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阁品少爷 » 146 初进诏狱终见人

146 初进诏狱终见人

    回到了陶府的苏轻,迎来了陶媤媱四女的热情迎接,可见他又喝得醉醺醺的,皆是通红着脸颊。

    有了上次的经历,这次四女皆不确定,他是真醉还是假醉,只得一起搀扶着他,进了客房休息。

    待看到他一上床就呼呼大睡后,四人这才松了一口气,知道这次苏轻并不没有欺骗她们,是真的醉了。

    四人便轮流守护了苏轻一会,到了半夜,方各自散去,一夜无话。

    ……

    次日一早,正是九月二十九日。

    苏轻起得很早,见陶媤媱她们还未起来,又想着自己还事情要办,便不打扰她们,自己叫来了丫鬟梳洗,留了几句话,便出府去了。

    待陶媤媱她们醒来,纷纷来找苏轻时,才知他早就出门了,皆是有些失落。

    又听丫鬟回话,说是苏轻让她们去苏家祖宅看一看就行,别的时间任由她们自己安排。

    还说黄一鸾和芦琦她们是初次来京城,若是陶媤媱愿意,便带着她们去京城逛一逛也好。

    又生怕她们遇到什么危险,再三嘱咐她们,若是要出门,记得戴上面纱,多带一些护卫随从等。

    陶媤媱见苏轻早出晚归,就是为了自己的父亲,心中很是愧疚和不安,即便如此,苏轻竟然还不忘对她们几个女眷关怀,陶媤媱更为思念和感怀了。

    对于苏轻的安排,也没有丝毫的迟疑,领着黄一鸾她们用了早膳,便先去了一趟苏家祖宅看看。

    见里面热火朝天,几个管事也都尽忠职守,四人便放下心来,随即陶媤媱便领着三人在京城闲逛起来。

    当然,苏轻的嘱咐,她们都记在心上,皆戴上了面纱,又乘坐马车,不轻易露面,倒也还算安稳。

    …

    且说苏轻一大早出门,带上了昨日弄到的假身凭,来到了诏狱门口。

    内卫的诏狱设在了地下,终日不见阳光,在地面上,则是内卫的衙署。

    苏轻向守在门口的人说出自己名字后,便有人带着他进到了诏狱之内。

    经过深入地下的楼梯,来到了诏狱之内,苏轻只觉得一股腐臭之味扑面而来,而且地底阴暗潮湿,环境状况极差。

    两边牢狱中关押着的犯人并不多,通过甬道里的火把光线,照射到这些犯人身上以及脸上时,苏轻能够看到,他们一个个皆是浑身是伤,满脸苍白,眼睛凹陷,蓬头散发,精神状态极为不好。

    一边走,一边还可以看到有受酷刑拷问的犯人,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让苏轻内心听得一阵微颤。

    没过一会,他便跟着人来到了一间地下屋子前,这里是佥事使尹炳武临时办公的地方。

    又在屋中等了一会,就见尹炳武从外头进来,带着一个下属,这下属拿着一身内卫服侍帽子以及腰牌。

    苏轻见他进来。便立马恭敬行礼:

    “属下参见大人。”

    尹炳武摆了摆手,来到屋中坐下后,笑着说道:

    “苏轻,此后你就是咱们内卫的一员了,这是你的腰牌以及佩刀,衣服的话可以不用天天穿,不过,若是上头需要来衙署内集合,还是得换上。”

    苏轻一边听,一边恭敬接过一应事物,又恭敬回应了一句。

    尹炳武则向他说了一些内卫的规矩以及禁忌,又说苏轻可以不用时时待在衙署里,等待他派人去找就是。

    苏轻来这里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见陶信顺,见尹炳武如此说,内心一阵轻松,又故意说自己想熟悉一下诏狱内的情况,想先在诏狱中待着。

    尹炳武见苏轻如此‘主动’,很是满意,自然不会拒绝,还让人带着苏轻在诏狱里熟悉情况。

    苏轻并不会傻傻地让人带着他先走,只走了一会,便笑着说不用麻烦了,他自己在四周转一转就是。

    领他的人见状,直道苏轻有心,便让苏轻自己在四下走动,这人则离开了,因为在这诏狱里,没人敢闹事,既然苏轻是尹炳武亲自领进来的人,自然没什么好怀疑的。

    苏轻甩开了领路小校后,装模作样地在诏狱中闲‘逛’了起来,表面上是闲逛,实则用心留意。

    若是遇到有狱卒或是内卫小校,苏轻便会热情地上去攀谈,又亮出自己的腰牌,直说自己是刚加入内卫的,请他们此后多多关照。

    眼见苏轻如此客气,诏狱内的狱卒小校等,也都纷纷对他露出了‘善意’的笑容,至于有几分真心就不得而知了。

    混熟了以后,苏轻便不经意间打听起陶信顺被关押在何处,待知道具体位置后,苏轻并没有急着去见他,而是继续‘闲逛’。

    眼见没人关心自己了,四处的人也都认识得差不多了,苏轻这才慢慢接近陶信顺关押的牢房而去。

    待来到某处牢房后,苏轻跟看守的狱卒打了声招呼,便闪身进了一条甬道,很快就看到,被关在一间单人牢房中的陶信顺。

    虽然他记忆中,陶信顺的样子已经模糊了,不过在进来之前,苏轻看过陶信顺的画像,此时多看几眼,倒是能够确认。

    眼看着陶信顺和外头的关押的犯人一样,蓬头散发,衣衫褴褛,脸上还有不少伤痕。

    不过,好在脸色还算红润,没有像外头那些犯人一样,只剩皮包骨了。

    左摇右摆地,苏轻总算来到了陶信顺的牢房前,敲了敲门,瞬间吸引了陶信顺的注意。

    陶信顺原本是失魂落魄地呆坐在牢房内的,待看到有人在敲门,下意识看了过去。

    待看到苏轻的容貌后,陶信顺怔然住了,缓缓起身,向苏轻走来,口中喃喃道:

    “你…你…你是……”

    苏轻先环顾四周,见没人,这才低声回道:

    “是我,陶伯父,我来看你了,咱们小声点说话!”

    陶信顺听了这话,惊诧地看着苏轻,身子都有些微微颤抖,眼睛通红,眼底闪着几分激动神色,扶着牢房栏杆,一时间无语凝噎。

    苏轻见他如此,多少有些感慨,低声说道:

    “陶伯父,眼下不是说其他话的时候,我只告诉你,我父亲听闻你入狱,心里不安,便让我上京来。”

    “待我来到京城后,我和媤媱已经互通心意,婚约是断然不会退了,故此,小婿前来,就是为了搭救陶伯父你的。”

    陶信顺听了这话后,身体抖动得更加厉害了,手也在颤抖,紧盯着眼前的苏轻,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来。

    过了好一会,才嗫嚅嘴唇:

    “好…好……多谢你父亲还记挂我…是我对不起你们苏家…”

    说到最后时,陶信顺羞愧地低下头来。

    他之所以不愿提及两家的婚事,其一是因为他和苏秉之走了不同的道路,其二也是最主要的缘故,就是他看不上此前的‘苏轻’。

    此前的‘苏轻’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整日以欺凌弱小为乐,这样的人,身处都察院的陶信顺,怎么可能看得上。

    又因他就一个嫡女,如果嫁给了苏轻,不仅无法保障陶家,也无法让他唯一的嫡女过得幸福。

    故此,陶信顺对苏轻是不齿的,也多有偏见。

    可此时此刻,陶信顺看到丰神俊朗,一表人才的苏轻,出现在他面前,又说要救他出去时,陶信顺知道自己此前的认知,是有多么愚蠢和无知。

    他自然知道,这内卫可不是想进就能进的,苏轻不仅进来了,而且还能光明正大地看望他,陶信顺知道,苏轻肯定费了很大的功夫。

    最重要的是,苏轻并没有在这个时候,提出退婚,反而激流勇进,进诏狱来准备搭救他,如何不令他自愧和激动。

    在这暗无天日的地下牢狱中,其实最为煎熬的不是担心被提审拷问,最为让人煎熬其实是见不到太阳,不知时辰,也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出去。

    苏轻看到陶信顺如此自责,内心再次有些感慨,小声劝慰道:

    “陶伯父,这些话不必多说了,如今还是让你先出了这牢狱后再说吧。”

    说着,苏轻再次环顾四周,见依旧没人,便正色地询问道:

    “陶伯父,你到底因何入狱?”

    陶信顺听了,恢复了一些神情,打量了苏轻一番后,这才叹道:

    “唉,当初我真是瞎了眼,竟然收了杭冬良这样一个如此不安生的人为弟子,现在想想真是后悔莫及。”

    “他竟然在我收藏的一幅字画上,题了一首极为不妥的诗,这首诗被传到了皇上口中,皇上得知后,很是震怒,便将我关押在了这诏狱中。”

    苏轻听了这个缘由,怔然地看着陶信顺,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最开始他听到的缘由,就是陶信顺说的这个情况。

    可后来,经过一番分析,却觉得,陶信顺被关押如此之久,原因肯定没这么简单。

    通过毕忠文,苏轻得知了一个深层的缘由,是因为陶信顺和孟凡昌私下相交,传到了秦贵士耳中,因而陶信顺这才获罪。

    陶信顺见苏轻怔然的样子,似乎不敢相信,也跟着苦笑道:

    “贤侄不信,我亦不信,当初看他资质颇佳,还以为找到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弟子。”

    “却哪知,这不是报恩/来的弟子,反而是来‘报仇’的。”

    说完,陶信顺唉声叹气起来,显然很是后悔当初提点了杭冬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