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浅吟流年 » 第七章:常人亦有英雄梦 总有热血在喷涌

第七章:常人亦有英雄梦 总有热血在喷涌

    当看书成了习惯,身上带书也顺其自然,为了免得人家说自己假斯文,章天平总是把书卷起来放在肥大的工作服裤兜。唯一不变的是上衣口袋里的记事本和一支铅笔。

    看到不明白不认识的就画上线,抄录在小本上,等找到解释后再通读一遍。因为文化水平低的先天不足,只能后天慢慢弥补。看书最大的收获就是再读一遍就有新体会,确实温故而知新。

    在一个又一个白天黑夜,从家里的看到厂里图书室的,再到租书看,专心阅读的时候,世界都安静下来。文字的魅力让章天平自得其乐,沉醉在字里行间。

    随着每月的加班费零用钱累积,章天平感觉已经有了笔二个月工资的巨款。“嘿嘿,得开始置办个大件工具书了。”章天平美美的想着。

    又是一个星期天,趁着天气不错,章天平早早赶到秋市汽车站,花了三角钱,等了近半小时,在漫天灰尘中终于坐上秋市到临江的二节大公交。紧紧按住着自己内衣口袋的全部家当,在万分警惕里防范着偷窃扒手。由于坐车机会少,有些晕车。忍住令人作呕的汽油味,在此起彼伏的晃悠中车到了市区。

    扶着扶手下车,章天平靠在墙边,舒缓好一会儿,这才起步。无暇顾及两边街道商店大喇叭的吆喝,直接朝着目的地走去。

    临江市区新华书店,章天平在闻着油墨味的书架间走来走去。上学用的新华字典已经不够用了,只有《辞海》能满足所有的中文检索。适合自己的是一本16开厚厚的缩印本《辞海》,就是价格心惊肉跳,需要50元。摸摸口袋,低着头,考虑了一个世纪,还是下定决心买下。这样起码自己记事本上的一些问号能找到答案。

    毕竟现在一个少年自己掏钱买这书的并不多见,当漂亮收营员得知不用开发票私人购买时,嘴都变成了O型!

    捧着好几斤的A4大的《辞海》,章天平却像捧着手心里的宝,忍不住的浅笑,心里美美的。

    回家赶紧放在桌上,在扉页上写上某年某月某天购于临江,拿着记事本,开始按图索骥,寻找解答,估计晚上睡觉也得抱着。

    “天平,天平。”听到有人喊,章天平一个箭步就出了屋,听声音就知道是吴泉海,只见泉海和吕建国二个笑盈盈的站在门口对着自己招手。

    章天平回头看了下堂屋桌上的老式三五牌座钟,已经快下午六点了,章天平知道自己目前的家庭地位还没有资格安排同学晚饭的。遂立即决定:“好长时间没和你们一起玩玩了,走!街上吃馄饨看电影去,顺便叫上刘德庆,这几天他在家。

    德庆是个小人精,那个见风使舵的滑头劲连章天平都自叹不如,社会真是个大学堂,每个人都在这个环境里学到了本领。

    章天平对着刘德庆不怀好意的坏笑:“德庆是不是找了个神仙姐姐师傅啊?短短几个月就脱胎换骨,学成归来了?”

    “我呸!会说话吗?有你们这样笑话人的吧?我师傅是个吃百家饭的老头子,他的特长就是生意经,确实待人接物确实有一套。值得我学习!”德庆梗着脖子红着脸辩解道。

    吕建国赶紧打圆场:“好不容易见个面,就开始狗咬狗一嘴毛了,没意思,还是说说现在下一步怎么安排吧!”

    章天平顿了顿看了一眼几位兄弟说:“现在时间还来得及,电影都是7:30分开始,我想去秋中看看董老师在不?在的话就邀请他吃馄饨看电影。你们没意见吧?”

    董老师只是教过章天平吴泉海的班主任老师,所以章天平还是得问问大家的意见。

    刘德庆嘴快:“你请客,你说了算,麻溜的去学校吧!

    在学校门口等了一会的三个人看到章天平垂头丧气的样子出来就问:“咋了?董老师人呢?”

    “哎!董老师上个月调到县中去了。”章天平一脸懊悔的说:“怪我没有早点来看看。”

    反而是吴泉海看事情门清:“董老师是位好老师,从秋市镇中调到县中是对他工作的肯定,我们应该为他高兴才对。”

    电影开始前章天平特意去售货亭那里买了四袋诸暨五香瓜子,这已经是吃货们的流行商品了。

    影片《高山下的花环》正式开映了,开头全连全员列队全手全脚,战前说着烈士陵园见,不讲文凭只凭一腔热血,没有美白没有滤镜,有的只是一种民族的血性和视死如归的决心。因为保家卫国自卫反击,多少烈士长眠他乡。从影片战斗打响,章天平眼泪早就在眼眶打转,当看到梁三喜的家人用抚恤金执拗的偿还欠账时,瞬间泪已成行。

    战争很残酷,却让人变得坚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和平是靠军人流血牺牲打出来的。

    懦夫也有英雄梦,学渣也有学霸心。自此以后章天平对橄榄绿有了别样的情怀,经久不衰!

    吕建国吧唧着瓜子歪着头看着章天平好奇的问道:“天平,你被谁欺负了?怎么眼圈红红的?”

    章天平无语了,看看除了德庆也是流过泪的样子,而吴泉海吕建国却是若无其事,叹了口气说道:“没什么。”

    泉海振振有词道:“不会是看电影看哭了吧?电影都是夸张的,吸引人眼球的。也都是骗人的。”

    章天平暗暗腹诽,却不敢苟同,英雄逝去但浩气长存。每一本小说,每一部电影,给人的观后感是不同的,如同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章天平回到家一看,父亲捧着水烟袋“咕噜咕噜。”母亲在灯下扎鞋底。就不好意思的挠挠头:“爸妈还没睡啊?”

    母亲抬起头笑着说:“等你回来家里才放心,你爸也有事和你说呢!”

    章天平赶紧搬个小凳子坐在旁边,装的真像个家里的阿黄。

    老章满意的点点头:“你和天赋也慢慢长大了,里屋放三张床也放不下,家里准备明年(86年)造房子。”说完又开始吸起那磨得发亮的烟枪。

    兴奋起来的章天平问:“爸妈,是造楼房还是平房?”

    看来虚荣心是与生俱来的,整个村子,在以二叔家为龙头的带领下,也只有三五户村民是二层楼房。“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也得在楼上读才够应景。

    “现在的二间瓦房拆了,这几年东边的坡地也填的差不多了,计划倒是想造三间楼房的,就是不知道楼房能不能树的起来?”父亲张明伦算是个见过世面的老江湖了,说话都是滴水不漏。

    “要是一次性造好,估计钱不够。”说完把头埋进了烟雾里咕噜咕噜。

    对于钱的事章天平是没有任何发言权的。父母都是拿工资的,精打细算也结余不了多少,况且这事父母也犯不上演双簧,有的只是实事求是。所有只有楞楞的看着父母亲翻着眼睛。

    母亲适时的劝道:“普通人家没有可能把钱放在枕头下办事的。造房子是大事,当家的先把材料算算备备好。等动工前我去妹妹家弟弟家借点,他们日子都过得不错,问题不大。”

    老章欣慰的笑了笑:“我知道能借到,尽量少借点,人情难还哦!”转头对着章天平:“材料到家你要负责计数,这段时间要好好跟师傅学本事,家里的电路排暗管就交给你了。”

    “还有动工后,家里就不能缺帮工,你看找谁合适?老二家造房他全厂工人都去帮工,我们又没有那个能量哦!”秦淑珍一脸担忧。

    章天平宽慰道:“装电没问题,到时候我也壮实了些,也有同学同事可以搭把手,就请小姨夫和三叔二人帮帮工,尽量不求外人。”

    老章站起身难得的拍了拍儿子,以示赞许。回头吩咐老伴秦淑珍:“就这二天去给天平买辆自行车吧,现在个头高了点,能骑了。”

    没等妈妈回应,章天平就急忙反对道:“不要不要,把钱省下造房吧,爸平时不用车,我就骑你的老车,挺好的。”

    秦淑珍面露微笑:“我们家将来有希望了,因为你是个懂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