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韬略 » 第一百九十章 可愿入朝为官?

第一百九十章 可愿入朝为官?

    在这里还要交代一下,关于那一封度闲当众上交给李治的关于丁瑜洲写给武媚

    娘的书信。

    至于那一封书信,丁瑜洲又详细而全面的向李治做了介绍。

    虽然李治没有询问关于度闲所造出的那份语言暧昧的书信。

    丁瑜洲还是主动做了说明。

    丁瑜洲的解释是这样的:

    他首先向李治介绍了关于那份书信的时间背景,详细着重强调武媚娘是因为写

    了那首诗《如意娘》而被皇后惩处,还特别交代了武媚娘是因为思念皇帝特意写出来

    那一首诗,自己当时是知晓这件事的,所以当初向所有人说出了这个事实的真相,

    不成想却给武媚娘招来了一场毒打。

    因为自己的言行,他觉得心中有愧,所以在才专门写了这封信,表达对于武媚

    娘的歉意和关心之情。

    其中那两句让众人捉摸不透的话语,丁瑜洲做了这种解释,他说这两句话,其

    实源自于一首佛语“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是他对这佛经的一种解读,当时因为自己深感这首佛经颇有道理,所以在信

    中写来,一用于宽慰武昭仪,二来提醒武媚娘对皇帝的思念可以长久也能够符合她

    当时的身份。

    丁瑜洲的这种解释其实也完全符合常理,因为他当时写的这封信开头就是这两

    句话,这两句话之后就是板板正正的古代文言文词汇,就是意思特别明显和特别正

    式的关怀用语,不存在任何暧昧之嫌。

    毕竟当时写这封信的时候,他和武媚娘之间还是那种特别纯正甚至还有些陌生

    的关系,所以这两句“纸短情长和岁月匆忙”适用这种场合,也可以说得通,毕竟这

    是白话文,对于古人而言这是有多种解释。

    丁瑜洲如此一解释,非但将武媚娘和自己的暧昧关系给彻底打消了,而且在李

    治的心中又一度提升武媚娘对于李治的忠诚度。

    这种解释彻底让李治相信了武媚娘对于自己的感情,同时又有妙半大师在一旁

    解释,所以足够让李治相信这两句话不存在那日众人所猜测的深意。

    不光如此,丁瑜洲还借着这个机会在李治面前特别展示了一下他的古代文学素养。

    丁瑜洲之所以要在李治面前来展现他的文学才华,其实他还有另外一种目的。

    他想让自己能够彻底打入大唐皇室和朝廷的核心,进而能够让自己亲历接下来

    即将发生的朝廷大事。

    丁瑜洲又是如何来展现他的古代文学素养呢?

    这要得益于他对于历史古籍的研究和分析,比如对于唐诗宋词,他能熟悉背

    诵,《二十四史》他都能一一解读,历朝历代的典故他也知晓其中一二。

    当时丁瑜洲有感而发,灵机一动来了灵感,便用了还没有出生的大唐诗仙李白

    的那首千古绝唱《将进酒》,这首诗本来就立意高远、大气磅礴,颇有男子浩瀚气

    概,再加上丁瑜洲那原有的磁性浑厚男性嗓音。

    《将进酒》在他口中一一读来,抑扬顿挫,豪气万丈: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被称作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更是诗仙李白的得意之作。如今被丁

    瑜洲一一说来,着实惊呆了李治,震惊了妙半大师,惊艳了悠悠岁月。

    李治听了丁瑜洲的这首诗,一时之间被震惊得目瞪口呆,嘴巴似乎都忘记了合

    上,最后忍不住惊叹道

    :好诗!好诗!当真是奇妙无比,当真是好诗呀。尤其那句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杯空对月,还有那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以看出你也是豪爽

    之人。不沽名钓誉,率性而为,这种人,大唐少有了。”

    李治审视丁瑜洲,上下打量了一番,眼光早已不是先前那种带着怀疑,带着防

    备的目光,而是转换成为一种欣赏的眼色:

    “朕今日算是发现你这位奇才了,当下我大唐正是需要人才,礼贤下士的时

    候。你可有入仕为官的意愿呢?

    啥?

    丁瑜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幸运也来的太突然了吧,刚才还是狂风暴

    雨,现在却突然是晴空万里。

    丁瑜洲不知道自己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哭泣,心里不住想:

    这大唐也太随便了吧。不用考科举就能当官。这要放在明清那时候,简直就是

    没有天理了。那些举人秀才们考了一辈子,有的还考不上,我丁瑜洲就因为念出了

    一首诗,就能够直接进入中央当官,当真是羡煞旁人啊。

    丁瑜洲眼珠一转,想了想他未来的选择,虽然他刚才一直预谋能够入朝为官,

    直接进入大唐的朝廷去感受大唐的风风雨雨。

    可是当他曾经认为需要付出千辛万苦后才能实现的想法突然之间成了真,着实

    让他觉得如在梦中,觉得不可思议,仿佛是在做梦一般。

    李治见丁瑜洲迟疑不说话,ww&#以为他这是激动傻了,又或者以为他这是在犹犹豫

    豫,想拒绝自己的提议,连忙追问道:

    “怎么?难道你不愿意吗”

    说实在的,李治确实被丁瑜洲刚才的那一首诗所震撼所折服了,完全忘记了丁

    瑜洲与武媚娘存有感情之嫌疑。

    如今只是心生惜才、爱才之意,加上当前大唐正是用人之际,他对于丁瑜洲的

    传奇经历更是有所耳闻,对于丁瑜洲的过人之处和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深感佩服。

    所以当他心中的那个最大的结打开之后,他对丁瑜洲没有了怨恨,也没有了猜

    疑,完全是一种接纳的心态。

    李治的表情有些夸张,爱才心切,生怕丁瑜洲这个人才流失,语气态度显得有

    些着急,而丁瑜洲并不知道李治当前的想法,还一度以为李治这是在开玩笑,但是

    听到李治不断的追问,体会到了李治的真心和真诚,才爽快回答道:

    “皇上当真认为草民的能力能够入朝为官吗?”

    还在找"大唐韬略"免费小说?

    百度直接搜索:""看小说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