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卷藏白云窦 » 第三章

第三章

    山长白渊,年五十有余,博学多识,世家子弟出身,太熙二年登进士第,因直言犯谏,引圣上不悦,贬谪至鲤山书院主持教学。学堂上常言科举之痹,勉劝诸生不要只想着做官,不要只想着追名逐利,应当明义礼、修身心、推己及人。

    为此,常有学子反诘道:

    “你自己考了科举,现在也当着官,如何不许我等致仕为官,为国分忧?”

    “若不入庙堂,如何能屡实书院“经世致用”的宗旨?那岂不是一句空话!”

    “传道济民中的这个民字,是否包含贱民,诸如贩夫走卒、乡野村夫、巧匠奸商之类?”

    “曾有言,不可与非我士族类狎昵,哪怕是亲朋故旧。但如今书院内却不乏贱民,那我等当如何处之?”

    诸如此类,课堂上学生提出的这些疑问,非常尖锐,大有剑拔弩张之势,若不了解书院自由、开放的传统,听着倒像是有人故意过来拆台似的。

    白渊不敢怠慢,针对这些问题,都一一做了条分缕析,答疑解惑。有不以为然者,有拂袖而去者,有将信将疑者,也有心悦诚服者,不可足一而论。

    “等会儿在县府,咱能吃好喝好吗?”

    卢鳌小声问道。

    “怎么不能,该怎么吃就怎么吃!该怎么喝就怎么喝!”

    诸葛绛也许是觉得街上太吵闹了,怕卢鳌听不见,一不小心没控制好音量,跟大喊大叫已没什么区别。众人听了无不会心一笑,唯有白渊一人在前,作怡然自得状,应该是在思索什么弯弯绕绕吧!

    东盛街上可是出了名的热闹,就说那些摇着拨浪鼓招徕生意的挑担货郎吧,真就随处可见,你可别小瞧了他们,要我说,扁担两头自有一方天地。且不说各种零零碎碎的生活必需物品,也不说花样繁多的各式点心吃食,但是这层出不穷的新奇小玩意,便招引得妇孺们,三个一攒,五个一簇,围绕在小摊边上,张罗得不亦乐乎。

    “这茶真香!”

    “这茶叫什么名?”

    “与我们那儿的茶叶大不相同嘞!”

    “确是好茶,好茶!”

    经过一个毫不起眼的路边摊时,眼角里瞧见摊前已经围了好几个人了,看着像是外地过来的客商,在那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见那乡民,手里既没有咚咚作响的摇鼓,口中也不会朗朗上口唱曲似的吆喝,只是一味木纳地点头微笑,一看就知道不是一个会走街串巷做买卖的生意人。只见他身前放着两个桶形的竹筐,上面盖着一个竹笪,竹笪上面摆了一只直径不满一尺的圆形榉木生漆盘,里面放有一些散茶,笪上层层叠叠堆码着的,是用箬叶扎好了的成品干茶。

    “说起这若霭茶,采于露水未干之时”,步且往回走到摊前,回话道。

    闲逛的男女老少,原本漫无目的,如今瞧见了这儿有人说道,纷纷停下了脚步,看起了热闹。

    步且见状,继续说道:

    “用竹匾筛去老叶、拣净;置一铁锅,下面以松针引火,各色杂木燃之”,

    远处的行人,望见了这边簇拥的人群,也都好奇地渐渐围拢过来。

    “待铁锅烧至烫手,将鲜茶扑入,徒手翻腾;见青叶失水过半,灶膛内留两根柴火,聚拢茶叶用力搓挤”,

    且看这安静的人群,竟流露出收听评书演义一般的期待表情,

    步且吸足一口气接着说道:

    “看茶色乌、绒毛起,底下留一根柴火,揉捻摊散,直至茶干;冷却后用箬叶包好,便是这彤县地产好茶!”

    步且把最后这几个字说得尤为响亮,倒惹得四周叫好声迭起。

    步且说完,从人群中挤出,往前张望,诸葛绛他们早已没了踪影,哪还瞧得见啊!

    “可不能误了正事!”

    步且心里想着,正要提脚快步远去,却隐约听见身后传来一个似曾相识的声音。

    “掌柜的,给我来两包茶叶。”

    百步之远的步且,回头循声望去,见那女子娇小玲珑,腰如束素,绣罗衣裳,态浓意远,正笑意盈盈地望着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