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汉孤儿 » 第八十七章 天道人心

第八十七章 天道人心

    卫律说话吞吞吐吐。

    是怕大单于?

    老阏氏勉强起了起身:你这孩子说话不痛快,你不敢说,我对他说!

    卫律这才转到正题:老人家,您听说过汉将李广利吧?

    老阏氏打了个哈欠:听说过一点儿,长得挺英俊的......说他做甚?

    卫律哭丧着脸:他是咱们的大仇人......杀了大匈奴无数族人,我早就想打败他、抓住他祭天,为族人们报仇雪恨!多亏昆仑神保佑,好不容易打败了他......

    可是大单于......算了,我还是不说了!

    老阏氏生气道:你这孩子,说,快说,什么也别怕!

    卫律沉默片刻,这才装作勉为其难说道:我设计抓住了李广利,本该立刻杀了他祭天,可是,大单于却准许他投降......

    是这样啊,老阏氏有些不悦,狐鹿姑不该把小女儿嫁给他......

    卫律微微加重语气:大单于错上加错,不但寒了族人的心,一定触怒了全能的昆仑神!惹得您老人家生病闹灾......

    招啊,我这老身子骨从来硬朗,却无缘无故生这场大病......老阏氏显然发怒了,她敬神一贯虔诚。

    卫律心中窃喜儿,趁热打铁:要是杀了李广利祭天,您老人家的病一定能好!

    这话太有道理了!李广利卖相好,肉也多,又是大仇人,昆仑神一定喜欢......

    老阏氏雷厉风行,马上就要派兵去抓李广利。

    奶奶且慢,卫律赶忙拦住:李广利很得大单于喜爱,必须等到大单于外出,这事儿才能成!

    就你娃鬼点子多!老阏氏慈爱地骂他一句,心情相当不错。

    终于有一天,狐鹿姑大单于有事外出,老阏氏立刻派出两个亲兄弟,带兵抓了李广利。

    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图安妮,也就是李广利的匈奴夫人,哪能舍得夫君,一哭二闹三上吊,全然无效,慌忙骑上快马,去找父亲狐鹿姑大单于。狐鹿姑吃了一惊,快马加鞭赶回来,急问李广利呢?

    手下人答曰:在祭坛上摆着呢。

    狐鹿姑大单于大怒:什么?!

    等问明情况,是他老娘下的命令......他长叹一声,也无可奈何,抚摸着女儿的长发安慰道:儿啊,事已至此,不要难过,我再给你找个好男子嫁了。

    ......

    孝武皇帝问道:消息属实?

    被公孙敖的假消息坑过一回,孝武皇帝简直落下了病根。

    那逃归的汉人说得肯定:那还有假!草民亲眼所见,李广利被抬上祭台,开膛破肚......

    孝武皇帝端详着他:既然如此,朕封你为远信侯,你就留着长安享福吧。

    远信侯乐疯了,千恩万谢地去了。

    孝武皇帝望着他远去的背影,自言自语:先留在朕身边,消息要是假的,朕也找的到你......

    过了一年,密使回报:李广利被祭天,千真万确。

    孝武皇帝这才勉强平息了怒气,李广利落了个三牲的下场,死得惨了点儿,老天爷毕竟有眼,也算替朕的据儿、替数万将士报仇雪恨了,他这才彻底息了征伐之心......不过,思来想去,皇上又起了疑心,李广利、刘屈氂这些人费尽心机,要扶保刘髆上位,刘髆是否参与阴谋?

    倒要问问!

    宣昌邑王刘髆!

    面对着父皇犀利的眼神,刘髆心惊胆战,他知道舅舅李广利完了,自己的靠山都没了,不过,他确实没有参与废立阴谋。看他哆哆嗦嗦不成器的样子,孝武皇帝气不打一处来,把他训斥了一顿,赶出寝宫。

    哪知道刘髆受了惊吓,思虑成病,竟至一命呜呼!

    孝武皇帝也有些后悔,这是个老实孩子,应该没参与李广利他们的阴谋,呜呼哀哉!皇上又思念起李夫人......怜惜之下,赐刘髆谥号昌邑哀王,把刘髆的儿子刘贺叫到身边,慰勉了一番,让他继承了昌邑王位,嘱咐大臣们不要亏待。

    皇上真的感觉累了,他知道来日无多,得安排后事了。

    齐王刘闳、太子刘据、昌邑王刘髆,仨儿子都死在自己前头,活着的儿子中,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都不成器,只有幼子刘弗陵聪敏英睿,人又长得高大,深得他喜爱,可惜他只有八岁......

    孝武皇帝想了很多。

    他想起当年刚登基,祖母窦老太后、母亲王太后都是厉害角色,自己说了不算,害得信用的大臣丢了性命......一旦朕撒手人寰,刘弗陵太小,母少子壮,我大汉的权柄就落到钩弋夫人手里......

    不行!

    皇上狠了狠心,传诏:赐死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被拉下去的时候,回头哀怨地望着他,那眼神真让他难受,他的心在滴血......不过没有选择,这事儿他必须办!

    皇上咬着牙说:你活不了了!在黄泉路上等着我......刘弗陵已立为太子,你的儿子就是未来的皇上。

    老天爷戏弄人啊,夺走了朕的据儿......社稷之重却让一个孩子承担......

    刘弗陵需要帮手!

    皇上早就想好了,传旨:宣大鸿胪田千秋入宫,对了,让田千秋带赵过一起来。

    赵过是那根儿葱?三公九卿里没他......使臣一头雾水,又不敢问。

    皇上端详了田千秋半晌,徐徐说道:田千秋,朕擢升你为丞相,封富民侯。

    臣,谢主隆恩!真是意外之喜,田千秋真心叩谢皇上。

    田千秋你可明白,朕为什么封你富民侯?

    额......田千秋只顾了高兴,一时卡壳,不过他还算机灵,顾名思义,富民吗,使民富也......臣谨遵圣意!

    皇上微微颔首,表示满意:朕打了几十年仗,天下凋敝久矣,你要让老百姓衣食丰足、富足起来......赵过,你过来。

    微臣在!

    皇上看了看他,说:举起你的手来。

    赵过不明所以,田千秋莫名其妙。

    嗯,一手老茧,好!

    皇上赞了一句,问道:朕听说你是个能工巧匠,善于钻研农具?

    田千秋插言:是的,陛下,赵过研究出新的汉犁,又省力耕地的效果又好!

    皇上笑了笑:赵过,朕升你为搜粟都尉,给朕好好教老百姓种地,多打粮食,好好过日子,过好日子!

    赵过感动得热泪涕零:臣鞠躬尽瘁,不负圣恩!

    当然,只有这两个人还远远不够,刘弗陵再聪明,只不过才八岁,需要几个顾命大臣。

    人选皇上早就想好了。

    首先是奉车都尉霍光。皇上想起了霍去病,那是他最喜爱的大将,唉......这些年,朕把对霍去病的钟爱,转移到他这个异母弟身上。当然,兄弟俩的性格完全不同,霍去病鲜衣怒马,风流倜傥,英武绝伦,锐不可当,霍光敦厚谦退,恭谨守礼,老成持重,从不逾矩。霍去病是大汉神兵,鞭笞万里,开疆拓土,霍光没那个本事,可比万里长城,守成绰绰有余,这正是朕最看重的......

    第二个人是金曰磾,这个人绝对可靠,他本是匈奴王子,人才出众,却对朕忠心耿耿,他为人谨慎,还救过朕的命......本来皇上第一个想到了他,可惜他是外国人,依他的性格,他一定会谦让,让霍光居首。

    第三个人,上官桀。霍光不曾带兵打仗,这个人却是员悍将,骁勇善战,通晓谋略,要不是他,李广利早就没命了,等不到投降匈奴、光荣祭天......

    第四个人,桑弘羊。朕打了几十年仗,要不是桑弘羊理财有方,我大汉朝早就破产了,老百姓早就造反了,盐铁专营酒榷沽,把商人的暴力夺回国家手里,平准之法抑物价,让老百姓能买得起粮食过日子,这是个大才、专才......

    召霍光、金曰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一同见驾!

    宣旨: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曰磾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桑弘羊为御史大夫。一并受诏命辅佐幼主!

    皇上的目光依次扫过去,霍光谨厚,金曰磾守礼,都是他信得过的人,上官桀懂军事,桑弘羊懂财政,有这几个人在,刘弗陵应该安枕无忧了吧......

    唉,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谁让仙人无踪,不能让朕多活几年呢,谁让朕的据儿......

    孝武皇帝怀着无限遗憾,撒手而去。

    ......

    第三十八讲结束,《东山野史》到这里也戛然而止。后面还有些残痕,显然被撕掉几页,无法揣测写了些什么,我长长地吁了口气......

    终于看完了这卷怪书!

    仿佛刚经历了长途跋涉,耗尽了我所有精力,我瘫在塌上心潮起伏,久久难平......

    我觉得这本野史才是正史。

    它让我看到人世间血淋淋的残酷,一点儿不亚于丛林世界,孝武皇帝,我的曾祖父......我百感交集,泪眼模糊......孝武皇帝吊住一口气,在驾崩之前报了杀子之仇,把害我祖父的人一个个送进坟墓。这话不准确,恐怕很多人连坟墓也没有,死无葬身之地!

    可是,刘屈氂那些人敢对祖父下手,我隐隐约约觉得,都是曾祖父造成的......

    曾祖父这样超级强悍的人,竟然也能被人抓住弱点,害得如此之惨......

    人生在世能不慎乎!

    但是,在得知祖父丧命那一刻,曾祖父完全清醒过来,看透了一切阴谋。可是,曾祖父又是那样可怖!他如此沉得住气,张弓待虎,引而不发......他把仇恨深埋在心里,装糊涂装得天衣无缝。

    他封赏了所有参与剿灭祖父的“功臣”,还给他们为国立功的机会,然后,一个一个,把他们残忍地杀掉,每一个都堂而皇之,每一个都是廷尉定的罪,合乎汉律,无懈可击......

    这些“功臣”,糊涂一点儿的,可能临死还不明白为什么,聪明人,如刘屈氂,恐怕在曾祖父封张富昌为题侯、李寿为邗侯的那一刻,就应该看出些苗头......只是,刘屈氂他们不相信,不甘心......

    可是,我再一次起了疑心,疯疯癫癫的道玄,为什么非要让我看这卷书?仅仅是像个顽童一样,天真地卖弄他的大作?不对,道玄一点儿都不疯,他似乎一直在给我“授课”,一直在......帮我?

    他为什么要帮我?这问题,我在心里问过很多次。过去的一切,他为什么知道得这么清楚?我心思不定,如风飘乱絮,忽然想起,书中有个“高人”......他一直在指点刘屈氂,直到这奸贼荣登相位。

    高人是谁?谁是高人?道玄为什么不写他名字......

    道玄?

    高人是道玄!

    我为自己的联想感到吃惊,但这又是我的直觉,挥之不去!我不知道该不该相信这种直觉......在刘屈氂登上相位之前,道玄,假定是道玄,是一个没有任何感情的怪物,他只是在实验他胸中的学问,胸中的道——强弱变化之道,他让一个个强者倒下,让刘屈氂弱鸡变凤凰。但是,在预见及目睹了巫蛊惨祸之后,他似乎变成了人......

    他有了心,肉长的心。

    所以他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