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宋金英烈传 » 第十四章 陆唐凄婉情

第十四章 陆唐凄婉情

    这天陆游辛弃疾陆之淇三人偕同游玩了夏县一些名胜。晚上子淇嫌累,早早回客栈休息去了,辛弃疾和陆游二人找了一家酒店去喝酒。兄弟二人久别重逢,自然要大醉一场。又是身处在河东地界,离汾州府杏花村不远,好酒自是不缺,二人要了十斤“阁老白”。

    这“阁老白”是陆游最爱,他为辛弃疾讲述了“阁老白”来由。传说此酒是当年汾阳王郭子仪府中酒师酿造而成,专供郭子仪宴饮,当年郭子仪在平“安史之乱”中功劳极大,在郭老晚年之时人人尊称其为“阁老”,此酒故称“阁老白”。后酿酒技术传于民间,也沿用这个名字,这酒酿制之时精选粮食,指定水源,酒体酿成之后密封置于陶器之中放于露天,必经三伏之天暴晒一暑,再历三九之天雪霜严冬,之后移入地窖经过至少三个春秋方能流通于市,此酒年代越长,韵味越浓。酒水上市之后品质极佳,售价其贵,但仍供不应求,只能供达官贵人,富商巨贾饮用。

    二人都是极有品味之士,一尝美酒,果是上上之品,便开怀畅饮。酒入口中,便成了话引子,二人又回忆当初相遇,在燕京与仆散揆义结金兰快乐时光。又谈论起岳飞遇害,都喟叹不已。提起前日陆之淇出主意戏弄王伯庭,以及秦桧王次翁已死,也算给岳帅出了一口恶气。辛弃疾又谈起魏胜指挥群雄灭金兵之事,对魏胜却是极为钦佩,赞不绝口。称赞那次计杀金兵真的是子牙重生,韩信再世,不过如此。喝到兴头上,两人命小二换了大碗对饮,十斤阁老白不觉下肚。两人仍不尽兴,又要了一坛,把店小二和店中宾客惊的目瞪口呆,顾不上进食,瞪大眼睛看二人饮酒畅谈。二十斤酒喝完之后,陆游已感醉意朦胧,辛弃疾也有七分醉意。辛弃疾扔下一锭银子结过酒钱,两人倚肩而行,回到客栈。

    陆游要与辛弃疾彻夜长谈便共宿一室。二人和衣躺下,陆游今天的确喝高了点,看了一眼辛弃疾,调笑道:“哥哥叫过你来过夜,之淇姑娘怕是不高兴吧。”辛弃疾脸一红道:“哥哥莫说笑,我与子淇虽情深意笃,却是冰清玉洁。”辛弃疾便细细讲了子淇女扮男装如何逃婚之事,以及黑风寨自己中毒镖子淇如何冒死为其吻吸身上毒汁,后来二人私订终身之事。陆游听罢赞叹道:“子淇天生丽质,聪明活泼,对兄弟又用情至深,三弟确不可辜负人家。”辛弃疾道:“小弟宁愿没了性命,也不负于子淇。”谁知陆游听罢竟放声大哭,泪流满面。辛弃疾忙问陆游原委,陆游喟然长叹道:“我堂堂七尺之躯,竟不如子淇一个女孩儿家,自己掌控命运。”辛弃疾追问,陆游道出了自己一段心碎往事。

    陆游出生于越州山阳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其母舅唐诚一家与陆家交往甚多。唐诚有一女儿,名唤唐婉,字蕙仙,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十二岁善诗文,十八岁琴棋书画皆通,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陆游十六岁至十八岁两年间,因参加科考方便,曾在舅舅唐诚家寄住两年。这两年之中陆游与年龄相仿的表妹情意投合,青梅竹马,在乱世之中,相伴度过一段美好时光。

    陆游与唐婉皆擅诗词,常借此倾诉衷肠。两家父母和亲朋好友,都认为是天造之合,于是陆家就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宋朝礼制,结媒以钗为信。)作信物,订下了唐家这门亲上加亲的姻事。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年)与唐婉结婚,两人琴瑟和谐、情爱弥深。不幸的是,二人婚后三年没有生育,加之陆游对于科举取仕没有上进心,引起母亲唐氏不满。

    陆家世代书香门第,以功名为最重,仕途通达,不仅是学业成就之佐证,亦是光耀门庭之礼教要求。此时的陆游已荫补登仕郎,还须赴临安参加“锁厅试”以及礼部会试,方能成就功名。陆游沉湎于情爱,无心于应试功课。其母唐氏盼儿子金榜题名,眼见陆游之境况,大为不满,数次对唐婉大加训斥,责其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后又言明二人结婚三年并无子嗣,耽误陆游科考进取功名,又不曾生下一男半女为陆家延续香火,这便是唐婉两大罪名。但此时陆、唐二人情意缠绵,难以解脱。陆母因此对唐婉大起反感,认为唐婉将把儿子的前程耽误贻尽。便强令陆游速修一书,将唐婉休弃。陆游自幼丧父,对母亲乃是至孝至敬。但陆游与表妹感情至深,表面答应把唐婉送归娘家,背后却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

    这更加激怒了陆母,严令二人断绝往来,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而唐婉一家也是当地望族,家人对女儿被休之事非常愤慨。唐家便为唐琬物色了同郡士人赵士程,令唐琬又嫁入赵家为妻,以此挽回唐家颜面。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本人亦宽厚重情,开明通达,对唐婉表现出同情与谅解。陆、唐之间从此被切断联系,音息隔绝。

    在母亲的督教下,陆游重理科举课业,二十九岁时那年前往临安参加“锁厅试”,以学识和才气博得了考官的赏识,被荐为魁首。但不幸的是,同科应试获取第二名的恰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加之陆游又不忘国耻,'喜论恢复',于是受到秦桧忌恨。在第二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秦桧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零陆游无缘功名。

    礼部会试失利后,陆游回到家乡,或在青山绿水和野寺幽处排遣愁绪;或出入酒肆把酒吟诗;或浪迹街市狂歌高哭,过着悠游无定的生活。公元1155年(绍兴二十年),陆游来到禹迹寺一个布局典雅的园林沈园。也许是造化弄人,竟然巧遇了阔别十年年的前妻唐婉。

    陆游看见唐婉与丈夫偕游,心中百感交集,深深感觉到自己心中从未忘记唐婉。唐婉故作淡定,在她与丈丈进餐之时,命人送四样陆游最喜欢吃的小菜,一壶美酒于陆游。

    陆游怅然长叹,喝完这壶“苦”酒。提笔在粉壁上题词《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词中诉尽十年相思苦、无奈之恨和悲凉意境,与唐婉沧然永别。

    唐婉读此词后,和了其词,亦为巜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欲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唐婉在词中把自己思念与隐忍之情述出,又恨世道沧凉,逼迫二人分开的无奈尽显词中。唐婉本以为自己已把离别之情谈忘,但此次见到陆游,深感自己内心之中深爱之人却是前夫陆游,不久唐婉郁闷愁怨而死。陆游讲完又是失声痛哭,声泪俱下,辛弃疾也深深感动,劝慰义兄。陆游对辛弃疾道:“自古忠孝难两全,而今我却情孝难两全,弟应以兄为戒,不可再出悔恨终生之事。”此时天已拂晓,二人酒意却也未散,聊着聊着进入梦乡,呼呼入睡。

    第二天子淇一早醒来洗漱完毕去二人房间探望,刚至门口听见二人鼾声正浓,便不打扰。二人醒来之时已近中午,方知昨晚确是喝多了。三人同去进餐,桌上陆游以大哥兼长者身份嘱咐二人行走江湖诸多注意之事。陆之淇对陆游极是敬重,大哥长短叫的陆游心花怒放,二人又同是陆姓,陆游便认子淇为义妹。陆之淇这时有了靠山,调侃辛弃疾道:“以后可不能欺负我,要不就让大哥收拾你。”辛弃疾忙道:“你不欺负我就烧高香了,我可没胆量得罪陆大小姐。”言罢三人大笑。

    陆辛二人谈及三年前约定联络北方六省群雄日后策应抗金之事已基本就绪,只待来日振臂一呼,便可成事。下一步便是夯实屠龙帮之事,既要隐秘进行,又是迫在眉睫。主要由辛弃疾活动于北方六省之间筹划,并需继续深入摸清黑龙会成员名单。陆游暂回南朝,将来一旦有战亊发生,南北呼应,里应外合,击垮金人。

    次日陆游告别辛弃疾与陆之淇,启程回归南朝。辛弃疾与陆之淇在附近游玩了一段时间也计划北上。收拾行礼时突然发现银两所剩无几,两人面面相觑。这才想起从山东出来已是半年有余,这些日子两人到处游玩所耗金银颇多。辛弃疾想了一会便道:“那就索性多住一两天再走。”子淇不解,问辛弃疾:“银子少了早走才对,为何却要再住?”辛弃疾笑而不答。子淇追问,辛弃疾道:“魏将军要我学习耿京大哥,今晚便去王伯庭家借些银两去。”子淇明白过来,拍手称好。

    两人等到深夜,客栈宾客和店家都已入睡,二人换了夜行衣悄悄越墙而出。来到王伯庭府外,看见院内灯火尽熄,飞身一跃跳入院中,陆子淇向着院中正屋弹过一快小石,“啪”的一声打在窗户之上,惊醒了屋中之人,却正是王伯庭。王伯庭大呼“来人哪,有盗贼。”惊醒了几个护院和管家,护院武士赶忙从屋中出来,手持腰刀准备抓贼,管家急忙跑到王伯庭屋前询问。王伯庭对管官说道:“赶快检查地窖去。”二人一前一后伏在房顶听的一清二楚,子淇立马尾随管家而去。辛弃疾也欲离开,此时房上正好有一只狸猫飞窜而过,辛弃疾施展轻功一跃把狸猫抓住向院中一掷,狸猫一声大叫,在院中滚了两滚便跃身逃走。护院们一看原来是只狸猫,松了口气。此时管家从后园地窖回来报告王伯庭地窖大锁完好无损,并说院中有只狸猫逃跑,应是虚惊一场。王伯庭也放下心来继续睡觉,管家出去安顿众家丁护院回屋休息。

    辛陆二人直奔后园地窖,辛弃疾运用内力一剑削开地窖铁锁,进去一看,果然珠宝玉器金银细软都在此处。二人不由分说,尽捡贵重之物包了两包飞身离开王伯庭大院。二人神不知鬼不觉各自回房休息。次日一早二人未吃早饭便结过店钱牵出马匹,翻身上马向西北方向飞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