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卷藏白云窦 » 第一章

第一章

    中楚大地历经百年纷乱,最后归于具、旦、蕨、沅四国。其中,具国占西陲之地,以嵩郡为都,又辖五郡,西据贯云山脉,北临龙眠峡谷,南依鳍江,唯最最东面的纶郡,与三国均有接壤。

    如今,兵戈止,天下兴,一直以来被视为首当其冲、不能修德的纶郡,摇身一变,俨然成了交通要塞。行道上车水马龙,整日不绝,市集里三教九流,形形色色,不乏奇技淫巧,多有方术之士,四方风闻传言在这里聚散离合,江湖儿女情长有道是因缘际会。

    纶郡治下,偏居东境一隅的彤县,主城六里见方,设东西两门。府邸朝南而建,居于正中,城南有山水,甲第连天千百间;城北好博戏,呼卢喝雉连暮夜;抱布贸丝于东,纵情声色于西。至于农户,城郊外,水田边,蓬门荜户,分村而居。

    田丰村的步且,儿童时便以聪慧闻名于乡里,如今已及弱冠之年,恰闻鲤山书院新立,正在广招生徒,便辞别了阿父阿母,只身前往彤县城去了。

    一望无垠的稻穗在和风细雨中摇曳生姿,成群结队的斗鱼在沟渠涧水里追逐打闹。说起这斗鱼,与其他鱼类相比,大有不同,体形狭小如鳑皮,颜色晦暗不显眼,待到春来动情时,换上绚丽多彩服;两根腹鳍宛如垂綏在前,大有庙堂之相;离水数日竟还能呼吸自如,令人刮目相看;慷慨好斗显英雄,舔犊情深是本能,真不是一般的小鱼儿呢!

    “吁~,驾!”

    如鼓点般打在地上的马蹄,顿时扬起阵阵尘土,把步且熏得睁不开眼来。时值正午,眼瞅着这春日的阳光如美娇娘一般,出落得越来越白白净净,照得人脸红耳热,晃得人晕头转向,步且不由地加快了脚步。

    借着刚才那匹骏马风驰电掣的劲头,步且前倾身子一路小跑,很快就进入了不远处的一片橡树林里。如此茂密的林子,足以庇护往来的过客免受一时风雨、烈日之困。被林间斑驳陆离的阳光吸引,步且找了一块平整的黄石坐了下来。

    田丰村的橡树跟这儿的不同,大多是不足一人高的小型灌木。儿童时,但逢秋高气爽,步且便会伙同两三个小伙伴跑去附近的荒山野岭之中,采摘、收集那些挂满枝头的橡子,然后回家认认真真地用麻线将它们首尾相串,做成项链或者手链,想来还真是一件别有趣味、值得怀念的事情呢!

    坐在树下休息的步且,拿出阿母亲手缝制的穿绳收口小布袋,正准备抓一把香喷喷的炒米出来垫垫肚子,忽然听见前面不远处的山坡下面,有犬吠马鸣的声响。步且立马起身,卯足了劲冲上坡去。看见前方道路当中横亘着一棵一人抱粗的苟树,那辆刚刚从自己身旁呼啸而过的马车正停在道路中央,后面路边还停靠着一辆堆满了各式各样竹编器物的两轮平板推车,左扶手上栓着一条圆脸棕毛卷尾看着憨憨的大狗,右扶手上坐着一位不紧不慢抽着水烟的赶集乡民。一个轻掸着拂尘的道士,两个急着赶路的游学士子,和三个看起来颇有身手的武林人士,围在那边指手画脚、声情并茂地不知道说了些什么,然后就看着他们自顾自从旁边树丛之中绕了过去,很快便消失在了视野之内。

    步且一个箭步下坡,径直来到树前,不由地暗暗赞叹,这树冠好大啊,如同一个三丈之阔的巨人横躺在道路之上,怎能不令人寸步难行?苟树可以说无处不在,生命力顽强,成长也迅速,从小小秧苗到参天大树不过数年光景,果可食用,叶可入药,着实令人心生敬意。

    参差披拂的苟树树枝像只豪猪一样,真让人一时不知该如何下手。步且凭借着瘦削的身形,在树枝之间闪转腾挪,终于来到树干之处,稍稍靠住了,从腰间拔出一尺短剑,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一顿削砍,树枝压着树枝,哗啦啦地应声落在地上。步且做梦都没有想到,手中之物竟然是一把货真价实的宝剑呢!且看手起刀落处,干脆利落,不费吹灰之力,似有削铁如泥之锋。有如此宝剑在握,连步且这种身手平平无奇的书生,都觉得顿时风生水起,仿佛武艺精进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怪不得为了一把传说中的绝世神剑,那些武林人士可以前赴后继,不惜血染江湖呢!

    这么挥舞了个把时辰,像乳汁一般浓厚的苟树枝液早已把步且全身上下都溅了个遍。所谓刀剑再锋,武功再高,也抵不过体力条疯狂地往下掉。豆大的汗珠子毫不含糊地从步且的额头、两鬓不断地生出、滚落下来,眼睛都有些迷糊不清了。

    随着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坐在穹顶厢式马车里的那位,似乎有点坐不住了。听着外面剑砍枝条的咔嚓声,清理路面的沙沙声,和搬移树干的吆喝声,忍不住悄悄地把窗帘撩开一条缝来,正好瞧见步且大汗淋漓的身影,刹那间闪过一丝丝不可言说的故情旧意来,真是有点莫名其妙呢!腰间挂着的短剑熠熠生辉,有一种旧物重现的感觉,就好像某时某刻突然嗅到了一种熟悉的味道,却愣是想不起来到底是什么,再要追想时,那种感觉早已消失无踪,常常困惑不已。

    道路终于无阻,快马不用加鞭。不一会儿,马车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步且把得赏二两银子放进兜里,沉甸甸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话说到了鲤山书院,众学子各以小牌写上自己的姓名与年甲,顺序进谒,有近百人。山长白渊明宗立旨,首论“善恶”两字,座下学子无不齐肃,讲到发人之本心,时时引经据典,闻者莫不感动。

    待到诸生自讲环节,步且起身说道:

    “绝大多数时候,世人对于事情的评判都是主观于喜好,仆从于大势;绝大多数时候,事情也远远不是事实。辩是非者,不喜欢事实,因为事实往往扑朔迷离;讲对错者,不喜欢事实,因为事实常常千疮百孔;论功罪者,不喜欢事实,因为事实总是善恶纠缠;绝大多数时候,世人有意无意间把同一个事实加工成不同的事情,这样一来,各自就都显得理直气壮、义正言辞了。所以说,世人皆可道“是非”,却不该党同伐异;理应明“对错”,断不能妄言欺人;若敬畏“功罪”,必可以惩恶扬善。”

    众人无不以为善!

    书院有百亩学田以供饮食,有数间斋舍以供起居,为此,留下从学者有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