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1295章 国体(9)

第1295章 国体(9)

    争吵随着高诚发话,停止了下来。

    殿内众人,从震惊中缓过神后,也开始缓缓思考流官与久任的利弊之处。

    高诚悠悠叹声,制止两位重臣后,同样拧起眉头,细细观察着众卿臣的态度,等待着下一位站出来的人。

    流官制度,是早晚的事,但现在不是处理的时候。

    政体改革的大致事项,基本上都定了下来。在场的诸州系***物,也没有太大的意见。这说明,政体改革已经初步达成了统治阶层的战线统一。

    而流官制度现在放出来,无疑是在破坏这条刚刚统一的战线,徒然予内部制造矛盾,影响政体改革。

    当然,蔡邕的话,也起到了些许作用。

    比如,试探下诸卿臣的意见。

    “陛下,臣以为流官制,非上善之选!”

    没有理由,杨彪率先挺身而出,先拆了自家上司的后台。

    但,阎象并没有在意,连看都没看杨彪一眼,只是一直盯着蔡邕。

    中枢府二把手的发话,算是点了火苗。

    赵温、杨衡、杨懿、韦端、杜翕、钟繇等人纷纷建言,口致统一,反对流官制度。

    高诚瞥了一眼,说话的人都是世家大族出身,很正常。毕竟,久任制度是士族维持门生关系的一大要素。而没说话的,都是自己提拔上来的亲腹,但心里面未必不支持久任。

    “嗯~久任制与流官制,交行数百年,孰优孰劣,尚未可知。蔡公,此事暂且先放下,吾等还是先定好五年计划事宜,此关乎国朝民生发展大计,不容有失。”

    短暂的试探,让高诚也明白流官制的推行会比政体改革更加困难后,也就发话定音,把议会扯回到原题。

    蔡邕轻叹一声,无奈拱礼言道:“老臣明白!”

    “好,那就继续说五年计划的事。这件事,朝廷务必要重视起来,中枢府要时刻盯着。万一计划定下来,实施起来却违背了初衷,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就得及时更改,避免酿成大错。御史府,也需派遣人员,实地进行考核,及时汇报中央。此外,诸君可还有异议,一并提出来。”.br>

    高诚再度强调了一遍五年计划的重要性,而后将舞台交给众人。

    异议不多,更多的是众卿臣的疑惑。

    毕竟,五年计划他们以前都没有听说过,即便先前大致上讲解了一番,但仍有许多不解、困惑之处。

    高诚也不着急,有人询问便一一作答。

    这一讨论,便已经过了饭点。

    中间,君臣大家伙一块吃了顿饭,继续着商讨其间杂议。

    负责解答卿臣困惑的高诚,在众口之中,也对五年计划的实施有了大致的构想。

    推行的问题不大,毕竟也就是多费些气力,影响不了各方的利益。但也不是没有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监察的难题。

    天下太大了,即便现在大周只占据着司隶、凉、益、并四周之地,可那也是地广数千里。几百个县邑,从南到北,从西向东,无论是气候温度,还是地质地貌,都相差甚大。于监察而言,难度非常大。

    其次,便是政体结构的遗留问题。

    朝廷难以了解乡镇以下的详细情况,甚至放到巴蜀之地,可能连某些乡镇的情况都不清楚。

    这不是国朝官僚不给力,实在是通讯设施、交通设施的时代局限。

    有些亭里就在山窝子里,百姓自给自足,与外界交流甚少。尤其是放到现在战火纷纷的大形势下,很多居住在深山老林的百姓,完全就是关起门来自己过自己的。

    当地胥吏想要找到他们,都得费老鼻子劲了,更别说其他方面了。

    这种状况就导致,五年计划很难覆盖到一些地方偏僻的百姓。

    当然,问题都不大。

    五年计划是整体发展计划,无论是监察困难,还是交通困难都可以慢慢解决。

    于是,大体既定!

    接下来,在殿内负责记录的文吏们,开始整理会议内容,同时转达诸卿臣查验。

    随后,在众人的讨论下,最终定下《明武八年政改大策》。

    这便是政改大纲,当然还没有彻底完成,后续还需要进行填序、修订、刊印等程序,然后才会发放到诸府部,以用于指导全国政改。

    待到君臣散去之后,大周将迎来建国以来首次全方位的改革,也将正式脱下承汉制的外衣,打造独属于自己的制度。

    自大议后,六月中下旬十余日内,长安城都处于一种极度压抑的状态。

    当中枢府正式向诸府部传达政改政令后,各府部可谓是一片混乱。即便有着诸府部高层压制,但还是那句话,中央官署不是一个人的官署,也不是几个人的官署,而是一群人的官署。

    高层意见统一,战线构建完成,但中低层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

    而这,正是造成混乱的原因,同样也在所有人的预料之中。

    有权有势的毕竟是少数,中央各官署大部分人都是花费了数年,乃至十余年的时间,构建出他们现今的关系网,稳固自己当前的位置。

    可随着政改大令一下,中底层官吏大部分人都面临着关系网重建、职位升降变更等一系列的问题。

    有实力的,已经开始匆匆打理关系。没实力,亦或者形势困难的人,开始摆烂....

    没错,就是摆烂,还不少!

    在官场上,得罪人很正常,很普遍。

    大点的派系之争就不说了,小点的私人恩怨,亦或者上下关系不和等等,太多太多了。

    关系硬的自然不怕,关系差点或者得罪了直属上司的人,基本上凉了,所以摆的更开了。

    这般状况,处理起来也不麻烦,跟不上时代的人注定会被抛弃。

    只要高层稳住,长安城就乱不了。

    这种官僚混乱,是片面的,也是暂时的。

    .....

    七月一到。

    将近二十天的时间,各官署已经恢复正常运转,其中自然裁撤了不少老人,也增添了不少新人。

    结果就是,长安老百姓不知不觉中,朝廷中央已经准备好办一件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