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雷雨剑心 » 卷二十三 雀伺螳螂

卷二十三 雀伺螳螂

    雍凉城,关中大地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军事重镇。

    它不仅是关中抵御羌族入侵的最后防线,也是羌族入侵中原的桥头堡。

    百年来这里大小征战无数,多少稀世名将,在此名垂青史。又有多少英雄豪杰,在此饮恨西北。

    自两广会战以后,羌族再无余力骚扰中原,雍凉地区也因此得到了难得的平静。几十年的安居乐业,使得雍凉的生产得以恢复,粮食产量大大增加。

    虽说雍凉地属偏僻,自古以来都是荒凉的代名词。但只要粮食充足,政治清明,远离战乱,再荒凉的地带也能吸引大批能人志士。

    中原地区,早就因四方王爷之间的明争暗斗而支离破碎。朝廷为了平衡这四位王爷,近十余年来,几乎每年都要掏空国库,用来斡旋。

    国库常年空虚,朝廷为了正常运转,只能重敛于民。官员贪腐成性,奢靡成风,丝毫不顾及百姓的死活。

    朝堂之上听不到一句正人之言,民间田野百姓皆是菜色。这恐怕是中原地区百姓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当年神武皇帝昭告天下,辽广拓跋家重敛于民,辽广百姓水深火热。此话言犹在耳,不过六十余年的时间,近江朝廷此时的所作所为,只怕比之当年的辽广更甚。

    雍凉候章勋,这些年一直以轻徭薄赋治理雍凉,再加上治下承平,毫无战事,这里的百姓算是获得了久违的安定时光。

    久未见刀兵的雍凉城,今日再次迎来了大批的甲胄之士。领兵之人倒也不是旁人,正是那兵部尚书杨羽。

    “雍凉候章勋,见过钦差大人。”只见一位男子,领着一众随从,立于城门前,向杨羽施礼。

    看那男子约摸三十岁左右,身高不满六尺。一脸的络腮胡子,好似钢丝一般。便是这样也遮挡不住满脸的坑坑洼洼。右眼处的一道伤疤,总给人一种凶神恶煞的感觉。

    “侯爷请起,在下此来雍凉,乃奉朝廷之命例行监察,还请侯爷多多配合。”杨羽将章勋扶起,满脸堆笑的说道。他那张纤瘦白净的脸庞,和章勋那张黑黝黝的圆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近江朝廷对于雍凉的管理,独树一帜,将雍州、凉州合二为一,称为雍凉。在雍凉不设知州,不立通判,也没有节度使,一切军政大权皆由雍凉候自行决断。

    不交粮,不纳贡,不入朝,不参拜。

    这便是当年神武皇帝对雍凉候的特许。再加上雍凉候世袭罔替,这块土地,俨然己经变成了章家自己的产业了。

    这样的制度,让雍凉俨然成为了一个偏僻的小朝廷。章勋在雍凉这块地方,所能行使的威严和权利,只怕一点不在皇帝之下。

    正因为雍凉的这种特殊性,近江朝廷为了防止雍凉章氏家族做大,每隔几年都会由朝廷指派专人,对雍凉进行监察。

    说是监察,实则为提醒。提醒雍凉候,要时刻摆正自己的身份,记得今日域中是谁家的天下。

    要说今年监察雍凉的人选,在朝堂上还引起了一轮轩然大波。

    这事还要从半个月之前说起,那时正是龙啸天重伤昏迷之时。

    金銮殿外,金碧辉煌,就连天空中都弥漫财富和权势的味道。

    那一条直通龙椅的“皇道”,又有多少鲜血充斥其中。

    “上朝.........”

    一声长呼,在偌大的皇城中不断回响。

    不一会,满朝文武,官服整齐,手中持笏,分两队而立,整齐划一的往那金銮殿走去。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分两班站立。六部九卿全都到齐,却偏偏没有见到那太傅高燮。

    君王殿上山呼万岁,这份感觉,也难怪总有那么多人不惜闹个尸山血海,也要一亲那皇帝宝座的方泽。

    “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班。”一个年轻的太监,上前几步对着满朝文武高声说道。

    似他这般身有残缺之人,想来也只有在这一刻,才能过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感觉了。

    “老臣有事启奏。”文官列中闪出一人,头戴獬豸冠,身穿狻猊服,手持象牙笏。跪于地上,向皇座上不满二十岁的皇帝施礼道。

    “爱卿平身。”那小皇帝坐在纯金打造的宝座上,姿态上端的是器宇不凡。

    “袁卿家,有何要事启奏?”短短八个字,说的是不紧不慢,不温不火,倒是把那帝王应该有的气势,展现的淋漓尽致。

    “启禀皇上,再过几日,便是三年一度雍凉监察。朝廷需择良臣赶赴雍凉,例行监督之职。”袁士诚毕恭毕敬的对着高高在上的皇帝回禀道。

    “爱卿所言正是朕心中所思,不知爱卿是否有合适人选。”

    “老臣斗胆推举一人,兵部尚书杨羽勤劳王事,刚直中正,堪当此任。”

    此言一出,整个朝野一片哗然。

    就连那高高在上的小皇帝,也不免吃了一惊。

    十几日前,太傅高燮上表皇帝,推举杨羽赴雍凉监察。当时袁士诚极力反对,两个加在一起超过百岁的老人,在朝堂之上吵的不可开交。

    闹得整个朝堂人尽皆知,就连皇帝最后都愤然离场,虽说没有当场发做,但那衣袖的奋力一甩,已经说明了一切。

    “太傅此前保举杨羽出使雍凉,爱卿当时极力反对,却不知今日为何........”

    “启禀陛下,老臣愚钝,受小人蒙蔽,险些让朝廷损失了一位栋梁之才。”袁士诚听得皇帝这么说,立马跪下回禀道。

    “老臣甘愿受罚,还请陛下已社稷为重,委派杨羽出使雍凉。”说完一个头磕在地上,久久的不愿抬起来。

    约摸一盏茶的功夫,只听得那宝座上缓缓的说道:“爱卿平身,卿之举荐公允得体,朕准奏。”

    “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袁士诚磕头如同捣蒜一般,不住的叩拜。

    此事一了,朝堂之上再无大事商讨,六部所奏之事皆是朝廷制式之事,有先例可循,算不上大事。

    袁士诚散朝之后便径直回府,不似其他的官员,散朝路上还有言语交流。

    “闭门谢客。”袁士诚刚回到府中,便对手下吩咐道。

    “是,老爷。”

    “少爷呢?”

    “少爷今天一早便启程赶往武当,据说是大师兄来信,武当有要事需要少爷前往处理。”

    “哦,我倒忘了,他昨晚已对我说了。”这边袁士诚说着,那边两位丫鬟端着茶水和脸盆走了进来。

    时间过得也真是快,不一会已到未时。袁士诚已经年过六旬有余,每天午时至未时,总要休息一个时辰,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能让自己精力更加充沛。

    这不刚过了未时,老爷子悠悠的醒来。正和往常一样喝着茶,吃着点心,批阅着阁部行文。

    “老爷,门外有人求见。”门房的老宋头,走进屋来汇报道。

    “不见,我已经说了今天闭门谢客。”老爷子说这话连头都没抬。

    “老爷........这人您还是见一下吧。”老宋头小声的说道。

    “老宋啊,你今天是怎么了,我都说了不见。”老爷子,放下手中的行文,语气强硬了不少。

    “老爷,这是他的名帖。”一边说一边递上了名帖。

    老爷子本不想看,可老宋头跟了自己四十年。风风雨雨,从无怨言,这份感情兄早就超过一般的主仆了。碍于这份情面,还是看了起来。

    这一看老爷子不免吃了一惊,对老宋头问道:“他人在那里?”

    “老爷,他不肯进来,就在门房候着呢。”

    “请他去书房,记得从偏门走。”

    “好的,老爷。”

    不过片刻,老宋头领着一位身穿深色长衫,头戴斗笠的人往书房走去。

    “大人,老爷就在里面等你,请。”这个请字一出口,右掌顺势往前伸出。

    “有劳。”那人对着老宋头一抱拳,十分客气的说道。

    “下官杨羽,见过阁老。”那人摘下斗笠,对着袁士诚毕恭毕敬的施礼道。

    “杨大人不必多礼,请坐。”老爷子亲自扶着坐上了上座。

    两人在书房里,洽谈了一个时辰。想来说的,也不过就是前往雍凉的那些事。

    当天夜里,已是亥时过半,太傅府内依旧灯火通明。高燮有着宵夜的习惯,这个时间府上的厨子和下人,正在热火朝天的为他准备着夜宵。

    寻常人吃夜宵,也不过是些奶酪饽饽,春卷蜜饯之内的点心。

    高燮这夜宵可是不同寻常,这宵夜四个凉菜、三个热菜、干果、蜜饯、以及红豆沙一样都不能少。

    要说今天做的“爆炒小酥肉”所用食材更是惊人,一份小小的小酥肉,竟然要用到十二只活猪。平常百姓家,只怕是一年也吃不上一次猪肉。

    这猪也有讲究,必须是刚满十个月的小猪仔,多一天少一天都是不合格的。至于其它的辅料,什么参酒,鹿血各种名贵的食材更是不胜枚举。

    府内热火朝天,高燮在书房谈笑风声,喝茶对弈。

    “你这棋艺,倒是有点长进啊。”高燮喝着茶,笑眯眯的看着对弈之人说道。

    “学生这棋艺,跟恩相比起来,还是天差地别啊。”对弈之人,也不是别人,正是杨羽。

    “那袁老头,相信你了?”

    “深信不疑,恩相此计实在是妙,这一招只怕就要彻底打垮袁家了。”杨羽一边说着,一边再落一子。

    “这是一盘死棋,在这局棋里面黑白双方都不会是胜者。因为我手里还有一把翡翠的棋子。”高燮说着,脸上那股神情别提多得意了。

    “江湖、民间、庙堂都已在我掌握中。你此番去雍凉,一切行事都要按照朝廷制度来办,不能有一点僭越。我还安排了一个江湖高手,来协助你。你记得所有和朝廷制度相悖的事,都交给他去办。”高燮嘴上说着,手上的棋一点不落,一步一步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恩相放心,学生牢记在心。”

    “记得,你去之前一定要去沈仲元府上,一定要告诉他一声。”高燮特意压低了声音,靠近了对杨羽说道。

    “学生明白。”

    杨羽这话还没落地,外面管家回禀道,夜宵已安排好,请老爷用膳。

    “走,和老夫一起去宵夜吧。”高燮对着杨羽说道。

    “是,恩相请。”杨羽虽然跟着高燮已有十年之久,要说一起吃宵夜这倒也是第一次。

    一顿丰盛的夜宵,倒是让杨羽也是大开了眼界。“红烧海参”“爆炒酥肉”“雪蛤莲子羹”哪一道菜都是名贵至极,就是皇宫里只怕也不容易见到。

    吃到正酣时,高燮笑盈盈的对杨羽说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惜啊,太多太多人从始至终,也没明白谁是螳螂,谁是黄雀。袁士诚,你可千万别怪老夫啊。”说完得意的笑了起来,那笑声总让人觉得脖子发凉。

    纷纷世上多少事,谁是螳螂,谁是黄雀,从来都不是绝对的。这一刻你是黄雀,也许下一刻就变成了螳螂。

    书回正文,杨羽到了雍凉,只怕雍凉之地刀兵再起。这表示朝廷势力也已进驻雍凉,短短一个多月,江湖剑道三大家,朝廷虎贲军,还有即将赶到雍凉的武当主教。

    一时间,江湖、朝廷、道家三大势力齐聚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