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二维艺术家 » 第12章 西域都护府

第12章 西域都护府

    当七星遍布在夜晚天空的正中心之时,这些星星发出的光线相互勾连,一个完美的六棱几何图形完美的出现在了五丈原的正上空。

    这看起来确实比先前的勺子更具有美感。

    “陛下,根据我的计算,这种密封的几何图形可以有效阻止宇宙的坍塌,要知道,坍塌是有目的的。

    坍塌的目的是将我们卷入纸片当中,单数坍塌决计无法战胜这个世界最伟大的星体。

    只要我们先一步躲在黑星之间,坍塌便无法越过这道无法逾越的壁垒。在这种坚固壁垒的保护当中,晋朝将会永存,文明将会永存。”

    说完这一切,刘徽毫无顾忌的躺在了地面上,他已经忙了半个晚上,已经很累了。但接下来可以耐心等待着七颗黑星的笼罩了。

    天空之外七颗星组成了六边形,将下方的五丈原牢牢箍死在大地之中,感受到那七个斑点带来的微弱光明,刘徽昂着脖子冲晋惠帝的方向大喊:“陛下!我成功了,星光笼罩之地,将无法被黑暗侵蚀!”

    方台之上,梵高被这嘈杂的动静惊醒,他将晋书合上,却看着晋惠帝对着众人在笑。

    那些文武百官也兴高采烈的涌现出了欢喜的色彩,他们用崇拜的眼神看向平躺着的刘徽。

    “如果能保证晋朝不被坍塌,我可以给你竖一座丰碑,它将比方台更加宽阔,比珠穆朗玛峰更加高大,比中子星的山峰更加坚固。而你,也会成为文明的英雄。”

    “谢陛下。”刘徽爬起来对着晋惠帝磕了一个头,随后又再次躺下。

    梵高见众人没有离散的意思,就知道他们应该还要等待着什么又或者验证着什么。或许跟天生的光点有关,但梵高对点状的星星不感兴趣,他不喜欢画。

    即使那些星星组成一个六边形。

    他继续翻着史书。

    《晋书》曰:“惠皇居尊,临朝听言。厥体斯昧,其情则昏。高台望子,长夜奚冤。金墉毁冕,汤阴释胄,及尔皆亡,滔天来遘。”

    梵高费劲的理解着这些文言的意思,等他看到最后一句时,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他看向四周没有人注意着自己才稍稍放下心来。

    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晋惠帝登基时候,在位时候,死了之后的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和将要发生的事情的总和。

    “能给我看看吗?”晋惠帝站在梵高的身后,冷不丁的开口。

    梵高吓了一大跳,他将晋书紧紧抱住,房玄龄说了,史书不能给这里的人看,即使是皇帝也不行。

    “皇帝陛下,你不能看。”梵高壮着胆子回复。

    昏暗的光线下,梵高看不见那金色冕旒之下的表情,但是梵高能够清楚的感觉到那冕旒之下,原本温和的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毒蛇一般的冰冷。

    “我不是你的皇帝。”

    说完这句话,晋惠帝回到了百官中间,与其他人一样继续抬头观望着仅有的七颗星。

    梵高捏着冷汗,继续阅读着晋书的内容。

    “蔡邕所谓《周髀》者,即盖天之说也。其本庖牺氏立周天历度,其所传则周公受于殷商,周人志之,故曰《周髀》……”

    天圆地方?梵高首次认识到了这个概念,他站在高台上向远方眺望,光线很弱,但是还能隐隐看到那条模糊的地平线。

    此时的梵高在骤然反应过来,这里的地平线要比自己认知中的地平线奇怪很多,而且也不会发光。

    就好像——大地拥有弧度似的。

    这怎么可能?世界明明是平的,是一个大圆形,是没有任何弧度的平面。

    梵高清楚的记得小学时自己背过地理书:世界是由一块平面的大陆构成的,不存在任何弧度,麦哲伦的船队望远镜能从大陆的码头越过海洋,能直接看到另一片大陆。

    如果看向没有大陆的方向,那么就可以看见广阔但有尽头的海洋,视线越过海洋的尽头,才能看见那一道若有若无的光线。

    在那个光线之外,群星、太阳,还有月亮都化作一道长短不一的线条,那些线在游离在光线之外东升西降,如同宇宙至理一般亘古长存。

    那是世界的尽头,也叫地平线。

    世界是平的!

    但是方台之下的世界似乎与家乡不同,梵高站的高了才看见了大地之上的弧度,这种感觉万分奇妙。就好像,世界是个——球。

    很难想象世界居然是在一个球上的。

    晋书里没有对天圆地方做出过多的解释。但是直觉告诉梵高,天圆地方的解释不对。

    无论怎么看这里的大地都是有弧线的,应该叫天圆地圆才对。

    房玄龄走了过来。

    “梵高先生,天圆地方是汉朝流传下来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体系中,宇宙是球形的,且在不断膨胀。

    地方的概念是因为坍塌的蔓延,在坍塌之前,大地确实是球形的,但是坍塌之后就变成了方形。

    圆形的世界和方形的坍塌,所以史书的记载上,世界变成天圆地方了。”

    “您刚刚所设想的天圆地圆也是对的,不光大地是球形的,在史前基础物理学的发展之下,人们发现天圆地圆才是这个宇宙原本的模样,一切的事物,小到原子核,大到整个宇宙全部都是球体。

    世界是个球,当初我们以为这就是真理了。”

    房玄龄笑笑,梵高感觉他是在笑自己。

    “球体坍塌现象,首次是由汉朝的张衡观测到的,这耗费了他不少力气。”

    坍塌现象促进了天圆地方这个宇宙学概念的诞生,当然并不是说这个概念就是对的。”

    无论是天圆地方还是天方地圆,世界都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所有的概念与知识只能是相对正确的,数学规律已经已经崩坏,这个宇宙没有通用的公式。刘徽不明白这一点,虽然他的精神值得历史敬佩,但我希望您能明白。”

    梵高麻木的听着。

    “我再跟你讲一些史书上的知识吧,天圆地方这个宇宙学概念在张衡提出后,它传承了之后的21部历史书,这也包括《晋书》。”

    “这足以说明人类是认死理的,可惜宇宙不会。”

    “人类从《史记》就开始认死理,那会的宇宙学的公认理论是世界是个半径二百多亿光年的大球体,最小的物质结构也是球体。”

    “您看看,这就是您心中想的天圆地圆,这很有趣吧。没关系,您是方人,这个理论连我们圆人自己一开始都觉得有趣。

    汉朝张衡之后,人类又觉得天圆地方就是世界的本质了。但宇宙是以光速进行变化的,人类忽视了这一点,而是继续认了死理。好在天圆地方总比世界是个大球套小球的理论要先进一点。”

    “后来,我们与西域接触了之后,将天圆地方的概念告诉了他们,那个世界还处于天圆地圆认知的蒙昧阶段。他们在经过自己的检测手段之后,他们轻易的相信了我们的——舰队。

    在汉武帝的雷霆手段下,西域都护府就这么太阳系的远方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