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沧海之栗 » 第四章

第四章

    如何才能让物质停留?

    新碎片把它看到的点点滴滴串联了起来。一个想法长出小芽——我需要有托住物质的支撑,而且要托得住所有方向的物质。它扭动身体,又撅起红蓝相间的位置——这个位置能够托住物质,可是不太牢固就像刚才物质砸在物体上一样。可不可以有一个或者两个能够伸出和缩回的支撑呢?新碎片低下最上端在自己的身上来回的看,它发现,下端的支撑支持着行走,上端的部位支持着思考,那么,能够作为接物的支撑只有在中间或者中间靠上的位置合适。可以跟下端行走的支撑的样子相同。外物结合的方式曾经试过,经验值告诉它行不通。只有改变才能实现。

    思考已经成为新碎片的常用模式。尽管它的思考依靠的是听觉和视觉带来的“素材”,这些“素材”也许并不能代表全部,但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它的意识水平自然而然的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自我意识的强化虽然还是低层次的思考,可是至少已经不再被动接受。主动改变是摆脱所有困境的唯一出路。

    借助于外来力量改变自己是意识形态提升的重大突破。

    新碎片不再是只接受恰巧击中自己的碎片,它已经能能够灵活的指挥自己的身体,而且能够准确移动身体以便碎片击中的位置恰好是它身体的中间靠上位置。它想打造一双可以自由发挥的“托举支撑”,它最上端的空洞已经开始想象那双支撑的模样,想象的过程中,网状的隆起配合着空洞向外延伸,在不断长大的网状隆起的保护下,空洞不再裸露,网状结构的隆起给了空洞一个结实又温暖的空间。其实现在再叫它空洞已经不合适了,它的里面充满了可以思考的乳白色物质,这些物质被隆起穿过,连接了身体的各个部分。

    岁月没有在高山大海以及新碎片的身上留下印记,因此,在新碎片的意识里是没有时间概念的。但时间不会因为没有痕迹而消失,它的步伐不紧不慢,由于没有方向,所以就连时间自身也不知道它是在往前走还是往后走。

    一双合用的支撑不经过千锤万打是不可能成功的。新碎片的新支撑也是如此。在经过了几万年的捶打之后,跟下端行走支撑类似的支撑出现了。新碎片一会举起,一会反转,最上端的空洞里是一种说不清的感觉。

    大的形状有了,细节需要在运用中改善。有了这双支撑,新碎片接住了很多对它来说很有用的物质。在运用物质的时候新碎片发现支撑的末端还是不够灵活,很多时候物质会掉落,而它毫无办法。

    新碎片苦苦思索。它的行走范围越来越大,下端的尖角已经磨得没了角尖,而它的行走却是越来越平稳。新碎片由此而得出第二个经验值:与星球的接触面越大它就会行走的越稳。推而广之,所有需要稳定的物质都必须增大与星球的接触面才能实现。由此,新碎片的思维又上了一个台阶。

    每一个支撑都应该有个叫法,这个叫法应该有一个统一标准。

    上部的支撑是接受物质的,叫“接受”?太啰嗦;叫“接”?好像只有一半;叫“受”?只有接住了才能受用,所以叫“受”是合适的,于是,位于中部靠上的支撑从此有了名称“受”。

    “受”成为了新碎片身上最好用的支撑。

    光是明亮的。新碎片开始考虑给燃烧的红色星球取个叫法。

    对了,那个星球最初留给它的是一个圆圈之中有一个黑点,于是红色燃烧星球的叫法就是“日”;乳白色的星球让它的光芒分成两道细线,于是就叫它为“月”;“日”的光强大,“月”的光温柔,所以把它们和在一起就是更亮的光“明”。

    那么它自己呢?它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出现,更不知道自己是跟高山一样还是跟大海一样,也许是跟“日”一样,也许是跟“月”一样,这些都是它的猜测。猜测和联想是思索的更高境界,是意识的又一次成长,是迈向思想的一大步。

    既然我是糊涂的,那么我就叫“混沌”吧——我要比“日”清凉一些,要比高山更高,更深,我要牢牢的抓住蓝色星球的脊背,用一个漂亮的甩尾勾住它。

    燃烧的红色的星球在越来越近的靠近中受到了阻力。这些阻力来自于混沌的觉醒,高山和大海的忍耐极限。

    觉醒的混沌开始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它把已经磨得更加平整和宽大的下端打造成了跟受一样的模样,为了更好的站稳,它把前端分开的小叉缩短,大概只有受的二分之一。这样一来,受的分叉较长,合体面积较小,下端的分叉较小,但合体部分很大。

    要给下端起个名字,于是,“足”字开始出现。

    混沌把它的乳白色光芒叫做“目”,“目”是“日”和“月”的组合体,意思是它的光芒要比“日”和“月”加起来还要明亮;它把它的听觉叫做“耳”,“耳”是把“日”和“月”都要挡住,意思是只有遮住了光亮才能听得真切清晰;它把它的身体叫做“干”,把它红蓝连接的位置叫做“腰”;把最上端的位置叫做“首”,“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盖住了的日月,也叫看不见的日月。这一切“叫法”只是它在“首”里的想象,它还不能表达它的想法。

    这个简单。经验值告诉它只要复制“受”的制作过程,表达的想法就会实现。这次混沌用时千年完成了表达的方式——“口”。

    “首”可以想象自己的需要,“受”可以完成自己的想象,“口”可以表达它们的名称。

    每天自己形影孤单的走来走去,想来想去,叫来叫去,就算是能说话了,又能跟谁说呢?

    混沌打算做一个跟自己一样的存在。这样的存在叫什么呢?当然包括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