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宋金英烈传 » 第十五章 忠良之后

第十五章 忠良之后

    两人约莫走了一个时辰行至稷山县地界,看见前面不远处有十几个骑马汉子缓缓前行,簇拥着中间一辆斗篷马车。突然从大路两边树林中分别飞出一人,持刀径直飞身扑向马车,骑马大汉们飞身护住马车与两人斗在一处。辛弃疾与陆子淇打马近前一看,骑马汉子皆是汉人装束,两个持刀之士却是金人打扮。马车两边各有五六个汉人围着一个金人打斗,但两个金人勇猛异常,丝毫不落下风。

    这时马车上跳出一个三十左右中年男子,用绷带包着左臂,正抽佩刀要去斗那金人。两金人一见负伤男子分外眼红,格开众人双双持刀奔负伤汉子而来。那汉子抽刀架住右边金人武士,左边金人武士却也持刀砍来,辛弃疾见状,飞离马背,纵势扑来一剑架住金人刀锋,手腕一抖已使出流云剑法,剑尖直指那人手腕,那金人也好生了得,顺势退了一步,刀锋已由劈势转为横扫,直向辛弃疾胸部掠过,两人斗在一处。那边陆之淇也令负伤汉子退下,来斗另一金人。

    众护卫汉子见来了帮手也一跃而上攻击两个金人。左边这人还与辛弃疾恶斗,见又有五六人围了过来,刚想抽身跳出圈外逃走,辛弃疾剑快,早已一剑刺中那人右肩,那金人惨叫一声,手中大刀落地,众人一拥而上,几把宝剑已架在那人颈上,七手八脚将其按倒在地。右边那人见同伴被擒,向子淇面门虚晃一刀抽身跳出圈外,抢了一匹战马飞奔而去,逃之夭夭。众人也不追赶,几个人押住金人武士,其他人立马跑到负伤汉子面前向他问安。

    那负伤男子赶忙谢过辛弃疾与陆之淇救命之恩,回身叫把被擒金人带过。几人押那金人走来,却只听得“嘭”的一声闷响,那金人却已自断筋脉,七窍流血,当即气绝身亡。辛弃疾这时突然想起当日泰山武林大会一幕,假悟苦被师父武松抓回,群雄未及审问,他便自断筋脉而死,与此刻情形却同出一辙,心中暗自思忖,此中定有关联,莫非都是一个团伙之人?或许正是黑龙会之人?

    这时只听负伤男子叹道:“我大宋男儿若能有此气节,国家岂能至于今日?”说罢转头抱拳对辛弃疾与陆之淇施礼道:“在下姓解名恭,山西稷山县人氏,两位少侠拨刀相助,解某没齿难忘,请两位少侠留个姓名,以后用到解某之处,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说罢俯身拜谢辛陆二人,辛陆二人急忙还礼。辛弃疾说道:“同是我大宋同胞,对付金人,理所应当。”

    辛弃疾刚才听得那人叹息所言,又见此人仪表堂堂,身边护卫成群,虽然负伤,武功却也了得,知他定非常人,也有意结交,便又说道:“在下济南辛弃疾,这位是我朋友,开封陆之淇。”那汉子一听,惊道:“莫非就是前日应天府擂台三拳两脚打倒金人完颜纲的辛少侠?”辛弃疾忙道:“兄台谬赞,正是在下。”解恭说道:“前几日路遇魏胜大哥,曾听魏大哥说起辛少侠,今日得见,果真少年英雄,失敬,失敬!”辛弃疾一听此人识得魏胜将军,定然来头不小,便与他细细攀谈。

    原来此人是抗金名将解元之子,解元原也在韩世忠元帅帐下听命,魏胜年少参军之时,解元已因军功卓著,已授保顺军承宣使。解元见魏胜英勇善战,曾多方照顾魏胜,魏胜在解元府中出入多次,解恭与魏胜早已相识。二人又年纪相仿,后来便以兄弟相称。辛弃疾又问解恭为何金人行刺于他,解恭便对辛弃疾讲出了上一代的一段恩怨。

    解恭之父为抗金名将解元,字善长,北宋元佑四年(1088)出生于保安郡德清砦(今SX省志丹县),后举家移居SX省稷山县。解元疏眉俊目,虎腰猿臂,自幼善骑射,出身行伍。他成年时,痛于金人入侵中原,毅然投入抗金老将宗泽部下任清涧都虞侯。宗泽死后,于建炎三年(1129),又转入抗金大元帅韩世忠麾下任偏将。为抗击金朝女真族的入侵,他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解元早年从军,追随韩世忠戎马一生,历任清涧都虞侯、偏将、阁门宣舍赞人、忠州团练使、扬州观察使、同州观察使、保顺军承宣使、龙神卫四相都指挥使、镇江府御前诸军都统制、侍卫亲军与马步军都虞侯、保信军节度使等。节度使是宋朝建国以来武将最高荣誉的官衔,从来不轻易授人。南宋初年,享此殊荣者仅有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岳飞和解元等人。

    建炎三年,宋军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谋杀了抗金将领王渊,带领2000多人马退走建州(今FJ省建瓯)。解元奉韩世忠之命,率军追到临平,与叛军展开殊死搏斗,在浦城(今福建浦城县),将苗傅和刘正彦生擒,平息了此次反叛,纯洁了抗金队伍。

    建炎四年(1130),解元追随韩世忠在讨伐福建范汝为起义之后,相继围歼湖南流寇刘忠。刘忠凭白面山之险,安营扎寨,高筑望楼,居高临下,在山的四周陈兵数万,为非作歹,侵扰黎民,阻击抗金。解元独自跨马涉水潜入敌寨附近,观察地形,刺探敌军口令和信号,摸清了敌情。归来后,向韩世忠汇报侦察情况,提出要围歼敌寇,必先夺取望楼的作战计划。韩世忠授权解元在白面山下埋伏精锐200余人,派解元率兵500,列成方阵,中间持长戟,两翼拿弓矢,从下而上,抢先攻取敌望楼,并插上红旗。宋军伏兵蜂拥而上,四面夹击,歼灭了流寇,刘忠潜逃,投降了伪齐刘豫。之后,解元因功擢升为相州观察使。

    为了挫败入侵金兵的锐气,消灭其有生力量,建炎三年,韩世忠屯兵下邳(今江苏睢宁)。宋军闻知金兵大军压境,不少士兵产生了恐惧思想。为稳定军心,鼓舞斗志,解元一马当先,率领20余名骑兵奋勇冲入敌营,生擒了一名俘虏,掌握了敌情,不料被金数百名骑兵团团包围。紧急关头,解元跃马挥戈,将金兵酋长横刺马下,吓得敌兵溃散逃窜,取得了抗金反击战的胜利。解元被授予阁门宣舍赞人。

    建炎四年(1130),金将完颜宗弼率兵10万,追击南迁的宋高宗赵构。金兵入侵到浙西(今杭州一带),遇上大风雨,加之宋军阻击,于是从临安北撤。韩世忠率部众8800余人,海舰百余艘,横泊长江断其归路,截击金军。金兵乘数十艘小船,用长钩板舰,企图破阵夺路而退,情势十分危急。解元挥刀大呼,跃入敌船,砍杀了数十名金兵,并活捉了金军一名千户长。为此,宋军勇气倍增,一鼓作气把金兵堵截到建康东北黄天荡48天不得退出,活捉了完颜宗弼大女婿“龙虎大王”,连宗弼也险遭生擒。这次战役,打击了金军嚣张气焰,金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敢再侵犯长江以南,扭转了宋军一味逃窜的劣势。之后,授解元为忠州团练使,统制前军。

    绍兴十年(1140),金兵再度入侵淮阳(今河南淮阳),在刘冷庄,解元率骑兵300余人,阻击数千名金军。战斗十分激烈,金兵不支,遣来大批后续援兵,宋军士兵有些畏惧。解元振臂疾呼:“解元在此,诸人勿要惊惧!”以此为士兵壮胆扬威。从辰时一直到午时,连续激战十三回合,皆获胜。金兵溃不成军,狼狈而逃。解元加授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解元韬略过人,屡战屡胜,大大鼓舞了宋军将士们的抗金士气。绍兴四年(1134)金兀术与伪齐刘豫联合率兵入侵,解元率3000人马驻守承州。他经过仔细分析,预料敌军次日会兵临城下,于是提前进行周密部署,调遣100名士兵埋伏要道,又调遣100名士兵埋伏金山庙,自己率领400名士兵埋伏道旁,拟歼敌于金山庙。第二天,金兵果然来犯。解元率兵阻击,埋伏要道的士兵树起大旗,蒙蔽金军。同时,他命人炸开河岸,断敌归路。金兵无奈,只好从金山庙方向退走。金山庙伏兵奋勇出击,解元率领两路人马合力追杀,俘虏金人148人,逃走2人,其余全部被杀。金兵垂头丧气,宋军斗志昂扬。过了不久,号称“黑头虎”的金万户长挞孛也率兵再次包围了承州城,城中宋军不足3000人。黑头虎劝解元投降,解元让士兵埋伏好,自己穿便服出城佯装投降,趁敌麻痹之际,伏兵出其不意活捉了黑头虎,回营审问之后解元亲手杀死挞孛也。后金兵落水淹死者不计其数。解元率兵乘胜追击,金兵向北撤退了数十里。

    绍兴五年(1135),金人报复解元,在他的老家稷山县屠杀了解元族人180余口,从此解元只要抓到金将,回营审问完毕必将亲手杀死,以报金人屠杀族人之仇。金人一听解元是又恨又怕,结下了不解之仇。绍兴六年(1136),解元随同韩世忠再次出征下邳,率领骑兵大破金人伏兵,授保顺军承宣使。绍兴十一年(1141),韩世忠被高宗、秦桧等投降派罢黜兵权为枢密使,解元被任命为镇江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即三军统帅),以统全军。第二年,又晋升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再授保信军节度使,达到宋朝时武将官职之顶峰。

    由于常年征战,戎马倥偬,疲于军务,绍兴十三年(1143),解元不幸病逝于军旅中,享年54岁,赠谥号“检校少保”,后葬于稷山县城北五华里处的下柏村界。

    解元以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出众的智勇,无论攻城还是野战,往往能以少胜多,以弱克强,从未打过败仗,是一位名符其实常胜将军。解元去世之时,奸臣秦桧与宋高宗赵构已害死岳飞,金宋议和,没有了大的战争。解恭因看不惯高宗昏庸,奸臣弄权,发誓不再入朝为官,闲居于家。解元生前,金人因痛恨解元杀其大将,曾多次派江湖杀手刺杀解元,但都未得逞,反而许多刺客被解元所杀。解元死后,那些被解元杀死的金人将军之后或是江湖刺客的师兄弟后人便又多次刺杀解元家人子女来泄愤,但多是有去无回。

    解恭讲完又道:“此次我从杭州回来便是为了给父亲与遇害一百八十族人扫墓,金人又得到消息,又派刺客沿途行刺。有天夜里我正在客栈睡觉被金人潜入刺伤左臂,想不到今天又在这里相遇。”辛弃疾与陆之淇听完肃然起敬,想不到眼前这位竟然是抗金英雄解帅之子,忠良之后。辛弃疾道:“解大哥受伤多有不便,如蒙不弃,我俩愿与大哥同行,以防金人再来偷袭。”解恭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如果不是被金人偷袭受伤,倒也不惧几个金人刺客,但见辛弃疾真诚,又有心与之结识,便欣然同意。路上辛弃疾与解恭谈及国家大事,二人互生钦佩,解恭佩服辛弃疾小小年纪武功卓绝,且又心胸大志,不忘收复大宋河山。辛弃疾敬重解恭将门之后却有官不做,不与侫臣汉奸同流合污之高风亮节。

    二人谈到刺客自断经脉而死之事,辛弃疾把心中疑惑说于解恭,并细述黑龙会之事。解恭回忆起这几年前后十几名刺客之中两年之前也有一名刺客被他生擒未及审问便也如此自杀。辛弃疾判断,刺杀解恭的那名刺客以及今天死的这个与假玄苦便是黑龙会成员。辛弃疾又谈起他与魏胜陆游那次共同商量成立屠龙帮专门对付黑龙会并委他以重任权当屠龙帮帮主之事。解恭深感佩服,想不到辛弃疾如此年幼便被文坛大享陆游和抗金将军魏胜如此倚重。

    解恭一听屠龙帮专门对付金人的黑龙会,便对辛弃疾说道:“解某与金狗仇深似海,解某愿将家产捐献出来作为屠龙帮经费并加入屠龙帮共同对付黑龙会,也省得他金人派刺客来找我,我去找他便是了。”辛弃疾道:“解大哥家产是几代苦心经营积累,大哥又是解帅后人,加入屠龙帮岂不是大材小用,万万不可。”解恭说道:“若能为赶走金狗,收复河山效力,却是家父遗愿,待我回去变卖家产,以后与辛兄弟共同进退,也算完成家父心愿,还望辛兄弟接纳。”辛弃疾见解恭心诚意笃,便也不再推却,二人商定日后便由解恭充当屠龙帮副帮主之职。辛弃疾心中大悦,又得一员虎将,还解决了暂时帮中经费问题,真是一举两得。

    辛弃疾与陆之淇跟随解恭众人回到稷山县,二人到解元牌位之前叩拜。过了两日便是清明节,解恭偕家丁祭拜完毕父亲与遇难族人,便变卖家产田地,仅留一处父亲生前所住小院与解家祠堂,其余全部变卖。又留下八名侍卫跟随自己加入屠龙帮,其余几人仍回杭州解府。这八名侍卫家将都是常年跟随解家父子,武功高强,忠心耿耿,分别是解忠解义,周礼周让,刘鹏李春,罗平张亮。

    辛弃疾与陆之淇带着解恭一行人启程北上,计划回山东见到四位师父具体布署屠龙帮事宜。这日一行人来至上党一代太行山腹地天脊山,这里山势陡峻,树木丛生,绿草茵茵,山泉淙淙。素有“赛江南”美誉,此山因海拔极高,故而又有“天之脊”的赞誉。天脊山便由此得名。但乱世之中,这儿也是绿林人士啸聚之绝佳地带。相传隋唐交接之际七省绿林盟主单雄信,他的老家二贤庄离此不远,而他的部下便啸聚于此。

    他们一边说笑聊天,一边欣赏天脊山美丽风光。正说笑间,路边树林之中两面同时冲出百十号人,为首几名黑巾蒙面。只听一蒙面人说道:“尔等过我山寨,留下身上包袱马匹,放尔等通行,否则动起手来,人财两空,暴尸荒野。”解恭闻言,便道:“你若胜了我手中宝剑,随你发落。”说罢便要拔腰中长剑,辛弃疾知解恭刚刚伤愈,怕他有失,急忙止住解恭,自己打马向前。

    辛弃疾抱拳道:“各位好汉,我等路过贵地,却是有要事在身急于赶路,请各位好汉行个方便,让我等通行。”那人道:“若要通行,需要留下细软,否则我手中大刀不答应。”辛弃疾见难免一战,便道:“我先领教各位,若是不济,我大哥再出面领教。”那人见辛弃疾十六七岁一个少年,心中轻视,便道:“娃娃口气不小,你若胜我,莫说你等通行,我还磕头认你师父呢。”说完一阵狂笑。辛弃疾胸有成竹,便道:“此话当真,我也不讨你便宜,你若胜我,我还给你千两白银,拜你为师了。”那人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说罢挥刀直取辛弃疾,辛弃疾见那人使得却是山西左家刀法,不敢怠慢,急忙从马背跃起,飞身奔那人而去。两人一刀一剑厮斗了十几个回合,辛弃疾熟了对方套路,不想恋战,使出流云剑法,右手一剑刺那人右肩而去,左手早已伸出扯下那人面巾,那人肩部中剑,刀已落地。细看那人,众人大惊失色,只见那人三十几岁年龄,左右两个脸上却整整齐齐刺了八个大字,左脸“赤心报国”,右脸“誓杀金贼”。那人羞愧难当,“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口中呼道:“师父在上,弟子给师父叩头了!”然后便对辛弃疾叩了三个响头。辛弃疾赶忙扶起道:“刚才戏言,怎可当真。”那人却认真道:“男子汉大丈夫岂能言而无信,只怪我托大,不曾想到能败给一个少年。但师父武功深不可测,我们百十号人全上,也不见得讨了便宜,败在师父手下,却是心服口服。”

    那几个蒙面人以及林中冲出来的百十号人愣在那呆住了,本是出来打却财物,这下倒好,自己老大当人家徒弟了。那额上刺字人对辛弃疾说道:“今天必须请师父与师父的众位朋友到山寨之中,让我给各位接风洗尘,陪礼道歉。”众人拗不过,随这帮人穿过树林走了四五里地,进入山寨。刚回到山寨坐定,陆之淇好奇,便追问这几个人为什么脸上都要刺那八个字。那人见陆之淇活泼可爱,也不与她见过,便说起了这八字的由来。

    上党人王彦,自小喜读兵书,练习弓马,被其父送到京城弓马子弟所学习。宋徽宗亲自测试这些在弓马子弟学习的人,见王彦与众生不同,便授予他河间尉一职,后来随西北名将种师道两次深入西夏,与党项人战斗,屡立战功。

    靖康二年,金兵大举南下,围攻北宋京城汴京,王彦恰闲居家中,闻知金兵入塞,奋然北上,投到北宋河北招抚使张所帐下,由于少小知名,作战勇猛,被破格提拔为都统制。

    当年岳飞到河北投军,被宣抚使张所分到了王彦手下。

    王彦被委以重任后,率部下白安民、岳飞等十余将领带领七千士卒渡河,大破金军。金人自入侵北宋,几乎没有遇到厉害的角色,还以为是宋朝主力兵马倾巢而来,聚兵数万,把王彦的七千人围个水泄不通。

    王彦权衡利弊,保存实力,坚壁固守,待机而动,时为王彦手下的岳飞认为应该主动出击,便私自带一哨人马迎战,与金兵恶斗,虽然激励了士气,但不遵军令私自出击也令王彦十分不快,最终两个人分道扬镳。

    宋高宗继位后,宗泽被任命为东京留守,前往汴京。宗泽是元祐年间进士,自小倜傥豪迈,素有雄心壮志,是坚决抗金的大臣。

    当时真定、卫州与怀州等地都驻扎着金兵,虎视着汴京,随时发起攻击。宗泽主动出击,联系河北的宋朝将士与抗金义军,共商御敌大计,广泛发动河北的民间力量,这时的王彦率部进入太行山中。

    期间,王彦率部下多次痛击金军,金人痛恨王彦,悬赏万金求购王彦人头。并时时派刺客于军中行刺王彦,王彦深知重金之下必有勇夫,怕一旦自己出事引发军中哗变。王彦夜间睡觉都居无定所,其心腹将官知道王彦心思,便相继刺面,作“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表示忠心不二。后来军士们纷纷效仿,刺面者多达万人,这就是八字军的由来。

    王彦率领八字军与太行山一带的“忠义社”“红巾军”等抗金义军首领结盟,相互依托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抗金队伍,多次重创金兵,英勇杀敌,得到老百姓的拥戴,两河义军首领梁兴、傅选、刘泽、焦文通、孟德等义军将领率所部十九寨义军归王彦领导,八字军壮大到十余万人,结寨连营几百里,颇有号召力,此后河东与河北其他抗金义军都加入八字军行列。王彦与驻守开封的宗泽相约,相互支援,并且积累实力,待时机成熟,收复失地,重整河山。可惜南宋政权,由黄潜善、王伯彦等奸佞小人把持朝政,阻挠王彦的抗金行动,处处打压,赵构为了达到屈辱求和的目的,不准王彦出兵痛击金兵,召王彦及其精锐部众留守开封。

    建炎三年,王彦率八字军入川陕,投奔枢密院事、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麾下,出任前军统制。王彦率八字军与金军转战川陕,屡破金兵,收复秦州等地,还奉命与南宋叛军、伪齐军、流寇作战。

    抗金名将宗泽去世后,朝廷派了卖囯贼杜充接任,抗金形势江河日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朝中主降的奸佞小人们给王彦捏造了一个所谓“军政不肃”的罪名,于是,宋高宗下令调八字军南归,并解除王彦统兵的权力,改知荆南府。这让转战大半个中国,屡败金兵,一心抗金的王彦满腔愤恨,忧虑成疾,壮志难酬,四年后郁闷去世。

    陆子淇又笑问道:“那大叔你是八字军,怎么却又当山大王了?”那人便把自己的亊情也说与众人。“在下姓王名栋,上党人氏,本是王彦将军族侄。十岁那年父亲送我于并州文水,从师左家刀掌门左昌宗学艺,十六岁学艺期满,练就一身功夫。便约同门几个师兄弟投奔叔父王彦军中,当了一名小校。有天探马报来有一小股金兵路过,王彦断定必有大队人马随后会到,不让出兵,静观其变。但我与几个师兄弟自恃学的师父一身本领,年轻气盛,立功心切,便带几十名精壮士兵悄悄出营截杀金兵,想给叔父一个惊喜,又想一显身手,在军中一战成名。谁想刚与小股金兵厮杀之时金人大队人马赶到,将几十人团团围住,除了我们四个师兄弟武功高强侥幸逃走,其余众人全部遇难,惨死金人刀下。四人知道叔父治军甚严,回营必定问斩,又面上刺字,金人见了也绝不会放过,无奈之下,召集了一班乡中青壮落草为寇。”王栋生性率真,刚刚说完又看了一下众人,对辛弃疾说道:“不过我们虽占山为王,平时自己开荒种地,自给自足。从来不抢平民财物,即使富商官吏经过也只图财物,不害性命,所以十几年来相安无事。只有遇见金人才会杀人劫货,师父不信,可问众人。”

    辛弃疾见王栋一口一个师父长短,好生不自在,便说道:“王头领,咱们刚才打斗,如今已是朋友,在下年幼,头领年长,‘师父’两字以后却不可再叫了,我们不妨兄弟相称,要不折杀在下了。”谁知王栋说道:“自古技高者为师,却是不论年龄大小,我虽技不如人,却不能言而无信,这个师父你是当定了。”陆子淇在一旁偷笑,心道,还有非要叫别人师父的人,我这还当上师娘了,这么大个徒弟叫师娘,心中不禁好笑,继而俊脸一红,心中却幸福无比。辛弃疾无奈,也不再和他理论。

    王栋大摆宴席招待众人,席间介绍他的四位师弟于众人,二师弟吴亮,三师弟常春,四师弟邢宽。师兄弟四人都是并州文水著名拳师左昌宗得意弟子。辛弃疾也把解恭等人引见给王栋师兄弟。王栋师兄弟钦佩辛弃疾武功卓绝,王栋要将寨主之位让于师父,辛弃疾哪里肯受,又见王栋师兄弟都是曾经抗金忠义之士,便把自己一些事情也说与他们。两帮人承诺以后有事互相照应等。王栋告诉辛弃疾若他日抗金用人之时他随时可带山上弟兄前往,并可以联络到此地其他山寨一些绿林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