅逶迤身后,优雅华贵。

    墨玉般的青丝,简单地绾个飞仙髻,几枚饱满圆润的珍珠随意点缀发间,让乌云般的秀发,更显柔亮润泽。美眸顾盼间华彩流溢,红唇间漾着清淡浅笑。

    ①清朝的殿试是前10名参加.

    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其制始于唐武则天时,以后各朝代一直沿袭。

    清代的科举考试,大致可分为四级,即童试、乡试、会试及殿试。

    童试是县试、府试和院试的统称,尚未取得生员资格的童生通过童试考试中的称为秀才。秀才可参加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城举行的乡试,若考中称为举人。各省的举人参加每三年一次在北京由礼部主持的会试,会试考中者叫贡士。贡士在皇宫的殿廷上参加由皇帝亲自出题、监考的考试叫殿试,殿试考中者称进士。

    清朝的殿试自顺治三年(1646年)开始举行。殿试的地点,清初在天安门外,顺治十五年(1658年)改在太和殿丹墀前,雍正元年(1723年)因天气寒冷又移到殿内进行,乾隆以后殿试改在保和殿内进行。殿试策题一般都由皇帝亲命。为防止漏弊,由读卷官密拟策题,当即送皇帝阅定之后由监试御史临场监督,连夜印刷,印刷的场所戒备森严。贡生答卷后,由读卷官阅卷。试卷经过反复阅定后拟定名次,并将前十名试卷隐去姓名、履历、三代,进呈皇帝钦定名次。

    名次定出后,试卷官引前十名进见皇帝,之后书写大小金榜。小金榜送皇帝御览,大金榜则于传胪之日张挂于长安左门外,之后还要在太和殿举行金殿传胪仪式,这是皇帝宣布进士登第名次的典礼,十分隆重。清朝的进士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前三名又分别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分别授予翰林院修撰及编修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