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霸坦蓝猫 »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

    晋时的风格自秦以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三国时大丈夫挂在嘴边,到了晋时似乎这股风气荡然无存了,竹林七贤这段是公元262年,还是曹魏期,但实际掌权者已经是司马氏。司马炎于公元265年篡取了曹魏的政权,建立了西晋,280年灭了东吴,统一中原。西晋之前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了魏国(公元220年),只存在了45年。东晋西晋加在一起,共155年,在公元420年灭亡。看竹林七贤这一段的时候,我感觉很困惑的一点是为什么他们才华横溢会选择隐居,既然称为七贤又为何如此藐视礼教,为什么他们会如此痛恨朝廷呢?查阅了一些资料之后,得出了以下的一些结论。

    首先不得不先说一下曹魏,曹魏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的,在曹魏之前的是东汉,这也是为什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称为贼的原因。曹操为什么不直接废了汉帝自立呢?刘邦的天下是打下来的,曹操的也是打下来的,只因为不是农民起义军而是贵族起兵,所以他就是乱臣贼子啦,是这个意思吗?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对比刘邦的起义和曹操的起兵其实套路大致都是相同的,都是要先形成一定的势力,然后招揽各路人才,拉拢各个贵族集团,然后发动大规模战争,胜者为王,败者寇。农民起义是皇帝的过错导致的,但贵族起兵往往涉及的是反叛,是贵族个人的野心,这叫乱臣贼子,而挟持皇帝这个就更加是罪大恶极了。

    曹操虽然挟持汉献帝,但是他也只是要个师出有名,他本人的才能以及出发点来说其实都没有什么可指摘的。史书说曹操这个人有侠士风度,也不贪财,喜好结交各种各样的人。而且他本来就是贵族,没有必要无缘无故去干这样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但是他就是要去做,宁愿为天下人唾骂他也要去做,所以他为什么要起兵,难道是为了他自己吗?肯定不是,他是有野心的,是想改变社会现状的。只是,看到国家有难就要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多少有点趁火打劫,落井下石的意味,哪个国家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呢?本来他也可以不借东汉的力,但偏偏他又不是那种在乎别人看法的人,有力可以借为什么不借?虽说汉室其实已经是大势已去,但曹操利用汉室的这个事情还是说明了他性格上的某种缺陷。其实曹操是个意志不够坚定的人,他固然是个聪明人,但有点那么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意思。刘邦虽然也耍无赖,但是他和曹操的区别在于他不会被聪明误,甚至还会装傻。

    曹操和司马昭同样都是篡权,为什么司马昭为世人所憎恨呢?因为曹操的江山虽然用不正当手段借了力但是是自己打下来的,而司马昭却真正是乱臣贼子。司马家篡取皇位之后,直接导致了后面长达135年的战乱,没有做出任何贡献,倒是差点把汉族给灭了族,真正是罪不容诛,罪大恶极。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取曹魏的政权之后,废除了秦以来的郡县制,还搞起了门阀制度,汉代本来寒门士子当官的机会就少,到了晋朝直接没了,晋代的九品中正制其实和西周时候的嫡长子继承制没太大区别。这个制度的后遗症很快就暴露了出来,那就是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为了牵制藩王们以免他们威胁中央集权,开始引入外戚进入权利高层,外戚不能承袭爵位,所以他们就会努力培植自己的党羽或者投靠藩王,这就让门阀更加猖獗,这就形成了外戚,皇族,门阀三个权利中心,最终就是地方的门阀和中央平起平坐的状态,中央根本没有办法(此出借鉴知乎戴万琪的部分内容)。而更为好笑的是司马炎还资助自己的舅子王凯和京城的石崇斗富,司马昭也曾经对于王戎的贪污开脱,说百官都贪,王戎不贪,如何在百官之中立足。连皇帝都觉得贪污是理所应当的,奢靡之风是没有问题的,可见,当时的社会风气恶劣到了何种程度。这也说明司马家这个江山来得太容易了,果真是要出大事的,人是不会对唾手可得的东西加以珍惜的。就拿最直观的一点来说,司马昭就是篡权的,他的孩子就不会觉得篡权有什么问题。而且他这样的人肯定也不会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价值观,他不会认为勤俭节约有什么意义,因为家里没有人吃过这样的苦,受过这样的罪,也不会有人跟他们说这样的事情,即便说了他们也不会信。他不重视的东西他的孩子也就会忽视,我想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我们憎恨乱臣贼子的原因,因为有的人唾手可得,有的人就要吃大亏。

    如果说门阀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那五胡乱华晋朝就绝对难辞其咎。门阀制度引发的八王之乱最终给了少数民族可乘之机,五胡打入北方的时候,晋朝竟然打不过,打不过就算了,还直接被人一路撵到了长江以南的蛮夷之地。要知道,从汉武帝一直到曹魏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都是被汉族打得服服帖帖的。从此,北方就成了胡人的天下。而当时的胡人已经迁居到了北方的一些地区,跟晋朝是有往来的,甚至可以说是部分已经被汉化了,只是当时没有搞民族同化,他们聚居在一起,作为所谓的四夷之人,他们多少是为汉人所看不起的,可能还存在民族歧视的问题,他们对汉人肯定也存在仇恨。在五胡乱华之后,胡人有杀人吃的习惯,所到之处就是烧杀抢劫,这也符合他们的作风,北方的汉人死伤无数,活下来的大部分逃到了南方,汉族遭受了灭顶之灾。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这加强了民族融合,但是西晋的罪恶满盈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自此之后,西晋偏居南方,沦为了被胡人拿捏的地步,这可能也是晋代社会风气和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不一样的原因,一个随时会沦为阶下囚的民族能有什么安全感,又能有什么底气呢?

    司马家篡权夺位无功又无德,还败坏了社会的风气。大开奢靡之风,贪赃枉法,卖官鬻爵,不尊礼义。士族阶级整日饮酒作乐,奢靡无度,甚至服用五石散来寻求刺激,以摆脱精神上的空虚。有志之士自然不愿意同流合污,只能整日烂醉如泥,以此来麻痹自己。司马家不仅葬送了汉人的江山还摧毁了汉人的精神,怎能不为世人憎恨,简直就是民族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