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二维艺术家 » 第13章 逝者如斯

第13章 逝者如斯

    梵高平生最讨厌讲故事讲一半的人,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家里的老女仆给他讲故事,每到关键时刻。

    女仆就会唰的一下合上那本格林童话,并以此要挟他。

    “想要听到后面的故事,就要乖乖睡觉,只有睡得早,明天才能听到结局。”事实上往往到了第二条,老女仆也不会告诉他真正的结局。

    这段童年的经历的促使梵高提前学会了识字,他的拉丁文掌握的很好。然而等他真正拿到那本格林童话阅读的时候,他才发现——没有什么结局。

    格林童话只剩下残缺的版本,甚至连部分后续的故事都是老女仆即兴编出来的,每每想到这,梵高都会用看编剧的目光看着老女仆。

    房玄龄讲完故事后再次回到了晋惠帝的身边,在那群星光之下的大量黑影中,梵高不止一次的感觉房玄龄身上会闪过一丝特殊的光辉。在一群灰黑色的人之中极为显眼。

    油画家梵高知道,那叫色彩。

    梵高在这个故事中的疑惑还有很多,比如球体坍缩的意思,比如方人的意思。但这不妨碍他听完了房玄龄的故事,也记住了张衡这个名字。

    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天文物理学家。

    “梵高先生,仔细看吧,我们现在可是站在历史上的。”

    ……

    在方台上的众人仍然在观察天空的时候,梵高短暂的将史书放下,他走到了一个人比较少的地方,又顺着这个方向继续往外走,很快,他走到了方台边缘。

    先前有阳光的时候,方台还是呈现着一种庄严的黑色,这黑色的阶梯方台立在红褐色的五丈原之中,显示出来一种同大自然区分之外的技术感。

    用房玄龄的话说,这就是个大点的、削掉尖头的黑色金字塔。

    但现在不行了,晋惠帝让人关掉了灯,世界混为一色,行走在方台之上就像是走在黑暗之中。梵高差一点就踩空掉了下去,最后他站在方台的边际,看向方台之下的人们。

    “好多人……”这就是梵高的第一个感受。

    “好黑……”这就是梵高的第二个感受。

    “像挣扎的枯杨……”这是梵高的最后一个感受。

    梵高以为下面的人会点蜡烛或者拿着手电筒什么的,但是没有,方台下的世界和方台上的世界完全一样的,不同地方的人一齐仰着头,有一些还伸着双臂仰向天空。

    “就那么好看吗?”梵高同样的扬起了头。

    天空的底部好像铺着一层黑蓝色的纸,然后上面倒满了清澈的水,这些如渊的水将梵高还有其他人包裹在其中,但这并不觉得窒息。

    梵高清晰的看见纸上的几个光点在渐渐放大。

    放大到一个阶段之后,梵高终于看清那七颗星星的样子了,那根本不是什么星星,那是一个个黑漆漆的点,黑点的周围有一圈人造的灯在寓示着他的位置。

    那七个黑点是如此的黑,黑到他在那个蓝黑色为主的背景中都是如此的突兀,梵高从来没有见过那样漆黑的东西,仿佛连光都被摄走了。

    漆黑的星星在光圈寓示的位置下,从一开始的勺子状缓慢的挪移到现在的的位置,这看起来有点像六边形了,但还不是很规则。

    七颗黑星周围的发光体,延伸出一条极细的光线,那是高空的灯链。这些灯链像是蜥蜴的拖尾,梵高在这一幕才生起了一些熟悉感。

    这才对嘛,星星应该是线状的。

    这六根线正在艰难的调整着方位,他们试图形成一个封闭六边形,梵高低头看向刘徽的方向。

    果不其然,数学家刘徽正在疯狂拨动着他的算筹,他正在修正七颗黑星的轨道!

    此时的梵高才感觉大地在颤抖。

    有人告诉他,黑星是不可能移动的,但是晋朝的轨道可以移动,然后修正“黑星的相对位置”,最后把黑星弄成现在六边形的形状。

    然后六边形也不是真正的六边形,它是七块不同的屏幕显示贴在一起的。意思是晋朝距离每一颗黑星的距离都一样。

    六边形的达成,意味着晋朝会停泊在七颗黑洞洞相对正中心。而不是先前勺子状的勺柄位置。

    大地之上的黑色方台仍在颤动,在梵高的视野里,整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一团抖动黑糊糊。

    他看不见灰暗的地平线了,下面的枯萎的胡杨正在奔跑逃难着。

    “陛下,让万民小心些,不要掉下台子,我正在重新计算修正轨道!”梵高听见刘徽的声音在嘶吼着,他那苍老的声音被忽如其来的凛冽大风撕碎在茫茫的黑暗中。

    一些护卫扶住了晋惠帝,还有一些护卫给刘徽打了一个灯光,让他得以看清那已经被震散的算筹。

    第一朵光明开在晋惠帝的中间,第二朵光明开在刘徽的算筹上,紧接着是第三朵,第四朵……

    但也有一些灯花掉下去。

    大地震正在加剧,在所有人站立不稳的时候,唯有梵高依旧稳稳的立在方台的边缘之上。

    他刚刚亲眼看见方台上的护卫摔下去了,那是数千米高的方台,虽然有一阶一阶的缓冲,但那强大的重力势能已经撕开了阶梯缓冲垫摩擦力,变得丝滑起来。

    那些摔到一半的护卫很快溢出血来,在灰暗的坠落中划出黑色的喋血,那些血液像是彗星的拖尾,这些人形彗星像是打水漂似的在阶梯上一弹一弹的飞扑下去。

    幸运的流星可以一路弹下去,不幸的流星会在摩擦力的阻拦中戛然而止在方台阶梯的一半,像是在大气层中彻底磨灭的拖尾。

    梵高忽然想到了小时候在沙土上玩的弹珠,他停止了自己不切实际的回忆,并将注意力重新转移到天上的黑星上。

    在所有人还没站稳的时候,梵高成为了唯一看星星的人。

    大地震时间很漫长,大约有数个纪元那么长,但是梵高的时间感知只有几分钟,显然有人加速了这一黑暗的历史情节。

    终于,七颗黑星牢牢地固在天空中,那光带也早在时间的磨砺下消失殆尽,但是那六条光边还在。

    正六边形出现在了空无一物的夜空中。

    “陛下,成功了,晋朝得救——”一个声音传来,梵高还未回过头,那声音便戛然而止。

    魏晋时期的大数学家刘徽吐血而死的时候,还没到70岁。

    悲戚的情绪传染了所有的人,方台之下的人们呜咽的哭着,但方台之上的人却像前一样冷峻。

    他们是晋朝的领导层,其他人可以哭,他们不行,他们还要维持这个国家的运转。

    梵高注意到了刘徽尸体旁那一堆混乱不堪的算筹,不禁深深的皱起了眉头。这已经完全崩溃的算筹公式,真的能计算出七颗黑星的轨道吗?

    又一个小吏站在梵高的身后悄悄提醒道。

    “梵高先生,在最后,刘徽抛弃了算筹,用的心算,他是活生生算死的。”

    梵高对数学家又有了新的认知。

    一阵清冷的风拂过方台,吹走了那弥漫的血腥味,此时的晋惠帝终于摇摇晃晃站起来了。

    “大地震死了很多人。”晋惠帝说。

    “逝者如斯,陛下。”纂史官低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