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热武器穿越古代 » 联想

联想

    孙贾成心忧不已,联想小厮送来第一张纸时说的‘问您怎么想的’。

    这是什么意思?

    是说‘他们’随时有借口和能力让他完蛋,所以要散去家财保平安?还是说朝里的斗争还没有结束,希望他看清形势站队?

    孙贾成的额头已经渗出冷汗,右手附在衣服上,手指不断摩挲衣袖,此时如果有熟悉他的人一定知道他陷入沉思。

    不不不,联想之前的奇异鞋品,对方明显是话里有话,难道是希望和他合作。

    孙贾成突然回神,心中猛猛摇头。

    应该就是这样,不然不会费尽心机将一双鞋送过来,对方如果是朝中某位大人物不方便从商,便看重了自家的资源。

    孙贾成不只是一名简单的商人,还是巨丰商会的成员,巨丰商会遍布北方,有相当的影响力。

    对方想通过商会的资源将‘运动鞋’推广出去,由北及南,大卖全国。

    而自己这是商会与这名神秘人物的纽带。

    孙贾成眼神中透露出的是兴奋和一丝恐惧。

    如果真是自己料想的这样,那这个人必定不凡。

    恍惚间,小厮将第四张纸送来。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随着林逸致清朗的声音念出,孙贾成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对方果然是官员,这几句诗词的意思便是他不曾劳作,依靠做官得来的银子便能活,为此感到羞愧,念念不忘。

    林逸致却是一皱眉头道。“此人说自己吏禄三百石,按本朝官员俸禄,三百石官员应是县一级,可福源县的长辈大人我认的,而且近年来未曾轮换。”

    孙贾成微微一笑。“不错。据我所知,不只是福源县,附近的几个县城都没有轮换。”

    林逸致也反应过来,但还是假装不知,问道。

    “那为什么……”

    孙贾成看了一眼林逸致,心道他还是不够老练才笑着解释道。

    “咱们拿到这首诗词的时间,一定是他现在写的吗?”

    林逸致一副才反应过来的模样:“难道说?!”

    孙贾成点头:“这说明对方早许多年前便是县一级官员!”

    许多年前便是县一级,那现在是什么职位?!

    更有许多官员在朝中失势被贬下来,万一诗中三百石是为了押韵,自谦用词,或是一朝起事,说不得得是能面见圣上,入朝跪拜的大人物。

    思到此处孙贾成便觉得自己已经窥见来人的想法,更不敢担待,赶快去往正门,迎接来人。

    府外。

    苏木当然不知道孙贾成的心理变化。

    更不知道对方已经将他当成是朝中大员,若他知道孙贾成看了自己的写的诗词没有半点体会农户之苦,反而是将心思用在别处,虽说小装一笔,但也未免可悲。

    孙府正门缓缓打开,家仆小厮退至一旁,门中走出一个穿着考究,一身衣服丝质薄衫的员外,看相貌与张兴差不多年龄,都是五十多岁,头发整齐束于脑后,身体发福微胖,但与刘大全不同,面上没有蛮横之色,倒是很和蔼,苏木一眼看过去就觉得对方是个妻妾成群的有钱老头。

    苏木和张兴在观察孙贾成,孙贾成也反过来观察对方。

    孙贾成一看二人,一青年一老翁,俱是农人打扮,仔细观察,青年脚上缺了一只鞋,根据门卫小厮的描述,就是青年将鞋与诗词送与自己看。

    但他暗自摇头,将视线放到老翁张兴身上。

    真正的大人物应该是这老翁才对,眼神有力,虽已年老但精神抖擞,而年轻人则是站都站不稳的样子——他甚至没忍住打了个哈欠。

    更重要的是张兴与诗词中大人物的年龄推断相同,所以孙贾成料定张兴才是背后真正的大人物,而那年轻人恐怕是长辈带着小辈出门侍奉。

    当然这也不怪孙贾成判断失误,门卫小厮自然不会将自己辱骂张兴的事情和盘托出,语言的艺术嘛,只说年轻人送来鞋与诗词,对前面的事一口略过,孙贾成也只是正常推理。

    于是孙贾成面上带多年生意场的微笑,既不让自己显得谄媚也不至于太过严肃而显得拒人千里之外,他对着张兴拱手行礼。

    “见过白大人,在下孙贾成,有礼了。”

    张兴眼皮狂跳,猛的一看向身旁苏木。

    这小子真有能耐?!

    竟真请出了孙员外,还是让对方主动出府来见,还给自己行礼?!

    张兴真觉得不可思议,原本只是想姑且一试,反正也没什么办法,一路上这年轻人又是走不动道,又是嘴馋,到了孙府门口被门卫小厮拦下,几乎是不抱有希望。

    却没想到他很不客气到近乎粗暴的扔鞋写字还真把孙贾成请出来了,张兴话都说不利索了。

    “我是…不,我不是…不,其实我是城北大荒村的张兴,他,他才是。”

    见张兴指向苏木,孙贾成脸上闪过一丝错愕,眼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能写出那首诗?!

    再仔细看年轻人手指白皙,模样英俊,虽说行为举止不太得体,但也算得上洒脱自然,也不会使人生厌。

    暗叹一声自己眼光不如当年,面上却很快遮掩下去,再次拱手朝苏木行礼,语气恭敬。

    “白大人。”

    虽然对方明显比自己小,但行事却不能这么论,孙贾成叫道也没有丝毫芥蒂。

    苏木已经有些困倦,没吃饭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刚打了个哈欠有眼泪挤出,边摆手边揉眼睛道:“我不姓白,我叫苏木。”

    孙贾成诧异,他取出写有最后一张诗词的纸,上面签写的署名赫然是——白居易。

    “那这诗是?”

    “诗是我抄的,白居易是原作者。”苏木情知对方误会,自然要解释,随后问道:“所以你听闻此诗有什么感想?”

    孙贾成当然不会将自己分析到是为了敲打自己的结论说出,他略一思索道。

    “这首《观刈麦》将举家忙碌的农户与捡穗充饥的妇人做比,写出农人艰辛……”

    孙贾成话音突然拔高了几度道:“但我看到的不止于此!我更看到一位上官体恤百姓,对劳苦农户深感同情,真是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