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建藩海外 » 第三十章 张信来了

第三十章 张信来了

    柳浒出来之后,神情便有点恍惚,回到家里时,他才喃喃自语道:“陛下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看不懂啊……”

    在他乖乖闭门,等候下一次出海的时候,五军都督府接到了一份特殊的圣旨。

    “隆平侯张信接旨!”

    太监眼皮一抬,便看到了匆匆赶来的张信,等到对方跪下时,太监很是惊讶了一番,不过职责在身的他,也没有惊讶多久,开口便念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俺汉人一直皆在地面,从未涉足海洋,如今俺子高燧出息,拿下了倭国,并得到了驻军之权,俺思来想去都觉得,这倭国形势复杂,非亲信不可任。

    恩张之前曾救过俺,乃是俺的恩人,就令你去掌管倭国的那一摊事吧,不要给赵王好脸色,让他好好想想为啥。

    三宝给俺写的仔细点,记住了,一定要告诉张信,若有不听管属者,将大法度治他!”(注1)

    这封圣旨俺来俺去,粗鄙不堪。

    但张信可不敢计较,恭恭敬敬磕过头,他双手高高举起,缓缓地接过圣旨,期间一点事情都没有发生之后,这才松了口气道:“臣,领旨谢恩!”

    对于一个只是报个信就拿到侯爵的家伙来说,时时刻刻都得小心谨慎,否则必有灾祸。

    这是张信的了解。

    或许以后他需要改变,但是现如今,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乖乖听话,这比什么都要好。

    ……

    这段时间以来,柳浒的心思都难以安定。

    朝堂上,诸多大人都快要吵翻天了,甚至于有些人还偷偷摸摸地在家里讽刺朱棣,令这位永乐帝无比的恼火,险些用出血腥手段。

    幸好,最终他老人家克制住了。

    不过那些人也没捞到什么好处,凡是唇枪舌剑的家伙,都被锦衣卫记录了下来,只要之后朱棣的位置稳固,他们就会完蛋。

    “可跟我没有关系,千万别找上我……”柳浒在家里,战战兢兢地等待着出海的日子。

    朝堂上,他真的不敢掺和进去。

    甚至于他爹柳升都不敢掺和,就更不要说他了。

    这也让柳浒更加坚定了要随着朱高燧一路混到底的打算,起码在海外自由,也没有那么多惊悚的事情会发生。

    在京城这段时间里,他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次吓死了。

    晚上睡觉都睡不好,仿佛随时都会有一些朝廷官员会把事情带到他的脑袋上,然后他的脑袋就会搬家。

    终于,十几天之后,出海的日子到了。

    之所以会需要十几天,是因为张信需要调动兵马,前期一共两万四千人的队伍,被他调集的井井有条。

    张信虽然是因为救了朱棣一命而上去,看起来就跟个废物一样,但是别忘了,曾经他可是都指挥佥事,正儿八经的三品大员。

    都指挥佥事,所要负责的事情主要是屯田、训练、司务等诸多事物。

    可以说,这就是明朝的一路将军了。

    也正因此,两万四千人的队伍对他来说,真不算什么。

    “此去海外,一别或许会多年,还请隆平侯多多关照。”柳浒上船之后,整个人都松懈了下来,在看到张信之后,连忙跟对方问好。

    可惜的是,已经了解了朱棣想法的张信却根本没有搭理他。

    这几天里,张信一直都在思索那封圣旨上的意思到底是什么,他对于朱棣,严格意义上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不要给赵王好脸色,这就说明,陛下对赵王有所不满,只不过却没有到极端,同时由于这件事,陛下对赵王的关注度上升了……”

    张信心中一片了悟地想道:“也就是说,我做我的事,赵王做赵王的事,互相之间不打扰就足够了。

    另外,倭国形势复杂,有些事情我还需要询问赵王的意见……”

    这就是他的明悟。

    朱棣也在圣旨里对他有了一定的提点,似乎生怕他看不明白一样,故意加了一句不要给赵王好脸色,让他好好想想。

    伴君如伴虎啊,哪怕是儿子,也都是如此,更何况是我?

    张信上船时的心情异常沉重,面对几乎已经全面投靠了赵王的柳浒,自然就不会给什么好脸色了。

    “这下,是真的要完了,难道王爷的布局,就这么被搅和了吗?”柳浒一阵牙疼,只觉得心都在滴血。

    中午时分,船只开动,海浪自动分开两边,令船队仿佛开辟了一条海上通道。

    碧波荡漾,无尽阳光洒落海面,被深幽的蓝色大海所尽数吸收,只有少数星星点点,可以透过海浪照耀在人的心上。

    朝着倭国进发之时,柳浒数次凑到张信面前想要了解了解他的脾气,但是每一次都获得了闭门羹的待遇。

    这让他心中更是惴惴不安了起来。

    十几天之后,当船只临近种子岛,柳浒借口要去找个倭国女人发泄,转身便乘了一艘船朝着平安京而去。

    ……

    “是吗?那倒是有点意思,这说明父皇对我还是很关照的。”

    朱高燧面对柳浒的话,倒是没有半点的紧张,反而轻松十足地拍着后者肩膀道:“不要那么着急,就算有什么事,也得等本王见到了隆平侯再说。”

    “是,王爷。”

    柳浒心想,你都不是那么着急,我还着急个锤子?

    于是,他安心了。

    朱高燧表面上轻松,内心里则是在思索,自己这位父皇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要说不开心吧,直接就派遣了张信过来,这位隆平侯可是负有监督各藩王的重任,他都被派遣了过来,说明对于倭国无比的看重。

    要说开心吧,张信眼下这么重要的一个角色被朱棣派遣了过来,很显然是有监督他的意思在其中。

    “伴君如伴虎,父子也如此,当真是……”朱高燧本来想感慨几声的,想到朱棣是他爹,他便不敢开口了。

    继续钓鱼,继续吃。

    轻松十足的朱高燧,继续在船上钓鱼,满面春风的他,柳浒看不出丝毫紧张。

    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时间里,朱高燧都没有下过船。

    他还真怕倭国某些人会走了极端,因此连方序那边也都没有动过,依旧让对方把守要道。

    这么做的原因在于,他可以在遇到任何危机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撤离倭国本岛。

    之后,就不会那么麻烦了。

    一日后,张信的船队缓缓而来。

    他们战舰很少,大多都只是普通船只,因此速度自然不会太快。

    说起来,张信等人之所以没有战船,还是因为他朱高燧。

    他把战舰大部分都开跑了,大明的船队就那么多,就算张信有任务在身,也无法直接制作出更多啊。

    “隆平侯见过赵王!”

    张信来了后,按照规矩见过了朱高燧,并且请示道:“赵王觉得,现如今是直接驻军,还是等他们再收拾一段时间,给我们腾出地方之后再……?”

    “地方已经有了,待会儿让柳同知带着他们去就可以了,倒是张叔您……”

    顿了顿,朱高燧笑着对张信道:“您救过高燧的父皇,高燧便是您的子侄,张叔远来,侄儿自当接风。”(注2)