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仙道奇遇记 » 第五十七章 师徒之名

第五十七章 师徒之名

    2.看心性,徒弟的心性和人品有关系但是又没有关系,人品是决定是否善恶,这里说的心性是徒弟的学习心性,与人品没有关系了,学习心性,现在的人很聪明,为何这么说?因为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以前道门的书记资料很少流通到市面上来,网络的发达很多密不外宣的都可以在网络找到,师父教化,徒弟学习是着急的,那么徒弟会借助网络来印证师父的知识。

    师父领进门,学习在个人,许多时候,徒弟们怀疑师父的知识,和传授的对错。

    贫道有几个徒弟目前已经冷却了,就是因为教化后,他自己还有自己的说法来自网络,(小说害人,修行人不要看修真小说!!),我让他那样做,他偏这样做,他自己自作主张,问了我问题,我给了答复,反而还要对我的答复怀疑不信。最后的结果,朽木不可雕也!师门一脉传承其是个人可以随意改编的?难道师父修行半辈子还不如你从网上学来的高深?

    既然师父说的不对,那你就自己去寻找答案,不要再问。

    迄今为止,我的弟子中,还未发现一个人,是对我的言论能够认真感悟的,都是一帮愚蠢的人,大概这七个徒弟,恐怕也剩不下几个。

    2.资质高的徒弟发展:

    人的力量是有限度的,道学浩瀚深奥,穷奇一生也只是窥探丝毫罢了,没有人敢说,道学我全会!!因为经书太多了,背不过来。看不过来。但是对道学的感悟,是可以有的。

    为了徒弟的发展师父有责任,为徒弟选择更好的修行道路,小鸟的羽翼丰满了就应该放飞!

    应该给他们一碗饭吃,支持他们自养自足。不能一入道门后就都穷困潦倒。得有生存之本。当今时代,假大师,骗子都能火,都能富裕,为何我们不行?

    3.师父本身能力

    为人师表,这个词不用解释大家都明白,师父收徒弟衡量一下在的修行再说。

    为师不光要将知识传承,做人修行也是很重要的部分。道学研究在高,教出来的徒弟不会做人,以后倒霉的还是师父。

    5.师徒生活中的关系

    这里要说的是,师父不要过度参与徒弟生活中的问题,现代的社会不如古时,师父带着徒弟如儿子一样,这是取决传统伦理道德没有崩溃。

    现代徒弟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师父如果过度掺杂进入,理不清道不明,师者为尊等级制度没有了,徒弟还有尊重你的心思么。

    6.乾坤有别

    男性师父可以带女性的徒弟,但是,一定不要学花千骨白子画,那样就要被大家耻笑,更不能学小龙女和杨过。。。就当今的道门,你稍微有点瑕疵,同行都得把你骨头拿出来晒,还敢整那种事??你还混不混了?

    7.年龄的问题

    师父和徒弟年龄的问题,有的人很看重。

    这个是取决与自尊心的关系了,贫道遇到过一个例子,那人与贫道交流很长时间,还算好,认为贫道是个真修行,有一次他说“道长你就是年纪比我小,要不我肯定拜你为师!你看这个问题,我可不可以给你钱你教我本事。”贫道说“我与你本就是交流互相学习,这个话题很敏感,不要再说”从此贫道与他淡化了联系。

    这里说的这个例子,贫道以为,年龄真的是自尊心在作怪,年龄大的来拜师可以收,但是要考他心境,如果他真正的放下了自尊心,以达者为师,一切都好办了,放不下,考心境没有过去,就提早说明白。不要到了最后闹出矛盾。

    8.仙道贵生师父收徒的标准

    道学,学习文化程度很重要,没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很多的经典都看不懂,经典都是古文言,里面引经据典,没有文化不行啊。

    可是,有时候的情况,你不可能找到大学生之类的来做徒弟吧,来拜师的也没有那么高的学历,再说现在的大学生的学历真的很有水分,清华北大毕业的也不会来找你学习吧。

    那么,师父收徒弟的标准是什么?还要师父自己定了。

    贫道认为没有教化不好的徒弟,只要悟性好,就是不认字也可以,贫道也是这样办的,找到最适合徒弟学习的项目,有针对性教化,能够细细的教导,徒弟道学会有成就。

    我个人初中都没有毕业,我写的诗词。大学教授他也不敢小看。学历在我眼里,就是狗屁,粑粑。咋地?任性了,就说脏话了。

    9.对徒弟供养的看法

    师父如父,不管社会怎么变化,词典对这个词的含义,还是那个含义。供养师父是弟子应该做的,很多文章也指导徒弟应该怎样对待师父的供养问题。

    这里贫道要说的是,供养师父不要给徒弟造成心里和经济上的负担就好。

    师父,如果有事找徒弟办理,之前要考虑好,有没有给徒弟带来生活上的麻烦。

    10.拜师礼

    老子当年讲道收腊肉。圣人,圣人都收礼物,过去的腊肉,多贵?自己百度。圣人收礼物不违法,我们普通道士收礼,违法?咋地?

    师父的知识不是大风刮来的,有的心得经验伴随着血泪实践而来,作为弟子拜师的时候,拜师礼:一是对师父本领的认可,二是对待师门祖师爷的恭敬,因为你的师父是秉承了祖师爷的传承。

    现代不是讲究“白嫖”嘛,很多人都想白嫖,很多徒弟都很抠门,心里的小九九特多,想的美事也很多。

    ……

    说了这么多,该言归正传了,众多徒弟批次前来,取道名成为了难题,偏向谁取个好名字都不合适,当年我的道名嗣吉,是我师父抬头一看,有吉星高照四个字,而得来的。

    而第一批七名弟子,是以我自己写的诗词,依次顺序而起的名:“逍遥本自然,无极乃先天,返璞归真至,正法理嗣玄……”

    徒弟王法极,正好是第七名,也是如今唯一一位留存下来的弟子。

    我是最倡导公平公正的了,所以,灵机一动,那就“翻字典”取名字,翻到哪个字,就用哪个字,由上天决定他们各自的道名。

    当时我是这样说的:“嗯哼,你们的名字,我就不给起了,我最烦起名字了,由上天决定你们的名字吧,翻字典,翻到哪页就选哪页的字当名字,翻到,猫呀,狗啊的,猪啊驴呀骡子马的,你们就只能自认倒霉了,没办法,上天赐给的名字……”

    说是那么说,但是为了取个满意的名字,其实每个人有三次随机翻字典的机会,如果名字实在太难听,肯定给换好名字的。

    分别为:冯法方,崔法锦,王法可,宋法祝,王法瑶,马法然,赵法吉,共计七名弟子。

    还有俗家弟子一名,叫做龙炎松,由于他身份特殊,只赐予了弟子本命鼎,并不入道门法籍。还有一名弟子刘卫国,贡献巨大,是信士功德鼎的获得者,也暂时不入法籍。

    这世间的事,总是无巧不成书,这次收徒的第七名弟子名字为赵法吉,翻字典,翻到的就是ji字音这页,里边都是“吉,籍,及,级极……”

    与上一波弟子的老七,极字,同音,所以不能用极字,整页只有“吉”字可用。竟与我之道名同字,原本这是大忌讳,古代帝王,都不许百姓用与他名字相同的字,都要避讳,否则就是大罪过。

    而我绝非迂腐之人,既然是公平翻字典选出的字,自有上天的道理,故此,赐名“法吉”。

    上一波王法极最为突出,而这次,看来赵法吉是最优秀之者了。

    在返观她的表现,一直十分不错,从不想奢求学习什么术法,只是一心信仰我玄门,故此,由我直接自作主张,拿出符咒术法法本,任其挑选学习,成为第一个直接学习到术法的弟子。

    虽然觉得有些过早,不是太妥当,但是因考虑其路途遥远,直接传授一些本事,回去自行修炼。

    对待每一位弟子,我都一视同仁,回忆当年,我为了拜师,借得万元拜师礼金,并且要背会《太上感应篇》,才有机会拜入门下。

    与我当年的拜师毅力相比,他们其中每一位,都恐怕不合格。

    很多事,难得糊涂,差不多,过得去就行了,人与人之间,就像照镜子一样,与之笑脸,则反之笑容……

    其余弟子,则全部尚在考核范畴之内。其中几位我着实是看不上的,其中马法然,本应获得的是信士功德鼎,但是其反复要求拜师,我只好同意,她的心性,智慧,都有待考证,将来如果出个什么问题不责怪我,就已经是好事了。

    我是一个草根修行者,当年我一穷二白,狗屁不是的时候,没有人看得起我。我最会推己及人,也最有自知之明。倘若我一文不值,一无是处,还会有人拜我为师么?

    倘若我什么也无法赋予给弟子们,他们还会对我恭敬有加么?

    本次仙府修建事宜,足矣体现了问题所在,能诚心帮助本府修建的,寥寥无几,所谓师徒之名,很多时候,马马虎虎,勉勉强强,过得去就行了,熟亲熟近,老夫自在心中,上天、神将,也自在心中……

    而其中一位俗家弟子李奇,也是信士功德鼎的获得者,差点就忘了提他,这小子一直想拜师,可惜其智慧愚钝至极,但又时而聪明之极,并且有擅自做主,不服从命令之习惯,绝不能收,否则必招事端。

    话又说回来了,我收徒,收的是徒弟,而不是收大爷,有时候我发现我太仁慈了,从未责罚过任何弟子,总是在对他们付出,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怼他们的一种考验,温水滋养,一旦怒火中烧,则无可救之余地。

    反观本次收徒,各位弟子褒贬不一,其中冯法方肯定是已经定型,成为通过考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