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仙道奇遇记 » 第五十六章 拜师之道

第五十六章 拜师之道

    说起这拜师之道,现如今的人,大多数人都不明白,用我常说的一句话:“世人修得糊涂道,又有几人真明了?”

    就着这个机会,说到这里了,那么我就把当今拜师的这么个情况,给大家说到说到。

    自轩辕氏崆峒拜师学道以来,玄门拜师已有5000多年历史了。可谓历史悠久。拜师分两种,一种是拜出家师父,一种就是拜学师,就是我们所说的拜先生,这是两回事。

    从道多年,对于拜师,我有着深刻的体会。道门最注重师承。记得我刚拜师的时候,仅仅是以着学艺的初衷,时间久之,对师父的感情油然加重。且后来,与各个道友交流,了解了一些他们拜师的事情。

    有一位我的同门师叔,当年年幼多病,家中求医无效,遂拜与龙门正宗,任爷门下。自此疾病痊愈。故而这位师叔对其师父如同父亲一般,后来由于一些事情,师父责罚。其依旧待师父如同其父,此事在我们门中颇为赞扬。而后乃之,这是任爷在考验其忠心,后此,任爷将独门秘术传受之。

    有的人拜师,是由心而起,有的人拜师则是由目的而起。

    更有人拜师仅仅是为了骗学师父一些技艺,而后中饱私囊,并且诽谤师父。

    还有的拜师人,架子比师父都大,怀疑师父的本领,怀疑师父的水平,恐怕拜师之后师父不传授东西,萍水相逢,就想先谋取他人的技艺,这类人基本上找不到师父,,找到的也是高价收徒的江湖大师把。

    有人说师父难找,可实际上是徒弟不好找。尤其是真心徒弟,,

    师徒有时候如同知己。。有时候如同父子亲人兄弟姐妹。。

    有心的徒弟会非常有心,而后其必然的到师承。。。无心的徒弟就如同他的一句玩笑,只是说说,亦然不会得到什么。

    我收徒,不看前因后果,只要尊敬我,恭敬我,信任我。忠于我。就算你是犯人也没事。

    所谓有教无类。我最讨厌给人带有色眼镜,干过一些坏事,这辈子就无法当好人了?佛门尚且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为何当今我道门中人,竟如此这般冥顽不化,假慈悲呢?故此。当今道人要反思,你修来修去,那慈悲心都没有了,你还成天胡扯啥道德经。

    拜师先看看这个

    道教有十不传六不治

    千金不传无义子,万财不度忘恩人。

    宁可街前饥饿死,不将道法作人情。

    道医六不治

    一、不诚不敬者不治

    二、毁谤道医者不治

    三、不信道,不信因果者不治

    四、重财轻命者不治

    五、匪盗大恶、触犯刑律之人不治

    六、不听善劝、无心改过者不治

    道法十不传

    一、不忠不孝之人、不仁不义者不传

    二、执迷不误、言语轻狂、自以为是者不传

    三、不尊师重道,诽谤道者不传

    四、不敬师,不遵规守法者不传

    五、心存邪念、贪财轻命、图谋不轨之人不

    六、见色心动好淫乐娼者不传

    七、无诚心诚信,与道无缘之人不传

    八、不守秘密揭人隐私或泄露天机及道法者不传

    九、心怀私念,不懂舍得之道,想不劳而获之人不传

    十、仇恨心重、怒火攻心、脾气反常者不传。

    这里有多个道友写的有关拜师文章仅此一阅。

    贫道看了很多关于拜师徒弟要怎样做的文章,很多文章的确很精辟的指出了,学道拜师各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可是都是说徒弟应该怎么样怎么样,道有阴阳,相克相生,做为师表的师父应该怎么样哪。

    这个贫道将详细的说说。

    如果要说这个问题,就要先搞明白目前道传承的现状。徒弟与师父之间的关系。

    一、现代社会师徒关系的种种状态

    1.为了名利拜师收徒:

    这个情况目前是最多的,师父收徒弟要看看徒弟的社会地位,经济情况,收到一个好徒弟,发达了!相反徒弟拜到一位名声很高的道长下面,也给自己一个金子招牌。多数这个徒弟拜师不一定为了修行学习师父的知识,为的只是一个名声。

    师徒之间存在着浓厚的利益关系,至于修不修行,要看双方的行动了。说白了面子上过的去就好。

    2.以本事收徒弟,明码标价:

    这个也是目前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很多急于修行的道修,找不到门路,某一天突然发现一位师父有很高的修为,或者知道某位师父的本事急于学习,求道者直接张开嘴:师父,你收我吧,我给你钱。知识是师父们一辈子学习积累,不会白白教授给你,一手钱一手“货”,直截了当,倒也符合目前社会的发展·……慈悲。

    至于这样的师徒之间的关系,不会有温情。如果师父是个德行高的人,收多少钱就会交给你多少知识。每次师徒在一起“金钱”是主打歌·……慈悲。

    师父教徒弟留一手······金钱交易的后果。

    但是,我可以保障,拿了钱如果没学会,退学费。哈哈,见钱眼开没办法。困难呀。

    3.感激拜师:

    行道救人!当救他出苦难后,善男子善女人,觉得这个师父就是生活在世间的活神仙,崇拜仰慕,“你老人家收下我吧,我要好好的感谢你……”这样的拜师,是出于感激,徒弟不会主动要求学习什么,一心一意的供奉师父,解释的简单一点,是师父门下的一位大居士罢了,这种情况在各个庙里很常见,一般在庙里帮忙的居士都是这个情况,感谢师父,感谢祖师爷,拜入师门。

    这样的师徒关系很温馨,师父一旦说出一点道门心得,徒弟会当成金科玉律来奉行。

    4.还愿拜师:

    还愿拜师与感激拜师有相同也有不同。

    还原拜师,当祈求过祖师爷后,某个愿望实现,当时祈求的时候发下誓愿皈依道门,这样的这个居士,在某个时间会来庙上或找到当时的师父办理皈依,这样这个居士完成了自己的誓言,以后他的行动会很随意,喜欢来到师父这里就来,不喜欢了,也就看不到影子了。至于师徒之间的学习完全谈不上。

    5.磨师父:

    这个情况最多出现在亲朋好友之间,知道师父有本事要求学习,但是两个人是很好的朋友,师父当然最不喜欢这个样子的关系,师徒师徒要有一定的规矩,可是朋友之间不会讲究这么多,碍于面子也不会过多的讲究。这样一来关系复杂了。

    磨师父,也就开始了,朋友徒弟嬉皮笑脸“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干嘛不教我,你不教,我就吃住在你家,嘿嘿,要钱没有!要命你拿去···········”使用各种手段磨师父,磨(学)出一点算一点。

    至于朋友师父······················痛苦快乐并存········…慈悲(贫道的切身感受)

    6.偷师:

    这个情况很多很多,贫道每次做道场,会有外来的居士们来观看(也是同行··……哎,民间大仙)偷偷的看,只要看到表面的,拿回去就使用,误人误己,罪过。

    7.骗徒弟:

    从古至今都有这种情况,师父看中一个人,这个人资质很高,很想收来当徒弟,将道统传承下去,可是这个人对道不感兴趣。于是师父会想办法了,那就给他忽悠进门,传授本事。

    这样的典故很多,流传下来的多是后来人津津乐道的佳话,这个是善意的。师父会全心全意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没有师父教徒弟留一手这个说法!

    也有出于恶意的,这个不多说,有过这样经历的人,很痛苦。

    二、师之道经验之谈

    1.在师徒关系中,徒弟在师父的眼里,如一颗幼苗,这棵小树是否能够成长,要师父这个园丁来决定了。

    师父收徒弟。

    1.看人品!这个很重要,抛弃金钱利益,人品的衡量才会有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